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舒洪镇
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丽水市 > 缙云县 > 舒洪镇主页
〖舒洪镇简介〗
一、概况(一)位置与面积舒洪镇位于缙云县中部,北纬28?38?,东经120?08?,离县城9公里。镇以驻地村名。东临溶江乡,东南连胡源乡,西南接东渡镇,西与西北毗五云镇,东北界东方镇。舒洪盘地海拔162米,下园村悬藤山自然村最高海拔为800米,起伏极大。全镇总面积65.2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舒洪机关巷23号。地形以丘陵为主,间有河谷平原,局部为低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白水山)1083米。(二)气候与水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一般。镇东有源自越王山之水的贞溪入境,东南有古方山源头下贞溪汇合。入好溪,属瓯江水系。山岙库塘遍布,水利条件较优。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65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自然灾害以高温、台风为主,冰雹次之。2003年绝对最高气温43℃,日最高气温≧36℃达60天。(三)自然资源舒洪镇土地类型比较齐全,平缓坡多,光照充足。丘间平畈宜种植粮食,丘陵区域重点开发园地经济。主要地类占总面积比例:耕地6.1%,林地76.1%,水域2.1%。植被以松、杉、竹、茶为主,兼育桔、梅、栗等。已探明和开发的矿种有:膨润土、萤石、沸石、页岩、凝灰岩矿等。主要分布在仙都山脉的洪岭脚、蟠龙、舒洪等村。二、建制沿革建国初期分昆坑、舒洪二乡。1956年二乡合并成昆洪乡。1958年为昆洪管理区,属盘溪公社。1966年0开始改名“红旗”公社。1979年由姓王驻地迁至舒洪振兴东路4号,名山背。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舒洪公社。1984年复乡建制为舒洪乡。1985年8月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镇政府移至原盘溪区公所驻地,挂牌办公。现辖20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筹)。人口177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6人。三、经济状况(一)农业全镇耕地面积5457亩。其中:水田4988亩,旱地469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玉米、茶叶、蚕桑、药材、黄花菜、香菇等。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436.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66元(年报统计)。(二)工业镇工业小区位于镇区东面的螺蛳岩村,金华—仙居—丽水二条省道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用电充足。通过招商引资,已有浙江鸿顺实业、浙江正达模具、佰鑫涂料、雷力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驻足生产,规模效益连年翻番。小区道路建设、电力线路、路灯安装均已完成。征地170亩的中外合资浙江正达模具有限公司一期工程(90亩)全部完成、投产。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有力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县内外投资者。全新的服务意识,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的实施,以及涉及企业事项的全程代理工作,成为企业的坚强后盾。截止2004年,镇内共有各类企业7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三)商业舒洪是盘溪流域经济贸易的集散中心,镇上设有酒家、旅馆、粮店、百货等。商业活动包括批发、零售、农特产集散、衣、食、住、行、娱等。每逢二、七为集市日。(四)金融镇内设有农业银行分理处、农村合作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等机构。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抓存款、促贷款、增效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壮大资金实力、加强信贷管理为重点,建立诚信服务。四、社会状况(一)教育舒洪小学的前身是民国时期区立的“招贤学校”,现为镇中心小学。主体教学楼由台胞舒寿福捐赠人民币95万元,政府投资70万元,于2001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有1—5个年级共有教室32间,学生830人,教师51人。驻地内有省级重点综合高中1所(盘溪中学),共有初中班12个,学生575人,教师38人;高中班30个,学生1663人,教师109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0人),职工23人。2000年,舒洪镇被丽水地区行政公署评定为“教育强镇”。2003年,舒洪镇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教育强镇。(二)医院舒洪中心医院前身为盘溪区卫生院,始建于1956年8月,1959年迁今址。面积6亩,其中工作用地2600平方米,病床20张,职工49人。设有化验室、手术室、心电图、B超、超声波、胃镜、血生化分析仪等。2004年与钭氏伤科合作,增添了综合治疗设备。现有农村卫生室9个,人员12人。分布于各主要村庄,是医院的延伸部分。(三)邮电1960年为邮政所,1984年改为邮政支局,1998年从原址机关巷15号迁至振兴东路电信大楼,分为邮政、电信二家。现有固定电话3900部,宽带网电脑130台。(四)电视广播50年代装有线广播,至1980年普及。1995年改为广播电视站。1997年后安装有线电视,至2004年底共有用户2500户,布及全镇16个行政村。舒洪镇旅游指南缙云爽面博物馆云县爽面博物馆位于“浙江绿谷”生态示范区——缙云县舒洪镇姓王村。自2016年4月开始建设,于2017年10月完工,是一个集爽面文化展示、体验、品尝及培训为一体的基地。缙云爽面是缙云十大乡愁富民产业之一…… 大道坛及宗祠古建筑群大道坛据传是南宋尚书潜说友的尚书府,但宏大的官邸已经在七百年前那场-中遭毁,现在是一片大“广场”,正是由于它的大,成为了姓王村丧事的举办地。大道坛周边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当属明清的古建筑,多数为村中大地主…… 仙人义井仙人义井位于老村中心,处于村中古道的中点,是村中最宏大的建筑群遗址“大道坛”的附属建筑(或者说相映成辉)。据这几年的考据该井当属七百多年前潜说友尚书府的遗存。该井当属姓王村最古老的人为建造当属无疑,直…… 缙云玉屏山玉屏山位于浙南石城东南二十里的姓王村,号曰“两山半”,面积达到1800余平方米,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说一山裂成两半是被风水先生骗了,一脚踹出来的;另一个说法,山下有一条雄龙,所以作为风水山镇…… 舒洪镇特产与美食缙云麻鸭产品名称:缙云麻鸭 产品产地:浙江丽水 产品特点:体型小、耗料省、早熟高产 产品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缙云县一批有胆识、有闯劲、又特别能吃苦耐劳的鸭农走出山门,利用缙云麻鸭的优良品种和丰富的饲养技术向全……土爽面丽水缙云的土面,又称土爽面或索面,外形匀细、整齐美观。更绝的是,水中百煮不烂,过年时节吃得油腻了,来上一碗清汤土面,保管细滑香浓,柔软清爽。据《缙云县志》有关缙云土面的记载:“拜年上门,先喝茶,吃糖果……舒洪镇名人潜说友潜说友(1216—1288),字君高,号赤壁子,缙云塘头(今舒洪姓王村)人。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历知南康军、浙东安抚使、两浙转运使。咸淳六年(1270),任中奉大夫、代理户部尚书、临安知府。有……
〖舒洪镇特产〗
缙云烧饼
缙云烧饼也称为桶饼,是浙江省丽水缙云县传统小吃。据说,有650余年的历史。缙云烧饼以面粉、鲜猪肉和梅干菜为主要原料制成饼坯,经烧饼桶炭火烘烤制成。制成后,饼色金黄、表脆内糯、油而不腻、鲜香满口。缙云烧饼1989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质点心”,2008年“缙云烧饼制作工艺”被列入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缙云麻鸭
缙云麻鸭,因全身羽毛浅粽灰色似麻雀而得名,俗称草子鸭,水鸭。缙云麻鸭是著名的高产蛋鸭,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原产地在浙江省缙云县一带,具有体型小、耗料省、早熟高产、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蛋个适中等特点而著称。浙江缙云的养鸭业不论从饲养规模, 分布地域, 还是从发展速度来看, 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
麻糍
麻糍是浙江省、福建闽南地区和江西省等地的一种应节传统名点,由糯米等食材制作而成。麻糍的种类丰富,有麻糍泻、麻糍滑、米筛花、麻糍食果等,成品洁白如雪,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粘碗,不钉牙糊口,老小皆宜,食者无所禁忌。麻糍和糍粑一样吗?两者是差不多的食物,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而且做法上有细微的变化。基
敲肉羹
将地瓜粉一半倒在垫板上,另一半倒在碗内调水后备用;瘦肉切成薄片放在地瓜粉上,用面杆轻轻翻面敲打,肉和粉敲成薄薄的肉饼状备用;在锅中放入豆腐丝、香菇丝、黄花菜、木耳等,倒入高汤煮沸;待汤沸腾后将敲好的肉饼撕成小块放入,然后将鸡蛋打入碗内和地瓜粉一起捣匀调好,倒入锅内的同时要用勺不断翻拌,以防锅底粘焦,
蒸油麻糍
产品名称:蒸油麻糍 产品产地:浙江金华 产品特性:偏甜,香味重 产品简介:糯米粉用烫水揉好,上笼蒸热,挤成均匀小个,粘上芝麻,白糖,花生仁。此点心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偏甜,香味重。
缙云土面
缙云土面,也称索面,微咸,细长盈米,由民间手工自制。烧制时可拌可炒,也可烧汤,是缙云民间节庆和待客的传统佳肴。
〖舒洪镇景点〗
大溪滩窑址群
大溪滩窑址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大溪滩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壶镇大溪滩村南500米。1982年冬发现。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大坟山、窑山头、四叉门前、馒头山、面前山等地点共19处窑址。采集瓷器有碗、盏、盘、洗、瓶、罐、壶、碾钵、鬲炉、油灯盏
〖舒洪镇人物〗
施宝坤
施宝坤(1931—)浙江缙云人,教授,从事动物血吸虫病研究,1956年毕业于原南京农学院,江苏省家畜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会副理事长,1956~1994年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1957年始长期从事家畜寄生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是血吸虫病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报告100余篇,例如江苏省家兔球虫种类的调
马秀慧
马秀慧,1971年出生,浙江缙云人,一个普普通通浙江女子,1996年与丈夫王耀海一道,创办广东欧普照明。用10多年时间,把一个专门生产节能灯的8人小厂,发展成拥有4500多名员工、6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固定资产4亿元、年销售额16亿元的专业民用灯具厂商。15年前,23岁的马秀慧和丈夫从浙江乡下来到广
杨洪芝
杨洪芝(1933-1955)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60师178团3营10连通讯员,浙江缙云人,1953年入伍。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几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多次完成通讯任务;在双腿炸伤不能行走的情况下,他坚持爬行执行作战任务,直至光荣牺牲,功绩显著,荣立二等功。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樊嵩甫
樊嵩甫(1894—1979),原名芝碧,字仲哲,号哲山,缙云五云镇人。浙江省陆军小学毕业,加入龙华会、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浙军敢死队分队长、沪军机关枪队队长。“二次革命”中两度入狱。1914年,入武昌陆军预校,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历任中尉旗官、连附、连长等职。1925年入陆军大学第七
江洁缨
江洁缨(1902—1967),乳名绍康,学名江清,缙云雅江村人。五云高小毕业,随父到温州界坑开中药店,后到义记炭行任会计。一年后在温州开协利炭行,并在龙泉设办事处,拼山雇工烧木炭,销售日本铃木、三井公司和上海茂兴、永泰、日新等商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与日商断交,转营木板、桐油业务。后与丽水大通
樊光
樊光(1887—1958),原名崧骏,字震初,别号鼎湖居士,缙云五云镇人。年轻时入县学,后留学日本中央大学学法律,入同盟会,曾与陶成章等联络东南亚进步人士,反对日本政府取缔留学生规则。宣统三年(1911)10月15日杭州光复后,曾任浙江省公署司法秘书,嘉善县知事,因反袁斗争失败而去职。1916年4月
楼邨
楼邨(1881—1950),原名卓立,字肖嵩,号玄根居士、玄朴居士、麻木居士,缙云新建镇人。为清优附贡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反对封建婚姻,离家入杭州武备学堂,因不平愤打满族学生,被开除学籍,又进浙江蚕桑学堂。毕业后在杭州公立仁和中学、私立安定中学执教,自幼受父熏陶,酷爱金石书画,受吴昌硕赏
李定
李定(1885—1939),字慎微,缙云五云镇人。18岁赴日本求学,历3年回国。得甲种公费后重返日本进千页医科大学习医,加入同盟会。1913年回浙。与留日同学筹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任校长,复建省立传染病院兼院长,兼省红十字会会长。1922年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四国考察高等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
蔡鸿猷
蔡鸿猷(1897—1928),乳名德宣,字辉甫,号哲臣,缙云大源镇小章村人。1915年,县立第一高等五云小学毕业,随父母迁居兰溪县(今兰溪市)马埠区方家租种地主土地,后任小学教员。1919年进浙江陆军当兵。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8月,受组织选派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在校期间先后
吕逢樵
吕逢樵(1876—1913),原名东升,字耀初,缙云壶镇人。少时读私塾,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经营合盛南货店,往返于金华、杭州、上海、绍兴一带。二十九年入龙华会,后为处州首领。三十年由陶成章介绍入光复会,在嘉兴温台处会馆任执事,联络会党进行革命活动。三十一年任绍兴大通学堂襄理,组织光复会会员练
吕载扬
吕载扬(1752—1825),字周膺,号景真,又号继相,缙云壶镇人。经商盈富。清嘉庆十六年(1811)大旱,出千金赈济饥民。二十二年,承母遗命,带领弟载修、载驯、载希及子侄参与建壶镇永济桥,历一年二个月,费银3万多两,桥建成,计13孔,长178米,宽4.1米,高7.8米。后更名贤母桥。朝廷授予儒林郎
郑汝璧
郑汝璧(1546—1607),字邦章,号昆岩、愚公,缙云城东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始授刑部江西司主事,累迁云南司郎中。张居正闻其才,迁任仪制司。在任因革除陋习,肃清积弊,排斥贿赂幸进之徒,裁抑逢迎索求者,遭人忌恨。后为太常寺少卿,出任福建右参议,一年后又调广东副使,分辖琼州,不满权贵,奏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