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丽水市 > 缙云县主页
〖缙云县简介〗
缙云始建于公元696年,距今1300多年历史。县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人口46万,下辖7镇8乡3个街道,253个行政村,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的美誉。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亿元,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财政总收入17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90亿元。缙云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城”来概括:一是宜居之城。缙云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5%以上,全年95%以上优良天气,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各县市区第37位,全省第14位,入选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和2014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30强。全县百岁老人数量居全市第一,90岁以上老人1800多位,80周岁以上老人上万人,远超全国长寿之乡评定标准,全市最长寿的百岁老人朱金娟110岁居住在我县壶镇赤羊村。民间俗语有云:“缙云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多走几趟,百岁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二是宜业之城。作为全市率先发展的地区,境内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和金温铁路纵贯南北,台金高速横跨东西,规划中的金台高铁穿境而过,是全市交通最发达的县(市、区)之一。缙云是全市的工业强县,传统优势产业带锯床、缝纫机、环形灯管等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左右,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工业亩产率接近发达地区水平。缙云人走南闯北,商贾意识浓厚。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农民走出山门养殖麻鸭,形成“四万鸭农闯天下”的经济奇观。如今,县委县政府鼓励百姓创业、干部干事,大力发展“家家乐、家家做、家家店”“三个家家”,积极打造“缙云烧饼师傅”品牌,“缙云烧饼”获市级地方标准规范立项,走进央视“中国早餐”栏目,让“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的缙云烧饼有了新的畅想,小烧饼做出了大产业。2014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6元。近年来,我们还努力争取了低丘缓坡开发、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小城市培育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逐步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快车道。三是宜游之城。缙云是省级旅游经济强县,拥有仙都和黄龙两个国家级4-景区、386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66个。仙都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兼具仙人和帝王之气,区内标志性景观鼎湖峰高170.8米,状如春笋直刺云天。位于县域西部的河阳古民居是“-一带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全国罕见。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黄帝、婺剧、石头三大文化。缙云是我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祭祀轩辕黄帝典礼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缙云婺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地方特色使其成为缙云丰富民俗文化的代表。缙云凝灰石探明储量全国第一,老城区有着“石街、石桥、石房”的独特建筑风貌,被誉为“千年古石城”。四是宜学之城。缙云崇学之风兴盛,“耕读家风”源远流长,缙云百姓虽节衣缩食,亦必供子女读书,据考证,共出了184名进士。清光绪《缙云县志》记载,自唐到清立传人物就达578人。现今,教育已成为缙云最响亮的牌子之一,每年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均占全市1/3强,2008年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缙云中学也成为了全市高中教育的一张金名片。今后一个时期,缙云县将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指导思想,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加快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力争在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继续走在全市前列。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缙云县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缙云县特产〗
缙云烧饼
缙云烧饼也称为桶饼,是浙江省丽水缙云县传统小吃。据说,有650余年的历史。缙云烧饼以面粉、鲜猪肉和梅干菜为主要原料制成饼坯,经烧饼桶炭火烘烤制成。制成后,饼色金黄、表脆内糯、油而不腻、鲜香满口。缙云烧饼1989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质点心”,2008年“缙云烧饼制作工艺”被列入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缙云麻鸭
缙云麻鸭,因全身羽毛浅粽灰色似麻雀而得名,俗称草子鸭,水鸭。缙云麻鸭是著名的高产蛋鸭,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原产地在浙江省缙云县一带,具有体型小、耗料省、早熟高产、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蛋个适中等特点而著称。浙江缙云的养鸭业不论从饲养规模, 分布地域, 还是从发展速度来看, 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
麻糍
麻糍是浙江省、福建闽南地区和江西省等地的一种应节传统名点,由糯米等食材制作而成。麻糍的种类丰富,有麻糍泻、麻糍滑、米筛花、麻糍食果等,成品洁白如雪,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粘碗,不钉牙糊口,老小皆宜,食者无所禁忌。麻糍和糍粑一样吗?两者是差不多的食物,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而且做法上有细微的变化。基
敲肉羹
将地瓜粉一半倒在垫板上,另一半倒在碗内调水后备用;瘦肉切成薄片放在地瓜粉上,用面杆轻轻翻面敲打,肉和粉敲成薄薄的肉饼状备用;在锅中放入豆腐丝、香菇丝、黄花菜、木耳等,倒入高汤煮沸;待汤沸腾后将敲好的肉饼撕成小块放入,然后将鸡蛋打入碗内和地瓜粉一起捣匀调好,倒入锅内的同时要用勺不断翻拌,以防锅底粘焦,
蒸油麻糍
产品名称:蒸油麻糍 产品产地:浙江金华 产品特性:偏甜,香味重 产品简介:糯米粉用烫水揉好,上笼蒸热,挤成均匀小个,粘上芝麻,白糖,花生仁。此点心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偏甜,香味重。
缙云土面
缙云土面,也称索面,微咸,细长盈米,由民间手工自制。烧制时可拌可炒,也可烧汤,是缙云民间节庆和待客的传统佳肴。
〖缙云县景点〗
大溪滩窑址群
大溪滩窑址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大溪滩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壶镇大溪滩村南500米。1982年冬发现。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大坟山、窑山头、四叉门前、馒头山、面前山等地点共19处窑址。采集瓷器有碗、盏、盘、洗、瓶、罐、壶、碾钵、鬲炉、油灯盏
〖缙云县人物〗
施宝坤
施宝坤(1931—)浙江缙云人,教授,从事动物血吸虫病研究,1956年毕业于原南京农学院,江苏省家畜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会副理事长,1956~1994年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1957年始长期从事家畜寄生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是血吸虫病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报告100余篇,例如江苏省家兔球虫种类的调
马秀慧
马秀慧,1971年出生,浙江缙云人,一个普普通通浙江女子,1996年与丈夫王耀海一道,创办广东欧普照明。用10多年时间,把一个专门生产节能灯的8人小厂,发展成拥有4500多名员工、6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固定资产4亿元、年销售额16亿元的专业民用灯具厂商。15年前,23岁的马秀慧和丈夫从浙江乡下来到广
杨洪芝
杨洪芝(1933-1955)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60师178团3营10连通讯员,浙江缙云人,1953年入伍。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几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多次完成通讯任务;在双腿炸伤不能行走的情况下,他坚持爬行执行作战任务,直至光荣牺牲,功绩显著,荣立二等功。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樊嵩甫
樊嵩甫(1894—1979),原名芝碧,字仲哲,号哲山,缙云五云镇人。浙江省陆军小学毕业,加入龙华会、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浙军敢死队分队长、沪军机关枪队队长。“二次革命”中两度入狱。1914年,入武昌陆军预校,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历任中尉旗官、连附、连长等职。1925年入陆军大学第七
江洁缨
江洁缨(1902—1967),乳名绍康,学名江清,缙云雅江村人。五云高小毕业,随父到温州界坑开中药店,后到义记炭行任会计。一年后在温州开协利炭行,并在龙泉设办事处,拼山雇工烧木炭,销售日本铃木、三井公司和上海茂兴、永泰、日新等商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与日商断交,转营木板、桐油业务。后与丽水大通
樊光
樊光(1887—1958),原名崧骏,字震初,别号鼎湖居士,缙云五云镇人。年轻时入县学,后留学日本中央大学学法律,入同盟会,曾与陶成章等联络东南亚进步人士,反对日本政府取缔留学生规则。宣统三年(1911)10月15日杭州光复后,曾任浙江省公署司法秘书,嘉善县知事,因反袁斗争失败而去职。1916年4月
楼邨
楼邨(1881—1950),原名卓立,字肖嵩,号玄根居士、玄朴居士、麻木居士,缙云新建镇人。为清优附贡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反对封建婚姻,离家入杭州武备学堂,因不平愤打满族学生,被开除学籍,又进浙江蚕桑学堂。毕业后在杭州公立仁和中学、私立安定中学执教,自幼受父熏陶,酷爱金石书画,受吴昌硕赏
李定
李定(1885—1939),字慎微,缙云五云镇人。18岁赴日本求学,历3年回国。得甲种公费后重返日本进千页医科大学习医,加入同盟会。1913年回浙。与留日同学筹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任校长,复建省立传染病院兼院长,兼省红十字会会长。1922年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四国考察高等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
蔡鸿猷
蔡鸿猷(1897—1928),乳名德宣,字辉甫,号哲臣,缙云大源镇小章村人。1915年,县立第一高等五云小学毕业,随父母迁居兰溪县(今兰溪市)马埠区方家租种地主土地,后任小学教员。1919年进浙江陆军当兵。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8月,受组织选派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在校期间先后
吕逢樵
吕逢樵(1876—1913),原名东升,字耀初,缙云壶镇人。少时读私塾,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经营合盛南货店,往返于金华、杭州、上海、绍兴一带。二十九年入龙华会,后为处州首领。三十年由陶成章介绍入光复会,在嘉兴温台处会馆任执事,联络会党进行革命活动。三十一年任绍兴大通学堂襄理,组织光复会会员练
吕载扬
吕载扬(1752—1825),字周膺,号景真,又号继相,缙云壶镇人。经商盈富。清嘉庆十六年(1811)大旱,出千金赈济饥民。二十二年,承母遗命,带领弟载修、载驯、载希及子侄参与建壶镇永济桥,历一年二个月,费银3万多两,桥建成,计13孔,长178米,宽4.1米,高7.8米。后更名贤母桥。朝廷授予儒林郎
郑汝璧
郑汝璧(1546—1607),字邦章,号昆岩、愚公,缙云城东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始授刑部江西司主事,累迁云南司郎中。张居正闻其才,迁任仪制司。在任因革除陋习,肃清积弊,排斥贿赂幸进之徒,裁抑逢迎索求者,遭人忌恨。后为太常寺少卿,出任福建右参议,一年后又调广东副使,分辖琼州,不满权贵,奏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