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
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 > 南召县 > 云阳镇主页
〖云阳镇简介〗
镇境内大部为浅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现有土地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交通发达,通讯便利,焦枝铁路、豫02线、豫50线呈重叠十字交叉穿镇而过,境内有县级火车站一个、汽车站二个。设邮电支局一所,电信支局一所,设立139大哥大基站一座,程控电话装机容量6000 门,目前已开通4000门。旅游资源丰富,镇区内九里山,古称韩信山,因韩信曾屯兵于山巅而得名;杏花山因“南召猿人”而闻名,猿人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鹿鸣山区景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古南召八大景之一,素有“鹿鸣耸翠”之誉;兴阳观闻名河南。境内主要矿藏有钼、锌、铅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教育基础设施健全,全镇现有高中一所,初中五所,小学22 所, 各类教师680人。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现有一级甲等医院一所,镇卫生院是全国九大乡镇卫生院之一,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健全。镇区内设影剧院一座,有线电视台已开通17个频道,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境内现有三属企业148家, 其中省市以上企业如向东厂、云钢厂、三五五库、省蚕场等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对云阳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全镇乡镇企业18家,个体私营大户12家,主产业地毯、绣品、建材、机械等。也是全国最大的著名中药材“辛荑”生产基地,目前全镇种植辛荑100多万棵。 支撑全镇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辛荑为主的经济林业、畜牧业、蔬菜开发和食用菌开发。云阳镇位居古襄(阳)洛(阳)大道要冲,交通十分便利,是南召县工业重镇之一,热情欢迎各路商贾前来投资兴业。
〖云阳镇特产〗
中华猕猴桃
浙江是猕猴桃的原产地之一,300多年的前即率先进行人工栽培利用。90年代产区遍布48个县(市),其中庆元、龙泉、江山、诸暨等地产量较多。中华猕猴桃果味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除鲜食外,还可制罐头、果酱(汁)、酿酒。根、茎、果、叶均可入药,有清热利尿、生津润燥、散瘀消肿。
拳菜
别名:龙头菜、吉祥菜、如意菜、拳头菜、蕨菜。 营养成分:100g鲜菜中含蛋白质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10.g,维生素35mg,胡萝卜素1.68mg,粗纤维1.3g,钙24mg,铁6.7mg,及铜、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16种以上氨基酸,蕨菜根含淀粉40-50% 。 药理功效:味甘、寒、滑,
黄河口水煎包
黄河口水煎包传承利津水煎包制作工艺,精心选料,科学搭配,精心制作的具有浓郁特色的美食。黄河口水煎包有荤素两类,十几个品种。荤包,多以猪肉、羊肉、虾仁、海参、大白菜、韭菜、韭黄等为主馅;素包,多以粉条、煎豆腐、野菜、胡萝卜等为主馅。 在当地人们简称它为“煎包”,其状扁圆,上下呈
油泼黄瓜
原料: 黄瓜数根; 酱油、糖、味精、干红辣椒丝和炒熟的白芝麻; 做法: 1、黄瓜洗净后在每根黄瓜上均匀抹上适量盐,在器皿中静置出水。 2、(约半天时间)把腌渍软的黄瓜挤水后切条,放在无水无油的保鲜盒内,依次放入酱油、糖、味精、干红辣椒丝和炒熟的白芝麻。 3、锅内热油,趁热泼在黄瓜上。 4、盖紧盖子放
羊肉汤下片儿
羊肉汤下片儿就是南召人近年的一个创新。在羊肉汤下片儿问世之前,羊肉扯面和烩汤羊肉一直是南召人的最爱。羊肉扯面是以羊骨头汤为底,下扯面片儿,面好之后,加青菜出锅,最后加炝锅羊肉,其特点是面多肉少材单,可以饱腹,不足快颐,吃完总有意犹未尽之感。烩汤羊肉则是先将羊肉加葱爆炒加羊骨头汤微汆捞出,加粉条(或粉
南召猕猴桃
南召猕猴桃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特产。南召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宜猕猴桃生长,野生猕猴桃资源比较丰富。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宜猕猴桃生长。除10余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外,一些山区县如西峡、内乡、南召县野生猕猴桃资源也比较丰富,尤其以重阳镇、二郎坪乡、米坪镇、板厂乡、南河店镇较为集中。中华猕猴桃俗
〖云阳镇景点〗
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河南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迹园旅游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主要有老界岭和恐龙遗迹园两大景区组成,是一个融科普、科考、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老界岭旅游度假风景区分为情人谷、仙人谷、日月谷及界岭主峰四大景区和老界岭休闲度假区;西峡恐龙园主要分为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豫鄂交界的桐柏山脉中段,距桐柏县城三公里。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也是古“四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区内自然景观奇绝,人文景观荟萃,分为淮源、桃花洞、太白顶、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
丹江大观苑
丹江大观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依托亚洲较大的人工淡水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为亚洲较大的人工淡水库。水面碧波千倾,天水一色,山清水秀,美丽如画,奇山异石,独具姿彩。丹江大观苑是丹江口水库周边自然景观较丰富的区域。景区从西向东有四个岛,依次为情
邓州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人民东路,占地面积为211亩。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也是范仲淹讲学创立的学堂。书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五进四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由讲堂、春风堂、藏书楼等建筑组成,清代建筑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保
龙潭沟景区
龙潭沟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景区整个山体是长期流水冲击下而形成的梯式瀑布群,在地质学上属于典型的水蚀地貌,区内景点集中,瀑布密集,聚集了大小19道瀑布和72潭,群瀑叠落飞泻直下,潭深水幽奇石遍布,整个山体如两条巨龙盘卧,并有数条小龙飞舞。龙潭沟景区,融山秀、石奇、水澈、林茂、潭幽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卧龙岗武侯祠,位于南阳市卧龙区卧龙路,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也是明朝朝廷钦定的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武侯祠占地12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四周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
〖云阳镇人物〗
吴蓓丽
吴蓓丽,1979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2006年获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1年赴美国Scripps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G蛋白偶
彭清源
彭清源同志生平(1920-2003)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杰出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彭清源同志,因病于2003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彭清源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他1920年9月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在家庭和学校的熏陶下
赵延年
赵延年,男,1929年出生,河南省南召县人,回族,中 员。建国前曾任学生会和共青团干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解放后于1954年任南阳县县长,1958年调宁夏回族自治区,历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书记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副主任和政策研究室主任。1980年调北京工作,先后任国家农委计划局和外事局负责人,
袁宝华
袁宝华,1916年生,河南南阳人,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他在中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卓有建树,对职工教育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人物生平袁宝华,1916年1月生,河南南召人。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任访秋
任访秋(1909~2000.7),原名维,字仿樵,笔名访秋,解放后以笔名为名,1909年农历八月,生于河南省南召县栗沟村。父任尚贤,号象斋,清末廪生。6岁起随父读书,由小学课本,到《四书》、《左氏传》。由于常听父亲讲《三国》、《水浒》、《聊斋》一类的小说,养成了对文学的兴趣。11岁考入县立一小。毕
张银河
张银河 (1964~)笔名霄汉。河南南召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5年参加工作。历任南召县乡镇政府宣传员、计生办主任,县计生委调查大队队长、信访科长,皇路店镇宣传、-部长,县盐业局副局长,现就职于河南省盐业公司。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神话学会会员、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盐业》杂
张承信
张承信 (1939~2016.3.29)河南南召人。中学毕业。当过铁路工人、干部,《大众诗歌》编审、主编。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山西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太行月》、《红土魂》、《谒包公祠》,长诗《左权将军》、《邓小平政委》等。
孙暖
孙暖 (1973~)笔名啄春。河南南召人。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农业部机关服务局主任科员、副处长和草原执法监督处处长等职。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飘出中原》、《孙暖自选诗》、《少年南来》,评论集《中国民间诗歌报刊论述》等。迄今
袁晴棠
袁晴棠(1938.5.12- )(女)石油化工专家。河南省南召县人。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资深委员,教授级高工。1994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
陈俊
陈俊(?—47年),字子昭,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南)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一开始跟随刘嘉,后经刘嘉推荐投奔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作战。历任强 将军、强 大将军、太山太守、琅邪太守。先后受封为新处侯、祝阿侯。投奔刘秀陈俊年轻的时候在南阳郡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