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本寺塔

报本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本寺塔
位于今武功镇武塔村,塔在寺内。据《长安志》记载,报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据发现塔下地宫所藏文物考证,报本寺塔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报本寺是以唐高祖李渊故宅改建而来,由释家住持、掌管。寺内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报本”,故取名“报本寺塔”。报本寺塔为楼阁式砖塔,七级八面,面阔4.7米,基地面积50余平方米,高39.66米,第一层高十余米,往上各层的阔面与高度逐级递减。每层上檐呈叠梁式,柱额上置砖雕转角,衬间排列斗拱。每层设三门,圆形券式洞门,真假相间,变化有序,塔身中空,施旋木梯可登临远眺。塔势雄伟,高耸云空。每逢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视为奇观,人称“胡燕朝塔”。明嘉靖34年12月20日(1556年1月23日),华县发生大地震波及本县,报本寺塔被震裂缝宽一尺有余、长数尺,后复原如初,人皆愕然,不知共由。198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年代初,报本寺塔稍有倾斜,后因连年阴雨,塔顶偏离塔心2.78米。1987年5月24日,在清理塔基时,发现塔下有地宫。地宫全用砖砌,直壁穹隆顶,平面呈长方形,距地面6.8米。地宫内共出土文物100余件,主要有石雕彩绘须弥莲花座、金棺、银椁、盝顶银函、金双鸾五辨银碗、汉白玉彩绘石椁、豹斑玉筒、白瓷净水瓶、葫芦形琉璃瓶、竹节瓷瓶、八棱形瓶、舍利子(41枚共重26.7克),银方盒(重394.5克),一对银镯(64克),六块水晶石、十一面铜镜和数十枚铜钱等。地宫出土文物包括金、银、玉、铜、石、丝绸六大类、其中金棺、银椁、豹斑玉筒、舍利子等,在国内出土文物中比较罕见。地宫文物出土,轰动国内外。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文化部部长助理高运甲、陕西省省长侯宗宾、省委副书记牟玲生等,专程来武功视察,并作指示,国家和省、市拔专款依照原样重修.
武塔村:武塔村…… 武塔村
所属地区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县相望,两县之间在渭河上有公路大桥连接,使得西宝高速公路可以直通周至、陕南等地。全县共有 8镇4 乡, 262 个自治村, 6 个社区居委会, 41.1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7.4 万人。全县总面积 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陇海铁路、 西宝高速公路、 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 107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城区东距古城西安 70 公里,咸阳...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