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 > 吴起县主页
〖吴起县简介〗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边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地处东经107°38′57″至108°32′49″,北纬36°33′33″至37°24′27″之间。南北长93.4公里,东西宽79.89公里,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纵观全县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从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到目前,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49.6%。吴起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25.1℃。年平均降雨量483.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6天。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而命名吴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从此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改为吴旗。2005年10月19日更名为吴起县。现有毛泽东旧居、革命烈士纪念牌、“切尾巴”战役遗址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行政区划全县辖4镇8乡,16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万人。人口密度为32.7人/平方公里。吴起县辖4个镇、8个乡:吴旗镇、铁边城镇、周湾镇、白豹镇、吴仓堡乡、新寨乡、王洼子乡、庙沟乡、长官庙乡、薛岔乡、五谷城乡、长城乡。社会发展全县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1.5亿吨。土地广阔,人均占有土地面积 48亩,发展林牧业潜力巨大。现有人工草地90万亩,林地191万亩,成林沙棘125万亩,是全国沙棘基地建设示范县。吴起还是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理想之地,羊肉、荞麦、山杏、沙棘 、苜蓿草等地方农特产品资源丰富,美名远扬,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研制开发出的 “胜利山”牌荞麦香醋、“百里香”牌吴起羊肉、“绿源”牌开口杏仁和沙棘保健茶等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勤劳勇敢的吴起人民在县委、县0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795万元,财政总收入5153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1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全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正在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新世纪的吴起,必将以一个生态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社会文明的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地名由来吴起县原名“吴旗”2005-10-19正式更名“吴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跋山涉水,历尽艰难,纵横11个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昨日,陕西省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70周年大会在吴旗县隆重召开,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出席大会并为长征胜利纪念碑奠基。同时,吴旗县正式更名为吴起县。 昨日上午9时,纪念大会举行地———吴旗县长征广场彩旗飘扬。虽然细雨绵绵,但当地群众热情高涨,不到8时广场就涌入了近万人。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县、长汀县0领导、部分老红军及家属也受邀参加大会。在胜利山“切尾巴”战役遗址处,杨永茂及延安市有关领导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奠基。 10时30分,吴旗县县长李建民汇报了吴旗县更名为“吴起县”的缘由后,省民政厅副厅长郭青凡宣读了省0关于吴旗县更名的批复。在震天的鞭炮及漫天的礼花中,吴旗县正式更名为吴起县,“中国0吴起县委员会”、“吴起县人民0”揭牌。基地设施吴起俗有陕北“西藏”之称,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能力低。为了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勤劳务实的吴起人在县委县0的带领下,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目前基础设施“瓶颈”初步得到改善。公路设施。2003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新修柏油路201.65公里,新修乡村四级砂石路256公里,修筑桥涵312座(道),新修石油生产道路780公里,改造村组道路452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6.3公里,实现了县乡道路柏油化,乡村道路主干线砂石化目标。2004年,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获得两个全市第一。电力设施。完成了电力自动化工程建设,新建35KV变电站2座,架设农电线路510.7公里,新架石油井区、砖厂等企业生产专线210公里,农户通电照明率达到95%以上。通讯设施。拉通有线电话线路300公里,全县市(农)话总容量达到10000余门,电话入村率42.7%,普及率7.5部/百人;新建移动、联通基站102座,12个乡镇全部建起了联通、移动基站,手机覆盖率达到85%。广电设施。建成覆盖全县的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6450户,覆盖面达到20%,市区覆盖率达到90%。水利能源设施。2003年以来,新修农田11万亩,累计达到20.8万亩,新建淤地坝252座,累计达到310座,打井建窖6800孔(眼),解决了6.5万人的饮水困难。农田水利建设荣获“全省水利振兴杯”三连冠。不断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累计移民搬迁3467户11295人,建成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移民新村30个。农村新能源建设快速发展,累计建成沼气池5556口,发展太阳能用户808户,建成节能节柴灶5950口。城建设施。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重新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县城规划区面积为2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立公里。按照“东进、西扩、南开发、北改造”的思路,着力扩张建成区面积,完成城建重点项目76项,建成城市桥6座,实施点亮工程,一个净、绿、亮、美、新的山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建成。经济建设建国后,吴起和陕北其他县区一样,长期沿袭着过垦滥牧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导致林草植被持续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十分贫苦。穷则思变。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沉痛的历史教训,迫使吴起人民作出新的抉择。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生态、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吴起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1998年,我们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超前决策,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提前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在着力建设生态、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快了以石油为龙头的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0为推动吴起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坚持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重新调整和完善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确立并实施了“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突出山川秀美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石油和农业产业开发,扩大对外开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统筹农工,联动城乡,“三化”并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县。经过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使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建国以来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17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6%,较“九五”末增长86.5%;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8247万元,二产实现增加值49303万元,三产实现增加值24245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2%、38%和7.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854万元,同比增长114%,较“九五”末增长3.5倍。财政总收入达到51532万元,增长78.1%,较“九五”末翻了4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237万元,增长107.4%,较“九五”末增长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较上年同期净增201元,增长12%,较“九五”末增长35.3%。截止2005年9月底,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2722万元,占预算的108.4%,较上年增长15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234万元,占预算的100.1%,较上年增长2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95.5万元,较上年增长1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313万元,较上年增长43.9%。据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资料显示,该县县域经济提升速度跨入全国最快的百县(市)行列,名列第39位,竞争力上升为E级。植树造林1998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批示精神,确立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当年底实现了全县整体封禁目标,1999年一次性退耕155.5万亩,率先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2003年换届以来,我们又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提出了“生态立县”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完善工作措施,不断提高生态治理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30.79万亩(退耕还林155.5万亩,荒山造林75.29万亩),其中,经国家确认兑现退耕还林面积165.07万亩(退耕地治理89.78万亩,农民人均8.5亩),涉及12个乡镇、164个村、1110个村民小组,22876户105426人。按照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我县可享受粮食补助、生活补助、种苗费折合人民币近13亿元,人均1万多元,年均1300元,是全国150多个退耕还林县(市、区)退得最早、还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县份之一。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71平方公里,治理度由1997年的39.7%提高到52.4%,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1.53万吨/平方公里下降至0.54万吨/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由19.2%提高到62.9%,一些重点流域治理区已实现了洪水不下山、泥土不出沟。如今,走遍吴起山川,到处呈现出“满山翠秀、鸟飞兔跃”的秀美景观。在最新EOS卫星遥感图上,吴起的行政区划图已显现出了绿色的轮廓,与周边甘肃、宁夏、榆林等地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与此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全县10多万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广大农民从传统的艰苦劳作中解放出来。2003年以来,我们适时地把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促使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上来。按照完善工作措施、提高治理质量和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从补植完善、优化林份结构、强化林草管护入手,进一步加大了生态建设管护力度。一是坚持补植完善,着力巩固治理成效。针对全县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坡面积大的实际情况,重点进行补植完善,认真落实“四到户”措施:即治理任务分解到户、补助政策兑现到户、林草产权明晰到户、管护责任落实到户,有效地加快林草郁蔽进程。2004年,新造林19.5万亩,补植14.6万亩,完成弃耕封育6万亩,抚育幼林145.57万亩 ,四旁植树360余万株。二是优化林份结构,全面提高林草建设质量。本着经济与生态兼顾、被子与票子同要、眼前与长远结合的原则,加大了林份结构的调整力度,实行乔、灌、草立体营造,沙杏、沙杨混交,多模式发展,多树种搭配,着力营造生态经济复合林,不断提高林草建设质量。三是强化林草管护,切实保护建设成果。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严格落实《林草管护实施办法》,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林草管护队伍,把“三禁三防”(禁牧、禁伐、禁复垦,防火、防兔、防病虫)作为管护的主要内容,夯实了各级的管护责任,封禁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1998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水利部、财政部等部委确定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国造林先进县”、“全国十百千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县”、“全国林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和“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试点县”。风景名胜古城堡寨 吴起县位于陕西西北部,界陕甘宁三省边际,古时曾是边陲要地,为少数民族角逐之战场,本县境内现存的有记载的古城有17座,具有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主要有:定边城、宁塞城、白豹城、横山寨(今走马城)、鸡嘴堡、 矜戎堡(今新寨)、通庆城(今锁阳城)、绥远寨(今田百户城子)、通化堡(今琵琶城)、九阳堡(今张城子)、威边寨(今荞麦城)、镇安城(今守暴城)、把都河堡(今旧城子)、五姑城(今五谷城)、胜羌寨、怀威寨、观化堡。 长 城 吴起县境内长城遗址有两道,白于山以北为明长城,县城南为战国时期秦长城。战国时的秦长城,据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一文所载:“为了防御匈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开始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岷县(秦时临洮县),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诸县,越过六盘山再往宁夏固原,甘肃镇原、环县,陕西吴起、绥德诸县而止于无定河西岸”。吴起县境内的这段古长城遗址,从吴起西边入境蜿蜒于山岭,时而东行,时而东北行,绵延230公里。 明长城在吴起境内长13.25公里,位于该县白于山以北的周湾、长城两乡镇。东起靖边县中山涧乡方滩,在驻陀涧入吴起县境长城乡至宋沟畔跨红柳河经二道坝、双河涧两个行政村,继而西行跨石拐子沟入周湾镇,经王树湾、罗涧于东湾村青杨山跨罗涧河入定边县境。革命旧址毛主席旧居 1966年整修了毛泽东同志旧居—新窑院。旧居内珍藏有先后从兰州革命纪念馆和当地部分公社搜集和征集红军长征文物共146件,其中有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6件。1972年复制毛泽东旧居文物16件。 胜 利 山 1935年10月19日,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在吴起镇打了长征最后一仗—“切尾巴”战役。10月21日4时半,毛泽东同志登上洛河以西的平台山(后改为胜利山),来到设在一株杜梨树下的指挥所,指挥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民间歌舞铁鞭舞,起源宋朝初年。当时吴起的疆土被西夏党项拓拔所侵占,时称定边县(今铁边城镇),曾驻扎着一位西夏女王(至今传说此地有女王墓)。女王为加强边关防御,大肆征兵买马进行日夜操练,并自创了一套铁鞭阵,屡屡挫败入侵者。由于该阵威武雄壮,变化多端,后来逐渐流传于民间,形成了农民们欢迎载誉归来的将士和庆祝丰收的民间广场舞。1997年,经过吴起县文化馆业务干部搜集、整理、挖掘,使铁鞭舞逐步成熟,铁鞭舞主要道具有鞭、盾两件,表演场面相当宏大,参加人数可多达几百人,铁鞭舞集武术、舞蹈、陕北秧歌于一体,表演起来盾鞭相击发出阵阵响声,威猛无比、苍劲有力、刚柔并济、有起有伏、有声有色。它在舞蹈动态和形象塑造上突出人物强有力的动律感和鲜明的节奏性,使舞蹈风格蕴含着一种激烈、欢腾、奔放、浑厚的韵味,使人们产生无限联想和美感。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历程,表现了吴起汉子憨厚、乐观、质朴、豪爽的气质。洋溢着黄土地男子汉特有的阳刚之气,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鼓舞人民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铁鞭舞自挖掘创造以后,先后在全市小戏调演中获表演奖,在98、99年市秧歌汇演中获优秀演出奖。《延安日报》、延安电视台都作了大量的报道,今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作了专门采访报道。铁鞭舞是吴起人民节假日自娱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民间广场舞蹈。
〖吴起县特产〗
陕北鸡
【中心产区】 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吴旗、志丹和榆林地区的横山、靖边、定边等县【主要分布区】 陕西省北部和西部邻省边界沿线各县大多数体质紧凑,羽毛紧贴,外貌清秀,行动灵活。头较小呈椭圆性,眼大微凸有神,虹彩多黄褐色,单冠居多,也有玫瑰冠与豆冠者。公鸡有较大的肉垂,母鸡肉垂较小。耳垂大小适中,大部红色,喙稍
纯羊毛地毯
“吴起”牌纯羊毛地毯原料选自西北优质绵羊毛,其毛色正,纤维细,韧性强,弹性好。该地毯系手工加工而成,经过纺纱,印染,编织,平面,清洗,剪花,刨光等工序,产品纹路清晰,色泽鲜艳,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美观大方,隔潮防湿,冬暖夏凉,深受用户青睐。该地毯分仿古,美术两大类,地毯,舞毯,壁挂,沙发,汽车坐垫等
吴起沙棘
吴起沙棘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特产。吴起县沙棘资源十分丰富,种植面积180万亩,属全国沙棘建设示范县。沙棘,素有“沙漠黄金”、“高山绿色银行”之称,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干旱的沙漠与高山之中,它所独具的保健功能成为人类健康的卫士。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曰:“沙棘利肺止咳、活血散瘀、消除痰湿”。《晶
吴起沙棘茶
吴起沙棘茶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特产。吴起“神棘”牌沙棘茶荣获第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06年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和IS0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吴起“神棘”牌沙棘茶主要原料来自陕北吴起县白于山区的纯净原生沙棘精选叶。白于山海拔1200—1800米,是北洛河的发源地,其山其水孕育
吴起羊肉
吴起羊肉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特产。吴起羊子因食当地独有的地椒草(学名百里香)因此羊肉鲜嫩而不膻,肥美而不腻,低脂肪高蛋白,风味独特,回味悠长,成为陕北特产,闻名遐迩。羊为哺乳纲,牛科部分的统称,遍布全国各地,种类很多,供肉食用。吴起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山羊居多,其肉鲜嫩而不膻,肥美而不腻,且有治疗
吴起荞麦香醋
吴起香醋已有二千年历史,采用陕西省吴起县传统的酿造工艺,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选用优质荞麦、苦荞麦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精制而成,其色泽棕褐鲜亮,醋味甘甜适中,醋香浓郁,风味独特。吴起香醋,个体生产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真正成为名优产品,应从1984年副食品加工厂开发的养麦香醋算起。养麦香醋是以陕西省
〖吴起县景点〗
刘坪庄中央红军医疗所旧址
刘坪庄中央红军医疗所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走马台村刘坪庄。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随后,在宁塞川刘坪庄借用刘姓村民的8孔接口石窑,设立了中央红军医疗所。当时,这里住满了红军伤病员。由于药物十分紧缺,加上医疗条件简陋,使得部分伤病员因救治无效而死亡。烈士的遗体被安葬于刘坪前
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
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田百户村。1936年6月,为配合红军西征,西北军委供给部在头道川铁炉沟设立后方医院,下设张涧、吊掌、田百户3所分院。田百户分院设在村民张怀金、张怀飞家里。其间,该院接转、救治了大批红军伤病员,并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1937年,分院撤离。铁边城镇:铁
张涧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
张涧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张涧村。1936年6月,西北军委供给部在头道川铁炉沟设红军后方医院院部,下设张涧、吊掌、田百户3所分院。张涧医院设在村民张彦明家。10月的一天夜里,该分院在完全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从安边下来的土匪倪杰山(倪疤子)、王汉邦的偷袭,1名红军战士被打死,3
吊掌庄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
吊掌庄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油寺村吊掌庄。1936年6月间,中共西北军委供给部在吊掌庄设立了一所后方医院分院。红军西征期间,该院救治了大批红军伤病员,并协助地方组织开展工作。该医院隶属铁炉沟红军后方医院院部领导,1937年3月间,随铁炉沟院部撤离。油寺村:油寺村…… 油寺村
蔺砭子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
蔺砭子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蔺砭子村。1947年初,为配合西北野战军军事行动,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迁至吴起三道川蔺砭子原乡政府所在地。收复陇东战役部署后,该院迁往白豹川郭克郎村。
郭克郎村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
郭克郎村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白豹镇郭克郎村。1947年5月,为配合西北野战军收复陇东的军事行动,在进行将台战役(菩萨山战役)时,西野将设在三道川蔺砭子的后方医院和兵站迁至白豹川郭克郎村,占用了该村几十户村民的宅院和村上的一座庙宇。兵站设在庙院三清教吕诸仙洞一带,驻军一个连。医院院部
〖吴起县人物〗
贾治邦
贾治邦,男,1946年11月出生于陕西吴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6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9月参加工作,经济师。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2005年11月至2012年3月担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2013
李明远
李明远,男,汉族,1965年8月生,陕西省吴起县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1991年3月参加工作,199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09-1988.09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1988.09-1991.0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1991.03-1
王四海
王四海(1917——2005),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功臣。陕西吴起人。1934年4月参加陕西保安(今志丹)游击队,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某部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1936年2月起任县军事部副部长、代部长。先后参加了安定(今子长)、保安、三皇茆、老君殿、劳山、
白志岗
白志岗(1965~1986),吴旗县中杨青村人,高中文化程度。1983年元月应征入伍,在成都军区第九侦察大队历任警卫员、班长职务。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元月11日在云南前线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牺牲。入伍后,他安心服役,好学上进,苦练杀敌本领,曾两次受连队嘉奖。1985年9月,他多次申
陈丕秀
陈丕秀(1905~1979),小名四双,祖籍靖边县海子滩。陈8岁起就给地主放羊。1924年逃难落户到今吴旗县李渠子村。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四区二乡主席、土地委员等职。1936年秋奉命筹办商业合作社,并担任主任职务。全国解放后,曾在西北合作干校学习。1961~1964
蔺士魁
蔺士魁(1904~1975),中共党员,出生于吴旗县蔺园子村,祖籍务农。幼时读过3年私塾,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吴旗县任区助理员、区长、区委书记、副县长、县长等职,1975年11月1日病逝,享年74岁。参加革命以后,他积极为党工作,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从不悲观,并经常鼓励同志,坚持进行斗争。
高应
高应(1910~1953),乳名七保,又名高芝灵。出生于地主家庭,吴旗镇人,幼年读过半年书。1925~1934年在家务农、做生意。1934年红色政权在吴旗建立后,高应为-反人民,亲自组织地方民团,自任队长,进行-与土匪活动。1934年2月,高应在吴旗枣树湾打死革命干部刘丕万和13岁的儿子。同年又因拉
蔡丰
蔡丰(1880~1948),字登武,吴旗县宁塞堡人。年幼家境贫寒,未读过书,18岁继父任,历任宁塞堡、马连城“排头”(地方武装的小头目)5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民国3年(1914)任绅士7年。民国10年(1921)任宁塞区区长。民国23年(1934)任地方团总。蔡丰在国民党地方任职期间,曾施
贺满朝
贺满朝(1897~1936),小名年成,出生于吴旗县刘家砭的一个雇农家庭。年少时,为地主当长工8年,17岁在私塾上过3年冬夜校。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就能读书看报。后来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于1929年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党的坚强战士。1929年,他参加了地下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他积极为
神一元
神一元(?~1631),神一魁(?~1631)弟兄俩,吴旗宁塞堡(今长城乡黄涧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壮年时,曾在陕西延绥镇(军事单位)服兵役,时称“边兵”。后于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领导3000多边兵起义,“其锋不可挡,官兵望风奔溃”,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后因中了敌人奸计等原因起义失败,神一元战
张廷芝
张廷芝(1908~1953)乳名生旺,字幼兰。陕西保安金佛坪(今属陕西吴旗)人。家庭拥有土地1500多亩,是陕北有名的大土豪。张廷芝从小顽劣,只读过三年私塾,便混迹社会。1929年春投靠甘肃陇东民团总司令谭世麟,在谭部任骑兵连连长;后又投靠在宁夏平罗扩军的国民党宁夏骑兵第四师苏雨生部,任四师八旅十六
刘保堂
刘保堂(1896~1977),共产党员。原籍陕西神木县,幼时读过4年私塾,16岁在一家杂货铺当相公,22岁自家开起小店铺。1921年被匪徒抢劫一空,只好跑小买卖。1926年当轮学教员3年,后因与富家子弟争执而辞职,随哥哥刘玉堂迁至今吴旗县云盘沟落户。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