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
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 > 灵石县主页
〖灵石县简介〗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最南端,全县国土面积1206平方公里,辖6乡6镇291个行政村,总人口25.1万,为山西省25个经济扩权试点县之一,位列中部百强县(市)第61位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44位,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 自然资源丰富。灵石素有“矿藏之乡”美称,目前探明的矿物有煤、石膏、硫铁矿等32种稀有金属和非金属,其中尤以煤炭资源为最,储量大、分布广、品质好、易开采。全县含煤面积860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71.3%,地质储量91亿吨,其中:肥煤59亿吨、焦煤14亿吨、瘦煤13亿吨、气煤5亿吨。石膏储量17.2亿吨,纯度达到95%以上,是华北地区第二大石膏矿床。硫铁矿储量2亿吨,是全国煤系硫铁矿的主产基地之一。交通区位优越。灵石县东与沁源县隔山相望,西和交口县毗连,南以霍州市、汾西县为邻,北同孝义市、介休市接壤,距省会太原仅150公里、首都北京725公里,素有“-要道,川陕通衢”之称。三晋南北大动脉—南同蒲铁路复线纵贯全境,为省内设车站最多的县。全县已建成及在建铁路货用专用线共26个,发运能力3790万吨。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62公里,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域,与城乡公路网互联贯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完善。京—太—西通讯光缆干线和220千伏、110千伏两条输变电干线穿境而过,建有110KV变电站3个,35KV变电站 5个,全县供电负荷5万kw。村村通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和通邮率达到100%。城区基础设施齐全,“三纵七横”的交通循环路网框架形成,集中供热和供气覆盖率达到80%,金融机构、商业网点、星级宾馆、广播电视、通讯网络一应俱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完全适应大开放的需要。产业基础雄厚。以产业优化升级、企业集群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为发展方向,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力实施大项目、大企业战略,已初步形成以煤焦、煤化工、冶金、建材、电力为主的五大骨干支柱产业体系,列入山西省重点发展的八大焦化基地和五大-联产中心,工业经济占全县国民经济比重的80%。煤炭行业通过资源整合,煤矿从216对减少为90对,原煤生产能力1803万吨/年;洗煤行业现有企业223户,60万吨以上36户,精煤生产能力8896万吨/年;焦炭行业6大机焦企业形成焦炭生产能力420万吨;煤化工行业的中煤九鑫30万吨-、九鑫30万吨煤焦油和聚源10万吨-等项目开始筹备建设;建材行业的晋投夏工68万吨水泥项目为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投产;冶金行业现有6户碳素企业,阴极碳块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晋阳碳素是全国最大的铝用阴极碳块生产企业,销售份额占全国的1/5。电力行业现有企业6户,电力装机容量12.85万KW。到2011年,全县将形成2300万吨原煤,1500万吨精煤、600万吨焦炭、10万吨碳素、50万吨-、30万吨焦油加工120万吨水泥以及50万KW电力装机容量的生产能力。旅游资源众多。灵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景优美。静升镇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并位列榜首;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4-景区王家大院,以其独特的三雕艺术和恢宏的气势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千年古刹资寿寺以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蜚声海内外;“灵石”,为全国第二大铁陨石。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静升历史文化名镇、王家大院为龙头,集建筑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人文名胜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旅游经济带。投资环境宽松。灵石县大力倡导“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必须一流”的理念,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对来灵投资的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提供保姆式服务,对项目所涉及的税收、土地、规费、配套服务实行全面优惠,提供全程、完善、优质、高效服务,着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乐商”的投资软环境,使企业能集中精力创业。目前,中央大型企业中煤能源集团、保利集团,世界铝业三大巨头之一的俄铝集团,世界知名的电力企业日本电源开发株式会社,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横店集团、银亿集团等30余户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已经在灵石稳定投资,达成引资意向150亿元,落实资金30亿元,成为灵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灵石县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率先发展主题,全面实施“开放引进、民营赶超、项目带动、环境保障”四大战略,突出抓好“工业新型化、规模化、循环化”和“城镇集群化”两个重点,采取“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小区集中”三项措施,加快建设,加速发展,努力构建实力强劲、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新灵石,把灵石建设成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到2010年,争取实现三大目标:全县财政总收入超过20亿元,农村人口转移占到农村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2014年1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灵石县为2013年国家园林县城。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灵石县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灵石县特产〗
甜荞面凉粉
在东山地区有一种传说,从前赵匡胤由黄泽关到山西,正是暑伏天气,走到南岔贯寺,已是人困马乏,想吃点凉饭。恰有一位自发老师傅端来一碗白条食物,赵匡胤吃后,感到清凉适口,便问这食品是川什么做成的。老师傅说用甜荞麦做的,之后,他转眼不见了,于是起名甜荞面凉粉,流传至今,堪为待客佳品。
黄条条
黄条条 黄条条也叫发糕,也是上午主食之一。原料有白面、豆面、杂面、米面、玉茭面、高梁面,也可用二合面(两种面粉搅在一起)、三合面(三种面粉搅在一起)。 做黄条条首先是发面,亦称起面,将面粉加入发酵粉或预留的酵子(已发酵的面团),用温水或凉水和好(面要软,水份要大,这样才好吃),放置一定的时间待发(一
灵石核桃
一.产品介绍灵石核桃其外表为浅黄色,椭圆形,表面有深浅不均的坑突,个大,皮薄,果仁饱满,形似脑状,种仁被浅黄色或黄褐色种皮包裹,去皮后呈白色,口感细腻微甜,干仁口感脆香,微涩,具有独特的核桃香味。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1)土壤地貌情况灵石的地貌非常独特,属山西谷地汾河地壳,境内山峦起伏,沟
灵石酸枣仁
一.产品介绍灵石酸枣仁近扁圆形,直径平均在0.6~1.0cm。呈暗红色,颗粒饱满,油润有光泽;质地坚硬,有酸味,断面种仁黄白色,有油性,味淡。几无核壳杂质。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土壤地貌情况灵石县地处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的隆起地带,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
和和饭
和和饭是灵石地区影响甚广的家常便饭,也是灵石较有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和和饭有煮坨坨和和饭和面旗旗和和饭之分,但大同小异,制作方法也基本一致。煮坨坨和和饭是将玉米面做成小饼煮入其中,熟后蘸上油炸葱花等调料食用。而面旗旗和和饭是用包皮面(白面包高梁面)或白面、杂面,做成面条、“圪蚪”、“擦甲”,煮入其中
灵石油糕
油糕是灵石风味小吃中较为高档的食品之一,也是灵石人过节、待客、婚丧喜宴、祭典神灵之必备品。俗语“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门毛”,也就是说不论贫富,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吃糕,寓意来年运气步步糕(高)升,生活甜甜蜜蜜(馅)。传统油糕的制作方法由来已久,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增添了不少花样,从种类上大致可
〖灵石县景点〗
介林风景区
介林是三晋名贤介子推的墓地,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马和乡张嵩村东,始建于春秋,兴旺于秦汉,极盛于隋唐。介林之名、之义与曲阜“孔林”、洛阳“关林”相同无二。交通自驾:晋阳高速公路--安阳高速公路--陵侯高速公路--榆祁高速公路--京昆高速—S221-中心路—终点 门票 门票25人民币景点位置山西省灵石县马和
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为晋中市文物保护单位。王家祠堂包括孝义祠与孝义坊,是为乡举孝义王梦鹏而建。孝义坊奉旨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孝义祠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分上下两层,总面积428平方米,楼上为祭祖堂、戏台,楼下陈列王家宗祠、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善行的立体雕塑,艺术价值极高。
静升文庙
静升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静升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家大院风景区内。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鲜明特色,堪与州县文庙相媲美的乡村文庙。静升文庙规模虽小,面积仅3500平方米,却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等一系列的建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是由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总面积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其建筑特点是: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
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
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设立于红门堡
孝义祠
孝义祠为文化旅游景点。孝义祠是静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于1998年对外开放。位于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的南坡下临街处,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义祠是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孝义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
〖灵石县人物〗
郭清
郭清,字镜如,1919年2月29日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河洲村。幼年随家迁居太原,入国民师范附小读书。毕业后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1934年夏初中毕业,赴北平考入河北省立北平高中。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国土不断被侵蚀,华北即将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郭清不甘做-奴,他积极参加北
韩曙
韩曙,1922年出生,山西省灵石县人。1936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抗日战争时期,韩曙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宣传员、班长、分队长、营青年干事、指导员、旅组织干事、股长、教导员、总支部书记、团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二)解放战争时期,韩曙历任新四军独
张子重
张子重同志生平(1912-1987)中国人民银行原印制总公司副总经理、共产党员张子重同志,因患脑溢血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11月4日23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张子重同志,山西省灵石县人。1912年7月31日出生,1936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十五军团政治
韩明曾
韩明曾,1916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1936年2月参加革命,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韩明曾参加革命历经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平型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著名战役,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韩明曾转业到最高人民法院工
郝崇敬
郝崇敬,山西省灵石县仁义村人。1921年10月出生,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部队先后任通讯员、班长、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1947年因伤到地方休养,曾任日照县碑廓区莆田乡会计、户籍员、文书,日照县政协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常委等职。1981年5月离休,享受地厅级待
薛健
薛健,男,汉族,1925年5月出生,山西灵石人,1940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党组书记,享受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级医疗待遇的离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6月29日13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李文辉
李文辉,男,汉族,山西省灵石县人,1923年7月出生,1937年11月参加工作,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1939年11月任山西省灵石县人民武装自卫队中队工作员、洪赵中心区吕梁剧社演员;1939年11月-1941年7月任延安陕北公学、新文字训练班、新文字学校学员;1941年7月
王伏林
王伏林,1924年生于山西灵石,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起在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历任校部文书、书记、干事。1946年后在东北军政大学历任校部秘书、连队队长、政治指导员。1949年后历任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校部行政科科长,总校校部秘书科科长,第四高级步校办公室主任。1951年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
宋友田
宋友田(1915 )山西灵石人。1938年加入中国工产党。曾任陕北公学总务处副处长、延安民族学院总务处处长、中共三边地委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宁夏省委、陕西省委秘书长,陕西日报社社长,中共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宝鸡地委书记,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宝鸡地委书记,陕西省副省长。
张瑞清
张瑞清(1928 )山西灵石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排、连长。建国后,历任延长石油矿钻井队队长,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队长,黑龙江勘探一大队大队长,松辽石油勘探局供应指挥部指挥、党委副书记,大庆油田革委会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行政司司长。
张树德
张树德(1922~1988年),山西省灵石县田家山村人。农民家庭出身。1936年秋,入山西太谷铭贤中学读书,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初加入“牺盟会”。1938年5月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张树德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先后任总务科指导员、速记室主任,中央抗
郭济
郭 济(1935.4 )山西灵石人。1949年考入太原师范学校, 1950年转入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视大学。中共党员。曾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厅秘书。1954年后历任国家机构事务管理局科员、秘书、基建处长、房管处长、党组副书记等。1983年6月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