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 > 思明区 > 中华街道主页
〖中华街道简介〗
街道概况中华街道位于厦门鹭岛的西南部,由原中华、思明、文安三个街道于2004年9月整合而成。街道东临中山公园,西至鹭江道、轮渡码头,南靠鸿山公园,北接大同路,辖内有“中华十大名街”之一美誉的中山路,西面与“海上花园”鼓浪屿隔海相望,是厦门繁华的商贸区和重要的旅游、金融、城市交通中心。辖区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万人,街道办事处内设五办两所7个办事机构(即党政办、财经办、计生办、城管办、街政办,劳保所、司法所),下辖中山、思南、文安、镇海、仁安、霞溪6个社区。 办事处驻天一楼32号。中华街道面积1.3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2072人(2004年)。辖仁安、镇海、思南、定安、文安、中山6个社区。办事处驻天一楼32号。街道代码[代码]350203003:~001仁安社区 ~003镇海社区 ~010霞溪社区 ~013思南社区 ~015文安社区 ~018中山社区(注:~007中华社区 ~014定安社区 ~016镇邦社区 ~017思东社区均已撤销;~015水仙社区更名)历史沿革2004年9月,将思明、中华和文安3个街道合并为中华街道;原先横跨文安、厦港两个街道的虎头山南片区划归中华街道;原公园街道靖山片区划归中华街道中华社区。调整前的思明、中华、文安三个街道的面积分别只有0.26、0.67、0.47平方千米。新的中华街道辖区面积1.4平方千米,办事处驻原思明街道办事处办公楼,辖仁安、镇海、中华、霞溪、思南、定安、水仙、镇邦、思东、中山10个社区。附文安街道位于市老城区西南部,西濒海与鼓浪屿隔海相望。1958年设文安公社,1966年更名向东公社,1979年改街道,1986年更名文安街道。1997年,面积0.5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思南、定安、石坊、文渊井、马柱、金新河、泰山、水仙、晨光、同文、虎头山、青石巷12个居委会。境内有和-头、水仙码头、海军码头、厦门港客运站。有鸿山公园,园内有著名古刹鸿山寺。附中华街道位于市老城区西南部。1955年设中华街道,1958年改公社,1979年复置中华街道。1997年,面积0.6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仁安、下井、镇海、苏厝、石壁、桥亭、中华、新华、古城、霞溪、南田11个居委会。有工业、商贸、服务、运输和房地产开发等业。省重点中学厦门双十中学和厦门第一医院。附思明街道位于厦门岛西南部,西临鹭江,遥对鼓浪屿,有轮渡码头和海关码头,其中轮渡码头为厦鼓交通枢纽。中山路、思明南路和思明北路是岛内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1950年成立思西街公所,1955年改思明街道,1958年改思明公社,1966年更名东方红公社,1979年复置思明街道。1997年,面积0.3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思明、升平、镇邦、大中、思西、局口、思中、南轿、思东、中山10个居委会。经济发展该街道2007GDP完成179947.2万元,比增12.56%。完成年度计划的103.97 %。财政总收入完成35900万元,比增17.89 %,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国内招商引资完成5224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0%;实际到资完成2678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7%;引进外资1914万美元。同时积极推进中华城、第一广场、和平里酒店和卧岩滩景观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古城东路闽台食品特色街,促成老虎城流行购物中心开业,成立中山路商家联盟,进一步推进中山商圈的繁荣。街道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有力地促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全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单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国家级荣誉称号,霞溪、镇海社区居委会荣获“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社区”称号;霞溪社区居委会还被全国妇联、教育部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霞溪社区的居民陈垂康家庭被授予第二届全国“绿色家庭”荣誉称号。中华街道代码350203003面积1.4平方千米。办事处驻天一楼32号(原思明街道办事处办公楼),辖10个社区:~001_仁安社区、~003_镇海社区、~007_中华社区、~010_霞溪社区、~013_思南社区、~014_定安社区、~015_水仙社区、~016_镇邦社区、~017_思东社区、~18_中山社区。
〖中华街道特产〗
厦门特色菜谱厦门花生汤的做法
【厦门风味:厦门花生汤】〖烹制过程及原料〗用料简单,煮法却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续水熬至花生烂透为止。然后食用时配佐甜咸点心,如油条、炸枣、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面 线 糊
系 以 虾、 蛏、 淡 菜 等 味 美 质 鲜 的 海 产 品, 熬 汤 与 面 线 煮 成 糊。 煮 时 要 掌 握 好 火 候, 达 到 糊 而 不 烂, 之 功 效。 面 线 糊, 除 以 海 鲜 作 配 料 外, 还 可 加 鸭 血 或 猪 血, 或 切 一 些 猪 肠 放 入 面 线 糊
菲菜盒
用面粉拌猪油做皮,猪腿肉、虾仁、扁鱼、荸荠、韭菜、红萝卜、冬笋、豆干等混合起来做陷,包成一个个圆饼形,油锅热炸后趁热吃,芳香扑鼻,酥脆鲜美。
黄胜记肉干
“黄胜记”系厦门最具知名度之中华老字号,至今已有166年的历史。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年方十六的“黄金香”创始人黄知江,从祖籍漳州许县东山出发,提着竹篮,内装自家创制的肉松肉干,乘坐斗篷小船,来到漳州龙海石码镇沿途叫卖,闻说厦门港口繁荣,即转船到厦门进行试探性售卖。当踏入厦门,见到都市繁荣,生
鼓浪屿鱼丸
去鼓浪屿,有几样东西是不可不吃的,黄胜记肉干、叶氏麻滋、鼓浪屿馅饼,还有那美味的鼓浪屿鱼丸。鼓浪屿最正宗的鱼丸有两家,一家是龙头路183号鱼丸,还有一家是林氏原巷口鱼丸,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大群忠实粉丝。两家鱼丸的共同特点是都保留了最早的鼓浪屿鱼丸特色,外皮虽不像福州鱼丸那样规则好看,却是颗颗用鲨鱼肉纯
叶氏麻糍
鼓浪屿名小吃。 鼓浪屿龙头路的三岔口有一种不可错过的小吃“叶氏麻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大多数人看来,百年的发展仍停留在一个小摊车似乎不可思议,但小本生意就一直这么经营了下来。摊主拉出摊车下面的抽屉,取出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馅料再揉成团,滚上一层黑芝麻粉,一份“麻糍”就做
〖中华街道景点〗
王兴芳张钦芝烈士纪念碑
王兴芳、张钦芝烈士纪念碑位于鼓浪屿皓月园内临海的覆鼎岩上。坐西北朝东南,纪念碑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碑体呈方锥形,采用砖块砌体外抹水泥沙浆构筑。碑通高4米,碑体之正面和背面分别以行楷书镌刻烈士王兴芳、张钦芝的名字、职务及其殉难的日期。王兴芳,山东省潍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九十一师二七一团团长;张
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虎园路1号、厦门烈士陵园东北角。厦门是一个风光旖旎、英雄辈出的海滨城市。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一批批赤胆忠心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发
魁星山摩崖石刻群
魁星山摩崖石刻群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魁星山摩崖石刻群位于思明区开元街道中山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末至民国。保护范围:北、东至影剧院围墙,南至中山公园围墙,西至魁星山边。开元街道: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开元街道面积5.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3362人。辖12个社区:深田、溪岸、美仁
“八·二三”炮战纪念址
“八·二三”炮战纪念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八·二三”炮战纪念址位于思明区莲前街道何厝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58年。“八二三”炮战纪念址位于厦门何厝村东南海边。坐南朝北砖混三层楼房,系印尼华侨何水建成于民国22年,俗称万顺楼。现存占地面积约1120平方米。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位于思明区虎园路1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54年。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位于厦门万石岩园林植物园门前。建于1954年10月,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向西,由花岗岩台基、碑座及碑身3部分组成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旧址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旧址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厦门工委(闽中)旧址位于厦门励志路1号。旧址坐西南朝东北,由闽南传统的二进式砖木结构平房组成。占地总面积750平方米。旧址始建于民国23年,原为佛教斋堂,取名“妙法林”。“七七”事变后,厦门抗敌后援会利用妙法林的斋会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民国35年4月在此成
〖中华街道人物〗
尤延铖
尤延铖男,汉族,1981年6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归国后,先后承担多项重要国防科研任务,所提出的方法被成功应用于某代战斗机进气道设计、某型发动机相关装置改进。主持厦门大学“嘉庚一号”可回收使用火箭飞行试验
蔡载经
蔡载经同志生平(1920-20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建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四届福建省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一届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委、第二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兼秘
许斐平
许斐平(1952—2001)生于鼓浪屿。被认为是中国钢琴界少数的几个天才之一。6岁时在鼓浪屿三一堂举行公演。8岁前往上海随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范继森学习钢琴。次年开始在上海进行演出。“文革”后,成为中央乐团的首席钢琴演奏家。1979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次年转入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
郑聪明
郑聪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电业局思明供电分局装表二班班长,1952年12月出生,2000年6月入党,初中文化。郑聪明同志31年来,坚守在装表接电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服务。每天他总是提早上班,推迟下班,风雨无阻。每逢节假日,为了让班里其他同志多休息,他总是抢着值班,并在节日值班表尾部写上:“有
黄登保
黄登保(1918~1988年),厦门禾山祥店人,出生于华侨家庭。少时就读于鼓浪屿英华中学,民国24年(1935年),因迫于生计南渡到菲律宾龙马倪地市,在舅父经营的汽车零件商行当伙计。抗日战争爆发后,同7位华侨青年结伴回国参加抗战,经南洋中学校长王雨亭先生介绍,在香港找到廖承志。持廖承志的举荐信,经武
廖翠凤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林语堂与她的兄弟很有交情,应邀去廖家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看他(后来廖翠凤说是看他吃几碗饭),接着又发现他远行换下来的脏衣服被廖翠凤拿去洗了。后来廖翠凤上了圣玛丽亚书院,她听说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读大二时连续三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对林语堂更有了钦佩之情。
李禧
李禧(1883~1964年),字绣伊,号小谷,祖籍厦门。青年时代就读于福建师范学堂,民国元年至22年(1912~1933年),任厦门竞存小学校长、厦门(思明县)教育会副会长。民国7年参与集美学校二校主陈敬贤组织的教育考察团,前往浙江、江苏两省考察教育,以提高厦门普通话教学水平。20年代任市政会董事,
高云览
高云览(1910~1956年),著名记者、作家。本名高怡昌,笔名健尼、耶鲁、法鲁、高友庆,同安县嘉禾里人。高云览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自学,并开始习作投稿。民国15(1926年)在中共地下党员陈三民资助下赴沪就读上海漳泉中学,并在其启迪下参加革命活动。翌年由该校校长李鼎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白施恩
白施恩(1903~1983年),微生物学家,同安县嘉禾里人。民国10年(1921年)夏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中学,同年9月考人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民国13年转入本科,民国18年毕业,得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微生物学助教、上海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检疫医师、湖南湘雅医学院微生物学副教
柯石头
柯石头(1902~1974年),同安嘉禾里人。著名彩扎艺人。柯石头出生在“糊纸业”的家庭,专门糊制“灵厝”和元宵节花灯。父柯栋早已负有盛名,是厦门“糊纸业”“三把半剪刀”中之一把。柯石头自幼好动,喜舞枪弄棒。童年时代就对武打古装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12岁随父学艺,掌握了彩扎人物技巧,继承了柯氏的彩扎
余青松
余青松(1897~1978年),同安县嘉禾里人,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民国7年(1918年)赴美国留学,民国12年在匹兹堡大学阿利根尼天文台完成《天鹅座CG星的光度曲线和轨道》硕士论文,在美国天文学界崭露头角。不久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获得天文学奖学金,成为研究生。在加州大学进修期间完成“关于A型光谱中氢
何葆仁
何葆仁(1895~1978年),同安嘉禾里何厝村人。何葆仁幼时人私塾,11岁成孤儿,南渡新加坡依兄辈生活,肄业于道南学堂。13岁回国先后就读于南京暨南学堂、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升人复旦大学文学系。“五四”运动期间,担任上海学生联合会首届会长,并被推举为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副会长,积极领导上海学界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