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漕运西路
由周恩来童年故居和陈家花园私塾馆组成,1988年3月5日对外开放,1997年李鹏题写馆名,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旧址是周恩来6-10岁随父母、嗣母在清河居住、读书的地方。在这里居住的四年里,外祖父万青选家的藏书为周恩来广泛阅读古今书籍提供了良好条件。生母万氏的持家处事、嗣母的倾心教育,对周恩来才智、人品、性格的养成,处事能力的干练,以至后来出外求学,投身革命有着重大的影响。
旧址占地面积5170平方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原有房屋14间,为明清建筑风格,青砖小瓦:前厅3间,作为会客及就餐所用;主堂屋3间,为周恩来父母及弟弟居室;东屋2间,为周恩来和嗣母陈氏居室;西厢房2间,为乳母蒋姜氏居室;东厢房2间,为周恩来书房;嗣母居室南侧为2间厨房。旧址院内还保存着周恩来童年时亲手培植的腊梅,是全国周恩来纪念地中唯一具有自然生命力的遗物。
1995年4月,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
历史沿革:清江浦,得名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陈瑄开凿的清江浦河,时属山阳县。清江浦扼河、漕、盐、榷、驿之机杼,官商云集,市场繁荣,城区人口一度达54万人,与当时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境内的石码头,南方各省的官员商人和旅客,从水路乘船而来,都要在此舍舟登陆,取道北上;北方客商从陆路乘马车至此,都要于王家营弃车马,到境内石码头扬帆南下。故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盛极一时。民国时,先后隶属于淮扬道、淮阴县、江苏省、中共苏皖边区。1948年12月,淮阴城解放,城区与淮安合并为两淮市,市府驻清江浦。1951年1月,县城从淮阴县划出,单列为清江市。1958年8月,...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