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物大全 > 郑天挺

郑天挺

所属地区: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发布时间:2023-12-12 00:11:14
郑天挺

郑天挺(1899一1981)又名郑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首占乡人,生于北京。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1920年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与教学,兼任图书部主任。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4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北京大学教授、文科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校长,《中国历史大词典》总编。为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主席。

郑天挺(1899年8月9日~1981年12月20日)

1907年入北京闽学堂,1908年改入江苏学堂。

1909年入闽学堂高小部,1911年考入顺天高等学堂中学一年级。

191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国文门,周末到贵州学者姚华家中听讲文章、金石文字。

1919年“五四”运动,积极参加北大学生会工作。同年冬,积极参加 日本登陆福州的活动。

1920年毕业,不久应聘为厦门大学国文教授,兼任厦门大学图书部主任,1921年到任,同年夏辞职回京,任《京话日报》,同年秋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研究古文字学。

1922年加入北大“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整理会”,参加明清档案整理工作,奠定日后从事明清史研究的基础。同年曾任“法权讨论会”“秘书上办事”,曾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同时兼职于北京法政大学、市立一中等校。

1924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讲师,教授国文。

1928年任浙江大学秘书兼文理学院文科讲师。

1930年任教育部秘书,同年底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讲师兼校长室秘书。

1933年任北大秘书长,后兼中文系副教授,讲授古地理学、校勘学。

1936年兼历史系课程,讲授魏晋南北朝史。

1937年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抗战全面爆发后,不畏-,保护北大师生安全离校,后与罗常培、魏建功等辗转至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至昆明,任北大历史系教授兼秘书长,兼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

1939年任北大文科研究所副所长。

1940年兼任西南联大总务长。抗战胜利后,奉北大命至北平筹备旧校址开学事宜,任北大史学系教授,系主任,并任秘书长。同时兼任文科研究所明清史料整理室主任。

1949年北平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校长,其他仍任原职。

1952年院系调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史研究室主任,1963年起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在南开期间创建明清史研究室,主持校点《明史》。

1961年参加教育部文科教材选编工作,任历史组副组长。

1979年担任《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1980年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

1981年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执行主席。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组负责人,中国档案学会顾问等。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所属地区

英文:Changle。长乐区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市区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长乐国际机场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双塔双面斜拉桥青洲大桥和乌龙江特大桥把闽江南北两岸紧密连在一起。1994年撤县设市。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全市面积658平方公里,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69.00万人,城镇化率41.9%。总人口中,男性36.40万人,占52.8%;女性32.60万人,占47.2%;18岁以下11.80万人,占17.0%;18~6...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