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
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休宁县人物

休宁县人物

程建平
程建平,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乡村振兴、法务工作、强师工程;分管党委/校长办公室、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1981年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1986年毕业留校任教。199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3月至2006
詹初
詹初(约公元1231年前后在世)字以元,一作子元,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绍定中前后在世。南宋大臣、理学家。詹体仁的宗侄。为学崇奉朱熹。初为县尉,后以荐为太学录,与同学汪莘友善。既仕七年,因上疏乞辨君子、小人、邪、正之分,忤韩侂胄,罢归。家居之日,与海内名贤以讲明斯道为己任,日以著
詹景凤
詹景凤(1532-1602),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又号大龙宫客等,安徽省休宁县流塘村人。1567年詹景凤乡试中举,1582年补湖北麻城教谕,1588年迁南京翰林院孔目,擢南吏部司务。1595年谪四川保宁教授。1598年升广西平乐府通判。他一生爱好书画,并留下书法作品多件传世。
郑牧
郑牧(1714——1792),字用牧。安徽休宁人。生平事迹不详,从目前能够看到的文献资料中,尚可窥见一鳞半爪。郑虎文《明经汪肇龙家传》说:“传江氏之学者,首称休宁东原戴氏震,歙松麓汪氏肇龙及郑氏用牧、程氏易田、汪氏在湘、方氏晞原、金氏蕊中,六七君皆知名。”(载钱仪吉《碑传集》)这说明郑牧在当时已是知
程若庸
程若庸,字达原,南宋湖北休宁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师从饶鲁,得朱熹的真传。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历任安定书院、临汝书院、武彝书院山长,学者称勿斋先生。其在职期间勤政爱民,体恤当地的老百姓,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死于安逸,死后被当地人民所纪念,在一些史书有其资料记载。
查元方
查元方,宋代大臣。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唐工部尚书查文徽子。南唐后主时任水部员外郎。吉王李从谦辟其为掌书记,曾随李从谦使宋。使还,通判建州。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后,归宋,擢殿中侍御史、知泉州。卒于官。
吴源
吴源,字德信,南宋年间安徽休宁县凤山人氏。生年不祥,卒于乾道庚寅(公元1170年)。吴源祖上四代均以医为业,活人无数,传到吴源时已经是历经五代家之传承,为民诊治疾苦,医术精湛,民间称之为“神医”。吴源不仅精熟医道,而且博学多才,善工诗词散文,并常以诗文著名于世。轶事典故公元1131年(绍兴年间)经黟
吴信中
吴信中(1772—1827),字阅甫,号蔼人,安徽休宁县长丰人,寄籍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云之子。嘉庆十三年三月,参加“戊辰科”会试。初九、十二、十五日三场考试下来,他榜上有名。四月二十一日,最后一级考试——殿试在保和殿开考,吴信中一举夺魁,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第六十九名状元。十五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
吴锡龄
吴锡龄(?—1776),字纯甫,清代安徽休宁大斐人。乾隆四十年(177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据现存上海图书馆的《休宁大斐吴氏族谱》和道光版《休宁县志》记载,吴锡龄的父亲吴思英是康熙年间的休宁县学生员(秀才),病逝的时候,吴锡龄才3岁。吴锡龄是靠同父异母的哥哥吴长龄抚养成人。哥哥长龄是增贡
汪应铨
汪应铨,字度龄,又字杜林,号梅林。清休宁县梅林人,寄籍江苏常熟。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状元,官赞善。工小楷。《昭代尺牍小传、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后来奉旨入值南书房。汪应铨本应进士馆研习,三年散馆后,方得升迁。然而汪应铨未及散馆,便被破格提为
程信
程信(1417年6月30日~1479年10月12日),字彦实,号晴洲钓者,世称晴洲先生。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属安徽)人,直隶河间府沈阳中屯卫军籍,生于河间县。明代名臣,程敏政之父。程信,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英宗北征,曾上疏谏止。景帝初,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与也先
汪漋
汪漋(1669-1742)字岵怀,号荇洲,安徽休宁人,居湖北江夏。官途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科举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进士,选庶吉士。三十九年充庚辰科会试同考官。四十七年充任《广群芳谱》之编校官,四十九年《渊鉴类函》之校录官。五十二年充浙江乡试正考官。次年以翰林侍读学士提督浙江学政
程侠
程侠(1894~1985年),县城文昌坊人,出生于中医世家。2岁丧父,幼年随祖父侨居南昌。后考入南昌义务女校,品学俱优,越级考入高小,得校长蔡敬襄赏识。民国3年(1914年)4月,程侠去景德镇崇文女校试教,与当时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的黄炎培相识,途中结伴,吟诗作画,黄炎培即兴为程侠画稿题有七言律诗6首
余志开
余志开(1903~1984年),汪村乡人,后迁居江潭乡。祖辈务农。他自幼随父种山植树,林业生产经验丰富。建国初,他将土地改革中分得的荒山80亩,开垦造林,仅5年时间,扦杉木13800株,成活率达95%。合作化期间,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任永丰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1954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出席省农业劳
程敦裕
程敦裕(1873~1960年),字荷生,县城文昌坊人。为徽商代表人物。敦裕7岁入塾,及长,随亲戚去江西乐平源茂杂货店当学徒。18岁时,因店亏损停业而转赴南京谋事,后与友人开设源盛染织布厂,经10多年刻苦经营,成为南京城西染织行业大厂家之一。他仗义疏财,热心乡里公益事业。民国3年(1914年),县城西
胡有记
胡有记(1901~1936年),又名宝银,号讨饭,山后乡里庄人。生于贫农家庭,9岁人私塾,13岁辍学务农。民国23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入皖后,来到汪村、里庄一带,创建革命根据地。胡有记秘密参加工作,从此走上革命道路。24年5月,经-罗源辉、邱芳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5年4月
程家柽
程家柽(1874~1914年),字韵荪,又字豫荪、下斋。汊口人,辛亥革命志士。家柽生于书香世家,清末中秀才。19岁考入武昌两湖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选送至日本官费留学。在日本经郑可平介绍,与孙中山相识。他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次年,他和戢翼
程淑
程淑(1858~1899年),又名文淑,字绣桥,商山人,是晚清女诗人。她生于书香门第,幼受家庭熏陶,爱好吟咏,对词学深有造诣,所作集句《苏幕遮》,妙语天成,时人谓为堪与易安居士词相媲美。程淑与其丈丈合撰的《麝尘莲寸集》4卷,全书15万字,共284首156调,系集宋、元、明人词作成句而成。由于她记诵词
金声
金声(1598~1645年),字正希,号赤壁,又名子骏,今徽光乡瓯山人,明末抗清义军首领。金声11岁时随父到湖北嘉鱼县投师受教,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宫廷召对时,他的《廷试策》,深受崇祯帝赏识,升为御史、监军。清军初犯北京,他上 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因无果,遂托病辞职回
程冲斗
程冲斗(1561年~),字宗猷,又字伯嘉,号新都耕叟。汊口人。明末武术家。冲斗以少林白眉棍法驰名,也精于 、单刀。他少时立志习武,到处拜师访友。曾先后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学艺10余年,受洪纪、洪转等法师的真传,又得到同辈宗恕、宗岱等师兄指点,技艺达到炉火纯青境地,远近驰名。他的单刀法,学自浙江刘三峰,得
孙一奎
孙一奎(1522~1619年),字文垣,号东宿,又号生生子。前坑口人,明代著名医学家。一奎出身儒商之家,少年攻周易及理学,青年时尝游括苍,遇人传授祖传《禁方》,试用治病颇多疗效,遂立志学医,四方求师问教,足迹遍及江南,以医术游于公卿之间。由于博学多闻,勤于钻研,医术日益精深。积30年之临床实践,对医
朱同
朱同(1336~1385年),字大同,号朱陈村民,又号紫阳山樵。青年时,随父隐于山林。洪武十年中举人,任徽州府儒学教授,受知府张孟善聘,编修《新安志》。以才华出众,被荐举入吏部为员外郎。他能文善武,擅长诗、书、画,时称三绝。后任东宫官,曾书寿春堂记,懿文太子对他十分器重,擢为礼部侍郎。凡太常典礼,多
夏慎大
夏慎大(1856~1925年),字湄生,县城北街人,生于书香世家,6岁入学,15岁游学杭州。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省学政保举入京廷试,名列拔贡(二等),以知县选用,未赴任。光绪十三年。在山西抚署任文牍,掌理档案,深得器重。后历任浑源、临晋(即今临猗)、宁武、榆次等知县及榆州同知,凡十余年,为官清
汪宽也
汪宽也(1866~1924年),县城北街人。上海“祥泰布庄”经理,徽商中的杰出人物。他出身于商贾之家,幼入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去上海当学徒。因为人诚实,办事勤谨,得本县富商汪厚庄赏识,被聘为“祥泰布庄”管事。“祥泰布庄”开没于清末,系汪厚庄独资经营,店址在上海大东门,主要经销“祥泰”毛蓝布。宽也倾注
汪昂
汪昂(1615~1694年),初名恒,字讱庵,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于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一书,把《黄帝内经》里的《素问》、《灵枢》两部分合纂为
施璜
施璜[约公元一六五三年前后在世]字虹玉,休宁人。生年不详,约清世祖顺治中前后在世,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弃学业,发愤自力于躬行。与同州吴曰慎等会讲紫阳书院,学者宗之。继游无锡,师事高世泰。尝应聘金陵,与熊赐履论学,尤相契合。璜著有《诚斋文集》二卷,《四库总目》及《思诚录》、《小学近思录》、《
赵汸
赵汸(1319~1369年),字子常,蓝渡乡龙源人。元末明初著名学者。晚年隐迹东山,人称东山先生。赵汸自幼颖敏,一生专攻学问,不慕荣利,潜心致志整理古籍。他遍访名儒,登门求教。曾远赴江西,聆听当时名儒黄楚望的教诲,学业更有造诣。友人相约赴京谋官,他辞以母老。后在故乡东山,设馆教书。至正十六年(135
吴鲁衡
吴鲁衡(1702-1760)清代著名工匠。原名国柱。休宁县万安镇人。吴鲁衡从小学习罗盘制作技术,由于心慧手巧,很快便精通了整套制作工艺,成为同行业技术人员中的佼佼者。雍正年间,吴鲁衡在万安镇老街上创设"吴鲁衡罗经店",融制作和经营于一体,所制罗盘、日晷及指南针等产品,工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形式承继
何震
何震(1522~1604) 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安徽休宁县人,明代著名金石篆刻艺术家,徽派篆刻创始人。何震,深究古籀,精研六书,孜孜于书篆治印。力主以六书为准则,摒弃元末金石界出现的庸俗怪异和杜撰擅改的陋习。他与文彭独树一帜,矫正时弊,实现了书法与刀法的一致,为篆刻基本理论奠定基础。他的篆刻作品,
胡宗温
胡宗温(1922—2015),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女,安徽休宁人(《中国现代戏剧电影艺术家传·第二辑》作安徽休宁人),1922年11月8日生于湖北汉口(今武汉)。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武昌参加抗敌演剧三队,随队在太行山区坚持抗日宣传活动。演出的剧目有《打鬼子去》、《老三》、《一心堂》等,并在《国家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