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 > 思明区 > 鼓浪屿街道主页
〖鼓浪屿街道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该街道面积1.9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373人。辖2个社区:龙头、内厝。鼓浪屿街道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即鼓浪屿的岛屿范围,面积1.9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373人。鼓浪屿街道下辖2个社区:龙头社区(东部)、内厝社区(西部)。鼓浪屿街道辖区在2003年以前为鼓浪屿区,不辖街道乡镇。2003年,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并入思明区,原鼓浪屿区的行政区域改设鼓浪屿街道。2005年,思明区辖10个街道:厦港街道、中华街道、滨海街道、鹭江街道、开元街道、梧村街道、筼筜街道、嘉莲街道、莲前街道、鼓浪屿街道。一、交通指南 1、轮渡,距离火车站不到5公里,乘公交3.19.25.28.50.51.55.56.67路可到.打车约10元. 距离机场约16公里,乘公交27路到,打车约25分钟,约50元。距离厦门长途汽车站不到3公里,乘公交10.23.30路可到达,打车8元2、 鼓浪屿是一个没有机动车的小岛,全部要靠步行。坐车到轮渡码头后, 可以乘坐电瓶车环岛。3、 从轮渡码头坐船过渡,往程不需交钱,回程交八元的船费。坐船时二楼要多加一元,但是不会那么拥挤,也有位置坐,还可以拍到更多好照片。4、 鼓浪屿上唯一可以乘坐代步的电频车,但是很贵,要20元,而且只在几个重要景区门口停,不太合算。建议还是步行。5、 从厦门岛到鼓浪屿的轮渡,24小时都有航班,白天每10分钟有一航班,晚上21—24点每次4元,22—24点免费乘轮渡。十分便捷。5分钟就到鼓浪屿码头了。也有可坐15元的船,可绕鼓浪屿一圈,看风景二、特色活动中秋博饼是每年中秋节厦门要举行的传统活动。据说在 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鼓浪屿街道代码350203012辖2个社区:~005_龙头社区、~008_内厝社区。鼓浪屿街道旅游指南鼓浪屿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岛上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以及丰富的宫廷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明清时期外国使团频繁访华交流,西洋工匠艺人被招募到皇宫,服务于宫廷,致使大量具有异国风情的工…… 鼓浪屿协和礼拜堂协和礼拜堂是鼓浪屿上最早的教堂。19世纪中期,不少西方人来到鼓浪屿,他们多为虔诚的基督徒,为了有一个礼拜的场所,他们决定在鼓浪屿建一所教堂,于是各差会的信徒纷纷捐款,在鼓浪屿的鹿礁顶建造教堂。1863……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钢琴博物馆里面陈列了胡友义先生收藏的70多架古钢琴。这些古钢琴品种和造型都各异,大多保存的很好,都有着雕刻的花纹,木质的纹理,满满的古典气息。钢琴博物馆建于2000年,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其中有…… 鼓浪屿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厦门鼓浪屿漳州路五号的原英国驻厦门领事馆官邸是一座掩映在绿树中的美丽宅院,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厦门金泉钱币博物馆的展厅。鼓浪屿原英国领事馆建筑为三层红砖楼,四角出砖入石,结构方正严谨,落地门窗,均配百…… 鼓浪屿音乐厅鼓浪屿是音乐之岛,所以如果你喜欢音乐,不妨去鼓浪屿音乐厅看看。这里环境优雅,经常会有著名钢琴家来此演出,已成为厦门市接待音乐演出的重要场所之一。晚上还有免费的音乐表演可看。音乐厅主体建筑掩映在古老的樟…… 鼓浪屿街道特产与美食黄胜记肉干“黄胜记”系厦门最具知名度之中华老字号,至今已有166年的历史。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年方十六的“黄金香”创始人黄知江,从祖籍漳州许县东山出发,提着竹篮,内装自家创制的肉松肉干,乘坐斗篷小船,来……叶氏麻糍鼓浪屿名小吃。 鼓浪屿龙头路的三岔口有一种不可错过的小吃“叶氏麻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大多数人看来,百年的发展仍停留在一个小摊车似乎不可思议,但小本生意就一直这么经营了下来。摊主拉出摊车下面的……鼓浪屿绿豆糕鼓浪屿当地绿豆糕的生产始于1922年,最早是由厦门大同路的“肖瑞姜饼家”经营,抗战时迁到鼓浪屿,之后,绿豆糕的制作工艺得以继承。现在,鼓浪屿绿豆糕已成为茶点和馈赠亲友的佳品。……鼓浪屿馅饼【鼓浪屿馅饼】中华百年老字号.厦门的特产,是福建厦门最负盛名的特产之一,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食品。它好在料精工细,选用优质精白面粉制成,上等绿鼓浪屿馅饼外观图豆,做饼馅的绿豆蒸熟去壳,研得精细,饼……鼓浪屿鱼丸去鼓浪屿,有几样东西是不可不吃的,黄胜记肉干、叶氏麻滋、鼓浪屿馅饼,还有那美味的鼓浪屿鱼丸。鼓浪屿最正宗的鱼丸有两家,一家是龙头路183号鱼丸,还有一家是林氏原巷口鱼丸,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大群忠实粉丝。……黄金香肉松鼓浪屿的“黄金香”肉松、肉脯、肉丁、肉干,绝对算得上是厦门的知名特产。老人和幼儿因牙齿不齐,用肉松肉脯下稀饭是再好不过了。厂家如何制作,顾客不得而知,但肉松的特点是明摆着的:金黄色,香喷喷,条条肉丝,……面线糊面线糊是以虾、蚝、蛏、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与面线煮成糊。煮时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糊而不烂、糊得清楚。面 线糊除以海鲜作配料外,还可加鸭肠或猪血或以一大串猪大肠放人面线糊中,使油脂融人其中。食用时……
〖鼓浪屿街道特产〗
厦门特色菜谱厦门花生汤的做法
【厦门风味:厦门花生汤】〖烹制过程及原料〗用料简单,煮法却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续水熬至花生烂透为止。然后食用时配佐甜咸点心,如油条、炸枣、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面 线 糊
系 以 虾、 蛏、 淡 菜 等 味 美 质 鲜 的 海 产 品, 熬 汤 与 面 线 煮 成 糊。 煮 时 要 掌 握 好 火 候, 达 到 糊 而 不 烂, 之 功 效。 面 线 糊, 除 以 海 鲜 作 配 料 外, 还 可 加 鸭 血 或 猪 血, 或 切 一 些 猪 肠 放 入 面 线 糊
菲菜盒
用面粉拌猪油做皮,猪腿肉、虾仁、扁鱼、荸荠、韭菜、红萝卜、冬笋、豆干等混合起来做陷,包成一个个圆饼形,油锅热炸后趁热吃,芳香扑鼻,酥脆鲜美。
黄胜记肉干
“黄胜记”系厦门最具知名度之中华老字号,至今已有166年的历史。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年方十六的“黄金香”创始人黄知江,从祖籍漳州许县东山出发,提着竹篮,内装自家创制的肉松肉干,乘坐斗篷小船,来到漳州龙海石码镇沿途叫卖,闻说厦门港口繁荣,即转船到厦门进行试探性售卖。当踏入厦门,见到都市繁荣,生
鼓浪屿鱼丸
去鼓浪屿,有几样东西是不可不吃的,黄胜记肉干、叶氏麻滋、鼓浪屿馅饼,还有那美味的鼓浪屿鱼丸。鼓浪屿最正宗的鱼丸有两家,一家是龙头路183号鱼丸,还有一家是林氏原巷口鱼丸,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大群忠实粉丝。两家鱼丸的共同特点是都保留了最早的鼓浪屿鱼丸特色,外皮虽不像福州鱼丸那样规则好看,却是颗颗用鲨鱼肉纯
叶氏麻糍
鼓浪屿名小吃。 鼓浪屿龙头路的三岔口有一种不可错过的小吃“叶氏麻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大多数人看来,百年的发展仍停留在一个小摊车似乎不可思议,但小本生意就一直这么经营了下来。摊主拉出摊车下面的抽屉,取出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馅料再揉成团,滚上一层黑芝麻粉,一份“麻糍”就做
〖鼓浪屿街道景点〗
王兴芳张钦芝烈士纪念碑
王兴芳、张钦芝烈士纪念碑位于鼓浪屿皓月园内临海的覆鼎岩上。坐西北朝东南,纪念碑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碑体呈方锥形,采用砖块砌体外抹水泥沙浆构筑。碑通高4米,碑体之正面和背面分别以行楷书镌刻烈士王兴芳、张钦芝的名字、职务及其殉难的日期。王兴芳,山东省潍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九十一师二七一团团长;张
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园路1号、厦门烈士陵园东北角。厦门是一个风光旖旎、英雄辈出的海滨城市。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一批批赤胆忠心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发
魁星山摩崖石刻群
魁星山摩崖石刻群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魁星山摩崖石刻群位于思明区开元街道中山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末至民国。保护范围:北、东至影剧院围墙,南至中山公园围墙,西至魁星山边。开元街道: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开元街道面积5.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3362人。辖12个社区:深田、溪岸、美仁
“八·二三”炮战纪念址
“八·二三”炮战纪念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八·二三”炮战纪念址位于思明区莲前街道何厝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58年。“八二三”炮战纪念址位于厦门何厝村东南海边。坐南朝北砖混三层楼房,系印尼华侨何水建成于民国22年,俗称万顺楼。现存占地面积约1120平方米。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位于思明区虎园路1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54年。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位于厦门万石岩园林植物园门前。建于1954年10月,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向西,由花岗岩台基、碑座及碑身3部分组成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旧址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旧址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厦门工委(闽中)旧址位于厦门励志路1号。旧址坐西南朝东北,由闽南传统的二进式砖木结构平房组成。占地总面积750平方米。旧址始建于民国23年,原为佛教斋堂,取名“妙法林”。“七七”事变后,厦门抗敌后援会利用妙法林的斋会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民国35年4月在此成
〖鼓浪屿街道人物〗
尤延铖
尤延铖男,汉族,1981年6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归国后,先后承担多项重要国防科研任务,所提出的方法被成功应用于某代战斗机进气道设计、某型发动机相关装置改进。主持厦门大学“嘉庚一号”可回收使用火箭飞行试验
蔡载经
蔡载经同志生平(1920-20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建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四届福建省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委、第二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兼秘
许斐平
许斐平(1952—2001)生于鼓浪屿。被认为是中国钢琴界少数的几个天才之一。6岁时在鼓浪屿三一堂举行公演。8岁前往上海随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范继森学习钢琴。次年开始在上海进行演出。“文革”后,成为中央乐团的首席钢琴演奏家。1979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次年转入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
郑聪明
郑聪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电业局思明供电分局装表二班班长,1952年12月出生,2000年6月入党,初中文化。郑聪明同志31年来,坚守在装表接电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服务。每天他总是提早上班,推迟下班,风雨无阻。每逢节假日,为了让班里其他同志多休息,他总是抢着值班,并在节日值班表尾部写上:“有
黄登保
黄登保(1918~1988年),厦门禾山祥店人,出生于华侨家庭。少时就读于鼓浪屿英华中学,民国24年(1935年),因迫于生计南渡到菲律宾龙马倪地市,在舅父经营的汽车零件商行当伙计。抗日战争爆发后,同7位华侨青年结伴回国参加抗战,经南洋中学校长王雨亭先生介绍,在香港找到廖承志。持廖承志的举荐信,经武
廖翠凤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林语堂与她的兄弟很有交情,应邀去廖家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看他(后来廖翠凤说是看他吃几碗饭),接着又发现他远行换下来的脏衣服被廖翠凤拿去洗了。后来廖翠凤上了圣玛丽亚书院,她听说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读大二时连续三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对林语堂更有了钦佩之情。
李禧
李禧(1883~1964年),字绣伊,号小谷,祖籍厦门。青年时代就读于福建师范学堂,民国元年至22年(1912~1933年),任厦门竞存小学校长、厦门(思明县)教育会副会长。民国7年参与集美学校二校主陈敬贤组织的教育考察团,前往浙江、江苏两省考察教育,以提高厦门普通话教学水平。20年代任市政会董事,
高云览
高云览(1910~1956年),著名记者、作家。本名高怡昌,笔名健尼、耶鲁、法鲁、高友庆,同安县嘉禾里人。高云览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自学,并开始习作投稿。民国15(1926年)在中共地下党员陈三民资助下赴沪就读上海漳泉中学,并在其启迪下参加革命活动。翌年由该校校长李鼎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白施恩
白施恩(1903~1983年),微生物学家,同安县嘉禾里人。民国10年(1921年)夏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中学,同年9月考人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民国13年转入本科,民国18年毕业,得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微生物学助教、上海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检疫医师、湖南湘雅医学院微生物学副教
柯石头
柯石头(1902~1974年),同安嘉禾里人。著名彩扎艺人。柯石头出生在“糊纸业”的家庭,专门糊制“灵厝”和元宵节花灯。父柯栋早已负有盛名,是厦门“糊纸业”“三把半剪刀”中之一把。柯石头自幼好动,喜舞枪弄棒。童年时代就对武打古装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12岁随父学艺,掌握了彩扎人物技巧,继承了柯氏的彩扎
余青松
余青松(1897~1978年),同安县嘉禾里人,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民国7年(1918年)赴美国留学,民国12年在匹兹堡大学阿利根尼天文台完成《天鹅座CG星的光度曲线和轨道》硕士论文,在美国天文学界崭露头角。不久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获得天文学奖学金,成为研究生。在加州大学进修期间完成“关于A型光谱中氢
何葆仁
何葆仁(1895~1978年),同安嘉禾里何厝村人。何葆仁幼时人私塾,11岁成孤儿,南渡新加坡依兄辈生活,肄业于道南学堂。13岁回国先后就读于南京暨南学堂、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升人复旦大学文学系。“五四”运动期间,担任上海学生联合会首届会长,并被推举为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副会长,积极领导上海学界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