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刘集镇曾家村
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 > 邓州市 > 刘集镇 > 曾家村主页
〖曾家村简介〗
曾家村位于邓州市刘集镇的东南部边缘地带,村辖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有68名党员,总距镇政府约8公里,东、南两边与新野且毗邻,全人口4460人,总户数1040户,现有耕地9355亩。 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广大干群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邓州市委提出的“4+2”工作法贯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全过程。大力实施科学种田,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获得了丰收。养鸡、养猪、养牛已成为曾家村的三大支柱产业。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5700元大关,如今的曾家村田成方,树成荫,水泥路通到了村村户户,高标准的小洋楼鳞次栉毕。各种养殖专业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已经展现在我村大地上。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奶、蛋、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早在1997年曾家村支部响应中央大力发展村镇企业,搞好粮食深加工的号召,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广大群众、科技带头人大力发展养殖业,同时村支两委还为专业户提供场地,解决资金困难等问题。目前成规模的养殖户达10家,存栏蛋鸡8万只,年出售鲜蛋300万斤。近年来,湖北、云南、广西等地的客商纷纷慕名而来采购鲜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村民夏晨功牵头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猪,统一购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出售,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的集体力量。近年来,曾家村养猪专业合作社能繁母猪保持在300头,育肥猪存栏保持在1000头。在村支部的支持下,村民曾军来又建1000头养牛厂一个。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迅猛发展的经济,为曾家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曾家村真诚的欢迎四海宾朋,五洲商贾来我村投资办厂,兴办企业。热情好客的曾家人民竭诚为您提供最优惠的服务。曾家村附近有花洲书院、八里岗遗址、岑彭墓、彭而述墓群、福胜寺塔等旅游景点,有刘集黄酒、南阳黄牛、刘集黄酒、邓州市棉花、邓州小磨油等特产。
〖曾家村特产〗
邓州窝子面
邓州窝子面是河南省南阳市邓州著名小吃,原为武汉热干面,传入河南省邓州后经过改良,加入了绿豆芽、牛肉丁,浇上牛油辣椒,香辣无比,成为南阳邓州一道特色面食小吃。邓州窝子面分为“干吃”和“湿吃”两种,面条为手擀面,用黄豆芽煮制的汤下面,出锅的时候浇上臊子,来点辣椒油,吃起来真的是鲜美可口。基本介绍窝子面原
糊辣汤
糊辣汤是东平县汤类名吃之一,历史上以彭集镇彭可选家做的糊辣汤最负盛名。彭家的糊辣汤,面筋大,有嚼头,粘而不腻,酸辣适宜。民间有顺口溜:“筋筋硬硬面筋子,滑滑爽爽粉皮子,滴滴溜溜粉条子”,说的就是彭家的糊辣汤。 彭家糊辣汤的制作方法是:准备面粉300克、香菜50克、菠菜50克、
胡辣汤
胡辣汤是洛阳别具风味的小吃,已有百年历史。精烹细作,味道鲜美、经济实惠、方便群众、闻名城乡。始于老城,现遍及大街小巷。主料“精粉面、粉条、肥猪肉。配料、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葱花、蒜片、面筋泡。调料:糖色、花椒、茴香、干姜、桂籽、胡椒、精盐、酱油。( 洛阳) 制作工艺:先将红薯
河南糊辣汤
糊辣汤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曹操率军与袁绍对峙于官渡,曹军粮草告急。曹军粮官万般无奈之中,只好命令伙夫们搜集红薯叶、红薯干,又将马肉切成丝状,一同烩于锅中,再拌以炒熟的红薯面糊,放盐并杂以大葱、辣椒、胡椒等菜蔬作料,聊为兵士夜间充饥之用。不意其味竟异常鲜美,且食后耐饥顶饿。曹操偶然品尝到了这种又
邓州糊辣汤
邓州美食糊辣汤配料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针菇等20余种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鲜。食前加几滴小磨香油、陈醋,则更是异香扑鼻。目前,邓州经营糊辣汤的,小户近千家,大户也有数十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拐子(张文胜)糊辣汤”和&ld
元妙观扒素鸡
制法: (1)“扒素鸡”:豆腐皮10张,在清水锅内煮几滚后,取出用新抹布包压起来,约10--15分钟揭掉抹布,用刀片成5厘米长、1.5厘米宽、1.5厘米厚的块,摆放碗内。 (2)上放花椒1个、葱花1.5克、糯米1.5克、盐1.5克,添半勺黄芽汤,入笼蒸15分钟端出,再兑点开水
〖曾家村景点〗
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河南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迹园旅游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主要有老界岭和恐龙遗迹园两大景区组成,是一个融科普、科考、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老界岭旅游度假风景区分为情人谷、仙人谷、日月谷及界岭主峰四大景区和老界岭休闲度假区;西峡恐龙园主要分为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豫鄂交界的桐柏山脉中段,距桐柏县城三公里。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也是古“四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区内自然景观奇绝,人文景观荟萃,分为淮源、桃花洞、太白顶、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
丹江大观苑
丹江大观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依托亚洲较大的人工淡水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为亚洲较大的人工淡水库。水面碧波千倾,天水一色,山清水秀,美丽如画,奇山异石,独具姿彩。丹江大观苑是丹江口水库周边自然景观较丰富的区域。景区从西向东有四个岛,依次为情
邓州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人民东路,占地面积为211亩。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也是范仲淹讲学创立的学堂。书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五进四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由讲堂、春风堂、藏书楼等建筑组成,清代建筑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保
龙潭沟景区
龙潭沟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景区整个山体是长期流水冲击下而形成的梯式瀑布群,在地质学上属于典型的水蚀地貌,区内景点集中,瀑布密集,聚集了大小19道瀑布和72潭,群瀑叠落飞泻直下,潭深水幽奇石遍布,整个山体如两条巨龙盘卧,并有数条小龙飞舞。龙潭沟景区,融山秀、石奇、水澈、林茂、潭幽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卧龙岗武侯祠,位于南阳市卧龙区卧龙路,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也是明朝朝廷钦定的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武侯祠占地12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四周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
〖曾家村人物〗
张凡迪
张凡迪,男,汉族,1963年10月生,河南邓州人,1982年12月入党,1979年9月参加工作,信阳陆军学校步兵指挥专业大专毕业,陆军少将。曾任团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区司令部直工部部长,集团军副政委、政治工作部主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猛虎师政委、某防空旅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济
秦保强
秦保强,1967年12月生,河南邓州人,大学学历,哲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1986.09—1990.07河南大学政治系政治专业学习1990.07—1996.10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作1996.10—1997.10河南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干部1997.10—2002.10河南省委办公厅综合处主任科员2002.
丁声树
丁声树(1909—1989)河南邓县人。语言学家。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等。在汉语音韵、汉语方言、汉语语法、词典编纂方面,深有造诣,并对汉语的规范化和普通话的推行有突出贡献。编著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汉语方言调
阎文甫
阎文甫,乳名文铎,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邓县二区(今穰东镇)阎家村。父母都是勤劳俭朴,为人忠厚的庄稼人。生养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贫穷的日子本来可以勉强度日,不料土匪一把火把他家烧了个精光。从此,一家人不得不到邻村的亲戚家去住。那年春天,两个妹妹患了天花,因无钱医治先后被夺去幼小的生命。1927年初春
宋均
宋均,汉族,1914年生,河南省邓县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北省老河口文化站干事,中共安徽省蒙城县、豫皖苏边区涡阳县、淮北边区泗宿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中共松江省呼兰县委副书记兼中苏友好协会会长,中共松江省委党训班总支书记兼班主任,中共长春市委工作队队长,
丁轸宇
丁轸宇,河南邓州人,1910年12月24日生于邓州,1932年考入河南大学经济系,193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经济系。同年赴英、德国留学,1939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经济科学院工业管理系。1941年回国,任河南省政府参议,同年被聘为河南大学教授,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受聘担任河
刘向三
刘向三,男,汉族,1909年9月生,河南省邓州市罗庄镇刘岗村人。1927年5月参加冯玉祥国民革命军。1931年12月参加江西宁都武装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国工农红军五军团、江西军区无线电队队长,先后在中央军委保卫局、红五军团、红一方面军、中央纵队
杨蕴玉
杨蕴玉,女,1919年5月生,河南邓县人。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秋参加革命工作。中专文化。1936年秋在河南开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936年冬在山西太原军政训练班女兵连学习,任山西太原牺牲救国同盟会第一、第四区分会工作员。1937年8月任山西榆次县牺盟会县委会工作员,晋东南牺盟
彭始抟
彭始抟(1645年~1732年)字直上,号方洲,河南邓州彭桥人,清云南左布政使彭而述之第五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御史等职。风采凛然,人称冰御史,再入翰林院,撰写诏令制诰,供职南书房。始抟幼聪颖,读群书,行文驰骤纵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
彭而述
彭而述,(1605~1665)字子籛(jian),号禹峰,邓州彭桥人,明末清初官吏、学者。明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阳曲县令。清顺治初年,任两湖提学佥事,守永州道,后为贵州巡抚。永州失守后,被罢官,归故里,饮酒赋诗,抒怀咏志。后得王铎推荐,初补衡州兵备道,任副使,再升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右布政
张愔
张愔(?-806),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唐代军事将领。唐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子。张愔先以祖先功勋补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参军事。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五月,张建封死。军士拥立张愔,谋求继承节度使职位,唐廷不许,与朝廷形成公然对抗(史称“徐泗濠军乱”)。德宗皇帝对此大为光火,乃割濠、泗
宗测
宗测(?—459)南朝齐南阳涅阳(今属河南邓县东北)人,字敬微一字茂深。宗炳孙。世居江陵,累征不就,隐居庐山,承家学,工书善画。所作《阮籍遇孙登图》,当时称为妙迹,又好音律,善《易》、《老子》、著《衡山记》、《庐山记》等,己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