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 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所属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发布时间:2024-01-04 05:27:56
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1969:“铜奔马”横空出世

“铜奔马”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1969年9月22日,当地农民在雷台下面挖战备地道时发现了东汉晚期张姓将军夫妇的大型砖室墓。墓葬出土文物众多,堪称一座蕴藏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由99件铜车马武士俑组成的一支庞大的仪仗队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在这支仪仗队伍中,“铜奔马”最为突出,勃勃英姿与武士仪仗俑交相呼应,令人叹为观止。“铜奔马”重7.15公斤,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马头戴璎珞,尾梢打结,尾巴翘起,昂首嘶鸣,三足腾空,一足踏在振翼奋飞的鸟背上,而鸟则顾首惊视。骏马体型十分矫健,神势若飞,造型非凡,动态惊人,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1983: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铜奔马”出土后,即被送往省博收藏。后来,这件东汉青铜器在省博与郭沫若先生“相遇”。郭老对此大加赞赏,返京后即约当时国家文物局负责人王冶秋到家,商定将“铜奔马”调京,充实故宫正举办的《0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几天后,郭老又向周总理推荐了“铜奔马”。“铜奔马”参展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各报刊连续报道。两年后,“铜奔马”入选《0出土文物》邮票。后来,“铜奔马”又回到省博收藏。

据介绍,1983年10月,在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中,“铜奔马”一举夺魁,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4年,武威人民一致选定“铜奔马”为武威市城标。1996年,“铜奔马”又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铜奔马”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目前,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申请,欲将“铜奔马”作为世界旅游标志。

所属地区

凉州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有汉、回、蒙、藏等25个民族,为武威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凉州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璀璨的明珠。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增长13.83%。 区人民政府住所地武威市东大街66号。在凉州大地上,农村已形成了蔬菜、畜牧、葡萄、制种四大支柱产业。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粮、扩经、增畜、兴果,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2003年农...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更多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