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神洞

百神洞是一个阶梯式的溶洞。它座落在乾佑河西岸的天书山麓,海拔740米,洞口距庙弯新建的“溶风楼”约1公里。越过乾佑河,沿缓坡山路斜上去,走过700米的毛毛路,便可抵达洞口。
百神洞,与佛爷洞、天洞隔河相望。但百神洞的构造与佛爷洞和天佛不一样。进了百神洞,前进的路线不是上行,也不是平行,而是下行,越走越深,确系深幽莫测。洞口外有明代和清代的两通石碑。一碑上镌“洞中水流潺潺,深不可底。钟乳结成龙虎形,鳞甲逼肖,颇具灵迹。”另一石碑上 书“此去峨眉,千里之遥,竟能相通,实为一奇。”县志载“百神洞有神水,祈雨多应。洞旁旧有八腊庙,光绪十三年知县李天柱改建玉皇宫”。
游人来柞水溶洞胜游,如果无暇去东、西甘沟,那么,绝不可不去百神洞,不领略一下这里幽深、灵秀、艰险,必是一大憾事。不过百神洞的开发计划还未实施,游人到此除象风洞一样须作必要的准备外,还必须带上50米长的结实绳索。
百神洞在清乾隆以前,洞内置有玉皇、八腊、龙王、西天佛爷、南海观音等大小100尊神像,故名百神洞。明代在洞旁建有八腊庙,清代改建成玉皇宫,在洞口增修正殿3间,僧寮3间,设主持1人,僧3名,每逢初一、十五祀人络绎不绝,可谓香烟鼎盛,誉震四方。
进入洞口,是一个长50米,宽15米的大厅,地面平坦,可容数千人,原为置百神像处。洞厅之大,洞厅之壮观,它不是出自能工巧匠,而是成于鬼斧神工,似乎难以找到一处与其相媲美的人工厅堂建筑。洞厅四壁,钟乳凝成龙虎百兽,鳞甲逼肖,跃跃欲动,缕缕雾霭在厅中飘游。面对这意趣天成的厅堂,人们瞧着熟悉,又觉着陌生;不仅看来如诗如画,而且觉得似幻似梦。游人置身其中,如入仙境。
所属地区
柞水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南坡,与西安直距70公里。全县土地面积2322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十镇六乡。 柞水县呈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地势。气候为暖温带间凉亚热带过渡性气候。 介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年均降雨量742mm ,年均气温12.4℃,森林覆盖率78%,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小,中药材野生和人工化种植适生范围广,自古被誉为"天然药库"。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37种 , 矿床矿点213处中菱铁储量3.02亿吨,约占全省的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县境内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有80多处,其中北部乾佑河源头的山、水、林生...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