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
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温江区 > 万春镇 > 幸福村主页
〖幸福村简介〗
1952年土地改革成立高皇村,1958年改名为幸福村,幸福村正式成立。2004年5月,原幸福村与永义村正式合并为幸福村。万春镇幸福村位于温江城区约6公里处,东邻新河村,西靠和盛镇商校安置区,南邻金星村,北邻红专村,成青快速通道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幸福村以高大乔木移植为特色产业。全村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9.93亩,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52人,881户。截止2013年10月,全村共有党员93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为方便服务我村群众,新建村活动中心设于幸福村十二组,成青路旁,交通便利。活动中心共设四层,建筑面积达1147平方米,并且设有村民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青少年多彩空间和自主健康体检室。原0幸福村党支部第一届书记为廖子云。先后有罗兆清、潘永成担任。合并前永义村党支部书记为郭建平,村委会主任周永全。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潘永成,村委会主任邹留成。2005年4月,两村合并为幸福村,合并后郭建平担任村书记,邹留成担任村主任。2010年11、12月,分别进行村两委换届,现村组织情况为:0幸福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平(党支部全面工作、党员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纪检)、委员宋香蓉(党建、组织)、宋志强(宣传)。幸福村村委会组织及分工情况:书记郭建平(13881810178)(村委会全面工作、接待)、主任宋香容(13880818062)(负责土地综合整治、统治、财务一支笔签字)、委员宋志强(13683469891)(负责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组织工作、服务大厅管理)、委员唐小兵(13568960439)(负责安全建设、村建设、信访、电力建设、消防、应急处理、移民、综治、司法、调解、民族宗教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保、卫生防疫、流动人口管理、群宴管理、农业、水利、产业服务、面源污染、小流域治理、教育、文化、广播、体育、科技、科普、农房、国土、规划、违法建设治理)、会计李华贵(13438150576)、胡蕾(15882472927)(负责公章管理、财务管理、产改、股改、统计、报表、劳动保障、全程代理、就业培训)、妇女主任余冬梅 (妇女、共青团、志愿者、关心下一代、民兵、计生、民政、残联、老龄、)、 大学生助理段欢(宣传、信息上报、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及管理维护、工会、档案)。幸福村党支部带领我村党员群众努力推进各项事业建设,特别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成效显著,并于2010年成立了幸福田园花木营销专业合作社,为本村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带动了本村300多户村民致富。多年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均名列全镇前矛。书记郭建平曾先后被评为成都市治安防范先进个人,成都市先进0员,国家科技星火带头人,并多次被评为温江区优秀0员,在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中,郭建平被评为四川省优秀0员。1—9组党小组长分别是:席大章、余竖立、陈素华、廖素华、王世明、税开成、陈志学、陈金富、徐昌林。1—12组村民小组长分别为:宋志强、毛建国、陈洪明、郑开富、唐小兵、陈庆国、袁昌琪、税开成、李华富、李小林、陈金富、李开良。村经济:从2006年到2011年六年间,村人均收入分别为:6210元、7180元、7630元、8380元、8960元、9858元、10157元。2011年开始推行“两股一改”,即:“集体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产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具体负责集体经济和商业运作,按时兑现股份红利。 信息来源:壶天镇人民政府幸福村附近有国色天乡乐园、芙蓉古城、中国泰迪熊博物馆、成都星期8小镇、金马湖水利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温江大蒜、温江酱油、韩包子、全兴大曲、串串香等特产。
〖幸福村特产〗
成都土特产温江大蒜
温江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繁多.温江是大蒜的著名产区之一。相传与清乾隆年间引进蒜种栽种。具有味香辣,油脂重,粒大,色泽光亮,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的特点。1949年全县种植大蒜1370亩。1985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5161亩,工产干蒜957.46万斤。温江所产独
全兴大曲
老牌中国名酒,有“美酒如诗”的称誉。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山西人在成都开设酒坊,按山西汾酒工艺酿制。后来不断改进,终于创造出一套独特的酿造方法,酿出了风味独特的“全兴大曲”。取名“全兴”,寓意为“全面兴盛”。价格在80-100元左右。
韩包子
成都名小吃韩包子从创业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开设"玉隆园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鲜美而在成都站稳了脚跟。韩玉隆辞世后,其子韩文华接替经营,他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实践,创制出"南虾包子"、"火腿包子"、"鲜肉包子"等品种在成都饮食行道一炮打响,名声不胫而走
程抄手
程抄手是温江人程洪顺于20世纪30年代首创的名小吃。曾以担担抄手驰名于附近各县。解放后,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心,特题赠“程抄手”全字匾额。其独特的烹饪工艺载入《温江烹饪》一书。抄手皮用上等面粉加鸡蛋搅和而成,皮色晶亮。馅心用猪腿肉(肥三瘦七)捶绒,去筋排细,配入金钩、醪糟、
白油豆腐
白油豆腐是吴家场厨师郭绍云于民国32年始创的名菜,有甜、咸两味。甜味:用豆腐、化猪油、白糖、味精、豌豆粉、草(白)碱等。咸味:用盐水,加白胡椒。烹调时,将豆腐切块或条形,清水煮沸,下碱水搅匀后捞起,再用沸水透两遍去其碱味,猪油入锅加热,再下豆腐加盐水,用霸王火煮沸,味精和豌豆粉滋汁下锅,快速操作,滋
成都毛风鸡
毛风鸡是成都传统产品,具有悠久历史,是经盐制后再风干的,故也是腊味品。毛风鸡形美味美,是佐酒的佳肴。毛风鸡加工时间,一般是在冬至后到春节前。原料配方 去内脏鸡100公斤 食盐6~7公斤 白糖1公斤 花椒面200~300克 五香粉100克制作方法 在鸡颈上(紧靠头部)杀一小口,放干净血,注意不要污染羽
〖幸福村景点〗
温江公园
温江公园原名柳城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临江路南段13号,是温江区城区内一座集休闲、娱乐和文化品尝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园林公园。公园总面积280亩,水陆各半;园内设施典雅,碧波荡漾,花团锦簇,林木峥嵘,亭台楼阁布局新颖,桥廊水榭风韵浓烈,光祈音乐广场丝竹悠扬,流光溢彩,古老的鱼凫文化和现代生态园林
寿安花木编艺公园
寿安花木编艺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都市温江寿安天星村以紫薇编艺而出名。伴随着近年来花木产业的升级,天星村以院落为矩阵,利用现有紫薇、桂花等园林资源建立了开放式的编艺村落。除了漂亮的植物编艺,园中还有用鲜花装点的彩色轮胎、自行车,破罐子、竹筒、彩色玻璃瓶、皮鞋……它们或在围墙下,或在乡村小路的
幸福田园
幸福田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幸福田园音乐艺术村落”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著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采风地。景区以“音乐艺术”为主题文化产业,立志以“音乐振兴乡村”。景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地处江安河三支渠以南、成青快速通道以东,幅员面积达1400亩。拥有以田园、林盘、水系、
鱼凫王墓
鱼凫王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鱼凫王墓年代:汉鱼凫王墓位于温江区寿安镇喻庙社区内。鱼凫王墓相传是古蜀国的第三代君王鱼凫之墓。鱼凫王墓的发现、保存为四川史前时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具科学价值的实证,对于建立四川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探索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
温江文庙
温江文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温江文庙在温江城区文庙街,又称柳城文庙或鱼凫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
温江区博物馆
温江区博物馆前身为温江区历史文物陈列馆,馆址位于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温江文庙大成殿底楼, 2007年6月正式开馆,2010年经四川省文物局批准挂牌成立温江区博物馆。自建成以来,温江区博物馆一直坚持365天不闭馆,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接待社会各界观众10万余人。服务事项温江通史陈列收费情况免费地址成都市温
〖幸福村人物〗
冯化之
冯化之(公元188l~1926年),字时雨,今金马乡人。18岁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校期间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对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为深恶痛绝。不久,加入同盟会,和县人吴庆熙、李樾森等在川西各县宣传革命。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与吴庆熙等人发动各地袍哥,组织保路同志军,与清军战斗于温江
王光祈
王光祈(1892—1936)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字润玙,笔名若愚,属龙,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1892年8月15日,生于四川温江。1908年,进四川高等学堂分设的中学堂,1912年毕业。1914年到北京,入中国大学攻读法律,同时任职于清史馆,并先后担任成都《四川群报》驻京记者和北京《京华日报》。1
马文海
马文海同志生平(1915-2010)四川省原温江军分区副司令员、成都警备区温江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老红军马文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16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马文海同志1915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1933年9月参加革命,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
孙建军
孙建军 (1954~)笔名牮钧。祖籍山西吕梁,生于四川温江。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历任工人,铁道兵政治指导员,《星星》诗刊副编审,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现为四川省作协第六届主席团委员,省评论家协会理事,《作家文汇》常务副主编,成都市政协文史委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
吴洁恒
吴洁恒 [籍贯]温江县人 [朝代] 清朝 [小传] 乾隆三十四年(1769)以优贡授蒲江县教谕。四十年(177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内阁中书。转两淮盐运使。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五言律诗尤工,时辈叹服。《温江县志》载其事迹。
萧涵
萧涵 [生卒]?-1868 [籍贯]温江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幼承家学,工诗。咸丰元年(1851)举人。赴京会试,以躯干短小落第。遂拂袖出都,题其旅邸诗有“览镜自惭黄鹄面,-空敝黑貂裘”之句。同治七年(1868)县令吴崇□聘主万春书院讲席,始半年,以疾卒,士林惜之。为人有节操,
徐文贲
徐文贲 [籍贯]温江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尝寓居双流。弱冠能诗,双流文士解绂一见奇之,订为忘年交。乾隆五十四年(1789)以拔贡历官甘肃白马关州判、阶州州同。后归里掌景贤书院十余年,束□惟供购书买酒而怡然自得。善诗文,尤工古文辞。著有《十樵诗集》、《十樵诗话》行世。《国朝全蜀
尧湛
尧湛 [籍贯]温江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少有大志,尝与同邑文士王侃同登县之南熏档,慨然言志云:“大丈夫当早岁取科第、握兵符,立功边陲,方不与草木同朽。否则访异人,学剑术,为世人雪不平。若咿唔老死牖下,反不如逐酒徒,击筑高歌足快人意耳!”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未三十而卒。
尧浚
尧浚 [籍贯]温江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祖籍峨眉县,浚始迁入温江县。少力学,博学多才,然科举止于贡生,仕途终未得志。善为诗,与温江文士王侃、肖常芬、车酉等友善而互相唱和。著有《溶川诗集》行世。《国朝全蜀诗钞》录其诗一首。《温江县志》有传。
袁承典
袁承典 [籍贯]温江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家富藏书,自幼攻读甚力。年十六补县弟子员。然终未获科名,年四十卒。为人乐善好施。某岁饥,家已窘,搜箧中得先人所遗金条一支,即出换以助赈济。喜为诗,多佳句,如“苍生待命知多少,望我还丹好度人”;“时清终有待,事大总能休”等,皆为时辈所传诵
赵缃
赵缃 [生卒]?-? [籍贯]温江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少时力学多才,为贡生,尤善为诗,被誉为本邑诗人四杰之一。后结屋南城,忽遘奇疾,喑不能言。然哑于口而不哑于心,废世事三十年,独不废为诗。晚年指力不胜笔,犹假物示子,令其子代为猜录,毅力超于常人。其《马嵬坡》诗一百五十首,梦幻
赵钟灵
赵钟灵 [生卒]?-1911 [籍贯]温江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少聪颖多才,补诸生。善为诗。其诗意气雄豪。学官杜翰藩时召诗坛同人唱和,而目钟灵为“诗虎”。时人谓温江以诗称者,尧湛、王再咸后当推钟灵。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三十二年(1906)以知县签发湖南,因差委干练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