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江底乡
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龙胜县 > 江底乡主页
〖江底乡简介〗
1、乡镇概况:江底乡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部,距龙胜县城38公里,与兴安、灵川、资源和湖南城步四县毗邻,处于两省五县八乡交界之地,省道、三县联网路穿乡而过,全乡辖8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8742人,农村人口8399人,设置党支部15个,共有0党员350人。行政区域面积251.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05米,最高海拔1065米,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9.6%,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乡。境内居住着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5144人,江底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饶、闻名遐尔的“龙胜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就在该乡境内,江底乡一直沿袭着“六月六”传统会期,边界篮球赛、文艺活动、边界贸易活动开展频繁,内容丰富多彩,盘瑶文化独具特色。改革的推进,大山并没能阻挡浪潮的涌来,这里的人们正已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用热情的山歌,香飘四溢的油茶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诚挚欢迎有识者前来投资开发江底,共创江底美好明天。2、特色经济:种桑养蚕、金银花、八角、油茶、三木药材、毛竹产业、板栗生产、速生丰产杉木林、水电资源开发。3、旅游指南:龙胜温泉森林公园、九江漂流,楼平界高山草场风光、大山口、黄泥坳、渡江、矮岭、江口农家乐旅游。内容:漂流、江底油茶、竹筒饭、农家饭、盘瑶歌舞、山歌、杀过年猪、盘瑶庞桶浴、温泉浴。 4、模范村庄:渡江、泥塘、江口、三岔。
〖江底乡特产〗
桂林腐乳
桂林腐乳属于桂林三宝之一。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分有五香腐乳和辣椒腐乳两种。它的特点是皮薄肉嫩,质地幼细,味道鲜美,辣中有甜,甜中喷香,香中又能品辨出川椒、桂酊、八角、蒜泥以及三花酒的混合馥郁,可以说是滋味无穷。“花桥”牌桂林腐乳和“象山”牌园枝腐竹均为老桂林的传统食品,特别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一直
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宝”之一的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白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骄傲。桂林三花酒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而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三花酒之所以优质,除了与采用清澈澄碧,无怪味杂质的漓江水、优质大米、精选的酒曲有关外,还因为桂林冬暖夏凉的岩洞所构成的特有的贮存条件,才使酒质愈加醇和芳香
荔浦马蹄
中国马蹄之乡——青山,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马蹄久负盛名,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还有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元素;马蹄作用价值甚大,能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作用。马蹄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脂肪、钙、磷、
桂林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鲜而稍辣,很刺激食欲。根据不同顾客的口味,桂林辣椒分为豆豉蒜蓉辣椒酱和蒜蓉辣椒酱两种,各有各的特色。桂林辣椒酱不仅开胃,而且酱中还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B、C、G,及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桂林酱料厂制的辣椒酱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桂林市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
荔浦芋扣肉
荔浦芋扣肉是广西荔浦及桂北地区的地方传统名菜,广西各地传统宴席名菜,曾获“全国名菜”之称。也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此菜肉质细腻,熟后松软芳香,具有特殊风味,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和一定的无机盐、维生素,具有补气益肾、健脾胃之功效,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荔浦芋和五花猪肉做成扣肉,历来成为
尼姑素面
尼姑素面与桂林米粉堪称姐妹小吃,是广西桂林地方风味小吃之一。桂林的尼姑面有悠久的历史,据传100年前,月牙山隐真岩有一位尼姑,做得一手味道特别鲜美的素面,久而久之,后人就称它为尼姑面了。现在七星公园内的月牙楼,仍经营这种小吃。桂林尼姑面,精华也在汤里。这汤的做法与米粉不同,是用黄豆芽、草菇、香菇脚、
〖江底乡景点〗
西山韶乐景点
西山韶乐景点可以看到兴安的猫儿山和龙胜县龙脊景区内海拨1918米的最高峰——福平包,可府视40-50平方公里的梯田景观。清晨观日出,梯田弯弯曲曲,行云流水,像跳动的音符在奏响着大地的乐章,守护着这里的沧桑岁月。地址: 桂林龙胜和平乡大寨村田头寨开放时间: 全天门票票价 位于龙脊梯田景区内,票价80元
龙脊大寨
大寨村属金坑红瑶梯田,通过世代居住的红瑶民族的开垦耕作,形成了现在如此壮观的梯田景观,红瑶族的生活习俗、民俗文化、民居建筑和梯田景观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观。金坑梯田的特色就是其保持良好的古朴的红瑶民俗风情。其发饰、首饰、服饰、饮食、婚俗、节庆等都是古风遗韵,神秘独特。 地址: 桂
排坊生态民俗村
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茶村排坊屯位于龙胜至温泉旅游的旅游黄金线上,距县城6公里,距温泉26公里,交通便利。清朝光绪十九年为表彰邓唐氏的乐善好施和对爱情的忠贞,在她100岁辞世时皇帝下圣旨立排坊,“长寿典范,皇帝表彰”“排坊”由此而来。目前全屯共30户132人,这里居住着苗、瑶、侗、壮、汉族五个民族,
马海壮寨
马海村是一个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边远贫困村,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特色农产品举世闻名,具有很高观赏、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科学考察价值,根雕、竹雕、木雕文化独特新颖,马海辣椒香飘八方,民间造纸别具一格,民间歌谣幽悦动听,漫山遍岭的竹林是马海人民家门口的绿色银行,毛竹材质好、韧性高,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整
龙脊小镇
龙脊小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脊旅游小镇为龙胜“南大门”,为著名的龙脊风景名胜区所在集镇。龙脊旅游小镇特色街区是一个融合了龙胜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的街区。这里有融合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建筑风格的系列建筑。石板路、青砖墙、木质的吊脚楼,颇具特色的侗族鼓楼,古香古色的风雨桥,风格独特的戏台,集艺
艺江南中国红玉文化园
艺江南中国红玉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胜县艺江南中国红玉文化园(以下简称艺江南),位于龙胜镇勒黄长田321国道旁,成立于2012年,从微型企业起步,以“求实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开拓进取,于2014年增资扩建成功转型为中小型企业。园区以打造一个结合龙胜中国红玉文化和民俗特色的旅游平台为目标
〖江底乡人物〗
苏浩
苏浩(1896~1951年)字汇川。马堤乡马堤村人,祖籍灵川县,幼年时就读私塾、高等小学。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桂林桂山中学后,曾任马堤小学校长、县自治军营长、财政科员、视学员。1932年任东区民团分局团总,在镇压瑶民义军期间兼任县平瑶委员会委员。后任马堤乡乡长、县参议会副议长、县联社主任,
鲍钧
鲍钧(1911~1951年)字如衡,化名石德林,乐江乡同乐村人。生于地主家庭。青年时被任为乡民团后备队队长。1937年,毕业于广西民团干校。1938年加入国民党。之后,历任村、乡长。1947年被选为县参议员,翌年为参议长。鲍得高官厚禄后,生活更为腐化,把大小事交他人办,自己常跑桂林、柳州等地游山玩水
侯税妹
侯税妹(1894~1987年)瑶族(红瑶),女。系马堤乡三百冲人。性情温柔,心灵手巧,能歌善唱,聪明伶俐,人称“小画眉”。小时在其母的教育下,始学瑶族的挑花、织带等手艺。与侯正峰婚后,家境较宽裕,除做些家务外,有更多时间从事本民族养蚕、抽丝、制丝、纺线、织布、腊染、挑花等,并编织饰衫、锦带的花样、图
张启玉
张启玉(1913~1986年)苗族。马堤乡马堤村大寨人。家境清寒,以打工、佃耕维生。然性倔强,好直言,饿不窃、冻能忍,顽强度过苦难岁月。建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几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0年代,被誉为“瑶山新愚公”之一。1967年,人民政府号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张启玉已五十有八,忆昔观今,
雷振南
雷振南(1899~1984年)中医师,祖籍湖南湘乡,后在平等乡麻龙屯落户。1917年毕业于旧制高级小学,旋返原籍杨家湾彭厚生主办的“中医学习馆”学习,次年转入富田桥陈梅林医馆深造,并投师当地名中医周贤清。1930年夏,归龙胜石村开中药店,潜心中医事业。建国后,至瓢里街开设养-室”。1956年,至县人
杨瑞清
杨瑞清(1921~1982年)苗族。伟江乡洋湾村人。1934年秋考入县级小学十七班,1936年秋毕业。 1939年秋考入县立师资训练班学习,修业一年毕业,任碧林小学教师。1943年2月考入省立桂林师范学习。1944年11月日本侵略军入侵桂林,学校疏散,杨回家避难,从此辍学。1946年初杨被选为马堤乡
杨玉卿
杨玉卿(1889~1974年)苗族。字永昶,马堤乡里市村人。幼时就读私塾,青年时赴桂林求学。杨多才多艺,识地理,精绘画、雕刻,书法尤健,常为乡亲题字书写对联。凡木工、泥工、石工等均熟练,民间武术亦通晓,家藏书籍两千余册。1929年至1933年,杨任坳头团总,办事公正,为地方修路建亭和兴办学校出力,并
赵儒昌
赵儒昌(1906一1974年)瑶族。平等乡甲河村城西人。民间艺人。小时曾上学两年。15岁时,曾为入境卖艺之湖南邵阳县一木偶队当勤杂两月,初习技艺。出于喜爱,又摹拟多练,20岁后,即能自舞自唱自奏,进行木偶独脚戏表演。演技日趋成熟,常登台于各村寨或当地群众节日和喜庆场合。除木偶外,赵儒昌还熟知彩调、杂
雷玲
雷玲(1922~1974年)女。乐江乡光明村人,出生于行医家庭。1932至1936年, 就读于本地一小学校,1936年下半年,入县城短师班学习。1937年5月考上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193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龙胜工作。先后在县内泗水中心校,大同中心校任教师。其间,在县妇女会兼任组织和宣传工作,提倡
黄玉斋
黄玉斋(1904—1971年) 泗水乡泗水街人。 父早逝,由母抚养。小时就读本地私塾。1916年12岁时,因家计困难,玉斋到长兄传荣在河口开的商店当学徒。18岁时与县城朱少斋女朱袭珍结为夫妇。1928年,因长兄所不容,玉斋带妻从河口返回泗水自谋生活,在周植林经营的“致和顺商店”做店员。1929年至1
吴德忠
吴德忠(1926~1967年)侗族。乐江乡地灵村人。1940年考入义龙国中(校址宛田),1942年夏毕业,考入省立桂林师范就读。1944年冬,日军入侵桂林,学校迁三防,吴离校回家避难而辍学。1945年9月, 吴德忠任江底中心校校长,当时县教育科开展全县性论文比赛,吴获得论文比赛第一名。1945年11
阳守敬
阳守敬(1910—1965年) 和平乡白石村马塘屯人,前清秀才阳品山之三子。阳为人忠厚老实,勤俭朴素,庄重和蔼,平易近人,一生好学重问。1916年开蒙于本村私塾。1926年考入县高级小学,次年考上桂林桂山中学。1930年毕业回家,因经济困难,助家农耕。1933年入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阳东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