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县三塘湖镇
位置:首页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巴里坤县 > 三塘湖镇主页
〖三塘湖镇简介〗
三塘湖镇是以南北走向的丘陵中分布的三片水草地取名,为古丝绸道上驼商的必经之地,有巴里坤“草原哨卡”之称。民国时期归康乐乡管辖。新中国建立后为北区六乡。人民公社化时是大河公社六大队。1962年成立三塘湖人民公社。1985 年改名为三塘湖乡人民政府。三塘湖乡距巴里坤县城以北88公里处,东接奎苏镇、伊吾县淖毛湖镇,南与奎苏镇、八墙子乡相连,西与大红柳峡乡毗邻,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处东经93°51′30""至94°17′,北纬43°48′至44°18′,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900~990米。三塘湖乡辖五个行政村。全乡共390户,1373人,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维吾尔族六个民族,其中汉族1266人,哈萨克族90人,回族7人,蒙古族6人,壮族6人、维吾尔族3人。农业人口333户1254人;人口出生率为0.78‰,自然增长率为2.34‰。现有耕地0.51万亩,总播面积3120亩,其中晚熟哈密瓜2223亩,小麦50亩,玉米300亩,蔬菜150亩,草料种植面积117亩,经济林180亩,油料100亩。矿产资源主要以煤、石油、天然气、芒硝、铁、金、石膏、食盐、膨润土等矿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黄羊、大头羊、野山羊、猞猁、狼等。野生植物主要有梭梭、梧桐、红柳等。主要特产有晚熟哈密瓜、李光杏、淡水鱼等。旅游景点:胡杨林、玛瑙滩、水库、烽火台。巴里坤县三塘湖乡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4mm,年均蒸发量3785.5mm,极端最高气温40.3℃,冬季寒冷,极端最低气温-28.5℃,年平均气温8℃。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3785.5小时。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516.8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收入331.58万元,增长30.78万元,比上年增长 10.2 %;牧业收入128万元;第二产业2.6万元,增长0.2万元,增长8%.;第三产业收入54.9万元,增长10.27万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6.58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农业产值331.58万元,增长10.2 %;,牧业收入125万元,减少5.16万元,减幅6%;主要农产品产量:哈密瓜1890吨,粮食15吨,油料10吨。
〖三塘湖镇特产〗
哈密大枣
哈密大枣个儿大、皮薄、核小、肉厚、色泽光鲜、含糖量高。可干食、鲜食、煮食,泡汤、制作枣羹等,而且还能入药,中药称之为“白益红”,可治心腹邪气通九窍,亦可安中养脾平胃痛。
哈密瓜
又称甜瓜、甘瓜,维族语称“库洪”。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左右,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袭人,饮誉国内外。在诸多哈密瓜品种中,以“红心脆”、“黄金龙”品质最佳。哈密瓜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
炸馓子
做法:用盐加200克水合面拌匀后,反复揉搓,随揉随加余下的水直至面团细密无粒。放入盆中,盖上湿面稍醒片刻。将醒好的面压成扁状厚1.5厘米,再切为1.5厘米长条,揉成与筷子大小后,将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盘一层刷一引进油以防粘连,待全部盘完后,用布盖上醒50~60分钟。将植物油烧热,将盘好的条取出
油炸馓子
油炸馓子,是新疆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喜爱的风味名点。 馓子的油炸制作和造型很特别,给人一种盘旋而上的动态感。馓子的制作,首先用清水煮花椒,捞去花椒留水待用;取面粉,按一定比例加清油、鸡蛋、盐和花椒水和面反复揉,揉好后切成若干块,再揉成面团备用;待油热时,取面团块压成饼,从中捅洞,由此连拉带搓,盘
烤馕
烤馕是维吾尔族最主要的面食品。“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可以一日无馕。”足以证明馕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烤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者曾在新疆的许多古墓中都曾出土过古代的馕。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50多种。主要有肉馕、油喀、窝窝馕、片馕和芝麻馕等。馕面中含有鸡蛋、清
石板烤肉
石板烤肉 石板烤肉把表面平光的石头集中,在石头上垒火,把石头烧红,然后把石块上火灰扇尽,快快地把肉贴在石块上撒上盐,熟了即可。这是哈萨克的野炊又一绝招。
〖三塘湖镇景点〗
石人子沟遗址群
石人子沟遗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人子乡石人子沟遗址,位于巴里坤县城东南约23公里处的东黑沟水电站以北地带的东天山北麓强倾斜地带,是青铜时期延续至隋唐时期的文化遗存。199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发现了三座高台,一座在山上,两座在坡下,呈品字形,以等腰三角形分布,非常规则,从山上的一座
岳公台一西黑沟遗址群
岳公台一西黑沟遗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位于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城西南3公里处东天山(巴里坤山)北麓的山前缓坡地带,地处山北迎风坡,地形雨较多,有大片的草原牧场和山地森林。遗址群被天山延伸出的山脉呈半环状围绕,西有常年流水的西黑沟河,西北不远处是巴里坤湖,南临终年积雪的天山
大河古城
大河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河古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乡东头渠村东南,南距县城15.5公里。地处缓倾平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极宜农耕。系唐景龙年间驻屯于此的伊吾军所筑。是目前哈密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唐代遗址。地理坐标:东经93°10′54″,北纬43
哈萨克民族风情园
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巴里坤哈萨克民族风情园位于巴里坤县城西北部1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该园建设于2004年5月,占地面积125亩,场地全部为国家一级草场,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有哈萨克民族毡房13顶,其中就有享誉疆内外,世界最大的手工毡包,该毡包内直径达12米,围墙高2.3米,弧顶撑杆长6米,可一次性接待
巴里坤北湖旅游区
北湖旅游区北湖旅游区位于巴里坤县城北5公里处,占地面积5000亩,原是蒲类海退却时留下的湿地。这里地下水位高,水草肥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据历史记载,自蒙、元时代,这里就屯牧过大批牛、羊、骆驼,到清代已成为兴办马、羊、骆驼场的首选之地。红星一牧场依托地缘优势、人文及民族特色,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发展旅游
哈萨克毡房
哈萨克毡房因为四季草场的不同,转场是哈萨克人生活、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哈萨克牧民主要的劳务,必须要有一顶可以移动方便、装卸简单的住房,这种住房就是哈萨克毡房。哈萨克人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搬迁的毡房,从选料到篷毡、绑带、绳索等都很讲究,需要专门的工匠制作。哈萨克毡房分两部分,一是挡风雨的房毡,
〖三塘湖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