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铜瓦殿

铜瓦殿又称传灯寺或铜佛殿,在猢狲梯下,可由此梯攀援而上,亦可从传灯寺新辟的游道前往。寺左有大石突起,青色白纹,条理分明,形如袈裟。传说迦叶尊者晒衣石上,留下痕迹,人称袈裟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僧人圆成与永胜土官高世懋在建寺时,因山高风烈,严冬积雪,于是便发心冶铜为瓦,覆盖屋顶,以保护殿堂建筑。所以,名铜瓦殿。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中丞唐时英及李元阳先后加以扩建,并立碑为记。1979年重修,面积399千方米,大殿为三间单檐歇山式,中间供燃灯古佛,两边为文殊、普贤、达摩、伽蓝塑像。建筑有禅堂、客堂。由于地处危崖,庭院狭窄,站在院中俯瞰“万壑松涛”,则别是一番风景。
所属地区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区。地处北纬25°23′~26°12′、东经100°16′~100°59′。东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接壤,南连祥云县,西与大理市、洱源县交界,北与鹤庆县及丽江地区永胜县毗邻。县境最大直距:南北为72.8公里,东西为68.7公里。县城距州府大理市(下关)68公里,距省会昆明394公里。历史沿革“宾川”之名由宾居·宾居川·宾川演变而来。战国时属叶榆地,西汉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蜀汉、西晋、北周属云南郡,隋置越析州,唐高宗时属姚州地,明弘治七年,置宾川州,治所州城。民国 2 年( 1913 ),改州为县属腾越道(今腾冲县),民国 18 年,废道属省。 19...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