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崇福社区
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余杭区 > 良渚街道 > 崇福社区人物

崇福社区人物

庞祥生
庞祥生 男,灯光设计。浙江余杭人,1931年11月出生。1954年进浙江越剧团,先任道具、装置,后转灯光、灯光设计。1965—1966年进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进修专业。较早在使用吊杆布光、灯具改制等方面实行一些技术改革,也是制作、操作能手。担任灯光设计的古今剧目主要有:《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
孙钟秀
孙钟秀, 计算机科学家。原籍浙江余杭,1936年12月22日生于江苏南京。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南京大学技术科学学院院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主持研制了国产系列计算机DJS200系列的DJS200/XT1和DJS200/XT1P等操作系统。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Z
凌操
凌操,吴郡余杭人。为人侠义有胆气,孙策锋起淮南时,凌操多从征伐,常登先冠于军中,履行先锋之务。后守永平长,平治山越,使奸猾之徒敛手,迁为破贼校尉。孙权统军后,凌操从讨江夏黄祖。军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中流矢而死 (《吴书》载:甘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
凌统
凌统(189年-217年,一说189年-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年少名盛凌统的父亲凌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时兴兵,每次凌操从征,经常作先锋首当其冲。守永平任永平长,奔驰山越,奸猾之徒也收敛,后迁
凌烈
凌烈,三国时期人物,吴国名将凌统之子。凌统去世后,由于他和凌封的年龄还小,孙权将他们养在宫中,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岁,令葛光教之读书,十日一令乘马,追录统功,封烈亭侯,还其故兵。后烈有罪免,封复袭爵领兵 。
凌封
凌封,(?~?)年,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凌统次子,兄长凌烈,被孙权夸为他的虎子,后来兄长因犯事而被免职由凌封继承凌统的军队和爵位。凌封是吴国名将凌统的儿子,凌统死的时候,凌封和哥哥凌烈只有几岁,孙权便把他二人接进宫进行教育,对凌封、凌烈的关爱和对自己儿子一样。 有宾客来见,孙权对他们说:“这是我的虎子。
马叙伦
马叙伦(1884-1970)字初、彝初,号石翁、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南社成员,同盟会员。早年曾任上海《国粹学报》等报。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都督府秘书,上海《大共和日报》总。1913年到北京,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讲授中国哲学等课程,同时研究中国文字。“五
梁实秋
梁实秋(1903.1.6-1987.11.3)学名冶华,字实秋,笔名秋郎。原籍浙江余杭,生于北京。作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校期间组织“小说研究社”,后与闻一多等将之扩大为“清华文学社”。1923年毕业,同年赴美留学,先入科罗拉多大学英文系,1924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
张莲芬
张莲芬(1851—1915)又名张毓蕖。浙江余杭人。商办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总理。历任办理津榆铁轨公司直隶候补道、永定河道、天津道、山东兖沂曹济道兼运河道、山东盐运使。1881年—1882年,应山东峄县中兴矿局创办人戴华藻之邀,参与矿局投资,并动员永镇总兵贾起胜、直隶候补道戴宗骞,一起帮助集股银
邬继德
邬继德(1942-),浙江余杭人。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附中,196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版画家协会副会长。作品曾获全国第十一、十二届版画展铜奖和金奖,浙江
孙韶
孙韶(188—241),字公礼。其伯父河,本姓俞,吴郡人,因孙策喜爱而赐姓孙,任命为将军,驻守京城(今镇江),后在宛陵被叛将妫览、戴员所杀。时韶年仅十七,收集孙河余众,加固城防,筑楼橹,修器备,以御防敌人。孙权平定宛陵叛乱后,率军回吴(今苏州),夜间经过京口,想试一试京城的防御能力,假装敌人攻城。城
杨经绥
杨经绥,岩石大地构造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6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籍贯浙江余杭。197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1992年毕业于加拿大达霍西(Dalhousie)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和造山带的岩石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在蛇绿岩
施昕更
施昕更(1911—1939),原名兴根,余杭县良渚人。幼时,家境清贫,13岁小学毕业即辍学。校长见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说服其父,让他继续升学。1926年,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又考入浙江省高级工艺学校艺徒班,以半工半读学完绘图专业。1929年毕业,适逢浙江省举办西湖博览会,经老师推荐,到博览会任讲解
于再
于再(1921—1945),原名镇华,又名培卿,余杭县人,随祖父移居杭州。1937年,在杭州之江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日军进逼杭城,和同学江腾等人毅然共赴国难,前往重庆。因举目无亲,衣食无着,充当旅社练习生和轮渡公司售票员。办事沉着果断,一有空暇,即醉心读书。1938年,进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学习。6月,
延寿
延寿(912—983),俗姓王,字仲玄,五代钱塘(今杭州)人。年幼时就颂《法华经》。28岁时任嘉兴华亭镇将,因用公款买下一船鲜鱼放生而被免职,遂剃发为僧,舍妻出家,投四明翠岩禅师门下。后又前往天台山学佛,被法眼宗第二祖德韶大师收为门徒,成为他的传法弟子。后周广顺三年(953),去明州(今宁波)雪窦寺
钟化民
钟化民(约1545—1596),字维新,别号文陆,明仁和博陆(今属余杭区)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惠安知县,多惠政。发现豪门权贵侵害民利官租,必绳之以法。清丈田亩,豁浮额若干顷。审徭役,减虚丁二万。洛阳桥坏,渡者常溺于水,化民不顾艰难,尽力修复。御史安久域到福建巡行,所到之处无不歉收,入惠安
刘元进
刘元进(?—614),隋余杭人。江南农民起义领袖。青年时仗义任侠,为乡里所器重。隋大业九年(613),炀帝欲复征辽东,于吴郡一带征兵,民多不从,外出逃亡。此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河南黎阳(今浚县)起义反隋,刘元进举兵响应,三吴苦役者纷纷前来参加,一月间聚众数万人。正拟渡江北进,玄感败。时吴郡(今苏州)朱
褚无量
褚无量(646—720),字弘度,唐盐官临平(今余杭临平镇)人,家濒临平湖。一说盐官许巷(今属海宁许巷乡)人。幼年就读湖畔,曾留有读书堆胜迹。无量初从沈子正学经,努力学习儒家著作,读书专心,励志刻苦。一日,湖有龙舞,诸童皆去观看,而无量不为所动,端坐攻读如初。及长,精于《三礼》、《史记》,举明经,任
归珧
归珧(生卒年未详),唐宝历元年(825)任余杭县令。时水利失修,南湖湮塞严重。珧到任后,循汉代陈浑所开南湖旧迹,浚湖修堤,恢复蓄泄之利,民得以富实。又于仇溪之北开辟北湖,塘高1丈,周围60里,蓄泄调节中、北两苕溪水,受益田地1000余顷。时县北一带坑洼不平,逢雨,山水骤至,常淹害行旅。珧取开湖之土,
马绰
马绰(生卒年未祥),余杭人。性淳厚耿直,有远见卓识。年轻时就与钱镠结为至交。唐乾符二年(875)与钱镠共事董昌。一天,昌命镠检阅部队,名册已失,镠记忆力惊人,仍一一报出士兵姓名,无一遗漏。绰极为佩服,又为之担心。他素知董昌为人多疑,不能容人。暗地提醒钱镠:你如此精明强记,超过董昌,被他知道,对你不利
盛度
盛度(963—1041),字公量,祖籍河南,徙居余杭县。曾祖盛珰曾为吴越国余杭县令。父盛豫随钱俶归宋,官至尚书度支郎中。度于宋端拱二年(989)中进士后,历任济阴尉、封丘主簿、光禄寺丞、御史台推勘官、秘书省秘书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等职。时宋辽交战,曾随帝出征至大名(今河北大名东)
陆诜
陆诜(1012—1070),字介夫,宋余杭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初任北京(今河北大名)签书判官。庆历七年(1047),王则领导贝州(今河北清河县西)军民起义,诜奉命率兵前去镇压,以此官升集贤校理、通判秦州(今天水市)。历任陕西刑狱,湖南、湖北、陕西转运使,知桂州(今桂林市)。后被派遣到邕州(
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诗文自成一家,尤工书法,楷、行俱佳。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熙宁初(1068)任审官西院
何铸
何铸(1088—1152),字伯寿,宋余杭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官州县。入朝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秉性刚直,先后任秘书郎、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绍兴初迁殿中侍御史,数奏论时政。提出为官要光明正大,赏罚分明,取信内外。时朝议欲迁温州诸宫殿神像至湖州,沿途必需迎奉,势必骚扰地方。铸上疏劝阻:“
赵汝谈
赵汝谈(?—1237),字履常,宋太祖八世孙,居余杭。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年十五以父荫补将士郎。丞相周必大赞赏其文采,认为“他日必有大名于世”。调汀州(今福建三明)教授,添差江西安抚司干办公事。曾从朱熹校订经书疑义十余条,为朱氏赏识。光宗死后,辅佐丞相赵汝愚定当政大策,提倡道学,协力排挤拥立
赵汝谠
赵汝谠(生卒年未详),字蹈中,宋余杭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宋太祖八世孙。年少时衣着不整,行止随便。著名学者叶适规劝他说:“名家子安可不学?”从此发愤读书,学业有成,与兄赵汝谈齐名,称为“二赵”。以祖荫补承务郎,历泉州市舶司、利州大军仓属。庆元元年(1195),赵汝愚罢相,韩侂胄斥谠为朋党,被
陶华
陶华(1369—1463),字尚文,号节庵,明余杭人。幼年业儒,旁通百氏。及长,遇良医授予秘藏医籍,遂探研医术。精研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颇有创见。为人治病,深切脉理,旁察病源,随症制方,不拘古法,屡有奇效。一女隆冬昏闷,不饮不食,神情狂躁,诸医莫测其症。陶究其病源,此女将曾于三伏天曝晒之衣着于身而
邹干
邹干(约1413—1491),字宗盛,明余杭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自幼聪慧,年十五即为应天府太学生。历任兵部职方主事、武选郎中、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为人正直爱民,为于谦所倚重。在兵部时,有云南指挥万城获功,请升播州宣慰使,又有杨升要求由幼孙袭爵,两人各带金百两贿干。干正色相拒道:“汝职
丁养浩
丁养浩(生卒年未详),字师孟,号集义,别号西轩,明仁和漳里(今属余杭塘栖镇)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为人刚直不阿,敢于直言。弘治五年(1492),任河南道御史。后升任四川按察司副使。时有富民杀人,诱使孤侄认罪,以行贿成冤狱。养浩到任,察知其冤,释放孤侄,处富民罪。转任广东右参政。广东河源程
邵锐
邵锐(1480—?),字思仰,号端峰,别号半溪,仁和塘栖(今余杭区塘栖镇)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为人严于律己,正直不阿,举进士后授翰林。时宦官刘瑾擅权,同年多往晋谒,唯锐不趋附,受到舆论赞扬。后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刘瑾将亲信焦黄中和刘仁亦改庶吉士,传旨和锐一起授编修,锐耻与同列,上疏请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