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矩孙
陈矩孙(1913~1987年)
陈矩孙,又名陈絜,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陈宝琛之孙。
民国16年(1927年),矩孙考入福州英华中学,民国19年,在学校里参加共青团和反帝大同盟,但以后因“立三路线”之事,被开除出团。民国22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后转历史系),在学校“学生自治会”和“北平 会”中都担任相当重要的领导职务。民国23年冬,由-介绍认识周小舟,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共燕京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 党团书记和中共北平市委秘书等职。民国24年他和-等人组织北平 第一次会议,负责起草会议宣言。以后他又以 干部的身份,组织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民国25年,参加第三国际工作,致力建设党内统一战线,但陈矩孙的工作被错认为“越轨”,被开除党籍。民国27年他到延安向刘少奇汇报情况。刘亲自为他恢复党的组织关系,并安置他在中共中央编译部任编译员。不久随刘少奇到河南参加中原局的筹建工作,任刘少奇秘书。民国29年又接受中共中央派遣,回燕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积极配合北平特委负责人王定南,争取司徒雷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抗日。民国30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加强对北平地区的特务统治。陈矩孙被列上黑名单。中共北平市委安排矩孙迅速离开北平。此后矩孙又脱离党的组织关系。民国31年回福建,参加羊枣等人在永安发动的抗日反蒋斗争,同时利用特殊的家庭关系和学历,担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动员省主席刘建绪反对内战,一致抗日。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陈矩孙接受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指示,留在福建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士,做好-工作。第二年重新入党,担任中共闽浙赣省委社会部部长,同时任-福建情报处顾问。他把火力对准C.C派,组织“丁亥俱乐部”和“广裕楼菜馆聚餐会”,组织上层力量,争取刘建绪反蒋政变,策动浙江省主席陈仪倒戈反蒋,同时还参与福建民盟组织和民革组织的筹备工作和策反工作。民国37年福州“城工部”事件发生,矩孙也受到牵连,被开除党籍。他转而参加民盟和民革的活动。民国38年3月,他与中共驻香港的华南局潘汉年取得联系,策划和推动福建省银行总经理许显时组织“福建全省银行职工起义”,同时亲自到香港,策动香港分行职工的起义。起义已经筹划就绪,但时局急转直下,福建就要解放了。为保存地方元气,改变斗争方略,以“保护银行,迎接解放”为任务,使解放后,银行能迅速进行移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矩孙在省公安厅和有关统一战线的团体中工作。1954年被聘为福建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1957年后,蝉联为福建省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1966年后的“文革”,他多次受到破孩,下放浦城山区劳动。1983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为他平反,恢复党籍(党龄自1946年1月算起)。1987年4月,陈矩孙病逝,年74岁。
所属地区
邮编:350011代码:350111区号:0591拼音:Jin'an Qu晋安区位于福州市区北部,东与连江县相连,西以晋安河与鼓楼区为界,西北与闽侯接壤,北与罗源毗邻,东南与马尾区相邻,南隔闽江与仓山区相望。总面积552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2004年)。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区人民政府驻福新中路,全区辖3个街道、4个镇、2个乡:茶园街道、王庄街道、象园街道、鼓山镇、新店镇、岳峰镇、宦溪镇、寿山乡、日溪乡。历史沿革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102号)批复同意福州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福州市郊区更名为晋安区。晋安区辖鼓山、新店、宦溪3个镇和日溪、岭头、红寮、鼓楼4个乡,洪山...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