|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罗城街道
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太原市 > 晋源区 > 罗城街道主页
〖罗城街道简介〗
罗城街道位于山西太原晋源区。下辖:140110002001 111 第一社区居委会 140110002002 111 第二社区居委会 140110002003 111 第三社区居委会 140110002004 111 第四社区居委会 140110002200 220 棘针村委会 140110002201 112 罗城村委会 140110002202 220 王家坟村委会 140110002203 220 闫家坟村委会 140110002204 220 开化村委会 140110002205 220 寺底村委会
〖罗城街道特产〗
晋祠元宵
“元宵蛋蛋”即元宵的爱称。晋祠一带不仅盛产大米,也盛产优质的糯米,其中尤以东庄营村的糯米为最佳。据说该村生产的糯米面粘性极高,又有筋道,用它做出的元宵放在锅里越煮越大,越煮越香。昔日的晋祠元宵大多采用的都是东庄营的糯米面,因此做出的元宵便味高一筹。另外,关于晋祠元宵的内馅,大
剪刀面
顾名思义,用剪刀剪出的面条,犹如吴淞江水中的银鱼,不仅民间喜食,还成为历代御面。剪刀面,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民间相传,太原公子李世民读书练武、聚才谋义,武士彟慕名拜访,时值晌午,李世民私留书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长孙氏来不及备饭,急和面团用剪刀细细剪
太原山西熏醋
山西熏醋:系于50年代末在山西老陈醋基础上研制而成,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其特点为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
〖罗城街道景点〗
魏家店石窟
魏家店石窟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魏家店石窟位于晋源区晋源街道办事处要子庄村魏家店自然村东700米,年代为清代。魏家店石窟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子庄村:要子庄村…… 要子庄村
东关真武庙
东关真武庙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关真武庙位于晋源区晋源街道办事处东关村东,年代为清代。东关真武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关村:东关村…… 东关村
王郭真武庙
王郭真武庙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王郭真武庙位于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年代为清代。王郭真武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郭村:王郭村全村人口有5321人,耕地面积2945亩,主导产业为农业。两委班子健全,党支部书记白建,村委主任王顺生,支部委员 9人,村委委员2 人,党员 88 人,村民代表 89人。…
花塔关帝庙
花塔关帝庙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花塔关帝庙位于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中,年代为清代。花塔关帝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花塔村:花塔村位于晋祠北边,东临晋源区政府,全村570余户,1700余人,耕地近千亩,以种植业、果树、苗木为主,并以养殖业、运输业、建筑材料加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两委班子健全,党支部书
西寨关帝庙
西寨关帝庙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西寨关帝庙位于晋源区金胜镇西寨村东南,年代为清代。西寨关帝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胜镇:太原市南郊区辖乡。1957年设金胜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10公里。面积71.4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西峪、上冶峪、冶峪、新村、石庄头、寺底、王家坟、
东街东岳庙
东街东岳庙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东街东岳庙位于晋源区晋源街道办事处东街村东大街,年代为明至清。东街东岳庙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街村:东街村…… 东街村
〖罗城街道人物〗
杨二酉
活跃于清乾隆元年(1736)至十年(1745)间政治舞台上的“言官”杨二酉,是一位勤于职守、直谏敢言、曾颇受乾隆皇帝青睐的骨鲠之臣。他的仕途生涯仅18年。前三年在雍正朝,为翰林院庶吉士,默默无闻。是乾隆登基给他带来机遇,更准确地说,是他秀隽的书法和锦绣的文章,被乾隆看中,为其仕途打开了通道。然而,作
王尊业
风仪清秀,长于经史,号称北魏末季举国“三哲”之一的王尊业,系出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其先祖在晋室南渡时,追随司马氏避居江南。其高祖王愉为东晋高官尚书仆射,曾祖王缉为散骑侍郎,祖父王慧龙为“太原王氏”中名声显赫者,在家族惨遭灭门之祸时,年仅14岁,只身潜逃,免于杀身,后亡命北魏。北魏泰常八年(423年
王聿
王聿,表字茂宣。太原晋阳人。生卒年不祥,骠骑将军王济次子,大将军王浑庶孙。承袭嫡母常山公主爵位封敏阳侯,才藻富赡,俊逸脱俗,朗然有其父之风。
王愉
王愉(?-404年),字茂和,王恺弟,王坦之子,太原晋阳人,少践清阶。稍迁骠骑司马,加辅国将军。人物生平兄弟贵盛,当时莫比。及王恭等讨王国宝,愉请解职。以与国宝异生,又素不协,故得免祸。国宝既死,出为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辅国将军、假节。愉至镇,未几,殷仲堪、桓玄、杨佺期举兵应王恭,乘流奄至。愉既
王坦之
王坦之(330年-375年),字文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名臣,尚书令王述之子。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与郗超齐名,曾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袭父爵蓝田侯,后与谢安等人在朝中抗衡桓温。桓温死后与谢安一同辅政,累迁中书令、领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去世时年仅四十六岁,追赠安北将军,谥号为献。
王述
王述,字怀祖,晋太原晋阳人,生于西晋太安元年(302),卒于东晋太和三年(368)。西晋末,其父王承为骠骑参军,与当时的琅 王牙王、安东将军(后为镇东大将军)、扬州都督司马睿,惺惺相惜。他看到西晋王朝大厦将倾,遂辞去官职,东渡长江,举家南迁,投奔司马睿。途中,行至下邳(今江苏邳县)时,登山北望,长叹
王承
王承(约273-318)字安期,生活于两晋时期,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孙,西晋汝南太守王湛之子,东晋尚书令王述之父。东晋官员,东晋初年的第一名士。人物生平弱冠知名,年轻时被王衍比为名士南阳乐广。永宁初年,任骠骑参军。后迁司空从事中郎,爵蓝田侯。迁尚书郎,不就。东海王司马越镇于许地,
王湛
王湛(249~295年),字处冲,西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昶之子,王浑之弟,儿子是王承。少有识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额大鼻,少言语。性格冲素简淡,沉静和顺。颇有些才华,但是不显不露,因而大家都不知道,他的亲戚朋友都认为他是个痴呆儿,他的父亲王昶却不这么认为。但不幸的是他遭受了丧父之苦,于是住到
王父
失讳。儿子:王柔,叔优,护匈奴中郎将;儿子:王泽,季道,代郡太守。
王柔
王柔,字叔优,晋阳县人。东汉时期官员。受到同郡人郭林宗赏识,后任护匈奴中郎将。王柔,字叔优,弟弟王泽,字季道,与郭林宗同郡的晋阳县人。兄弟两小时候就一起来拜访郭林宗,询问在才能和品行方面应该怎样去做。郭林宗说:“舒优会以做官而闻名,季道会以经术出名,然而违背正途改变本业就不能达到目标。”后来果然如他
王机
王机,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曹魏东郡太守。父王柔,为东汉护匈奴中郎将、雁门太守。王机早死,他的两个儿子王默,王沈由叔叔王昶抚养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