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
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 > 崇贤街道人物

崇贤街道人物

应廉耕
应廉耕(1904—1983),浙江余杭人。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和农业教育家。1930—1946年,除去中间一年在美国进修硕士学位之外,在金陵大学工作了15年。1946年前往北京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长期任教。在他漫长的50多年教学生涯中,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农村经济教育事业。成长经历应廉耕,190
吕需
吕需(1514-1593),字时行,号水仙,余杭人。幼时聪慧过人,能日记千字。少怀大志,潜心读经,追求奇峻语句,善诗歌、下笔立成。工书画,融诸家之长,常游访当时名家。顾箬溪初见面,即以兄弟称。唐一庵讲学营上,揖请上座,辨质疑难,对答如流。王佥宪推行惠政,民深得其利,以违上司意被罢官。需敬其清康,深为
严沆
严沆(1617-1678),字子餐,号灏亭,余杭人。顺治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先后担任兵科、吏科、户科、刑科给事中,太仆寺少卿,金都御史,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等职务,最后官至仓场侍郎。在“武臣以命报国,文臣以言报国"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加上严沆所担任监察职务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严沆政治活动主要是以向
章炳麟
章炳麟(1869——1936),初名乘,字枚叔。后因仰慕顾炎武的为人,改名绛,号太炎。浙江馀杭人。六十八岁于苏州病逝。他不仅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徽派朴学后期的重要学者,在经学、史学、文字音韵和文学诸方面都有深湛造诣。章炳麟年少师从徽派朴学大师俞樾学习经史,又曾向黄以周、孙诒让、谭献求教,
陈小平
陈小平,男,1963年1月生,汉族,浙江余杭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1997年1月加入民建。1983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1983.08——1987.05杭州市西湖区广播站记者、、组长;1987.05——1990.11杭州市西湖区政府办公室秘书、秘书科科长;1990.11——1997.06
毕秀姑
毕秀姑(1856—1930),乳名阿生,浙江余杭人。为葛家童养媳,史称“葛毕氏”。长得白皙秀丽;因穿白衣绿裤,人称“小白菜”。毕秀姑的丈夫葛品连,乳名葛小大,仓前镇葛家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毕秀姑与杨乃武被怀疑通奸杀夫,在刑讯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此案惊动朝廷,在数度更审后虽还予清白
杨乃武
杨乃武(1841—1914),男,字书勋,一字子钊,因排行0,人称杨二先生。浙江余杭人。同治年间的举人。1873年被诬陷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通奸杀夫,在刑询逼供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后由于《申报》数次深入采访使此案惊动京师,在数次更审后虽还予清白,然而两人受尽酷刑折磨的悲惨遭遇仍令人不胜唏嘘
贝守一
贝守一(一二○○——一二八○),号月溪,余杭(今属浙江)人。道士,主洞晨观。通医术。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授凝真抱素大师。十七年卒,年八十一。有《月溪稿》,已佚。《洞霄图志》卷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蒋师爚
蒋师爚(1743~1798),字晦之,号东桥,浙江余杭(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人。诗人。乾隆四十四年试解元,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恩科(1780)三甲第14名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五十四年顺天乡试同考官,五十七年福建乡试副主考;兵部官武库清吏司主事,兵部浙江主事。著有《阮嗣宗咏怀诗注》四卷、叙录一卷。子兵部御
蒋诗
蒋诗(生卒年不详),字泉伯,号秋吟,浙江余杭仁和(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人。父乾隆四十五年进士蒋师爚。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二甲第30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房考官、兵部御史。诗文兼精,有《榆西仙馆初稿》。子蒋钺、蒋钫。之友广东候补东莞县丞纪汝似(纪晓岚三子)。
钱煦
钱煦(ShuChien),祖籍浙江杭州,1931年生于北京。国际著名的华裔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医学院院士、艺术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惠特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钱煦教授在力学对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的影响、整体与系统生理学、分子、细胞与组织生
钱鸿业
钱鸿业,字谨庵,中华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0官。上海沦陷后,钱鸿业因不屈服于汪伪政府,被76号特务暗杀。钱鸿业在民国时期历任京师检察厅检察官、大理院推事、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法官等职。日本侵略军攻占上海后,代理特区法院工作的钱鸿业多次拒绝汪伪政府移交租界法院的要求,令汪伪汉奸恼羞成怒。1940年的7月2
钱复
钱复(1935年2月17日-),字君复,浙江省杭州市人,为中华民国前外交部长、-长。钱复现任国泰世华银行董事,国泰慈善基金会董事长。祖父钱鸿业,曾为上海地区检察官,在沦陷时因不屈于汪精卫政府(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因而被日本特务暗杀。父亲钱思亮先生,曾为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及行政院原子能
戴望舒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
王克敏
王克敏(1873-1945)近代官僚、汉奸。字叔鲁。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03年乡试中举后由清政府派往日本任留日学生监督,后任驻日公使参赞。1907年回国后,在清政府外务部任职。1910年任直隶交涉使。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曾任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中国银行总裁、财政总长等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下
钟履坚
钟履坚(1898—1986),乳名妙春,余杭临平镇人。毕生从事盐、碱、化肥和酿造业。小学读书时,就对清朝政府一再签订-条约不满,于练字本上 书写“先灭满洲人,而后攻日本”之语,被学校开除,转杭州就读。1914年秋,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学院,1917年毕业,又入北京盐务学院攻读。在学期间,多次在《盐政》杂
蔡堡
蔡堡(1897—1986),字作屏,余杭高桥头人。7岁入私塾。1912年在余杭高等小学读书时,即以“列强蚕食风云急,铁血男儿国事伤。欲斫长鲸无利剑,水云深处独徜徘”的诗句,抒发对列强侵华的忧愤之情。1913年入杭州府中学。1917年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与“火烧曹宅”。192
钱思亮
钱思亮(1908—1983),字惠畴,余杭人,生于河南淅川。1931年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士。同年,赴美国,入伊利诺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经济部化学工业处处长。次年,复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
王公道
王公道(1909—1981),原名广法,曾化名振玉,余杭乔司镇人。少年时在皮鞋店学艺。1930年到上海,接受革命教育,参加反帝反战大同盟,曾任上海皮鞋工人互助会执委、主任等职。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社联”、“左联”、“武联”等进步组织的书刊发行工作,在-下,机智沉着
方豪
方豪(1910—1980),字杰人,笔名芳庐、绝尘、圣老,余杭人。出生于基督教圣公会家庭。1922年入杭州天主教修道院攻读拉丁文,接受宗教陶冶,并自修文史。1929年入宁波圣保罗神哲学院,研究哲学、神学,旁及圣经、教律、教史等。1935年开始,在嘉兴、金华、武义、永康、汤溪等县传教,并从事宋史研究。
丁振麟
丁振麟(1911—1979),余杭九堡镇杨公村人。幼年家贫,学完初小后,以成绩优异,免费荐送杭州普济堂高小。又以半工半读升入大学。193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先后在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云南大学任农场技术员、助教、副教授。1945年1月,考取留美实习生,在爱渥华农工学院与康乃尔大学研究作物育
孙光远
孙光远(1900—1979),原名孙鎕,余杭和睦乡梧桐村(今属闲林镇)人。我国研究微分几何与数理逻辑的先行者、国内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自幼刻苦好学,成绩超群,屡受褒奖。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留校任教。从事微分几何、数理逻辑研究。1925年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微分几何。越两
张毅
张毅(1918—1976),女,原名照鲜,学名美月,余杭黄湖镇人。8岁上学,读完初中一年级,因家贫辍学。1936年, 包办婚姻,毅然离家,到上海美丰绸厂当艺徒。满师后仍对折计酬,愤而转入曹家渡金城绸厂,曾参加上海丝织工人大-。抗日战争爆发,失业回乡。次年参加省政工队。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
陈达
陈达(1892—1975),又名邦达,字通夫,余杭吴山镇(今属仓前镇)人。自幼聪敏好学,13岁入余杭县高等小学堂,无论寒暑,每天起早摸黑,步行十五六里赶到学校,为堂长(校长)姚仲寅先生所赏识。受其资助,于清宣统二年(1910)入杭州府中学堂,毕业后考入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在清华衣不求华,食不求丰
钱天鹤
钱天鹤(1893—1972),字安涛,余杭人。1913年,以庚子赔款资送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就读,五年后获农学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任金陵大学农科教授兼蚕桑系主任。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兼中央研究院博物馆馆长。1930年,任浙江省建设厅农林局局长。次年,为实业部中央农业研究
江一平
江一平(1898—1971),字颖君,余杭(今余杭区余杭镇)人。青年时,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转复旦大学、东吴大学,于1922、1923年先后毕业,获复旦大学文学士、东吴大学法学士学位,旋在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从事律师业务。1925年五卅运动中,为爱国学生作辩护律师。1932年,复旦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
何思敬
何思敬(1896—1968),原名浏生,笔名何畏,余杭塘栖镇人。自幼勤奋好学。13岁丧父,进书肆当学徒,后转银行打杂。1912年,进日本中等美术工艺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杭州天章丝厂从事图案设计。1916年春,再次东渡,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班。一年后,转仙台第二高等学校。1920年秋,以优秀成绩取得
姚虞琴
姚虞琴(1867—1961),名瀛,字虞琴,号景瀛,仁和亭趾(今属余杭)人。自幼潜心习诗作画,精鉴藏,尤以写兰,蜚声江南。早年习科举未第,曾在湖北水泥厂、造币厂工作25年。1916年到上海公茂盐栈当协理,与画家陈夔龙、程十发、陈祖香、吴昌硕等交往甚密,常聚会“海上题襟馆”,或挥毫论艺,或诗歌酬唱。多
张辅忠
张辅忠(1889—1957),字僿无,别号佐时、一仁,余杭良渚镇人。少年时就有志科学救国,家贫辍学,未能遂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杭州任小学教员。以所得作学费,入安定中学。1913年入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第一期。1916年毕业,任夏超部第八团司药正,驻杭州。1922年,应上海五洲大药房
盛震叔
盛震叔(1912—1955),原名鸣远,乳名小毛,曾用曾纾、雨辰、姚鸣等名,余杭闲林镇人。1931年毕业于湘湖师范。倾慕陶行知,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余杭、萧山、奉化和安徽、广东、上海、广西等地中、小学校长、教员等职。1933年11月,在上海参加陶行知举办的生活教育社,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