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宅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号。
吕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进,每进中间设有天井、花坛。,给人以古朴典雅、书香溢斋的氛围。
故居1937年登记时,产权人为"吕诚之"(诚之为吕思勉字;),占地面积共2.058亩,南临十子街,北、西两面均邻民居,东侧是局前街街道办事处。东距晋陵中路不到50米。吕思勉父亲曾把东宅房屋典当给他人,全家住西宅。直到抗日战争后期,才由吕思勉收回自用。解放后,故居部分房屋(共10间)曾驻军。吕思勉于1952年5月31日呈文常州市政府民政科,因房屋敝坏,要求发还。文中有"惟此屋年龄已近百年,本非良好建筑"等语,由此可推知吕思勉故居当建于19世纪50年代初年(清咸丰初年),其祖父吕懋先任江西奉新知县时。现有房屋4进21间,均为清代硬山造砖木结构建筑。自南至北依次为:头进门屋临十子街;二进大厅3间,后有翻轩;三进客堂,东、西有卧室各一间,吕思勉出生于西卧室,幼年时生活、读书于此;四进为3开间二层楼房。楼前天井东首有厢房一间通东卧室,保存吕思勉所藏的古籍、图书、字画、生活用品等20余箱。1987年12月,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修复,红木横匾“吕思勉故居”由著名史学家周谷城手书,并对外开放,陈列有吕思勉生平学术展览。
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
天宁区位于常州市中部,因天宁寺坐落其间而得名,东连戚墅堰区,西接钟楼区,南邻武进区,北靠新北区,京杭运河、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穿境而过。全区总面积67.38平方公里,辖4个乡、8个街道、40个村、8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4万。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41亿元,财政收入5.23亿元。 天宁区人杰地灵,名胜荟萃。有“东南第一丛林”的千年古刹—天宁禅寺;有象征文风蔚然、开甲第之先的文笔塔;有“红梅一树灿如霞”的“仙学源流”——红梅阁;有苏轼晚年归隐终老常州的藤花旧馆;有清康熙、乾隆两帝多次御笔题词赋诗的舣舟亭,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驻足留连。 天宁区经济发达,...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