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 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

所属地区: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 发布时间:2023-12-07 06:13:41
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山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

秀云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相传汉之田勾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千百年来,经通海节度使、大理国王段思平等历代的扩建修缮,文人学士、百姓官宦的爱护与完善,遂成为林木丰茂、文采斐然、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主要包括: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普光寺、三元宫、土主庙(田勾町王庙)、万寺宫和白龙寺,山内生长着宋柏,元杉、明玉兰、茶花,也被称为秀山“四绝”。

普光寺现存殿宇建于元代,正殿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古建筑形式。寺内有元代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浸冒而出,滴注于池中,叮咚不息。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元时高僧铁牛禅师所建,经历代增修,具现在规模。由鲁贤祠、桂香殿、海云楼、药王殿、蓬莱阁、武侯祠等连成一个四院三通的建筑整体。寺院地势高峻,四围绿树掩映,背山面湖,凉风不断。

涌金寺俗称大顶寺,是秀山位置最高的建筑,因山势如“地涌金莲”而得名。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寺分三进,殿宇宏伟,寺门雄踞于半圆形石阶之上,“涌金寺”3个贴金大字雄浑庄重。正中为秀山古柏阁,此阁全部木结构,奇巧无比。大雄宝殿塑三世佛像,慈颜善目,体态匀称。殿前“白马”、“黄龙”、“法海圆明”3座坊立于东、西、北三方。大院中翠柏苍劲,茶花吐艳,元杉喷香。宋柏、元杉、明玉兰被称为“秀山三绝”。涌金寺左厢是一套院,门上有一别致的小匾,-“这里来”,进门更是清静的一院,东为昙花轩,西有酌花楼,北面另为一小院,可谓院中之院。“这里来”院内有明玉兰、牡丹、芍药等名花奇草,进门就让人感到满院芬芳。”

白龙寺坐落在秀山南面的茂林之中,是后山的唯一建筑,寺院古朴典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近年来扩建了部分亭阁游廊及服务设施,引水上山,凿池培植荷花及各种花卉草木。秀山之秀在于绿,茂密的林木把整座山掩盖得严严实实。山北麓翠竹万杆,青翠欲滴;山西密林间灌木丛生,野花点点;山东面奇松参天,杉栗葱翠;山南松林似海,涛声如吼。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争奇斗艳,各寺院中也是花木扶疏,松柏森森,绿杉撑天。

秀山不仅有山川之秀丽,更有历代墨客骚人、学者名宦之吟咏,使秀山成了“匾山联海”和碑林。至今保留在秀山的匾联碑刻有200余副(块),这些匾联碑刻,洋溢着诗情画意,书法均属上乘之作,使诗、书、画、景和精美的建筑珠联璧合。

2006年秀山古建筑群作为元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所属地区

历史悠久,文化流长。通海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杞麓湖畔生息;汉代开“麊泠水道”(即西南丝绸之路的一支);唐代置“通海都督”,开设“通海城路”;宋代设秀山郡;元代建“都元帅府”,设临安路,统摄今红河、文山一带,直至越南;明代置“通海御”,戍兵屯田;清代,各种手通海县地处云南省中南部,距省会昆明137公里、玉溪49公里,总面积721平方公里,辖4镇3乡和2个街道,居住着汉、彝、回、蒙古、哈尼等多个民族,兴蒙蒙古族乡是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地。全县常住人口31.04万人,是云南省除昆明市区外的人口高密度区。工业兴起,成为滇南货物集散中枢,海外物资集散运转,商贸交易活跃而在云南著称。各时期多民族的文...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

=∣更多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