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坦洪乡
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武义县 > 坦洪乡主页
〖坦洪乡简介〗
坦洪乡位于武义县中南部,东邻新宅镇,南靠柳城镇,西接桃溪镇,北界俞源乡。全乡下辖16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4.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50?600米之间,相对高度100米左右,坡度6?15度。全乡共有2696户,人口7321人,耕地面积6385亩,山林面积44425亩,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武义县城34公里。坦洪乡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区域内常压,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无霜期约236天,年平均日照约2050个小时。坦洪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欠发达乡,水、土、气等环境质量很好。坦洪乡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75%,生态环境优良,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资源丰富,坦洪乡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150-300年树龄的古树名木有700余株,如松树、香樟树、苦楮树、白玉兰、青岗栗、白栗、枫香等;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黄獐,国家级保护动物五步蛇等多种珍稀动物,还有数量庞大的昆虫资源和各种鸟类、蛇类等;丰富的水资源也孕育了水生生物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等。坦洪乡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萤石、花岗岩等。坦洪乡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海拔较高的地方,像上周、黄干山、陈村、白岩、南源都处在海拔300米以上的高山上,气候独特,各种污染少,独特的高山区位为坦洪发展高山作物提供了优良条件,截止目前全乡已形成了2800亩高山蔬菜发展带、800亩有机茶发展带和800亩名优茶发展带。坦洪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以“文化名人之乡”著称,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正德年间出过当朝潘御师,近代有著名的革命家、诗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曾任0天津市委宣传部长的潘漠华烈士,中国著名工笔画大师潘洁兹先生和侨居海外的许多名人志士。我乡还拥有2000多名乡土人才,他们在文学、演出、书法、摄影、科技等方面为坦洪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坦洪乡特产〗
武义蜜梨
武义蜜梨是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特产。武义是全国三个出口梨基地县之一。武义县“桐琴蜜梨”以果大、味甜、外形美观着称。武义是国家外贸部确定的为全国三大出口梨基地县之一,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栽培蜜梨,是省内主要蜜梨产地之一,栽培品种有早熟的翠冠、西子绿、新世纪、菊水和中熟的黄花
武义香菇
武义香菇始种于清朝中期。民国18年(1929)5月,宣平花菇、冬菇曾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展览;民国21年(1932)12月1日至7日,省建设厅举办农产品展览会,武义人韩宝恒的花菇、冬菇曾获甲等奖。因产量高且质优价廉,香菇如今成了武义重要的旅游土特产品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武义县就组建食用菌
武义宣莲
始种于唐朝显庆年间(656~660),距今有1340多年历史。在清朝嘉庆六年(1802)列为贡品,是我国三大名莲之一(湖南省湘莲、福建省建莲、浙江省宣莲)。宣莲以色白芳香、颗大粒圆、肉厚饱满、质酥不糊、食而无渣、味道甘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等的优良品质而取胜。“乡雨宣莲”、“汤记宣莲”等品牌深受游
拔丝宣莲
宣莲以色白芬芳、颗大粒圆、肉厚易酥、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将莲子倒入糖油锅中,使糖汁包住莲子。然后盛入盘内,再撒上糖桂花,趁热上席。色泽黄亮,外焦脆,内粉糯。
橡子豆腐
橡子是野外橡树的果实,长圆形,含淀粉和少量鞣酸。 成品细腻、润滑,有清热解暑之功效。是武义、义乌一带的夏令冷饮佳品之一。
武义竹筒饭
取当年的新竹,将糯米拌上玉米、青豆、肉末、枸杞子等辅料,再加上各种油盐味精等佐料后,将糯米倒进事先劈好的竹筒内,特别加入金华的火腿。 竹筒依次排开,在煤炭下烧制。为了防止竹筒里的糯米烧焦,每隔几分钟就要给竹筒翻身。根据竹筒的粗细不同,竹筒翻身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大约烧制四五十分钟后,竹筒外表变得发黑发
〖坦洪乡景点〗
金华大佛寺
金华山大佛寺,俗称金华大佛寺,地处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之北2公里处,距金华主城区约18公里。据相关史料考证,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名僧道琼游历于金华山南,突闻金石梵呗犹若天籁,循声攀岩而上,见身高六丈大石佛一躯,金光巍巍、趺坐俨然,故感沐佛恩,排除万难而发心建寺,为利十方众生。岩高
福田禅寺
福田寺,位于浙江省义乌福,始建于唐咸通懿宗年间(公元866年),由唐太宗曾孙李词(时任义乌知县)堪基,双林禅寺大和尚释福田禅师建寺,初名曰“福田禅寺”。五代后晋天福4年(公元939年),寺毁于火灾。北宋天圣7年(公元1029年)重建,宋仁宗皇帝赐额,更名为“福田教寺”。五代后晋天福4年(公元939年
横店影视城
横店影视城始建于1996年,是全球规模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是国内规模大的影视旅游主题公园群,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场景,被誉为“中国好莱坞”。横店影视城从1996年为拍摄《鸦片战争》而建设广州街起步,现已建成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梦幻谷、梦外滩、梦泉谷、圆明新园等二十多个跨越几千年历史
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
金华双龙风景区位于海拔500-1312米之间,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度假、康体休闲、海外朝圣等为主要旅游活动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区划分为双龙洞、黄大仙、大盘天、优游园、仙鹤妍、尖峰山等六大景区,景区现规划总面积为79.7平方公里
浦江仙华山风景名胜区
仙华山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名仙姑山,主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位于浦江县七里乡仙华村,距县城浦阳镇北约7公里。据《浦江县志》记载:“仙华山为浙婺名山,浦邑第一胜景。” 仙华山有五峰,如五指状耸峭屹立。从东往西有:玉柱峰、仙坛峰、玉尺峰、玉笋峰。它们拔地而起,相依为丛,四面悬崖峭
大红岩风景名胜区
大红岩风景区总面积约50.5平方公里,涵盖了中心区的红砣岩、刘秀垄、清风寨等景观资源以及寿仙谷、石鹅岩等景点。景区是非常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游览与科考价值,由原大红岩、刘秀垄、清风寨、俞源、寿仙谷、龙潭、石鹅岩、郭洞等八个景区组成,其中俞源、郭洞两个明清古村落,在2003年被国家公布为首批
〖坦洪乡人物〗
王纲
王纲,男,汉族,1972年1月生,浙江武义人,199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8月参加工作,杭州大学新闻系毕业,大学学历。曾任浙江日报科教卫新闻部副主任兼嘉兴记者站站长,新疆都市报副总,浙江日报采访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温州分社社长、采访中心副主任兼文化新闻采访部主任,钱江报系社委会委员、
王国基
王国基(1924-1983),浙江省武义县麻阳乡人。1951年在江西省信江农专中专班毕业,1952年由省农林厅分配来瑞昌县农业局工作。1952年至1954年,在大桥下胡华先互助组蹲点,试种改良棉,从选种、播种、中耕、施肥,到整枝打叶,防病治虫,亲自言传身教,使先进植棉技术在大桥农民中得到普及。195
汤祊德
汤祊德,男,汉族。浙江省武义县人,1927年5月出生。1952年9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至1949年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学习。1949年5月在杭州参加工作,任华东军政干校浙江干校学术组组长,同年9月任东北农业研究所植保系昆虫组组长。1951年9月任北京农业大学植保
刘献祥
刘献祥,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浙江武义人,农工党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获博士学位。曾任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副主任、主任。2004年05月起任福建中医
祝凤仪
祝凤仪(1824-1865),号韶堂,清拨贡。好学多才,作诗朴实清晰,直追-;对篆刻六书多所考究,镌刻图章,体式取意古拙;所作山水画,颇具米家风采。经朝考授直隶州州同,候补江苏,然未及补缺而卒。诰封奉政大夫。桃溪镇桃溪镇地处武义县西南部,东邻坦洪乡,南连柳城镇,西接西联乡,北界白姆乡。44省道穿境而
郑树标
郑树标(1840-1917),乳名元选,字锦堂。自幼爱武习艺,以120斤大刀练武受赞誉,大清同治庚午(1870)科由国学生中式第十四名武举人,为陶建勋传授武功中进士而闻名。他的120斤大刀至今还保存在陶村。桃溪镇桃溪镇地处武义县西南部,东邻坦洪乡,南连柳城镇,西接西联乡,北界白姆乡。44省道穿境而过
郑如璋
郑如璋(1859-1911)乳名挺珪,字可珍、廪生。自幼勤奋好学,与邹家箴均为一时俊秀。曾任宣平鳌峰书院山长,务本学堂主教。他悉心研究新学,致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在劝学所总董任上,筹款创设简易识字学熟十五所。为文深刻精警,著作多所散失,今存古风《鳌山怀古》、七律《宣阳八景》及《福缘桥碑记》一篇
千家驹
千家驹(1909—2002),经济学家。浙江武义人。笔名钱磊。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任北京大学讲师,广西大学教授,《中国农村》《经济通讯》主编,香港达德学院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陈金全
陈金全(1938~2000) 浙江武义人。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耶鲁大学物理系工作。大学学习期间成绩优异,未毕业就被派往北京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工作,得到于敏院士的指导和器重。70年代初,在群表示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新的理
傅樟有
傅樟有(1920—1982),武义新宅村人。雇工出身。1950年任村农会干部。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组织初级农业合作社,任主任,社员发展至287户。根据当地山区的特点,贯彻“以林治水,以水保粮”的方针,带领社员植树造林。采取山腰以上栽松树,下半部种茶树或油茶获得成功。1956年起,全社连
蓝贤翠
蓝贤翠(1898—1981),女,畲族,武义外源人。聪颖敏悟。15岁时在婚嫁歌堂对歌,很少有人能将其难倒。一生在畲胞婚嫁歌堂盘歌600余场。自编山歌《种棉歌》、《养牛好处多》等,传唱畲乡。有感于畲乡患病求医不易,遂多方求教,摸索医术,逐步积累临床经验,尤擅长妇儿科,诊治某些疑难杂症亦颇多奇效。治病多
林登岳
林登岳(1898—1979),原名登鳌,武义塘里村人。秉性好学,记忆力强,小学起常跳级升学,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一年后即进上海大学。1924年,由瞿秋白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回家度春节后偕学友千如嫦赴上海。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反帝运动爆发前后,担任中共上海杨树浦区委宣传部主任,在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