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镇万宅村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大田县 > 广平镇 > 万宅村人物

万宅村人物

叶炎煌
叶炎煌(1909.11-1934.10)曾用名叶延环,福建大田人。1909年11月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1927年在厦门求学期间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在厦门霞溪仔叶丽春堂以医生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工作人员。1927年12月至1928年8月任共青团厦
林志群
林志群(1923.7—2013.08)化名马刚毅,代号54,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人。幼年失父,母子相依为命。5岁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后进入小学。1938年在大田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集美职业学校高农续学,任该校党总支部书记,后历任中共大田县第一区委书记,闽中工委青年部长,大田、漳平边委书记,闽
卢浩然
卢浩然,1916年5月1日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1942年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毕业,1943年10月赴印度留学,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49年2月任福建省立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农学院教授、农学系主任、教务处处长、教务长、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
陈赤米
陈赤米(1915-1949),福建省大田县人。1915年1月出身于农民家庭,1948年7月在沙县参加革命斗争,时任闽浙赣边区闽西北游击支队秘密联络员,参加了南顺瓯(南平、顺昌、建瓯)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击国民党军“围剿”的作战。1949年3月在富口土桥村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军保安团突击大队抓捕后杀害
林乾
林乾,原居德化梓溪(今属大田县),好堪舆之术。南宋乾祐十年(1250),射猎至安溪崇信里大帽山下,见有一麇运地,停而观之,喜其山水奇好,徘徊睇盼,不觉日暮。欲求宿,附近没有住户,便歇宿于柏树下的磐石上。梦白头翁语曰:“大帽山前,麇运鹿眠,金鸡玉犬,是你良缘。”梦醒,闻有鸡鸣犬吠之声。喜曰:此金玉之应
刘绍珠
刘绍珠(1922~1946年),女,出生于大田县上京乡溪口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热爱劳动,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是个善良俭朴的农村姑娘。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成长为对党忠诚、英勇不屈的女共产党员。民国27年(1938年),绍珠17岁,嫁给武陵林大蕃的侄儿林占庚为妻。当时,林大蕃任武陵小学党支部书记,
林壮谦
林壮谦(1885~1945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7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28岁才成婚,育下大蕃、大森两个儿子。他格外勤劳,种田、挑担、烧瓦、做红曲、酿酒等什么活都干,生活日益改善,克勤克俭,送子读书。壮谦个性耿直,乐于助人,热心铺桥修路,接济穷苦乡邻。民国27年(1938年),长子林大蕃
廖蓉花
廖蓉花(1966~1983年)廖蓉花,女,1966年出生于大田县湖美乡仁美村,从小勤劳实干,协助母亲做家务。她心地善良,小时就帮助五保户挑水、砍柴、拔兔草,深受乡邻赞扬。仁美村大河上有一座木桥,两岸人们往来必经此桥。1983年4月18日中午,河水猛涨(离桥面只有尺余),放学后的6名小学生欲过桥回家,
詹华场
詹华场(1927~1951年)詹华场,民国16年(1927年)出生于大田县太华乡万湖村,当年父亡,13岁就开始开荒种地,与母亲相依为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万湖乡民兵连分队长。1950年参加剿匪、反霸斗争。1951年11月15日夜半时分,一架-民党当局派遣的飞机窜入万湖上空,万湖乡党、政干部
林金凤
林金凤(1924~1945年)林金凤,女,民国13年(1924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一农家。民国28年,由于家境贫寒,-嫁给均溪镇镇长郑佐国家为媳。在郑家受到其婆婆百般-;因夫妻不和,其夫写下了休书,金凤毅然返回娘家。民国29年8月,中共大田地下党领导人林大蕃通过关系派她到上京丰田小学任教,暗
郑超然
郑超然(1920~1945年)郑超然,化名郑青华,民国9年(1920年)出生于大田县桃源乡王山村。民国24年小学毕业,以优良成绩考上大田简师,后转学永安大湖师范,民国27年夏返乡,不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年春至民国30年,地下党派他到上京、桃源和永安西洋小学任教,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
林清奇
林清奇(1919~1945年)林清奇,原名邱春梅,化名林寿山,民国8年(1919年)出生于大田县早兴乡张墘村。他9岁丧父,国民党民团营长林维邦把他收为义子,改姓林。民国27年小学毕业。后从漳平新桥返大田县城,报考军训教官,受训三个月,被大田县当局聘为教官。民国28年,他被派往广平小学任军训教官,不久
林大森
林大森(1919~1945年)林大森,又名作柱(大蕃胞弟),民国8年(1919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民国27年,初中毕业,回武陵小学任教员,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反大田县长廖基的斗争,迫使福建省府将廖基撤换。民国28年底,他随队前往南平开展恢复南、沙、尤根据地和重建菖莆洋党支部的活动
林其蓁
林其蓁(1919~1940年)林其蓁,民国8年(1919年)出生在武陵乡百束村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聪颖,在念小学时就喜欢阅读进步书刊。民国24年,林其蓁到福州觉智中学读书,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忧心忡忡。翌年夏,他怀着抗日救国的迫切心情,从福州前往北京,在同乡、中共党员、河北省立农学院学
蒋光斗
蒋光斗(1917~1946年)蒋光斗,民国6年(1917年)出生于大田县前坪村一个贫苦农家,10岁因家贫被卖给汤泉村蒋绍栖为子,14岁入均溪小学,后来进县立初中就学。民国28年冬,在内迁大田的集美职业学校,由林志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在校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返乡后,利用“中山室”
林大蕃
林大蕃(1916~1945年)林大蕃,又名作为,民国5年(1916年)出生于大田武陵乡桃溪村的贫苦农家。大蕃从小爱劳动,9岁入私塾,16岁转入均溪小学六年级学习,次年考进大田初中。在学期间,他关心国事,广学博览,省教育厅授予“品学兼优”荣誉奖。民国25年初中毕业后,拒受当局之聘,毅然回乡任教。民国2
肖冠槐
肖冠槐(1915~1945年)肖冠槐,又名明甫,民国4年(1915年)出生于大田县桃源乡蓝玉村农民家庭。民国27年初中毕业后,到上举村小学任教。有一次漳平城口一股土匪到上举掠夺财物,肖冠槐果断地组织村民伏击匪徒,使上举人民免受一场灾难。民国27年春,肖冠槐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中共大田县委成立,肖冠
林鸿图
林鸿图(1912~1949年)林鸿图,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3月16日出生于贫寒农家。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爱憎分明,在县立初中读书时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一·二八”事变后,发动同学给十九路军抗日将士写慰问信。民国21年秋,林鸿图在堂兄林笏隆资
李发课
李发课(1907~1966年)李发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大田县文江乡大中村人,9岁时被土匪抓去卖给德化县一农家,后被转卖给泉州杨宝娘为子,改名吴记文。民国31年(1942年),35岁的李发课从泉州返乡探望父母,不料父已去世,母改嫁尤溪。目睹家破人亡的惨景,他萌发了图强宏愿。返泉不久便出
王振标
王振标(1906~1984年)王振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生在大田县桃源乡广汤村,父亲早逝,从小务农。他一心扑在培育水稻良种上,被誉为“农民育种家”。解放初期,水稻“尤溪早”在桃源一带发生严重稻瘟病,他萌发培育抗病良种的念头。1950年秋,他看到同村的王亦修种的“禾佳”品种,未见“赤吊”(
苏玉英
苏玉英(1905~1951年)苏玉英(涂友情妻),德化县双瀚乡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少上私塾,略通文理,生活放荡,不随夫任,住守家乡。涂友情死后,统领其原部属。民国38年4月,解放大军渡江南下,闽西南中共地下党派刘春生、彭志耕向苏玉英宣传形势和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苏迫于形势的压力,表
林维邦
林维邦(1901~1951年)林维邦,原名林以文,别名林士木,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初八,大田县谢洋乡草垅崎人。先后任民军小首领、大田县民团营长、宁洋县知事、漳平县县长、福建省政府咨议员。解放前夕,任宁洋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宁洋县维持会主席等职。林维邦青年时期,适逢军阀混战,地方割据,土
涂友情
涂友情(1895~1942年)涂友情,名贻训,号飞凤,大田县济阳乡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出生于永春县涂山村。历任民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国民党德化县长,省保安第四旅旅长、省闽南盐运视察专员等职,国民党授予少将军衔。涂友情年青时,投德化苏亿部下当兵,任过排长、连长。苏亿死后,部属散伙,涂
林笏隆
林笏隆(1889~1947年)林笏隆,乳名昌芽,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一个富裕家庭。他胸有大志,继承祖业,经营商贾,收租放债,青壮年时就成为武陵地区的首富。他性情刚直,办事公道,不以强压弱、欺压百姓;不逼租逼债,允许拖欠。林笏隆重视教育,爱才用才,以他为首创办
施同寅
施同寅(1865~1935年)施同寅,字和廷,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大田县湖美乡湖上人,增贡生。清光绪年间任光泽、永定两县教谕,民国11年(1922年)任大田县知事。施同寅任职期间为官公正,廉洁奉公。上任后,他以兴利除弊为己任。当时县有里书(经管催收田赋的官员),世袭掌管全县田赋亩册,弊端很
林宜春
林宜春(1859~1898年)林宜春,学名咸杻,清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于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父林高仰,清代增生,为家乡私塾教师。宜春从小随父读私塾六载,但他力气过人,更喜跟三位武秀才的叔父习武,常练大刀、提托“勇石”、拉弓,持之以恒,力大勇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36岁时,在亲友资助
吴腾汉
吴腾汉(1780~1851年)吴腾汉,号星河,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出生于大田县三十都漈里(今梅山乡梅山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生性聪颖,博览群书,兼精通医学,常为乡人治病,深受民众爱戴。嘉庆癸酉年(1813年)赴省试,选中拔贡。翌年入京考取第二名,为知县试用,因无厚礼疏通关系,只得归家候派,一
田一俊
田一俊(1540~1591年)田一俊,字德万,号钟峰,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出生于三十五都梅岭村(上京梅林)一书香世家。幼时伶俐好学,六岁能书大字,笔势遒劲,十二岁写出漂亮的八股文,获得大田知县李偕的器重,十五岁补为县弟子员,二十二岁参加乡试,得第一名。隆庆二年(1568年),赴京参加戊辰科会试
田琯
田琯(1533~1606年)田琯,字希玉,号竹山,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于三十五都梅岭村(上京梅林),明隆庆四年(1570年),37岁参加庚午科顺天乡试,名列六十。次年,在辛未科会试中,高中进士,被委任江苏吴县知县,后改任浙江新昌县知县。在新昌县任职期间,体察民情,整肃民风,痛惩时弊,使社会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