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宪之
黄宪之(1890—1962) 名希度,字宪之。洛南县窑底乡黄塬村人。
黄宪之出身书香门第,曾在洛南县高等学堂、陕西省农林中学堂读书。民国5年(1916)8月从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单科教员讲习科毕业后,历任陕西省单级师范教员、教务主任、学监,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洛南县初级中学、洛南县立中学校长等职。
民国11年(1922),黄宪之联络地方贤达,取得军、政要人的支持,办起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校,并任校长。建校初期,师资匮乏,黄多方奔走,筹措了部分资金,并争得县政府拨给年契税二成作为学校经费。又先后聘请教员,并自任国文科教师。经过数年努力,三○级毕业生中,有9人分别考入省医专、药专、商专学校。三一级报考省立西安师范的考生,有两名入考成绩名列该校第一、二名。为此,省立西安师范校长王思若写信祝贺,称黄“办学有方,成绩卓著”。民国33年(1944),私立华阳中学校更名为洛南县立中学校,并始招高中班,邻县一些学生也负笈前来求学。为办好高中,黄宪之通过多种关系,聘请了一批外籍优秀教师,保证了高中班的教学质量。黄宪之对学生循循善诱,备加爱护。学生姚奠业家居北宽坪游击区,被以“异党嫌疑”关押,黄宪之以校长身份保其出狱。黄宪之创办的中学培养学生数千名,为洛南一代学人,群众称其为“黄夫子”。
洛南解放前夕,黄宪之同王作庭等多次与商洛武工队领导人陈效真、蔡兴运取得联系,并派人把国民党陕西省政府通知洛南县长何逸梦的密件抄送给商洛武工队,使武工队当即进军洛南。黄又于民国38年(1949)5月29日,同杨有青等地方官员以洛南政界代表的身份,去景村与商洛武工队代表谈判县城解放事宜。武工队进军洛南县城,黄宪之与王作庭又组织县城各界人士迎接于蝗虫庙。
建国后,黄宪之任洛南县第一至五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商洛土改查田定产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第二届各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调任商洛专署文教科副科长,后又任商洛专署第二办公室副主任。1962年病逝。
所属地区
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陕西省东南部,为商洛市下辖的一个县。距省会西安158公里。面积2823平方公里,46万人,东与河南卢氏、灵宝交界,南与丹凤、商州相连,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交界,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26100。代码:611021。区号:0914。拼音:Luònán Xìan历史沿革洛南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初期,先民们就在此安居,繁衍生息。唐虞时代属商国。夏商时隶于梁州。周时武王、成王归马于华山之阳,称华阳地。春秋为晋。战国属秦。秦统一中国后,属内史地,设华阳县,故治在今县城东南武谷川的古城街。西汉属弘农郡。东汉...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