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酱油

通海酱油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的特产。通海酱油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配方独特,很受顾客欢迎,是餐桌上的调味佳品。
通海酱油,自清朝嘉庆末年(公元一八二○年)张从正设立调鼎香斋酱油坊开始酿制以来,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随后有赵子完设立品香斋,刘禹功设立鼎香斋,台益设立永香斋;黄西源设立调美斋,赵以南之父设立和美斋,王伯元设立兴顺号,是为有名的七家酱园。一九○九年滇越铁路通车前,发展至二十三家,是为鼎盛时期。七家酱园中,四街有鼎香斋和永香斋两家以选料精良、质量认真、讲究信用,闻名全省。民国初年,"通海酱油禄丰醋",已成为脍灸人口的民谚。通海酱油成为极受欢迎的名牌产品。以后品香斋在昆明设立分店,标明通海酱油,备受消费者欢迎。品香斋四弟兄都由开设酱油店成为巨富。张融生之弟张鲁斋在东川( 今会泽)开设调鼎斋发了大财。当时鼎香斋每日销量为1200斤。永香斋每日销量为1000斤。加上其它各店产品,全县每日运销酱油在百驮左右,约万余斤。远销至昆明、个旧、蒙自、建水、思普等地。
所属地区
历史悠久,文化流长。通海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杞麓湖畔生息;汉代开“麊泠水道”(即西南丝绸之路的一支);唐代置“通海都督”,开设“通海城路”;宋代设秀山郡;元代建“都元帅府”,设临安路,统摄今红河、文山一带,直至越南;明代置“通海御”,戍兵屯田;清代,各种手通海县地处云南省中南部,距省会昆明137公里、玉溪49公里,总面积721平方公里,辖4镇3乡和2个街道,居住着汉、彝、回、蒙古、哈尼等多个民族,兴蒙蒙古族乡是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地。全县常住人口31.04万人,是云南省除昆明市区外的人口高密度区。工业兴起,成为滇南货物集散中枢,海外物资集散运转,商贸交易活跃而在云南著称。各时期多民族的文...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