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 西海郡故城遗址

西海郡故城遗址

所属地区: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 发布时间:2024-01-24 12:39:26
西海郡故城遗址

西海郡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海郡

西海郡俗称“三角城”,位于湟水河沿岸的金银滩草原上,是青海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郡建制的古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内出土文物众多,主要有虎符石匮、钱范、古货币等。虎符石匮是青海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铭文的石刻之一。

西海郡故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约1公里,青海湖东北侧、湟水南岸的金银滩上,俗称“三角城”,为西汉新莽时代所设“西海郡”郡城遗址。

故城保存得相当完整,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高达4米。四个城门的门址保存完好,城内南部较高,有几处隆起的地带,应为当时的主要建筑区,其区域内散布有大量砖、瓦等建筑残件。最重要的是,城内出土了篆刻有“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戒造”铭文的虎符石匮。

虎符石匮,分上下座,整体由花岗岩雕成,上座为俯卧状态石虎,石虎身长1.5米,背宽0.6米,石虎下有石座,称石匮,石虎基座及石匮正面从右至左凿有:“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戒造”三行二十二个篆字。虎符石匮的石虎怒目前视,栩栩如生,雕刻清晰、风格古朴,实为历史文物之瑰。

根据《汉书》的记载,王莽曾在青海设置西海郡,东汉永元中(公元89年~104年)也曾一度设置,后来又废弃不用。在城址内发现的“西海安定元兴元年作当”铭文瓦当,是很好的断代依据。南凉和西秦时改称“海西郡”,又称“三角城”。

在古城内还发现有钱范、五铢、半两、货布、货泉、大泉五十、崇宁重宝、圣宗元宝等多种货币,以及汉代的“长乐未央”云纹瓦当和唐代的莲花纹瓦当残片,这些文物具有不同朝代和不同时期的特征,说明该城址所经历的时间很长。

1988年1月,西海郡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

海晏县位于青海省湖滨,湟水源头,北接祁连、门源,东邻大通、湟中,南接湟源、共和,西邻刚察。总人口为2.44万人,其中藏、蒙、回、土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4%。农牧业人口1.88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77.7%,总面积 4580.07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0.62%。现辖五乡二镇二十六个行政村,49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四个牧业乡,一个农业乡,二镇(三角城镇(半农半牧镇)、(西海镇)。县城位于县境东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县交通十分便利,315国道纵穿全境,是青海“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组成部分。1993年海北州府搬迁到该县,为海晏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主要资源有草场...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

=∣更多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