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岭村简介〗
张家岭村位于莱城东南20公里处。东邻银山村,西接北赵家峪村,南与城子坡陶家岭、周家坡村相接,北为里辛村。张家岭地处丘陵,耕地面积89.9亩,150户,413口人。据1989年8月所立村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张姓建村,因址在山岭,冠以姓氏,故名张家岭。据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市志》记载:“里辛乡张家岭”。据《莱芜市志》载,张家岭村清末属莱芜东乡里辛保;民国初属颜庄区;1941年莱芜三县分治,大区划小区,张家岭属新甫县清泥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张家岭属莱芜县颜庄区;1958年10月撤消区级建制成立人民公社,张家岭村属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2月,郑王庄与颜庄两个公社合并,张家岭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颜庄办事处;1985年10月小乡并大乡,张家岭属里辛乡,后乡改镇,张家岭属里辛镇至今。张家岭村建村已有300多年历史,自明朝万历年间起,张家岭村民聚居此处,繁衍生息。现有陶、吕、赵、李、吴、董、王、刘八姓,八姓当中陶姓居多,约占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村民不分宗族、贫富,世代和睦相处,勤劳朴实。东西两自然村之间,有一天然岭沟,呈南北走势。沟南头有一口泉井,常年不干,清澈的泉水长流不息。近旁形成一水汪,汪中有一巨石酷似龙头,此沟向北顺势蜿蜒至里辛河,似龙身龙尾,因而得名龙汪沟。早年村民饮水、浇苗均从这里挑水用。张家岭东邻银山,《莱芜矿志》记载,据说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曾带兵在此开矿,现如今唐、清铁矿遗址于1998年被定为钢城区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解放前,这里是土匪出没的地方,猖匪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张家岭几经匪患,苦不堪言,加之天旱颗粒不收,民不聊生。勤劳勇敢的张家岭人,不惧匪患天灾,为了生存,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投身到革命斗争中,与敌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当年仅23岁任淮安县县委书记的陶守全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位。解放后,张家岭人过上了新生活。从初级社到人民公社,张家岭实行了“地四劳六”的分粮制到“按劳分配”的过渡。1979年,张家岭村实行了分地到户、“人劳各半”分配。1982年,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张家岭村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地处丘陵的张家岭可耕地少,水浇地更少。自1976年起,党支部村委会几届负责人把兴修水利工程纳入了议事日程,组织规划,带领施工,修起了两条达1800米长的水渠,充分利用钢厂废水灌溉农田,使粮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口粮实现自给,甩掉了长期吃国家统销粮的帽子。张家岭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崇尚文明科学。1965年,利用四间旧草房成立了本村第一所小学。1985年废旧立新,在村北建起了一所砖瓦结构的新校,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其中教室6间,办公室2间,伙房1间,仪器室2间,厕所2间,大门1座,院墙110米;1994年,村里投资11万元,五村联办,建起高标准现代化的教学楼,原校舍改用于村委办公室和本村幼儿园。自恢复高考以来本村已有4人考入大学本科,6人上大专,13人读中专(含技校生)。1992年莱芜建立地级市以来,张家岭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村两委的负责人带领大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1990年村办企业有石料场一处,名为白云石场,年产石料十几万方,劳动力40余人。铁矿石场开采史较长,1958年大炼纲铁开矿,由颜庄人民公社主管,1960年归属沂蒙钢铁厂教养队开采。自1983年至今,由本村主持挖掘,隶属村办企业。运输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全村150户,413口人中,运输专业户就达43户,各种运输车50辆(台)。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除此之外三大片林果园,在“30年不交提留,30年后归村所有”优惠政策激励下,现已开花结果,果农得到了经济实惠。村委以优价提供6亩土地,由个人挑头投资21万元,建起了花卉基地,花的种类上百种,市场营销前景甚好,个体收入颇丰。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甜头。1987年架设水管到村街,定点设管让村民吃上了半自来水。1994年村领导与钢厂多次协商,投资四万余元,引水入户吃上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1998年,全村电路改造,投资6万余元,新购变压器两台,整修线路4华里,使村民用电由原来的1元/度降到了现在的0.52元/度,大大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加强村内道路建设,2001年,全村120米长的主干道全部铺成宽5米,厚0.30米的水泥路,给村民及运输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村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住上了新瓦房,看上了大彩电,出门坐上车,电话通天下。如今张家岭村400多名村民正用双手和智慧描绘张家岭村的锦绣蓝图,张家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张家岭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
〖张家岭村特产〗
莱芜香肠
莱芜口镇“香肠”有近200年的历史,是口镇的一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目前,全镇香肠加工户已发展到86家,其中美香斋、精香斋等带“斋”字号的就达39家,年加工香肠500万斤,另外,还研制开发了风干肉、猪肉干等系列产品,深受客户欢迎,产品除销往本省外,还销
雪野鱼宴
主要以雪野湖产的花鲢、鳜鱼、甲鱼、鲫鱼为主,并辅之以河虾、河蟹等湖鲜,特色菜有红烧鲤鱼、温炖鳜鱼、清炸串条、鲫鱼汤、甲鱼汤、鲳鱼汤及各种湖鲜。特别是用正宗的雪野湖花鲢鱼头做成的雪野鱼头汤,取甘甜的泉水,配以独特的佐料,以木炭慢炖缓熬,肉质细嫩、汤洁白如乳,色鲜味醇,具有清心明目、壮腰健肾之功效,已成
莱芜羊汤
莱芜特色名吃,加工制作考究,选用放养的上等山羊,采用独特的秘方精心煮制而成,其特点:汤色乳白,肉质细腻,味道纯正,不腥不膻,色香味具全,号称“中华第一汤”,属纯正绿色食品。选用莱芜山区放养的山羊,采用独特祖传特制秘方,全羊煮制而成。羊肉汤原汁原味,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味爽口
庙子粉皮
庙子粉皮,已有三百多年的加工历史,传说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撰写《十全记》书时,御厨每天用庙子粉皮炖鸡,让乾隆帝用膳,以保证他大脑供血,后乾隆知晓炖鸡的搀货粉皮来源于莲花山脚下的庙子村,于是,便在文武大臣面前风趣地说“没有庙子粉皮炖鸡,就没有朕写的《十全记》。”由此在民间广泛流
双烤肉
双烤肉 准备材料:带骨硬肋猪肉2.5公斤,鸡蛋清50克,葱白50克,萝卜条50克,湿淀粉20 0克,花椒盐10克,甜面酱25克。 制作过程 (1)把肉用铁制的杵子叉起来,将肉皮在旺火上燎煳后,放进80℃热水中浸烫刮去煳皮。之后用开水煮至8成熟捞出,在肉上抹以蛋清糊(用蛋清和适量淀粉搅拌而成),放入2
炒木樨肉
炒木樨肉 原料 猪肥瘦肉150克,鸡蛋150克,水发木耳50克,水发黄花50克,菠菜100克,熟大油50克,葱姜油50克,酱油30克,甜酱15克,盐3克。 制作过程 (1) 将猪肉切成丝,木耳、黄花洗净泥沙、择净去根在开水中烫一下捞出。鸡蛋打入碗中搅散。 (2) 沙勺放入葱姜油烧至6成热。把鸡蛋倒入
〖张家岭村景点〗
商河生态温泉农庄
商河生态温泉农庄位于商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是一家集种植(有机蔬菜)、养殖(鱼、散养鸡)、自然景观、旅游度假、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观园林式酒店。商河县温泉农庄可参观现代农业展示,采摘有机蔬菜,农庄的农家菜极具特色;酒店客房均配有温泉浴池,温泉池都是由岫玉打造,养生保健,在房间内尽享私人
济南市水帘峡景区
水帘峡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柳埠镇,占地面积7000余亩。景区生态资源丰富,以高山、险峡、奇石、山泉、瀑布、桃花水母著称,素有“泉城之巅、趵突之源”的美誉。水帘峡风景区,是省级地质公园、市级森林公园,也是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养生保健、餐饮住宿、会务接待、拓展培训于一体的大型原生态综合性文化旅游
济南动物园
济南动物园原名金牛公园,后称金牛动物园,始建于1959年10月,1960年5月1日开放,1989年9月8日改称济南动物园;济南动物园位于济南市北部,现有各类动物200多种,2000余只。济南动物园是中国大型动物园之一,建园40多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现已是一个规模庞大,集动物饲养、观赏
天下第一泉景区
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是国家重点公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由“一河(护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四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区)”组成,景区的名泉具有突出、普遍观赏价值,具有独特性、稀有性和濒危
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一路,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景区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区内主要有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齐烟九点、云径禅关、燕子山、平顶山、佛慧山、金鸡岭、黄石崖石窟造像、佛慧山造像、开元寺遗址、辛亥
济南植物园
济南植物园,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埠村,是济南新一代综合植物园。植物园占地1150亩,园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负氧离子丰富,分为科普馆和彩色植物区、樱花园、海棠园、紫薇园、牡丹园、木兰园、香草园等植物观赏区,具有植物科学研究、种质资源保存、植物知识普及、新优植物推广、游览观赏休憩、生态示范展示等功能
〖张家岭村人物〗
刘子升
刘子升(1885-1968)名兴让,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原属蒙阴县)小上峪村人。13岁中秀才,名重一时。为生活所迫,曾在关东谋生。1934年曾在家乡率乡亲筑围墙抗御土匪,自任寨主。因结怨于土匪,被迫逃荒山西,后回乡开办私塾,经常教育学生要立志成才,爱国爱民。1937年11月,停办私塾,多方奔走
尚根河
尚根河(1965—1985)莱芜县双龙峪村(今属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人。1983年入伍后, 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1984年12月,随所在部队赴老山前线。1985年2月10日战斗中,带领救护小组担负战场抢救任务。在猛烈炮火下抢救出11名伤员,并往前线阵地送弹药9箱。 12日开始,战斗持续32个小时,
孙守功
孙守功(1963—1984)莱芜县孙家庄村(今属莱芜市钢城区)人。革命烈士、钢铁战士。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元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5月,因病住院治疗。7月中旬,得知部队准备开赴中越边境参加防御作战的消息,他立即要求出院,医生只好在出院通知书上写道:“病未愈,继续休息两
邹凯勋
邹凯勋 (1896—1957)本名凯训、开训,别名杨带、杨岱。莱芜县寨子村(今属莱芜市钢城区颜镇乡) 人。莱芜梆子演员。他自幼跟班学艺,绰号石三晃,工小旦,嗓音甜美圆润,唱腔自然流畅,委婉动听;扮相娇巧,身段灵活,表演细腻,擅演《玉虎坠》《汗衫记》《反西唐》《无底洞》等戏。1931年,曾在泰安范镇兴
吴会梅
吴会梅(1929—1947)女。莱芜县埠东村(今属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人。自幼父母双亡,跟随祖母逃荒要饭。17岁任本村妇救会长。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并发动妇女推磨轧碾、做军鞋,拥军支前。1947年夏,国民党军队进犯莱芜后,仍坚持斗争。由于叛徒出卖,10月20日深夜遭敌人逮捕。敌人用酷刑折磨,她坚强
陶守全
陶守全(1923—1946)莱芜县张家岭村(今属莱芜市钢城区)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淮安县委书记。1946年在淮安牺牲。
李半残
李半残是山东省有声望的老画家之一,离开我们已经近三十年了,他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培养了许多美术人才,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李半残原名李粹笃,字子纯,笔名思健。清光绪三十年(1907年)出生在今莱城区辛庄镇东照林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李荣光上过几年小学,聪明过人,不仅写算明白,还擅长写字绘画。
柳明瑞
柳明瑞(1940.6-),笔名暗柳、绿杨,山东莱芜人。男,汉族,0党员,高级记者。出身于书香门第。1963年以优异成绩从莱芜一中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受教于一批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和文史学者。在大学读书期间,已有多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大学毕业后,回家乡莱芜,在县广播站当编辑记者。
亓象岑
亓象岑 1912年10月出生于莱芜鲁西村。1927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莱芜城育德小学高级班。1930年插班改入济南育英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济南学生赴南京-活动,并卧轨向- -。193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平大同中学高中部。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1936年夏,考入燕
李念林
李念林,1916年6月出生于莱芜中茶业村。幼年家贫未上学。1938年冬任本村自卫团通讯员。1940年任村民兵队长。他胆识过人,发明并制造石壳滚雷、吊雷、连环雷等十余种 ,多次带领民兵利用 伏击日伪军,并应邀到淄川、章丘、历城、泰安等地教授造雷、埋雷技术。家庭3次遭受日伪军掳掠焚烧,父母和两个孩子被折
吴天明
吴天明,1939年出生,祖籍今莱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黄泥沟村。1960年从影,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197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影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西望长安城,有个吴天明。”这句话,可以说是吴天明在那个时期炫目形象的写照。1982年吴天明导演的影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