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金门县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金门县主页
〖金门县简介〗
金门位于福建省东南海上,屹立台湾海峡西侧,东距基隆198海里,东南距潮湖82海里,距高雄160海里,西距厦门约18海里,与大陆最近处为自马山至角屿,仅2310公尺。于1915年自中国福建省思明县独立设县。金门岛原来一直归福建管辖,自古与厦门属于同一地区范畴,合称“金厦”,现在由台湾当局“金门县”管辖。金门县,包括金门岛,小金门岛,大胆岛等几个岛屿。在金门岛上,有个金门市。所以金门有时候可以指不同的含义。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岛上古有珠江夜月、丰莲积翠、啸卧云楼和仙阴瀑布等八景;今有太武雄峰、玉柱擎天、汉影云根和金汤剑气、榕园绿阴、龙山瑞霭等24景。而登临太武山颠或伫立于马山之顶。又可远眺对岸的厦门。金门通行闽南语,腔调近于同安腔,也是一种漳、泉混合口音(偏泉腔)。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起,解放军3万多发炮弹炮击金门,震惊了全世界。似乎拉开解放台湾的序幕。金门岛面积150多平方公里。金门岛形如锭,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太武山雄踞东部,海拔253公尺。金门西面环海,环岛多港湾口岸,可停泊船艇者计30余处,潮高水深。金门与厦门、同安遥遥相对,纬度相同,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雨多集中于四至八月,台风多生于七、八月,全年风向东风占8个月,每年五至八月为东南风及南风。由于花岗片麻岩是构成金门岛的基岩,岛上土壤概以砂土及 裸露红壤土为代表。前者沙层厚、保水保肥力均差;后者表土薄、酸性重,腐植质少,皆不宜耕作,故岛上农作仅宜价值较低之耐旱性杂粮:如高粱、玉米、花生、蕃薯. 金门,旧名浯洲,又名仙洲,是台湾与大陆之间文化、贸易、移民的中继站;金门以秀致的风光美景获得“海上公园”的美誉。如今,金门已经退去昔日烟硝烽火的战地戎装,成为观光胜地,同时也是台湾第一座人文及战役纪念公园的所在地。 金门其实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远自五胡乱华的时后就有人到岛上开垦,唐朝以后更有人在此牧马、晒盐。宋朝的一代大儒家朱熹更曾经在此讲学,有些文风鼎盛的村庄,更被称为‘人丁不满百、京官三十六’。很多唐山过台湾的祖先们,更是以金门为中途的转接站。这当然也包括了以金门为据地,赶走荷兰人的郑成功。 金门的面积有150平方公里,主要分为大金门和小金门,形状像一只花蝴蝶。相当于二分之一的台北市大,现在的人口有4万8千人,因为两岸关系缓和,“驻军”的人数大概只剩下不到3万人,与当初外岛十万大军的盛况已无法比拟。也因此留下许多废弃的军事基地,现在反倒成为大家竞相参观的据点。 金门公园在1995年正式于金门成立管理处,目前总共有五个区,这些分区里保留著较为丰富的人文史迹和自然生态,也成为观光客到金门旅游必定造访的景点。金门地理金门地处东经118度24分,北纬24度27分,位于九龙江口外,与厦门湾口遥望。包括金门本岛(大金门)、烈屿(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十二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50.3397平方千米(不包括代管乌丘乡面积)(乌丘原隶属福建莆田)。(大担岛,在台湾被叫做“大胆”。原来。1958年为了激励在炮战中被解放军打得焦头烂额、恐惧万分的大担岛官兵,当时在台湾任“总政治作战部主任”的蒋经国题写了十个字:“大胆挑大担,岛孤人不孤”。从此以后,大担岛在台湾改称为“大胆岛” )金门的行政区划分金城镇 金湖镇 金沙镇 金宁乡 烈屿乡 乌丘乡(代管)金门交通岛内联系多倚靠公路交通,全岛公路密度为台澎金马地区各县市之冠。大小金门间仰赖水头商港(金城镇)与九宫码头(烈屿乡)间的航运,联络两岛的金烈大桥已讨论多年,但至今仍未动工。乌丘乡原属莆田县,与金门本岛间并无直接航班,须经由台中港中转。对外交通以空运为主,目前有往台北、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各航线。海运方面则有料罗与水头两商港,水头商港同时为小三通指定港口,与厦门和平码头间有定期航线。金门和台湾之间的交通非常方便,台北、高雄、台中、嘉义、台南都有直飞金门的班机,一般的航程大概只要40 -50分钟便可抵达。基隆、高雄还不时有快轮往返。金门的地理位置金门地处福建省东南方之厦门湾,位于九龙江出口,全县面积150.145平方公里(本岛为134.25平方公里,尚辖、烈屿、大胆、 二胆、乌丘、东引、东碇、北碇、等十二座岛屿)岛形中狭,东西端较宽。东西向约二十公里;南北向最长处在东,约十五公里;中部最狭处仅三公里,诚如金锭状(或是一根骨 头)。西距厦门外港约10公里,东距台湾约277公里。其纬度约与 台中地区相当(约在北纬24度)。在 气候上 金门,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因金门为在海峡中之岛屿,四面无高山屏障,中间则丘陵起伏,故风力较强,夏有西南海风的吹拂,每到清明时候常带来浓雾,台金交通常受影响;东有强烈的东北季风。全年降雨量多在四月至八月,台风则发于七月,风势以七月至十二 月较强。年均温为摄氏20.9度,最高月均温是八月28.2度;最低月均温是元月12.8度;年平均降雨量不足一千公厘; 四至九月是雨季,占全年降雨量80%。因受地形影响(花岗岩丘陵,为金门主要地形,金门无良好的蓄水地物(金门无巨川长流,最长者为西半岛之浯江溪,惟已呈干涸状态,旧河床隐约可辨。其他如金沙溪、后水溪、前埔溪、小径溪、西堡溪、山外溪等大多是涓涓细流,源短量少,平时多已涸渴;如遇风雨,又复一泻入海,雨不能得 其利,旱则患其灾)。 虽近年来,大兴水利,拦河筑坝,新辟湖塘,如太湖、兰湖 、慈湖、双鲤湖、荣湖、陵水湖、田浦水库、金沙水库等等;但 蓄量不多,如遇旱年,常有缺水之苦。再加上近年的开放观光,用 水量大增,更使得供水更加的吃紧。金门地形金门的主要地形为起伏的花岗岩地形,岛上最高峰为太武山(其高为253公尺,其上有毋忘在莒蒋公之手铭),雄势雄伟,独冠屿上,近观之若兜鍪状,故名太武 。其石纷纠萦纡若印章篆刻,又称“海印”,隔海远望,如仙人偃卧(仙人倒 地卧不起之形),海上人因别呼之为“仙山”。太武山之外,东有鹊山、凤山、塔山;南有双山、长安山、丰莲山、太文山(古燕南山)、献台山、南磐山;西有矛山;西它雪鄐、虎 山、天摩山、金山等等。而古宁头区、古岗区、马山区与烈屿区除有部分丘陵地形外,多为地势平坦,红土广泛覆盖之台地,各区海岸则有花岗片麻被海水侵蚀而形成之崖面或平台,以及发育良好之沙滩,岩岸沙岸交错构成了金门多变的海岸景观?金门选民结构金门地区选民结构以泛蓝(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支持者居绝大多数,历届选举泛蓝候选人均囊括九成以上选票。民进党则在近年来积极在金门投入行政资源加强耕耘,未来政治版图变化仍待观察。现在金门岛上著名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与厦门对岸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遥遥相望。金门历史金门有居民始自东晋元帝建武。当时因五胡乱华,有苏、陈、吴、蔡、吕、颜等六姓迁住金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福建观察使柳冕奏设“万安牧马监”于泉州,牧马监陈渊率十二姓氏:陈、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姓屯居金门。在金门庵前村丰莲山一带牧马,广兴水利,人口因之日渐繁盛,后代金门子民遂尊称陈渊为「开浯恩主」。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宋代大儒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在燕南山设燕南书院,金门乡里之间一时争相向学。于是金门文风鼎盛,而雅称为“海滨邹鲁”。南明隆武元年,郑成功自烈屿湖井头登陆,奉明太祖灵位,大会明朝文武群臣于巡检司城(城址旧名吴山,今称城仔顶),自此以金门为后勤基地,展开北伐南京,东征台湾的事业。明郑永历十五年,郑军由金门料罗湾码头出发,从台南鹿耳门登陆,仅十一个月就将据台的荷兰人驱逐回国了。 金门话属于闽南语系,还保有汉晋时期的古韵和唐宋时代的古语。金门县志中记载,金门现有居民的组成,概分为五种,一是乱世遗民、二是泉州的世家大族、三是邻近都邑的商贾渔民、四是历代戍守金门的军人、五是赘婿谪配而来到金门的。金门现住居民的社会型态,大都是聚落型式,且多是举族前来垦拓的单一姓氏聚落,家族观念十分浓厚。 金门人的住屋四周多有避邪物,像八卦镜、屋墙有风狮爷等等,不一而足。风狮爷有肩负着捍卫村境平安的神圣任务。在小金门的辟邪物中,则是以专治白蚁的风鸡来挡风。 金门缺乏深湾港澳,土地贫瘠乾旱,因生活不易,居民多从事小规模的农耕渔捞,或从戎征戍。因此当地居民,除了官宦门第外,绝大多数是农、工群众及少数交易买卖的商贩。在这种的社会背景下,所衍生的文化特质,有高尚尊贵和粗俗简略两个极端。但真正的金门人的生活文化,应该还是以平民大众为主的民生百态。 金门的民俗风情,既保持闽南特征,又独特迷人。民间传统节日与大陆的习俗特别和漳州、泉州完全一样。每年例行的祭祀赛会,以“迎城隍”的规模最大。岛上乡民视石狮为保护神,各村落路口,随处可见身穿盔甲或外围披风的立姿石狮,狮前常见香火,为金门独有的景观。位于金沙北端的山后中堡18栋闽南式古屋,燕尾高扬,既代表着金门民俗,也是中华绚丽多姿的体现,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
〖金门县特产〗
金门高粱酒
金门高粱酒清澈透明、质地纯净、芳香浓郁,是蒸馏酒的一种,也是中国白酒的一种,数十年来独领风骚。由于用料、配方、水质与酿制的方法不同,白酒的种类繁多,其中以香型分类可分为五种,金门高粱酒就属于“清香型”白酒,其特色就是风味清香纯正、柔顺净爽,口、鼻、眼三种感官一直,有如清香雾气中大地的芬芳,甘润爽口。
广东粥
昔日金门人出外到南洋时,将广东小吃传回了金门,广东粥就是其中之一。金门的广东粥最大的特色,就是看不到米粒。因为煮熬很久,味道很正宗。粥里有很多丰富的料,如:猪肝、肉片、肉丸、鱼丸及蛋等,再配上油条,就是美味的金门早餐了。
满煎糕
满煎糕名字由来,是因为它用煎盘制作,煎盘上的面浆熟后会涨满整个煎盘而得名。煎时在盖里撒下一层芝麻细糖,用扁平刀两边翻转后,取出切成若干小块。这时金黄色的煎糕,中间夹有一线芝麻糖浆,上下两片有像蜂窝的气洞,吃起来口感极佳,齿颊留香。
〖金门县景点〗
金门太湖
太湖是金门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泊,占地面积达36公顷,蓄水14公顷,不但是民用水源供应区,也是农民水利灌溉之处,湖心中建有两小岛,湖畔筑有凉亭,湖边四种植各式花木,利用环湖公路更可饱览湖光山色,彷如世外桃源,因而成为战地游客最多的胜景。
水头村
水头村保留许多昔日繁华时期所建造的闽南古厝与西式洋楼建筑群,是一滨海村落,保留许多昔日繁华时期所建造的闽南古厝与西式洋楼建筑群,其中以具中国江南池沼园林风格的二级古迹“黄氏酉堂别业”,及高耸别致,兼可作为了望枪楼的西式洋楼“得月楼”,最具代表性。
八达楼子
八达楼子位于金门县烈屿乡西宅村十字路口,兴建于民国55年2月,为一座高数丈的城堡式的二层楼建筑,楼顶塑有7位分据四方握-榴弹作扫击状态的战士雕像,英勇雄姿,栩栩如生。八达楼子流传着一般-英勇抗敌的悲壮战史:民国22年抗日战争时,戌守古北口的一班步兵7人,为掩护长城部队154团转进,誓死固守坚决抵抗,
中正公园
中正公园的面积广达50公顷,其中太湖的面积占36公顷,沙丘绿野占14公顷。公园入口处有一座宏伟壮大的前门,左边竖立着先总统蒋公铜像,其身穿着中山庄,左手拿着手杖,右手拿着军帽挥动,流露出慈祥的笑容。太湖游憩区以太湖为中心,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八二三战史馆亦涵盖在内。太湖是金门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于民国5
陵水湖
陵水湖为文化旅游景点。陵水湖景色秀丽,可眺望大陆的槟榔屿,鼓浪屿、白石炮等。因堤岸有松林夹道、杨柳轻拂,加上浅滩上的芦苇,形成静谧、自然的气氛,当地居民又称为“小西湖”。湖畔孕育丰富的水草,鸟类常于此栖息,是一处著名的赏鸟据点。水鸟众多,有翠鸟,斑翡翠、雁鸭、白冠鸡、苍翡翠,黑头翡翠、黑鸢、黑翅鸢等
金门民俗文化村
全村住宅16间,祠堂、私塾各1间,俗称18间王家厝,占地面积1230坪,全部房舍都采用闽南传统二进式建筑。十八栋宅第建筑因久经海风吹袭,原貌已破旧不堪,民国68年经金门县政府复旧改建后,始名为民俗文化村,总分为七个馆:民俗文物馆、礼仪馆、喜庆馆、休闲馆、武馆、生产馆及古官邸。村内规划整齐,另有贩卖纪
〖金门县人物〗
裴金佳
裴金佳,男,汉族,1963年8月生,福建安溪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1982.09-1984.07福建省集美财经学校财会专业学习1984.08-1990.12福建省厦门市财政局干部,先后兼任团总支副书记、书记(其间:1985.09-1988.06参加厦门
林如鹏
林如鹏,1968年10月生,籍贯福建安溪,新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7月自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1月在暨南大学获新闻学硕士学位,2001年9月起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职攻读传播学博士学位。2004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从1996
陈福接
陈福接同志生平(1935-2006)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顾问,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专业技术一级、文职一级)、博士生导师陈福接同志,因病于2006年3月10日晚九时零六分在厦门逝世,享年71岁。
庄炎林
庄炎林,1921年生,福建厦门安溪县龙门镇寮山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童年在上海、厦门读书,后随父庄希泉侨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生活。1935年回国就读广西大学。1937年在上海参加童子军抗日战服务队,1938年参加广西抗日学生军。1941年入广西大学经济系学习。曾任中共广西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广
柯希平
柯希平,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人,1960年出生于安溪。1990年从泉州安溪县城到厦门发展,现任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溪恒兴中学董事长。因投资紫金矿业大获成功,而被人们称为中国A股里的“掘金客”。个人履历柯希平1989年从泉州安溪县来到厦门,曾担任福建省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厦门公司总经理。199
陈发树
陈发树,1961年10月25日生,福建泉州市安溪县人,中国著名企业家,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武夷山旅游股份副董事长、紫金矿业董事、北京大学名誉校董。人物经历1961年10月25日出生于福建安溪县祥华乡福洋村1982年,从农村林场向厦门倒卖木材,5年后攒下第一桶金。1987年在厦门经营日杂起家
林秀成
林秀成,福建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人。2010年福布斯富豪榜的厦门首富。2007年前是福建三安集团董事长,与其子林志强通过持有三安集团100%股权,现在以成功转让股权于福建三明钢铁集团,间接持有三安光电49.14%的股权,坐拥112.67亿元财富,位列新能源榜富人榜第一名。林秀成,54岁,大学学历,高级
叶文霸
叶文霸(1922-1943),福建省安溪县参山乡人。缅甸归国侨生,曾就读于集美小学、集美中学。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晋江中心县委所属的安南(安溪、南安)地区特派员,并负责中心县委的政治交通。期间在安溪、南安一带开展抗日爱国宣传,发展了一批优秀的地下党员。1943年8月5日在完成任务返
林壁
林壁(1911-1935),福建省安溪县凤山乡人。1932年,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到安溪风山村活动时,林壁秘密配合游击队发动群众抗租抗捐,与游击队一道袭扰敌人,破坏敌通讯设施等。是年10月参加了二支队。1933年5月任副大队长,同年9月任第二大队大队长。率部
陈金銮
陈金銮(1912-1935),福建省安溪县东溪乡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任共青团安溪中心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参加了安南永苏区东溪根据地的建设和红二支队开展的游击战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安南永苏区。1935年7月,红二
王村生
王村生(1919-1935),化名王山舟,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大坪村人。1927年在集美学校求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党组织安排下转到漳州师范学校半工半读,从事党的秘密联络工作。1927年秋,因被国民党当局怀疑逮捕入狱,经营救获释,被逐出漳州。1928年秋到泉州就读乡村师范,1930年到泉州城郊的湖州
谢水边
谢水边(1918-1949),福建省安溪县城厢镇砖文村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时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第四团战士。1949年5月,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解放安溪县城建立人民政权。随后,国民党军进行疯狂反扑,新生的人民政府退出县城,在长坑一带与进犯敌军展开激战。谢水边随部参加了反击国民党军“清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