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关街道小留村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市 > 扶风县 > 城关街道 > 小留村人物

小留村人物

白鸾
白鸾明代官吏。宝鸡益门乡刘家槽(今属渭滨区)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等职。在江南主试考选三科,拒收国戚为应试公子所行贿赂。在山西免宁化王钟柄官职。后在朝廷御诤。其刚直不阿,执法严明,名噪一时。
徐冲霄
徐冲霄(1865—1938)字扶九,宝鸡市渭浜区益门镇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科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科进士。历任广西天保、灌阳、怀远等县知县,奉议州知州护理、镇安府知府等职。因不满朝政腐败,于宣统年间离职归乡。民国11年(1922)参加撰修《宝鸡县志》,致力于地方教育。著有《知味斋诗集》
李伯恭
李伯恭(1906—1951)宝鸡市渭滨区高家村乡苟家滩人。19岁考入同州(大荔)师范学校,24岁赴北平、汉口等地求学深造,曾于北平民国大学进修毕业。民国22年(1933)回乡,创办太寅小学,兼任校长。民国25年(1936)参加岐山、宝鸡、凤翔三县国民党组织的部队任副官。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
杨联甲
杨联甲(1889—1956)宝鸡市渭滨区高家村乡桑园铺杨家场人。宝鸡地区著名书法家。自小好学多艺,高级警官学校毕业。历任民国政府陕西省厅东、南两区 署署长、宝鸡县 局书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副官,宝鸡县第一、二高等小学武术教员、省立一中中山中学教员、宝鸡县农会理事长。解放后任乡、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等
茹兰轩
茹兰轩(1889—1961)宝鸡市中山西路新维巷人。木雕巧匠。13岁投师学艺,经几年刻苦钻研,学会了匾、牌、花、鸟、人物及楼台亭阁雕刻技艺。因技术高超,民国时期为商贾、富户制作牌匾,在宝鸡城内外颇有名气。从民国初年到1952年的近40年间,他一直在自己家里开木工作坊,承揽牌匾雕刻活计。活少时一人干,
杨森林
杨森林(1916—1983)宝鸡市渭滨区姜城堡人。姜城大队党支部书记,宝鸡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2年,带领7户农民组织起市区第一个互助组,后又带头组织了21户的初级社,且粮食高产,为发展合作社工作在全市树立了典范。1955年种植果园20多亩,新挖鱼池2亩多,均高产。1958年和群众仿制、创制农具3
宁国强
宁国强(1943—1986)渭滨区-镇凉泉村人。人民公社化时期,曾任大队副队长、团支部副书记、大队科研室主任兼县、市病虫测报员。1979年受聘到宝鸡县农科所,任半脱产专职病虫测报员。他刻苦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系统地学习了大专植保专业课程,阅读了大量的专业科技文献。1979~1980年分春、秋、夏三季,
刘俊
刘俊(1417~1487),字世英,号朴庵,明宝鸡县玉涧堡(今属宝鸡市金台区)人。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商辂榜进士第三人。刘俊夺得探花后,授翰林编修。正统十二年(1447),英宗命刘俊、杜宁、商辂等十人肄业东阁,曹鼐等为老师,后迁左春坊,升修撰。天顺八年(1464),父亲去世,朝廷以纂修《
杨畏知
杨畏知(?—1650)南明官吏。字介甫,今宝鸡市金台区北庵堡人。崇祯十五年(1642)进士,渐升四川川北道,不久,因疾告归。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廷起用畏知为云南金沧道,武定府(今云南武定县)土司武必奎叛乱,连陷禄丰、广通等县及楚雄府(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畏知率兵镇压武必奎,收复楚雄,又守城
李蔚青
李蔚青(1884—1938)医生,宝鸡市金台区马道巷人。民国3~10年(1914~1921)留学日本爱知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国,曾在冯玉祥、胡景翼部作医官。民国16年(1927)在西安开设“仁民”医院,以后又开设“蔚青”医院。曾任西安市西医医师会理事长。精通医理,手术高明,外语流畅,声名大著。“九·一
杨必栋
杨必栋(1895—1961)字紫梁,今宝鸡市金台区五福巷人。幼年丧父,赖母史氏含辛茹苦供其毕业于西安省立二中。民国5年(1916)任宝鸡县第五初级小学教师、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教师。民国16年(1927)加入中国国民党,任第二高小国民党党义教师。后历任宝鸡县通俗讲演所讲演员及所长、凤陇公路工务所庶务、县
高希齐
高希齐(1878—1963)又名高贤,宝鸡市金台区长寿乡司家原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2岁随父在宝鸡县城内(今市区中山西路)经营永长合油店。民国8年(1919),任宝鸡县商会理事。民国16年(1927),任商会会长。民国31年(1942),加入中国国民党,兼任宝鸡县财务委员会副主席、宝鸡优抚出征抗
强和亭
强和亭(1901—1972)又名惠,宝鸡市金台区西南城巷人。出身世医家庭。其父强仲庸为凤翔府名医,号称“强一付”。和亭自幼随父学医,后又拜名医丁正南堂下深造。他行医50余年,声名远播。解放前,他以“济世活人”为宗旨,节衣缩食,为贫苦群众施医舍药。40年代末,为便于给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村群众医病,他走遍
王祖儒
王祖儒(1897—1974)字御学,宝鸡市金台区玉涧堡人。民国14年(1925)就读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回宝鸡,先后任第一、第二高级小学和贾村原崇文小学教员、校长9年。他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民国25年(1936)3月,为提倡妇女教育,联合有识之士创办宝鸡县女子高级小学。民国3
燕伋
燕伋(前541年-前476年) ,字思,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渔阳(今宝鸡市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人。 燕伋22岁师从孔子,壮年返乡办起私塾,执教18年。其间,他想念恩师时总要登高望鲁,并用衣襟掬一些黄土堆在脚下,日久便堆成了十余米高的土台,人称“燕伋望鲁台”。现陕西宝鸡千阳县有燕伋望鲁台,距今已有24
段秀实
段秀实(719年-783年),字成公。陇州汧阳(今陕西千阳)人 。唐代中叶名将。幼读经史,稍长习武,言辞谦恭,朴实稳重。历任安西府别将、陇州大堆府果毅、绥德府折冲都尉。安史之乱后,授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总揽西北军政,任内吐蕃不敢犯境,使百姓安居乐业。大历十四年(779年)
武振关
武振关清嘉庆初千阳“悄悄会”首领之一。千阳县武家半山人。清乾隆末,千阳有人加入宝鸡“悄悄会”组织,后事泄被处刑。不久,县西农民又秘密组织起“悄悄会”,以武家半山为活动地点,会众扩展至甘肃灵台一带,达数千人。嘉庆六年(1801)三月初二,白莲教军冉学胜部自甘肃灵台新集入县,与地方武装战于冯坊。次日,南
严子夏
严子夏(1903—1949)原名年永享,别号松山,化名严旭,高永义,千阳县城西关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国10年(1921),家遭匪劫,-弃学离乡,先后流落凤翔、留坝、宁陕、略阳、汉中等地。民国20年(1931)被陕西警备第一师师长张蒙藩任为团长,驻白水江练兵。进入军界后,曾入天水军官训练队受训,后
师东征
师东征(1911—1969)字靖钦,千阳县双庙原村人。民国19年(1930)县立乡村师范毕业。民国22年(1933)任千阳县政府职员。民国26年(1937)任麟游县县长秘书、麟游县各界抗日后援会秘书。次年回籍,历任科员、财政科长、国民党县党部委员、县银行董事长等职。民国34年(1945),当选为县参
陈智新
陈智新(1912—1972)字悟生,千阳县城关镇东大街人。民国22年(1933)毕业于西安中学。民国24年(1935)开始学医,并升任千阳县卫生助理员,专司种痘防疫工作。公务之余,在自办诊所坐堂行医,深谙医道,尤长中医内、妇科,名闻遐迩。民国37年(1948)任千阳县卫生院院长,致力于卫生管理和民众
王富华
王富华(1914—1986)乳名求求,千阳县西关安沟人。幼家寒,启蒙于私塾,12岁学艺,唱“小曲”,后学于凤翔、陇县秦腔戏班,工青衣。民国22年(1933)加入县红顺班演出,名声大噪,人们以“求求娃”为其艺名。其嗓音高亢宏亮,音域宽厚,吐字清晰,表演细腻,扮相清秀。在传统节目《五典坡》、《卖庙郎》、
张育林
张育林(1958—),陕西宝鸡千阳人,中将军衔。历任装备指挥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地司令员、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副大军区职)等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1978年由千阳中学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就读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先后在国防科技大学液体
赵炜
赵炜(1947,12—) 男,陕西太白人。擅长版画、漫画。1968 年毕业于陕西凤翔师范,供职于宝鸡长岭集团工会,美术干事、 高级美术师。作品入选全国美展,第一、二届中国漫画展等。长篇系列漫画《晦大叔别传》于1987年起先后在 陕西工人报、宝鸡日报连载。合作出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刺猬幽默画
王世荣
王世荣(1913—1949)又名王九儿,农民出身,太白县高码头上长沟村人。民国36年(1947)在高码头民团当团丁,因其枪法准,深受其他团丁尊崇。翌年春,王九儿与眉县地下党人汶湃于眉县建立游击队,命为副队长(汶湃为队长),率队袭击宝鸡县终南乡公所,缴枪10枝。10月汶湃率队护送中共眉县地下党干部及青
强志俊
强志俊(1883—1951)恶霸,太白县桃川乡灵丹庙人。原在军阀部队当兵。民国9年(1920)携枪回乡,自封为桃川民团团长,后虽几次下野,但始终幕后操纵。民国29年(1940)后被岐山县政府正式任命,有恃无恐而更为肆虐。民国28~33年(1939~1944),先后以莫须有罪名将强天荣、颉奎、法忠记、
李宏
李宏(1936—1968)太白县嘴头镇牛家沟门人,农民,初小文化程度。1955年任村团支部书记兼大队会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牛家沟门大队党支部书记至献身时。李宏担任村干部后,常给群众排忧解难。五保户李忠居住山上,李宏问寒问暖,送油盐、送衣物,并为老人劈柴担水。生产队长高全患出血热
柏耀
柏耀(1914—1986)太白县靖口乡关上街村人。民国22年(1933)上高小时集体加入国民党。民国27年(1938)在凤师上学期间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民先队,毕业后任凤县靖口乡联保主任,后被国民党凤县县政府委任为靖口乡乡长、自卫队长,并当选为凤县参议会参议员。民国35年(1946)秋,在虢镇住院
王世英
王世英(1917—1989)字杰珊,太白县嘴头镇李家沟村人。民国28年(1939)毕业于西安二中,在校期间参与青年爱国抗日救亡运动。后于宝鸡县石羊庙学校任教。民国30年(1941)派回原籍终南乡国民完小任教3年,其间因与当地旧政权人员有隙,曾被保警队派人暗杀未遂。迫于处境,自行离职,飘泊于虢镇、底店
何建义
何建义 清·道光时人,排行二,足微跛,人称“何二拐子”。桃川里人,富家出身。何建义与当地富户合伙经商多年,道光末年,桃川里厘金局横征暴敛,对过往客商尤甚,地方税额日渐增多,商、农均感生计难支,公推“何二拐子”为首上 书陈情,以求宽免。何先后陈诉于岐山县衙、凤翔府衙,未准。后又上 书于陕西行省衙门,非
傅士杰
傅士杰(1837~1925) 原籍四川省仪陇县,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来进口关,定居于今靖口乡庙台村。士杰自幼从师习医。30岁单独行医。他刻苦钻研医术,博采民间验方,注重选药,如法炮炙,常以轻剂量几味药疗疾奏效神速,尤对伤寒病治疗有独到之处,在凤县、宝鸡一带大有名气。士杰不仅医术精深,且极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