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人物

百色市人物

蒙伯川
蒙伯川虽平凡,却也传名。解放前,他在民间剧团里演衙役,台词少,动作简单,嗓门却最响亮,看过戏的,都记得他。解放不久,镇政府号召民众为抗美援朝捐款,他找着捐款箱,每到一处,便亮着嗓子,唱一通彩调,闻声而来的观众围成圈,于是宣传,到有人把钱放进提款箱,他必深深一磕头,直起腰又呼名称姓的道谢。好象那钱是捐
龙扬甫
龙扬甫(1938—1986年),加尤乡磨贤村人,1958年凌云中学毕业后在凌云县民警中队任战士、文书、1962年入党。1963年在百色专区公安队任司务长、排长、公安支队政治处干事、百色军分区独立营三连政治指导员。1970年任桂林军分区独立营副政治委员,1972年调任兴安县人民武装部副政治委员,197
赵永禧
赵永禧(1932—1968年),平果县槐前村人,壮族,革命烈士的后代。果德初中毕业,1950年参加工作,8月加入新民主义青年团。1951年任政府文书、团工委副书记,195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任平果、田东县团工委副书记、书记。送北京中央团校学习后,1956年10月调共青团百色地委任宣
何敏华
何敏华(1928—1986年)女,百色市人。1950年,毕业于百色助产护士学校,分配到田林县卫生院当助产护士。1953年,调凌云县卫生院妇产科,举家搬迁凌云,租住街道民房,一住就二十四个年头,毫无怨言。遇见病人有困难,虽自家生活困苦,还慷慨解囊送钱粮和衣物给病人救急。何敏华医德高尚,待病人如姐妹,爱
王德堂
王德堂(1926—1985年),辽宁省庄河县人。1954年8月至1956年任凌云县兵役局副政委。1957年至1964年任田林县人武部政委。1964年3月至1968年任凌云县人武部第二政委 。1968年3月至1968年8月任凌云县革委会主任。1984年被捕前任广西柳州市第三运输公司行政科副科长。王德堂
蒙锋
蒙锋(1924—1975年),泗城镇胜利街人,壮族。广西省立南宁高中毕业,读书时,常阅读鲁迅著作及《社会主义》、《新华日报》、《新民主义论》等进步书报,写了散文《落叶》、诗歌《春汛》、《黑夜》及时事评论文章《中原到湘北》、《论节二战场》等抨击当时政局,发表在南宁的《曙光》、桂林的《新垦地》以及南宁高
甘雨
甘雨(1920—1970年),原名甘家根,又名甘侨,泗城镇东风街人,壮族。幼年父母双亡,得叔伯及亲友的支持, 以甘继起之名在百色中学就读,曾以涤痕、俺赛笔名投稿《广西日报》、《田南日报》副刊登载多篇。后入广西民团干校第八期学习。抗日时期,流浪桂林山城自谋职业,好钻研文学,后执教于柳州、澳门等地。解放
黄新友
黄新友(1909—1985年),原名邓新友,泗城镇东风街人,壮族。家贫,送人收养。长大后当差役、帮厨、学徒等,1929年,参加百色县工会,邓小平到百色、他积极参与百色起义准备工作,起义后参加红军,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七军在河池整编时黄新友被分配到19师55团2营5连任副排长,在历次战斗中
方北骧
方北骧(1918-1937年),泗城镇解放街人,壮族。广西省立南宁初中毕业,1936年入广西大学附中学习,后入广西航空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广西航空学校并入中央航空学校,同年毕业,编入中央空军系列飞行员。11月参加南京上空保卫战,出色完成任务。不几天,第二次南京空战,方北骧奉命驾机迎敌,飞机
林兆年
林兆年(1912-1952年),又名林啸天,泗城镇胜利街人,壮族。民国24年(1935年)上海无线电专科学校、上海大厦大学毕业。抗战时期,曾任中央军校第六分校中校教官,1947年,任凌云中学物理教师,1948年12月,任第五战区黔桂分区补给司令部无线电通讯组上校组长。1949年12月,从柳州回凌云任
姜茂生
姜茂生(1911-1985年),加尤乡案相村人,家穷,没上过学。1929年10月,李天心到案相活动,姜茂生报名参加农军。12月11日,百色起义,姜成为红七军战士,又参加了共产党。以后,姜茂生随部队转战右江苏区、桂黔湘粤赣边等,1931年4月,红七军军部成立政治保卫队,姜任班长,后代理排长。11月,出
林永晔
林永晔(1901-1951年)泗城镇胜利街人,上海南洋大学(后改交通大学)就读,后入南京中央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国民党第十战区陆军总参谋部少将处长。1948年,任国民党第五战区24兵站少将分监,淮海战役失败后被撤职,任广西柳州黔桂分区补给司令部副司令(少将)。1949年11月,柳州临解放时回凌云。解放
岑建英
岑建英(1896—1985年),原名启魁,号梧山,泗城镇解放街人,壮族。曾就读百色泗镇色中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师数月,再到韶关滇军讲武堂受训两年,毕业后任岑春煊的中尉副官兼卫弁副队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广西沈鸿英部任上尉副官,不久升营长,投靠新桂系。十七年任广东肇庆军督署督察长,次年回桂任桂军
蒙乔生
蒙乔生(1891—1963年),泗城镇胜利街人,壮族。秉资聪颖,性直寡言,勤奋好学,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凌云县立云峰小学教师,民国十八年(1929年)被聘为国民党凌云县改组委员会委员兼任组织训练委员。后被送广西省县政公务员政治训练班学习,又进广西国语讲习所进修,以后终生任教,历任凌云县立城
林宝航
林宝航(1888—1970年),原名葆恒,笔名南篓,泗城中大街人,壮族。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民国七年(1918年)任凌云县云峰小学校长,后任凌云县教育局局长。民十五年(1926年)任《田南报》主编、中央军校第一分校上尉、少校教官。十八年在广东省任广州河南中学教务主任、复旦中学史地、图画教员。二十
李秀三
李秀三(1888—1936年)又名李英华,沙里乡龙化村人,壮族。1923年参加韦拔群领导的“三打东兰”战斗,1925年9月参加韦拔群在东兰开办的农-动讲习所,学习革命道理,1926年回沙里,在龙化、那桃、甘闷、弄丁等地组织农民协会,并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军,带动和保护平乐、巴轩、金牙、逻楼、沙里、龙川
王彭年
王彭年(1886—1940年),泗城正南街人,壮族。清附生,毕业于广西政法学堂。擅长文史、书法、诗,其隶书笔锋浑园,字划伟拔,民国时期“百色中山公园”禅坊横额和凌云县“中山纪念堂”门额隶书即王彭年的手笔。 民国元年(1912年)任凌云第一届议事会会长,1913年当选 广西省临时议会第一届议员,后获三
罗增麒
罗增麒(1879—1955年)字祥征,泗城正南街人,壮族。清宣统拔贡,毕业于广西政法学堂,授赐神州政法学士。民国元年(1912年)在百色参加田南道第五复选区(凌云、西隆、西林、天保、奉议、百色、恩隆、恩阳等8县)选举,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二年四月,到北京出席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的国务会议(简称国会)。国
封承理
封承理(1875—1935年)广西容县人,清统拔贡。曾留学日本宏文学校和铁道学校,归国后历任广西陆军总部法官、民政厅督导员、湖南衡阳县县长、广西武宣、容县、贵县、玉林县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任凌云县长,为政三年,建市场、设苗圃、修街道、勘定缰域、治理盗贼,多为群众称道。 卸任时忽得急病,死
岑启沃
岑启沃(1868—1949年),号心田,泗城镇解放街人,壮族,清代岁贡。民国初年任县峰小学校长,民国六年(1917年)广州0军政府成立,任岑春煊总裁府私人秘书,1926年在广西西林县政府任司法,1929—1930年为凤山县政府编纂《凤山县志》,后因-失修。1936年受乐业政府聘为《田西县志》总纂,成
王积树
王积树(1847—1908年),小名镇帮,字若藩,凌云泗城镇人。清朝同治初年,以文童身份投云贵总督岑毓英做幕僚。随军征战有功,历任师宗、个旧、罗平、富州、巧蒙、宁州、宜良等厅官、州官、县令,后由宜良县令擢升河口边防副督办,先后在云南官场历时四十余年,相继担任盐课大使、红河沿线管带,掌管河口缉私巡船,
陈炳
陈炳(1830—1884年)凌云县泗城镇人,身材魁梧,体力过人。清朝道光末年(1850年),县境匪患不绝,陈炳召集壮士四五十人,商议说:“大丈夫当立功报国,现在土匪到处劫掠,危害乡里,父老无不担忧,我和大家前去解难,也莫乘时崛起”。众人叫好,于是变卖家产作军费,不出一个月果然击散土匪,地方平安。云贵
李大姐
李大姐生卒年月不详,系凌云县逻楼镇坡楼屯人,壮族。清朝咸丰初年,各地纷纷起义反清,李大姐也在逻楼组织农民反清义军。凌云知县余萼街(贵州人)到任后,自以为果敢有干略。咸丰六年(1867年),他出巡到逻楼,被李大姐率领千余名农民反清义军在逻楼伏击,把余萼街抓获后解押到坡楼屯。县团总汤周声和团长肖文焕,闻
黄家仁
黄家仁(1812—1858年)字乐山,泗城府正北街人,黄家德亲弟。他自幼聪颖,读书用功,立志钻研经书,特别擅长短诗,经常吟咏,与哥哥在家乡办学,兄弟俩都出名。道光十五年(1835年)享受禀生待遇。曾当私人教师,后以军功升任知县,开赴部队,在福建报资历,改调广东任职,正逢洪秀全、杨秀清起义,咸丰三年(
黄家德
黄家德(1810—1880年),号达三,泗城府正北街人,壮族。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生,常主办乡夜、诗社,传播地方文教。时值地方多事,在乡办团练亦成绩显著,经大学士赴广西钦差大臣赛尚阿荐保以知县选 用。咸丰八年(1858年)晋京引见,先后委任广东开建、鹤山、新兴,又到鹤山等当了四任知县。在
黄鸿绪
黄鸿绪清朝光绪年间,有一巡官自邕州到泗城府巡察 ,在镜澄桥上观赏镜澄秋月美景,说道:“泗城确实山明水秀,可惜地处偏僻,出不了什么人才,城四周高山环抱,铁桶亿的箍住,故而偶有人才也被地方给局限了,出不了人头地”。不少人听了随声附和,连声说巡官说得对极了。有人把这事告诉给举人黄鸿绪。黄鸿绪,清朝举人,因
海峻和尚
海峻和尚到过水源洞的人,除了美景,最惹人记念的,怕是大堂上迎面而立的“问心”两字了。它不但笔力雄壮,且迎门而立,敲动人心。问心者,本来是对求佛的人说的话,它含有劝善的意义。如果作为反省修行来解释,你修行是真心的吗?是不是心怀鬼胎?也都可以的。这问心题得别开生面,所以被毁了,1985年重又刻上。大家也
王懿德
王懿德是清朝乾隆年间左江观察使,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冬游于水源洞,见奇洞胜景,洞内有天,包罗万象,为邕管所无,较他郡为最,便以端庄的楷书,在水源洞口的悬崖上,写下“第一洞天”四字,至今字还在,人以字留名。由于年久苔蚀,边跋小字仰视不能辨了,兹抄录于下,供诸君鉴赏:予奉命守江左,于斯三载余矣。邕
黄日波
黄日波,男,壮族,1958年7月生,广西靖西人,1982年1月参加工作,无党派,英国里丁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78-1982年广西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1982-1985年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1985-1986年广西农学
侬智高
依智高(1025~1055),壮族。北宋傥犹州人(今县东境)。智高父亲侬全福,原为傥犹州知州后知广源州(今越南广渊)。天圣七年(1029)归附宋朝,授邕州卫职。但广西转运使章频不纳,不受其地。事隔不久,全福重申前请,仍被拒绝,更助长交趾嚣张,对广源州人民“赋敛无厌,州人苦之”。宝元元年(1038),
上一页123...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