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人物
陈镜蓉
陈镜蓉(1918-1941),号秋舫,乐陵县(现为市)人。他的父亲是一个教师,是乐陵的早期党员,他的家是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由于革命环境的影响,从他懂事起,思想就比较活跃、进步。在跟随父亲读完小学后,193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惠民中学。期间,经常与进步教师接触,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入校不久,便加入了中
苑康
苑康,字仲真,东汉时渤海郡重合县(今乐陵市西段乡至大孙乡一带)人,汉末至三国时在世。苑康少年时代学业于太学,学识胆魄过人,为人正直,嫉恶如仇,被举为孝廉,任职颖阴县令。不久因才能政绩突出升任泰山郡太守。泰山郡中许多豪族大姓横行不法,夺人田产,霸0 女,无法无天。苑康到任后,整肃纲纪,严惩恶霸,抚恤百
范兴华
范兴华同志生平(1920-201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浙江林学院副院长、离休干部范兴华同志(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0月13日21时2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4岁。范兴华同志,曾用名鲁世俊、高杰瑞,1920年9月出生,山东乐陵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
吴云龙
吴云龙同志生平(1933-2014)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新闻摄影工作领导者,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军级创作员吴云龙同志,于2014年10月19日11时40分在济南逝世,享年81岁。吴云龙,山东乐陵人。15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担任报道员、文工团员、战地记者、新
席华亭
席华亭,1920年生,山东省乐陵县人,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入伍。历任支队政治处主任、团政委、1964.7-1970.4第三师政委、铁道兵第二指挥部政委、1978.1-1983.1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等职,正军职离休干部、因病于2014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
王西萍
王西萍,1914年12月生,山东省乐陵县人。1936年8月弃学从军,到西安参加张学良倡议建立的学兵队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委员、军官支部书记,中共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党的工作委员会书记,在东北军张学良部学兵队和于学忠部做-工作。发展共产党员,建立秘密支部,开展上层-工作。在
孙轶青
孙轶青,男,汉族,1922年3月14日生,山东乐陵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2月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干事。1939年6月任中共乐陵县委员会委员兼《奋斗报》。1939年12月任中共沧县县委宣传部部长。1940年春任中共沧县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40年冬
李健
李健,1913年生,山东省乐陵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等地开展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宁夏省阿拉善旗工委书记。是阿拉善盟(地)级领导机构的第一任书记。1956年后,曾担任中共甘肃省委-部副部长、中共宁夏省党委-部副部长,1958担任
冯克
冯克,男,汉族,192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县。1938年8月参加乐陵县动员委员会教员训练班学习,后到延安参加革命,为抗大总校五大队学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起,任鲁西区党委民运部干事、运西青救分会宣传部部长、运西青抗先教导员,鄄城县青救会主任、县委委员,中共郓巨县委副书记,
张万亭
张万亭(1893-1963),山东省乐陵县人。1939年从二人班迁至滴道街,以开办杂果铺为业。1939年春季的一天,张万亭上山拾柴坐在路边休息时看到1辆小马车路经此地,车上坐着1名妇女、1名儿童。这段路坡度很陡,群众称此为“鬼门关”,尽管十分小心,还是翻了车,车上的妇女和小孩一起翻到沟下,险些酿成车
张骏皆
张骏皆(1880-1952),字殿骝,号梦鹤,晚年改号佛航、红蕉籍主。山东省乐陵县王程站村(今属乐陵市)人。清末廪生,民国名士、诗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民国四年(1915),至北京任教,课余为北京《东方快报》《小实报》《新生报》等报刊撰稿,为《晨报》特邀撰稿员。并与辛亥老人孙墨佛等人组织《蘼
刘相会
刘相会(1891—1974)(常大娘),朱集镇刘玉亭村人。九岁到大常村当童养媳。在抗战期间,她为抗日游击队做饭、缝衣,给伤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在环境恶劣时期,她和丈夫常培仁先后挖了3个地洞,作为地、县、区干部进行革命活动的安全之地。她一家人不分昼夜为同志们站岗、放哨,先后掩护过60多名军政干部
郑焞
郑焞(?—1862),字盛堂,乐陵城南郑家庙村人。农民,性豪爽果断,义肝忠胆,抑强扶弱,有声望。咸丰十一年(1861年),乐陵大旱,官府仍横征暴敛。以郑焞为首,联合李文奎等人,提出:“免粮减税、严惩-污吏”的口号,发动了抗漕斗争。乐陵、庆云百余村民纷纷响应,各持竹枪、刀斧进城迫使知县任天洪答应免粮减
董养性
董养性(1616—1672)字迈公,号毓初,乐陵城东董家村人。《乐陵董氏家乘》记载:董氏之先世居广川,仲舒公(董仲舒)即广川董氏之始祖也。传三十五世,讳秉贞,业儒术,于南宋迁于千乘地,隐居不仕,是千乘董氏之始祖也。秉贞六世孙讳才广,明初又西迁于乐陵县城东二里许,扩地四百亩,入籍于顺美乡五里七甲。董养
宋槃
宋槃,字念莪,号懋吾,万历年间,先举于庚子科乡榜,后考中辛丑榜进士,即授山西长子县知县,继补直隶大名府魏县知县。勤于政事,关心民瘼,申除治域内积年的不合理的赋税三百多项;后以政绩擢南京陕西道监察御史,疏奏时政十事,内含“储讲久虚”、“贤能远摈”、“榷使殃民”“封藩非法”等问题,切中吏治时弊,是急待朝
张泼
张泼,字孝泉,号念山,别号悔庵,乐陵城东东关村人,万历丁未进士,明末朝廷肱股重臣。《明史》有传。张泼入仕,时值明王朝危机四伏,已经临近风雨飘摇的境地:后宫、宦党干政,地方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辽东努尔哈赤部进逼,民众暴-动频频发生。他主张以疏导的策略,平息各地军民的哄乱和起义,减免农商赋税,严惩-污吏,
朱登
朱登,字仲希,东汉灵帝时乐陵县人。著名大书法家,留有书法作品《衡方碑》,此碑现存于泰安岱庙碑廊。《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是朱登在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9月,为时任京兆尹、兵步校尉的老师衡方所立的颂德碑,此碑原立山东省汶上县郭家楼前,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衡方
成翊世
成翊世,字季明,东汉时期平原郡乐陵县人,汉和帝至汉顺帝时在世。成翊世自小聪明敏慧,勤奋好学,性刚正。少年时就颇有才辩,又加之为人公道正直,明理多识,邻里每有纠纷,多找他调解,人皆服之。声望广布乡里,被推举到当时的平原郡,担任负责狱讼的郡吏。汉安帝元初年间,邓太后总揽朝政。成翊世上 书要求邓太后归政汉
余志远
余志远 (1917-1943)原名张汉卿,曾用名于志远,山东乐陵县(现为市)黄夹镇邸家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了杜步舟的抗日救国军第六团,转战于盐山、庆云、海兴、阳信等地。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主持召开“第七区抗日自卫队联合行动誓师大会”。加强抗日根
刘耀华
刘耀华(1920~1998) 鼓楼区原区委书记、区长。山东省乐陵县人。民国29年(1940)8月参加革命,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农会干事、区总务干事、区农救会宣传科科长、副区长、区农会主任、县大队副队长、野战军大队教导员等职。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南京分校人事科长,南京市干部学校人事科科长
周荣先
周荣先(1919—1985)乐陵县前周村(今属乐陵市)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乐陵县七区动委会组织科长、二区区委书记、渤海沧南专署支前指挥部主任、吴桥县副县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德州市-局长,德州地区公安处长、法院院长,山东省公安厅治安处处长,中共山东省委-部副
宋畔池
宋畔池(1904—1977)乐陵县(今乐陵市)人。早年曾任小学教师。193 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任宁津县独立营副营长。后任冀鲁边区五支队二营连长。1940年任陕北营副营长。1941年7月任长清县独立营营长、峰山县大队大队长等职。1945年8月任第二野战军七纵十九旅五十七团团长。 1950年
左金魁
左金魁 (1898—1971)乐陵县(今乐陵市) 人。西河大鼓演员。受叔父左玉玺(西河大鼓革新者)的影响,自幼喜好鼓书。12岁拜庆云县鼓书艺人李玉和为师,学唱西河大鼓6年。 学习的主要曲目有《金钟记》《三开案》等。出师后随叔父活动于惠民一带。左金魁继承了经叔父革新的被称作“东口改”的西河大鼓的演唱艺
赵明新
赵明新原名赵杏村,曾化名李明、赵衷一,黄夹镇古楼张村人。1914年出生,1930年夏,考入北平私立艺文中学,1931年8月,任艺文中学团支部书记。1932年2月,到天津宝成纱厂开展反蒋抗日的组织发动工作,同年8月时任天津团市委委员兼宣传、青工部长的赵明新被捕入狱,后又被转到北平军人反省院继续关押。1
张殿骝
张殿骝(1880—1952)字骏皆,号梦鹤,晚年改号佛航,并以“红蕉籍主”为号。乐陵县王程站村(今属乐陵市)人。诗人。1915年至北京任教,课余为北京《东方快报》《小实报》《新生报》等报刊撰稿,并为《晨报》特邀撰稿员。1933年,宋哲元指挥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对日血战,张殿骝撰文赞颂,并写《大刀歌
高树仁
高树仁 (1915—1948)乐陵市茨头堡乡前高村人。1937年1月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边军区二十团政委。1948年牺牲于沧州。
路延岭
路延岭(1919—1947)乐陵市王寨子乡冯辛庄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任团政委。1947年在豫西战斗中负伤,医治无效牺牲。
许发祥
许发祥(1912—1946)乐陵市铁营乡小许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兄弟5人先后参加抗日部队, 获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授予的“一家五英雄”称号。曾任临邑县县长等职。1946年被还乡团杀害于临邑。
潘玉凯
潘玉凯(1914—1944)乐陵市黄夹镇潘寨村人。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乐陵县六区区长、南皮县县长。1944年1月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