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塔子乡
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甘孜州 > 色达县 > 塔子乡主页
〖塔子乡简介〗
色达县辖乡。1960年建塔子乡,1974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477.4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章柯、吉泽、东青3个村委会。以牧业为主,主要饲养牦牛、绵羊、山羊。境内有鹿、野猪、金丝猴等野生动物。色达三大寺庙之一打隆寺在境内。
〖塔子乡特产〗
色达藏族糌粑
色达藏族以糌粑、面粉、牛羊肉、酥油、奶汁品为主食,糌粑系将青稞粮食炒熟后磨成粉,大都呈白色,香味扑鼻。其吃法通常有两种,—是“团糌粑”,即在糌粑中掺茶,放少许酥油、奶渣用手拌匀捏成坨而食,其二是“舔卡提”,即将糌粑和酥油拌匀后紧按碗中,斟入
〖塔子乡景点〗
色达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
色达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色达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景区横跨洛若、色柯两镇,国道548横贯,距离甘孜格萨尔机场约200公里。景区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左右,是一个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且充满历史印记和神秘风情的藏文化活态博物馆,
翁达格萨尔藏寨景区
翁达格萨尔藏寨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翁达格萨尔藏寨景区位于色达县翁达镇,是色达的东大门,海拔三千余米。翁达格萨尔藏寨景区外形高大雄伟,外观采用拟人化造型建造。当地居民为铭记格萨尔忠诚爱将色尔哇尼崩达雅的丰功伟业,巧妙地利用当地建材,建成一幢幢酷似英雄形象的藏房,故也称“色尔坝藏寨”,其异于其他
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
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色达县格萨尔文化资源丰富,底蕴丰厚。这里是格萨尔藏剧的发祥地,享有“格萨尔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格萨尔文化遗存星罗棋布,格萨尔王的传说世代相传,格萨尔说唱、藏戏、唐卡、时刻、歌舞、文学作品、研究成果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在国内外颇负盛名。总投资7000余万
邓登曲登佛塔
邓登曲登佛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邓登曲登佛塔(色达县)保护范围:塔基向东外延5米,向西外延8米,向南、北各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5米,向南外延150米,向西外延12米,向北外延150米。
普吾寺
普吾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普吾寺(色达县)保护范围:学经点向东外延5米、大殿东面向东外延6米,--居住点向西外延3米、学经点西面墙向西外延5米,--居住点南面墙向南外延3米、学经点南面墙向南外延10米,学经点北面墙向北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向东外延200米,向南外延100米,向西外延
大则寺
大则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则寺(色达县)保护范围:塔子向东外延5米,经堂向西外延5米,食堂向南外延2米,塔子和经堂各向北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30米,向南外延50米,向西外延100米,向北外延40米。
〖塔子乡人物〗
刘伊农
刘伊农(1908—1985)四川陇县人,教授,曾任南京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三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教学上主讲土壤学等课程;从事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光电分析、钾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参加由中央林业部组织的森林土壤调查,为改良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958年参加江苏农业科技网,
洛克
洛克,陕西陇县人,1920年10月出生,1938年6月入伍,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参谋、股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指挥所所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兼检察院院长、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等职。1960年晋升空军大校军衔。正
石锋
石锋,原名石启运,1910年10月23日出生于陕西陇县一个贫苦教师家庭。1935年12月参加革命,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省荣和县人民游击队领导成员,延安交际处科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同志秘书。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辽西工委宣传部长,冀察热辽十八
曹康泰
曹康泰,男,汉族,1944年7月生,陕西陇县人。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干部专修科经济法专业毕业。1967年到宁夏工作。1983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处长。1987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制局局长,办公厅副主任兼法制局局长,政府副秘书长
石雨琴
石雨琴(1894~1960)又名书润。陕西陇州(今陇县)人。1911年毕业于陇州高等小学堂,同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堂。1921年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陕,先后在省立第一、第二、第三中学和西安高中任教。他主讲生物课,对各种版本的生物教材早已熟悉,但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准备,生怕误人子弟。在讲台上,
张仲实
张仲实(1903—1987)原名张安仁,又名张任远、实甫。陇县城关乡殿子村人。民国13年(1924)8月,在三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期间加入共青团。翌年1月转入共产党,任渭北特支书记,曾被选为省 主席。同年冬,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民国15年(1926)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陈招贤
陈招贤(1922—1986)陇县牙科乡预村后庄人,出身农民家庭。祖父陈善伍对皮影制作与皮影演唱均有研究,曾制皮影箱,自为箱主。陈招贤少年时代,千阳县皮影刻制艺人李西平常来他家刻制皮影,因而受到熏陶。后拜李为师,学习皮影刻制技艺两年。此后,认真钻研,技艺愈加精湛。1956年,他为县皮影剧团制作传统戏皮
杨树荣
杨树荣(1915—1980)陇县城关乡朱家寨村人。1951年参加共产党,同年在陇县组织起第一个变工组。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办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皆为全县最早。1958年起,先后任大队长、管区副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他吃苦耐劳,积极肯干,又重视科
黄正忠
黄正忠(1916—1979)陇县新集川乡铁马河村北柳沟人。16岁外出讨饭,后给甘肃华亭县一家地主拉长工,学会了种植中草药技术。民国36年(1947)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带领3名老农到百草山砍荆棘、搭庵棚,创办铁马河药场。曾几次步行到甘肃省药材产区,买种苗、学技术,引种党归、大黄,取得成效。19
李天申
李天申(1896—1962)陇县牙科乡丁家沟人。出生于兽医世家,幼年聪明好学,上私塾三年。随父给牲口诊病时,常由他代开处方。16岁时,随父迁丁家沟务农,农闲勤学兽医,并行诊医治兽病,诊治很有疗效,受到群众称赞。32岁时,弃农从事兽医,到40岁时名声大振。他擅长医治牲畜的跛行、痛风、闪伤、扭伤、摔伤等
杨逖省
杨逖省(1906—1951)又名杨作楫,陇县牙科乡杨家坡人。民国9年(1920)毕业于陇县公立高级小学。民国13年(1924)在国民党第二军一师三团任录士、排、连长;民国18年(1929)起在杨虎城部炮兵营任军需3年。次年加入国民党;民国22年(1933)任陇县保卫总团团长及保安大队队副等职6年。在
周镐荣
周镐荣(1917—1950)曾化名周文林,陇县城关镇东街人。民国27年(1938)在陕西省立凤翔师范上学时,加入特务组织“党网”,又参加“县抗敌协会”、“西北抗敌协会”,从此开始了-活动。民国28年(1939)凤师毕业后,历任国民党陇县县政府区教育指导员、督学、小学校长、镇长、县政府指导员、国民党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