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
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吉县主页
〖吉县简介〗
吉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总面积1779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吉昌镇。邮编:042200。代码:141028。区号:0357。拼音:Ji Xian。行政区划吉县辖3个镇、5个乡:吉昌镇、屯里镇、壶口镇、车城乡、文城乡、东城乡、柏山寺乡、中垛乡。历史沿革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吉昌县,五代唐避李国昌讳,改名吉乡县。明为吉州。宋置吉乡军,元称吉州。据嘉庆《一统志》,吉州,以城有青山得名。1912年改为吉县。?年,吉县辖:城关镇、屯里镇、东城乡、窑渠乡、中垛乡、曹井乡、明珠乡、柏山寺乡、王家原乡、兰家河乡、文城乡。2000年,吉县总人口97096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36452 屯里镇 5031 壶口镇 2380 兰家河乡 3896 曹井乡 3227 窑曲乡 3769 明珠乡 2868 文城乡 5233 王家原乡 4066 东城乡 5919 柏山寺乡 10954 中垛乡 1330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年,吉县辖3个镇(城关镇、屯里镇、壶口镇)、9个乡(兰家河乡、曹井乡、窑渠乡、明珠乡、文城乡、王家垣乡、东城乡、柏山寺乡、中垛乡)和一个地方国营林场(红旗林场),104个村委会,609个村民小组。
〖吉县特产〗
大宁河鸡
大宁河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大宁河鸡分布在重庆市巫溪县。据2008年调查,存栏45.62万只,其中成年公鸡12.5万只,母鸡137.5万只,出栏102万只。特定品质大宁河鸡体型中等,结实紧凑,体态清秀,头中等大小,单冠直立,冠、肉髯、耳叶为红色。公鸡羽毛鲜艳,副翼羽、主尾羽和大镰羽呈黑色带金
隰县金梨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隰县很适宜梨树的生长。每年三月,梨花漫野,又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隰县的“晋蜜梨”,个中等、皮儿薄、果肉甜脆,清新润泽。
吴家熏肉
吴家熏肉是临汾的传统佳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吴家熏肉以鸡和猪的心、肝、肠、肚、蹄、口条、头为主要原料。其成品棕色中衬着金黄,“灵”味中夹着草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后味翻香;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苍蝇不沾,放置三天而不腐。
饸面
优质小麦粉,经专用工具——饸床压制而成,有筋、有骨、百吃不厌。分为干面饸和哨子饸 。( 霍州)
羊羔馍
民间七月十五送给新出嫁的姑娘,用小麦面粉塑成十二属相及其它各种动物样、小巧玲珑,造型优美。( 霍州)
天天桃茶
原料及工艺:选用鲜桃、蔗糖、蜂蜜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工艺配制成果肉型饮料。主要营养成分:多种维生素、糖。最高获奖:1993年山西农业博览会银奖。厂家:隰县天天食品饮料厂。( 临汾)
〖吉县景点〗
挂甲山摩崖造像
挂甲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挂甲山摩崖造像(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时代:隋、唐、元地址:吉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造像
吉县狄城遗址
吉县狄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狄城遗址狄城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吉县王家垣乡同乐村西遗址位于南北临沟,西俯黄河,东接土垣的独立台地,分仰韶和东周两个时期。仰韶时期采集到的器物器型有泥质红陶盆(方格纹)、重唇尖底瓶、钵等。东周时期的有灰陶豆、碗、罐等。遗址面积26400平方米。其东壕沟
大墓塬墓地
大墓塬墓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墓塬墓地大墓塬墓地(第三批省保)时代:西周至唐地址:吉县城西偏北上东村与洪北沟之间墓地属管头山南与清水河谷地间黄土残垣前沿。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墓地发现于1982年,曾有青铜器簋、鼎等器物出土,为西周典型器物。墓地北部上东村曾发现商代青铜器及小墓一座,出土器物有青铜
蔡家川森林公园
蔡家川森林公园于2004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4]114文批准建立,总面积为4000公顷。蔡家川森林公园位于吉县东北部,地处屯里镇境内,毗邻209和309国道交汇处,向东110公里与同蒲铁路相连,向西70公里即达陕西宜川境内,与黄河壶口瀑布隔山相望,是去壶口瀑布的路经之地,交通便利,地理位
柿子滩遗址
柿子滩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柿子滩遗址距今2-1万年,东西分布约1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0年发现并试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了柿子滩遗址群。2001年至今进行了连续发掘,新发现10余处人
吉县锦屏山
锦屏山位于吉县城南边约0.5公里处,此山林木丛郁,春夏花开馥香,秋季山果点点,冬日松柏挺拔,宛若锦屏,故名锦屏山。相传唐尉迟敬德曾途经此地挂甲于山,又名挂甲山。其主要景点有三处:一是在挂甲山脚下从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开始至明朝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九百多年间的历代摩崖石雕,共有五区七组之
〖吉县人物〗
张少宜
张少宜(1903-1934),山西省吉县栲栳镇青台村人。原名张恩育。革命烈士。曾任红15军副军长。张少宜曾留学日本,原为国民党第26路军军官,任副军长。1931年12月,张少宜参加宁都起义。改编后,任红15军副军长。1932年2月,张少宜率部参加围攻赣州战斗。不久,调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军事总教
袁逸田
袁逸田,1916年出生,山西省吉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一)抗日战争时期,袁逸田历任八路军组织干事、宣教股长、营副教导员、营教导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山西政卫212旅特派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太岳军区团政治处主任。(二)解放战争开始后,袁逸田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
张海禄
张海禄,1915年3月生,山西省吉县人,1936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军团,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班长,鲁南军区一所事务员、管理员、三团一营管理员,山东鲁南八师师部管理员、教导营管理员,二十二军教导团供管股股长、六十四师师部供管股股长、机帆大队供给副主任,
兰第锡
兰第锡(1736年-1797年,乾隆1年—嘉庆2年)字庞章,山西吉州人,清朝大臣。乾隆十五年举人,授凤台教谕。擢顺天大兴知县。三十四年,总督杨廷璋请以第锡升补永定河北岸同知,吏部以大兴非沿河州县,议驳,再请,上特许之。四十四,再迁永定河道。再迁永定河道。四十八年,署河东河道总督。五十二年,实授总督、
王耿人
王耿人(1907-1939)山西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中共晋西南区委宣传科长,党校副校长。12月事变时随同区机关转移时,在离石县鸦儿崖一带遭日军包围,壮烈牺牲
张广钦
张广钦,曾用名徐钢民,1919年6月生,山西吉县人,1937年3月加入“牺盟会”、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革命战争年代,历任山西省吉县自卫队、农会、游击大队工作员,县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延安自然科学院干部处干事、指导员、政教室副主任,绥察区党委
陈嘉墉
陈嘉墉 (1926.8—)别名茄咏,山西吉县人。擅长中国画。1949年后在 西北文工团美术组,《西北画报》创作组从事年画、连环画、版画创作及理论工作。1954年 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专业画家。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作品有年画《幸福生活》,连环画《一筐洋芋》,版画《缘画》、《丰收》、《长安屋檐》
刘哲
刘哲 (1929~)笔名王凌等。山西吉县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历任热河省文工团创作员,热河省文联、创作组长,中共承德地委文教部干事,河北省文联《蜜蜂》月刊评论组长,《文艺哨兵》及《河北文学》部副主任、副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审。中国作协河北分会
李江
李江(1950—)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山西省吉县人,1950年12月出生, 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3月入党。1968年12月至1971年12月湖南沅江县大成公社知青,大队党支部委员。1971年12月至1974年4月沅江县委驻肖家坝公社工作队队员,普丰公社。复兴公社干
窦嘉绪
窦嘉绪 (1934~)山西吉县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乡吉师范。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共青团太原市委干事,山西青年报社,山西省委政治部组织办公室干事,共青团山西省委办公室副主任,太原市文联副秘书长、秘书长、党组副书记、书记、主席、名誉主席。太原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山西省文联第四届委员,省作协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