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尚坡遗址

郑尚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郑尚坡遗址
郑尚坡遗址位于武功镇东约500米漆水东岸塬上,塬下漆水自北向南流10公里汇入渭河,村北1公里处漠浴河自东北而来汇入漆水,村西南2公里处氵韦河由扶风西来,在浒西庄村东与漆水合流。此遗址北至尚家坡村,南到高庙村,南北约3000米,东西约500米。尚家坡村亦有古文化遗址,郑家坡遗址与其相连,故称“郑尚坡遗址”。
郑尚坡遗址内发现先周时期的房基17座,灰坑15个,窖穴3个,陶窑2个。根据地层关系,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遗物主要有陶、石、骨器等多种。陶器有鬲、盆、罐、瓮、尊、簋、盂、豆、甗、钵、杯、盘以及甑箅、陶纺轮、陶轮、陶拍等;石器有铲、斧、矛、凿、刀、镞、钻垫、石纺轮等;骨器有镞、铲、锥、匕、针、笄等。还发现铜镞、卜骨、陶人头像等遗物,根据地层关系和器物的形制,也分为早、中、晚三期。
郑尚坡遗址科学发掘获得的器物群,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研究先周文化渊源和周族的起源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房屋、陶窖、窖穴等遗迹和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的发现,为研究先周时期的居住状况、生活方式、经济状态等提供了新的资料。从而充分证明,郑尚坡遗址的文化遗存是西周以前周族的早期文化,应属于先周文化。
郑尚坡遗址于1981年2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同年10月至1983年8月,由宝鸡市考古队正式发掘。1984年《文物》杂志第7期该遗址《发掘简报》发表后,国内引起高度重视,著名学者纷至沓来实地考察,尹盛平先生以此次发掘所撰写的《先周文化的初步研究》一文,把先周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90年该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县相望,两县之间在渭河上有公路大桥连接,使得西宝高速公路可以直通周至、陕南等地。全县共有 8镇4 乡, 262 个自治村, 6 个社区居委会, 41.1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7.4 万人。全县总面积 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陇海铁路、 西宝高速公路、 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 107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城区东距古城西安 70 公里,咸阳...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