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
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龙胜县主页
〖龙胜县简介〗
龙胜古称桑江,秦朝属黔中郡,西汉归武陵郡;晋至隋,属始安郡(郡治桂林) ;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置灵川县,龙胜属灵川县地;五代后,晋天福八年 (公元943年)置义宁县,龙胜属义宁县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设“龙胜理苗分府”(亦称龙胜厅),直属桂林府。民国元年 (公元1921年) “龙胜厅”改为“龙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龙胜县”,属桂林专区。1951年8月19日实行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 ”,1955年9月改为“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 ,1956年12月改称“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界于东经109°43′28″-110°21′14″,北纬25°29′--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南接灵川、临桂,西与融安、三江为邻,北毗湖南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接壤。县境南北最大纵距78千米,东西最大横距60千米,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 辖七乡三镇,119个行政村,1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占总人口的77.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计划生育率达99.18%。县城距桂林市88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圈内的旅游大县之一,广州至成都的国道321线从龙胜境内通过,是湘西南、黔东南与四川进入广西之咽喉与物资集散地。全境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平均海拔700--800米,年平均气温18.1℃,年无霜期317天,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有丰富的林木和矿产资源。 全县有完小105所,教学点198个,在校学生18899人;初中14所,在校初中生8577人;普通高中1所,学生73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人才培训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职教工2310人,正式教工1869人。 全县共有国家医疗卫生机构16家,其中县直有6家,有住院病床247张,有干部职工473人,技术人员387人,具有本科学历29人, 大专学历65人,中专学历268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1人。 全县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4394人,其中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1397人,初级职称2890人。现有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1个、科技示范村33个、科技示范户2416户,1999年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1项, 举办培训班300多期,科普讲座11场次,43500余人接受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1255人获得“绿色证书”。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9.8万亩,其中水田10.2万亩,旱地9.6万亩,宜果荒山荒坡地12万亩。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农业人均耕地面积1.36亩,其中农业人均水田面积0.7亩。 1999年粮食产量达6.06万吨, 水果总面积53760亩, 主要水果有柑桔、梨、板栗、月柿、白果;大牲畜饲养量30多万头,家禽年出笼57万羽,肉类总产量达8233吨。 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49519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18万千瓦; 年出口滑石块、 粉15万吨,创汇2000万美元。 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2.96亿元, 增长3.5%; 第二产业1.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1.87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亿元,增长3.58%,本级财政收入4420万元,有82%的行政村通车,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数字程控电话覆盖全县地理位置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界于东经109。43。至110。21',北纬25。29'至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县,南接灵川、临桂县,西南与融安、三江县为邻,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县接壤。面积2538平方公里。县城龙胜镇与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直线距离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与桂林直线距离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历史沿革龙胜古称桑江,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为桂林郡辖地。汉武帝六年至明朝属义宁县。清顺治年间为桑江司直属桂林府。乾隆6年,清政府镇压侗族吴金银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为"龙胜厅"(县级机构)。"龙胜"之名始载入册。民国元年厅改为县。建国后,于1951年8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称"龙胜各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1956年12月定名为"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人口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居境内民族达10种之多。2001年全县总人口16.7l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苗族2.2万人,瑶族2.7万人,侗族4.5万人,壮族3.3万人汉族4万人。自然地理龙胜素有"万山环峙,五水分流"之说。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越城岭东北迤逦而来,向西南绵延而去。全县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21座,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47.26%。全县最高点为大南山,海拔1940米,最低点海拔163米的桑江出境处石门塘,浔江水系呈树枝状遍布全县。这山山水水构成了秀丽的、如诗如画的龙胜风光。龙胜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1℃,平均无霜期314天,年降雨量1500-24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为该县国民经济在新世纪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县发电装机容量4.16万千瓦,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约11万千瓦;全县公路里程850公里,其中国道105公里,县级公路325公里,全县119个行政村90%开通程控电话,到2006年底止全县电话装机容量3万多门,无线寻呼覆盖全县,县城所有乡镇和主要旅游景区已开通移动电话。旅游资源龙胜是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和民族风情浓郁,不仅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广西旅游大县。2006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龙脊梯田是壮族人民几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梯田如链如带,高低错落。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集壮美与秀美于一体,堪称“天下一绝”。 温泉由地下1200米深处岩层涌出,水温在45℃—58℃之间,经国家地矿部、轻工部、卫生部有关专家鉴定为:超低钠重碳酸钙镁型偏硅酸医疗、饮用两者兼优天然矿泉水。这里景色秀丽、峰峦叠翠、林木葱郁、云缠雾绕、溪流清澈,是广西省级优秀旅游度假区。龙脊梯田龙脊因山脉如龙的背脊而得名。山脉左边是桑江,右面是壮族和瑶族先人开凿的梯田,就是龙脊梯田。梯田属于两个古老的寨子——平安寨、大寨,平安寨旁的叫龙脊梯田,属于壮族。大寨的叫金坑梯田,属于红瑶。行走在梯田之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勤劳的人们的力量,还有他们的美丽和信念。 雾中摇曳红瑶大寨一个半小时后在大寨下面的停车场下了车,行李几乎是被停车场出口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中年妇女强行装进背篓的。跟着背包的瑶族妇女,伴着路边哗哗的溪水,10分钟后就到了被群山围绕的大寨。 大寨村是金坑这个地方较大的寨子,由大寨、田头、壮界、新寨、小寨五个寨子组成。满是梯田的大山围绕着村子,被雨雾润湿的灰黑色的吊脚楼散落在山脚的盆地中,映衬着淡淡的云雾,显出别样的美丽。村子有400多人,都是红瑶。红瑶是瑶族的一支,因妇女外衣花纹图案以粉红色为主而得名。瑶族是我国古代迁移最多的民族之一,历史上由于战乱-搬来搬去。大寨的红瑶男人已基本没有什么服饰特点了,但中老年妇女依旧有穿传统服饰的习惯。女子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织布,从嫁衣到婚后的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出自红瑶女子勤劳的双手。青山绿水的山水田野间,红瑶女人的粉红色的上衣,黑色的百折裙,总是那么艳丽妩媚。 从大寨沿着被雨雾润湿得亮亮的石板路上山,过壮界村,半小时后,就在蒙蒙的雨雾中看到了田头寨。田头寨是从大寨分出来的一个小寨子,位于大寨村右边的山坡上。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住得很分散,村子的地理位置是观赏梯田的好地方。 上山的时候雨雾很大,蒙蒙的梯田显得缥缈而神秘。透过薄薄的云雾,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梯田,但足够你去赞叹了。从瑶族的先民来到后就开始在这片山地上用双手开凿的梯田,现在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徒步百年石板路 寨子和梯田都建在半山腰,一条古老的石板路是过去这几个寨子通向外界的惟一通道,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壮人、瑶人都是通过这条古老的石板路,与外界沟通的。据说几百年来,这条山腰上的石板路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每村都要修补经过本村的路段,而且每家都要出三天义工。这样,现在才有了这条完好的石板路。 去平安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返回大寨乘车前往,一条是从田头寨沿山腰的石板路步行。这条山腰的石板路一直可以通到和平乡,途中路过平安、龙脊。从田头寨到平安约7公里,步行约4个小时。从田头村南行,窄窄的石板路随着山势逐渐升高,人也开始喘粗气。雾逐渐大了起来,回望田头寨已淹没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翻过第一道山岗,雾气一下子没有了,眼前、脚下是壮观的梯田,景色绝不亚于大寨前的那些有名的梯田景点。 往后的山路时而上,时而平,时而下,梯田总是在脚下。山区的气候使得梯田时而尽情展现,时而又犹抱琵琶 ,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影子。约1个小时后到达距田头寨约3公里的中六村。这个村子的名字很怪,不同的书籍、旅游资料上有不同的写法,有的叫中六,有的叫中炉,有的叫中禄,后来在村中的告示上看到的是中六,那应该就是中六了。村里居民也是红瑶,布局很散,三户两户地散落在山涧、山脚、山岗。古旧发黑灰色的吊脚楼,映衬着梯田、云雾、溪水,颇有些古意,尤如水墨画般好看。 梯田经典在平安 过中六翻过一座山后,梯田少了,树林多起来。过了雨兰水库后,在满是植被的山腰绕几个湾,就从一个山口远远望见平安寨了。山口的旁边是平安寨的2号观景台,视野很开阔,从上面看平安,错落有序的吊脚楼被大片的梯田包围着,黄色、绿色的庄稼随着梯田的旋律,组成漂亮的图案。平安是龙脊景区最有名的寨子,寨子有100多户人家,全部是壮族,以开垦梯田种水稻为生。几百年来平安村的先民们在金江河畔的龙脊山坡上开垦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梯田,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梯田群。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梯田小的有巴掌大,大的也不过十多平方米,这些数不清的梯田凝聚了无数壮族先民的血汗。 龙脊、平安都是很典型的壮寨,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壮人的服饰和生活特点。男人对襟土布褂子,女人穿白色有花边的上衣,头包裹较大的花头巾。几乎每家都会自己用米做一种度数很低的酒,酒有点甜,很好喝,当地人称“水酒”。酿酒的方式很原始,一个木头做的大木桶,里面放入发酵的糯米,放在一口大锅上用火蒸,酒就会从插在木桶中间的小竹筒里流出。 从山口沿着整洁的石板路下行约20分钟,就到了寨子。村中的建筑全为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大多数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所以被称为古壮寨。吊脚楼背靠山坡,前面用木柱支起,木柱下用石块砌一层地基,以填平山的斜坡所造成的不平,有的干脆就把木柱撑在山坡的大石头上。过去的老吊脚楼基本都是两层,占地约150平方米,下面用20根直径近50公分的圆木支撑,第2层多为二十四根木柱支撑,上面盖瓦,再用木板四面封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每个吊脚楼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即干净卫生,又安全防盗。过去山上野兽很多,这样的设计可防野兽。民族风情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生动地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1、“红衣节”“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红瑶同胞与其它各民族人民欢聚一堂,进行文化和贸易交流。“红衣节”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七届,“红衣节”的内容有女子抢花炮,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瑶族妇女长发比赛等。其中,女子抢花炮是在原有的抢花炮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是该县的首创活动。在我们龙胜除具有“天上人间”美名的龙胜温泉和被誉为“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外,集苗、瑶、侗、壮等多种民族风情于一体是龙胜旅游的一大优势,通过举办“红衣节”可以使大家能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较短的时间内全方位地了解和体味龙胜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通过广泛的宣传,龙胜“红衣节”已成为新闻媒体、摄影爱好者一年一度关注的焦点,成为旅游企业推介旅游产品的契机,龙胜“红衣节”已被自治区定为全区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之一。2、白面瑶寨白面瑶寨位于离龙胜温泉六公里处的公路边,35户红瑶村民居住在这里。寨边枫木参天,寨门有清代寨规石碑,寨前矗立的“红瑶柱”是瑶民图腾崇拜。村民人人皆会山歌,热情好客。游客来到瑶寨,身着浓艳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山歌迎您,为您献上她们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和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歌舞项目有:顶竹杠、背新娘、长鼓舞、长发梳妆等。3、三门瑶寨位于龙胜温泉 10公里处,村寨依山傍水,民风淳朴,这里集瑶族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为一体,在这里您将会目睹和体验种桑、养蚕、人工织布及瑶族刺绣。4、细门瑶寨细门瑶寨位于龙胜至温泉的路上,距龙胜温泉8公里,是一个古老的瑶族村寨,寨前梯田如盘龙缠绕,寨中有交错的青石板路,寨后溪泉潺潺。瑶族古老的民族歌舞和浓浓的珍珠油茶是款待宾客的佳品。歌舞节目有:彩群舞、打糍粑、长鼓舞、送新娘等。5、黄洛瑶寨简介黄洛瑶寨位于龙脊景区境内,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自古红瑶妇女有储长发的传统习惯,全村60户人家中,头发长达一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长的达1.9米,获得“吉尼斯群体长发之最”歌舞节目有:长发表演、红棍舞、伞舞等。6、金竹壮寨简介金竹壮寨位于龙胜县和平乡龙脊景区境内,距县城约17公里,因金色的竹林而得名。金竹壮寨是典型的壮族村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游客来到金竹壮寨,可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金竹壮寨为旅游团队接待定点村寨,歌舞项目有:竹邦舞、狮公舞、板鞋舞等。
〖龙胜县特产〗
桂林腐乳
桂林腐乳属于桂林三宝之一。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分有五香腐乳和辣椒腐乳两种。它的特点是皮薄肉嫩,质地幼细,味道鲜美,辣中有甜,甜中喷香,香中又能品辨出川椒、桂酊、八角、蒜泥以及三花酒的混合馥郁,可以说是滋味无穷。“花桥”牌桂林腐乳和“象山”牌园枝腐竹均为老桂林的传统食品,特别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一直
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宝”之一的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白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骄傲。桂林三花酒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而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三花酒之所以优质,除了与采用清澈澄碧,无怪味杂质的漓江水、优质大米、精选的酒曲有关外,还因为桂林冬暖夏凉的岩洞所构成的特有的贮存条件,才使酒质愈加醇和芳香
荔浦马蹄
中国马蹄之乡——青山,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马蹄久负盛名,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还有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元素;马蹄作用价值甚大,能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作用。马蹄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脂肪、钙、磷、
桂林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鲜而稍辣,很刺激食欲。根据不同顾客的口味,桂林辣椒分为豆豉蒜蓉辣椒酱和蒜蓉辣椒酱两种,各有各的特色。桂林辣椒酱不仅开胃,而且酱中还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B、C、G,及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桂林酱料厂制的辣椒酱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桂林市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
荔浦芋扣肉
荔浦芋扣肉是广西荔浦及桂北地区的地方传统名菜,广西各地传统宴席名菜,曾获“全国名菜”之称。也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此菜肉质细腻,熟后松软芳香,具有特殊风味,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和一定的无机盐、维生素,具有补气益肾、健脾胃之功效,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荔浦芋和五花猪肉做成扣肉,历来成为
尼姑素面
尼姑素面与桂林米粉堪称姐妹小吃,是广西桂林地方风味小吃之一。桂林的尼姑面有悠久的历史,据传100年前,月牙山隐真岩有一位尼姑,做得一手味道特别鲜美的素面,久而久之,后人就称它为尼姑面了。现在七星公园内的月牙楼,仍经营这种小吃。桂林尼姑面,精华也在汤里。这汤的做法与米粉不同,是用黄豆芽、草菇、香菇脚、
〖龙胜县景点〗
西山韶乐景点
西山韶乐景点可以看到兴安的猫儿山和龙胜县龙脊景区内海拨1918米的最高峰——福平包,可府视40-50平方公里的梯田景观。清晨观日出,梯田弯弯曲曲,行云流水,像跳动的音符在奏响着大地的乐章,守护着这里的沧桑岁月。地址: 桂林龙胜和平乡大寨村田头寨开放时间: 全天门票票价 位于龙脊梯田景区内,票价80元
龙脊大寨
大寨村属金坑红瑶梯田,通过世代居住的红瑶民族的开垦耕作,形成了现在如此壮观的梯田景观,红瑶族的生活习俗、民俗文化、民居建筑和梯田景观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观。金坑梯田的特色就是其保持良好的古朴的红瑶民俗风情。其发饰、首饰、服饰、饮食、婚俗、节庆等都是古风遗韵,神秘独特。 地址: 桂
排坊生态民俗村
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茶村排坊屯位于龙胜至温泉旅游的旅游黄金线上,距县城6公里,距温泉26公里,交通便利。清朝光绪十九年为表彰邓唐氏的乐善好施和对爱情的忠贞,在她100岁辞世时皇帝下圣旨立排坊,“长寿典范,皇帝表彰”“排坊”由此而来。目前全屯共30户132人,这里居住着苗、瑶、侗、壮、汉族五个民族,
马海壮寨
马海村是一个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边远贫困村,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特色农产品举世闻名,具有很高观赏、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科学考察价值,根雕、竹雕、木雕文化独特新颖,马海辣椒香飘八方,民间造纸别具一格,民间歌谣幽悦动听,漫山遍岭的竹林是马海人民家门口的绿色银行,毛竹材质好、韧性高,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整
龙脊小镇
龙脊小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脊旅游小镇为龙胜“南大门”,为著名的龙脊风景名胜区所在集镇。龙脊旅游小镇特色街区是一个融合了龙胜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的街区。这里有融合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建筑风格的系列建筑。石板路、青砖墙、木质的吊脚楼,颇具特色的侗族鼓楼,古香古色的风雨桥,风格独特的戏台,集艺
艺江南中国红玉文化园
艺江南中国红玉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胜县艺江南中国红玉文化园(以下简称艺江南),位于龙胜镇勒黄长田321国道旁,成立于2012年,从微型企业起步,以“求实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开拓进取,于2014年增资扩建成功转型为中小型企业。园区以打造一个结合龙胜中国红玉文化和民俗特色的旅游平台为目标
〖龙胜县人物〗
苏浩
苏浩(1896~1951年)字汇川。马堤乡马堤村人,祖籍灵川县,幼年时就读私塾、高等小学。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桂林桂山中学后,曾任马堤小学校长、县自治军营长、财政科员、视学员。1932年任东区民团分局团总,在镇压瑶民义军期间兼任县平瑶委员会委员。后任马堤乡乡长、县参议会副议长、县联社主任,
鲍钧
鲍钧(1911~1951年)字如衡,化名石德林,乐江乡同乐村人。生于地主家庭。青年时被任为乡民团后备队队长。1937年,毕业于广西民团干校。1938年加入国民党。之后,历任村、乡长。1947年被选为县参议员,翌年为参议长。鲍得高官厚禄后,生活更为腐化,把大小事交他人办,自己常跑桂林、柳州等地游山玩水
侯税妹
侯税妹(1894~1987年)瑶族(红瑶),女。系马堤乡三百冲人。性情温柔,心灵手巧,能歌善唱,聪明伶俐,人称“小画眉”。小时在其母的教育下,始学瑶族的挑花、织带等手艺。与侯正峰婚后,家境较宽裕,除做些家务外,有更多时间从事本民族养蚕、抽丝、制丝、纺线、织布、腊染、挑花等,并编织饰衫、锦带的花样、图
张启玉
张启玉(1913~1986年)苗族。马堤乡马堤村大寨人。家境清寒,以打工、佃耕维生。然性倔强,好直言,饿不窃、冻能忍,顽强度过苦难岁月。建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几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0年代,被誉为“瑶山新愚公”之一。1967年,人民政府号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张启玉已五十有八,忆昔观今,
雷振南
雷振南(1899~1984年)中医师,祖籍湖南湘乡,后在平等乡麻龙屯落户。1917年毕业于旧制高级小学,旋返原籍杨家湾彭厚生主办的“中医学习馆”学习,次年转入富田桥陈梅林医馆深造,并投师当地名中医周贤清。1930年夏,归龙胜石村开中药店,潜心中医事业。建国后,至瓢里街开设养-室”。1956年,至县人
杨瑞清
杨瑞清(1921~1982年)苗族。伟江乡洋湾村人。1934年秋考入县级小学十七班,1936年秋毕业。 1939年秋考入县立师资训练班学习,修业一年毕业,任碧林小学教师。1943年2月考入省立桂林师范学习。1944年11月日本侵略军入侵桂林,学校疏散,杨回家避难,从此辍学。1946年初杨被选为马堤乡
杨玉卿
杨玉卿(1889~1974年)苗族。字永昶,马堤乡里市村人。幼时就读私塾,青年时赴桂林求学。杨多才多艺,识地理,精绘画、雕刻,书法尤健,常为乡亲题字书写对联。凡木工、泥工、石工等均熟练,民间武术亦通晓,家藏书籍两千余册。1929年至1933年,杨任坳头团总,办事公正,为地方修路建亭和兴办学校出力,并
赵儒昌
赵儒昌(1906一1974年)瑶族。平等乡甲河村城西人。民间艺人。小时曾上学两年。15岁时,曾为入境卖艺之湖南邵阳县一木偶队当勤杂两月,初习技艺。出于喜爱,又摹拟多练,20岁后,即能自舞自唱自奏,进行木偶独脚戏表演。演技日趋成熟,常登台于各村寨或当地群众节日和喜庆场合。除木偶外,赵儒昌还熟知彩调、杂
雷玲
雷玲(1922~1974年)女。乐江乡光明村人,出生于行医家庭。1932至1936年, 就读于本地一小学校,1936年下半年,入县城短师班学习。1937年5月考上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193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龙胜工作。先后在县内泗水中心校,大同中心校任教师。其间,在县妇女会兼任组织和宣传工作,提倡
黄玉斋
黄玉斋(1904—1971年) 泗水乡泗水街人。 父早逝,由母抚养。小时就读本地私塾。1916年12岁时,因家计困难,玉斋到长兄传荣在河口开的商店当学徒。18岁时与县城朱少斋女朱袭珍结为夫妇。1928年,因长兄所不容,玉斋带妻从河口返回泗水自谋生活,在周植林经营的“致和顺商店”做店员。1929年至1
吴德忠
吴德忠(1926~1967年)侗族。乐江乡地灵村人。1940年考入义龙国中(校址宛田),1942年夏毕业,考入省立桂林师范就读。1944年冬,日军入侵桂林,学校迁三防,吴离校回家避难而辍学。1945年9月, 吴德忠任江底中心校校长,当时县教育科开展全县性论文比赛,吴获得论文比赛第一名。1945年11
阳守敬
阳守敬(1910—1965年) 和平乡白石村马塘屯人,前清秀才阳品山之三子。阳为人忠厚老实,勤俭朴素,庄重和蔼,平易近人,一生好学重问。1916年开蒙于本村私塾。1926年考入县高级小学,次年考上桂林桂山中学。1930年毕业回家,因经济困难,助家农耕。1933年入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阳东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