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 > 三台县主页
〖三台县简介〗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海拔高度307-672米。三台县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15℃,年平均气温16.7℃,日照1376小时,无霜期283天,降水量882-1134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9%。县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三台县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丘陵面积占94.39%,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23万,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省道成(都)南(江)、绵(阳)重(庆)高等级公路交汇于县城,自古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县城北临中国科技城绵阳市60公里,西距离成都150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是四川省2010年规划建设的十大重点中等城市之一,已争创为全国综合治理和双拥模范县,科技、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县,省文明和卫生县城,是四川省丘区经济试点县。2009年1月20日,正式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文明县城”。三台县全县有四大土类,十二个金属,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质地壤土占75.3%,PH值7.0-8.4,各类土壤宜种性广,有木本植物260多种,草本植物69种,动物198种,森林覆盖率28.6%,地表水极其丰沛,有涪、凯、梓、郪四江,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可供开发17.3万千瓦,已开发13万千瓦,涪江县内流程70.65公里,年平均流量395立方米每秒,凯江县内流程45.35公里,年平均流量32.4立方米每秒,涪凯两江达到《国家地面水》GB3838-2002三类水域水质标准,全年水温变化情况是:枯水期17.1-18.5℃,丰水期29-31.5℃,平水期15.5-18.1℃,有人民渠、武引渠、百里渠等人工水渠,形成了团结湖、鲁班湖、永和埝、大围埝五大自然灌溉体系,蓄水量4亿多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4.63万亩,三台县大气环境达国标,属免检对象,已探明的鹏润土、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极具规模开采价值。三 台 县 情(08年五月更新)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邻绵阳,南连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省道绵(阳)渝(重庆)公路和成(都)南(充)公路横贯全境。三台是四川19个百万人口丘陵大县之一,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其中镇41个、乡22个)、936个村。全县总人口150万,居全省第三位,占绵阳市的28%,其中城镇人口25万,农业人口123万。耕地面积118.6万亩。县城位于潼川、北坝两镇,城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三台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广汉郡郪县始,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清置三台县,至今已历2200多年。古老的三台在唐与成都齐名,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诗圣杜甫于唐玄宗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流寓三台,历一年零八个月,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百余首不朽诗篇。1938年3月至1946年8月,东北大学内迁三台,播下民主进步科学文明种子,培养了大批人才。县境内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最负盛名的有先秦时期古郪国遗址、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的郪江汉墓、四川第二大道观云台观、四川第二大杜甫纪念堂梓州杜甫草堂、川中最大人工湖鲁班湖,还有大佛寺、琴泉寺、灵峰寺,与县城相连的凤凰山森林公园、东山公园、小明湖、灵兴崖墓等历史、人文景点。2007年,三台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四川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农业抓工业,依托工业建基地”的思路,大力实施“开放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发展工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三台”三大重点,实现了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GDP达到7402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69%,规模工业增加值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完成财政总收入(全口径)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47%,其中一般预算总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实现旅游收入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988元,比上年增加1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比上年增加603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的新高。年内获得十大“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金融生态县”、首批“四川省文明县城”、“省级平安示范县”、“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多项荣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台县大力实施“工业百亿”工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全力打造“纺织丝绸、食品加工、能源化工和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四大支柱产业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7%。“纺织丝绸”产业已被纳入绵阳市产业发展规划。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户,总数达到79户,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5户,总数达到12户。工业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纳税过百万工业企业达22户,新增6户。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出口企业培育力度,全年共引进县以外项目33个,新引进和增资项目合计到位资金14.23亿元,增长64.9%,到位外资563万美元,增长37.7%,培育有出口实绩企业达19户,实现外贸出口2007万美元。全县民营企业达861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4.34亿元,增长20.2%,民营工业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33.4%。“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2007年,三台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2.19亿元,增长10%,增加值35.7亿元,增长5.4%。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1.53万亩,实现粮食总产73.86万吨,同比增长14.6%。全县粮食总产、人均占有量和加工转化商品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十大“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优质粮油、生猪、小家禽、蚕茧、油橄榄、中药材等农产品基地,全年生猪出栏200万头,小家禽出栏250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4%,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345元。产茧250万公斤。大宗农副产品产量和农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和保持全省前三名,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全年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总数达到42家。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经济组织的带动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快速发展,涪城麦冬、崭山米枣、建设油橄榄等一大批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效益不断提升,被成功誉名为“中国米枣之乡”。充分发挥5个驻外劳务办作用,全年输出劳动力45万人,其中向县外输出35.7万人,组织化输出11.32万人,劳务创收28.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298元。城乡经济和第三产业更加繁荣。2007年,县城出口干道、西城区、银杏路、解放街改造全面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大力提升。以开展“清洁农村大行动”为契机,辐射带动和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共发展集镇建房586户,建农房2900余户,拉动建房投资约4.9亿元。全年建设通乡油路(水泥路)35公里,村道公路394公里,农村客运站10个、招呼站143个,农村客运通车率达68%。古郪国旅游风景区项目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和品牌建设全面推进,全县农家乐总数已达到183家,各景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84.3万人次,增长27.8%,实现旅游收入5.48亿元,增长3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亿元,同比增长17.9%。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并成功获得“全国金融生态县”称号。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小学、初中教育质量稳步上升,高考再创辉煌,大学本科文考硬上线突破4000人大关,上线率达55%,居全省各县第一,巩固了我县教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采用“国有民办公助”的方式,县职教中心实现公司托管经营。成功举办了三台县第六届运动会。广播电视事业完成自然村通有线电视150 个,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25.5万户,名列全省、全市第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农民受益度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7‰。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文明县城”。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抓住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群众工作试点县的契机,积极开展新时期群众工作试点。构建起了“县委负责,政府实施,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群众工作大格局。投入惠民行动资金4亿余元,全面完成了十大项92子项惠民任务。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了双覆盖,农村五保、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在全县形成整体联动人防网络和覆盖城乡的科技防范网络,成功创建为省级“平安示范县”。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精心组织,探索出了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政策扶贫等一系列脱贫新举措,初步形成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全面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三年扶贫攻坚任务。2008年,是三台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机遇,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在中央、省、市的领导下,三台县将牢牢把握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立足县情,更加注重产业互动、城乡统筹、资源整合、环境提升,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创业、民生工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力争实现GDP总值101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亿元,增长3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8.2%,民营经济增加值54亿元,增长22%,民营工业经济增加值16.05亿元,增长27%,财政总收入4.14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200元,使三台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和较高发展水平。三台农业资源三台有耕地面积124.5万亩,林地119.68万亩,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二型水库98座,可养鱼总水面7万多亩,宜于发展粮食和棉花、油料、桑、麻、糖料、水果、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麦冬之乡,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列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灌溉水、土壤符合DB51/3361-2003标准。年产小麦15.67万吨,大麦2万吨、花生和油菜籽9.47万吨、玉米17万吨、红薯11万吨、棉花1.26万吨、水果5.82万吨、水产品1.1万吨、麦冬6000吨、蚕茧420万公斤、原竹20万吨,年出栏生猪186弯头、家禽2180万只,胡萝卜、番茄、辣椒、大蒜、榨菜、土豆等蔬菜品种繁多,种植面积较大,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种养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和产量。这些农副产品,为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优质、稳定的原材料。三台--“中国米枣之乡”2007年12月8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命名三台县为“中国米枣之乡”。三台县永新镇崭山村种植米枣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崭山米枣因具有“皮薄肉嫩,入口化渣,酸甜适中,滋阴补肾,健脾开胃”等特点,已成为享誉川内外的优质水果。截至目前,全县米枣面积达到了20000余亩,产量达到1300万公斤,当地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崭山米枣产业带已初具规模。三台“涪城麦冬”涪城麦冬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含有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多糖、氨基酸等具有抗心肌缺血、血栓形成,耐缺氧、抗衰老,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因此麦冬的医疗、保健功效受到西欧、北非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地区的青睐。三台县的“涪城麦冬”主要集中在涪江流域以花园镇为中心的九个镇乡,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截止2007年,三天县麦冬种植农户大约有1.5万户,麦冬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达5000余吨,产值超过1.2亿元。2004年,麦冬生产开发、加工技术成为国家五部委和四川省重大科技公关项目,被国家列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和《中药种植规法GAP、生产技术操作规法SOP基地建设项目》。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6年第73号公告,批准三台县“涪城麦冬”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三台工业及优势产业 三台现已初步形成了纺织丝绸、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和产业集群纵向和横向延伸配套空间很大。台虎钳、扳手、车圈、水泵、黄磷、棉纱、丝绸、生活用纸、水晶电子等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远销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三台旅游资源三台历史悠久,古称梓州,历为州、府、路治所。县城在唐宋时与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三台自古就是蜀中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昔日六景,闻名遐迩,今日名胜,独具特色。工部草堂、东林晚钟、奎阁迎辉、三台滴翠、琴泉余韵、蟠龙大佛、典雅灵峰享誉巴蜀。先秦时期的古.郪国遗址和妻江汉墓、灵兴崖墓神秘而悠远,四川第二大道教胜地云台观虽历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而今,雄伟壮丽的鲁班湖主坝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湖面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被称为“小西湖”的团结水库,波平如镜,千娇百媚,淡妆浓抹总相宜。经过多年的着力打造,形成了“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唐宋文化”、“乡村旅游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五大品牌优势,神秘的古妻阝国、仙境云台观、生态鲁班湖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此一游,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三台教育三台是一个教育大县,现有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一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2所,每年高考上线率在57%左右;初中和小学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和水平堪称一流。三台的初中教育特别值得一提,每年为全市高中输送了大量优秀学生,特别是初中教师,更是兢兢业业。教学水平一流,三台教育的辉煌他们功不可没。三台有3所职业高中,1所民办职业中专、1所电大,开设有纺织、机械、汽车维修等30多个专业,在籍生达7200余人,每年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就业率达98%以上。三台基础设施三台是川西北交通枢纽,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通车的三(台)大(英)路、三(台)绵(阳)路、三(台)射(洪)路、三(台)中(江)路、三(台)盐(亭)路均为一、二级公路,并与成(都)绵(阳)、绵(阳)广(元)高速公路相连,绵(阳)重(庆)高速公路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并从县城通过,镇乡公路四通八达。三台历为川西北物资中药集散地,武昌馆、凤凰山、西门、北门大型批发市场和各镇乡集市,形成了开放式新型物流体系。梓州国际酒店,三台大酒店等众多星级酒店遍布县城,正在兴建的滨江半岛假日酒店将是全县档次最高,设施最全,服务最优的大酒店。县城新老街道宽敞整洁,空气质量优良,城市绿化率达27%,人居环境优越。
〖三台县特产〗
绵阳米粉
绵阳米粉分为红汤、清汤、对浇三大类。红汤米粉有牛肉口味、肥肠口味、排骨口味;清汤米粉有笋子口味、豌豆口味、三鲜口味、海带口味等;对浇米粉有鸡汤肥肠、鸡汤牛肉、笋子牛肉、豌豆肥肠等。绵阳米粉汤汁清澈,油光见底,吃时还可依口味添加酸青菜、香菜、葱花等辅料,清香扑鼻。绵阳米粉是四川绵阳地区汉族传统名吃之一
梓潼酥饼
梓潼酥饼,是中国四川梓潼的传统名特产品,原名“薄脆子”。 梓潼酥饼主要以小麦精粉,菜籽油,化猪油,一级白糖,芝麻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制作。旧时用木炭火,现采用红外线炉烘烤而成,具有形如满月,色泽浅黄,光泽明亮,酥纹均匀清晰,香而酥脆,入口化渣,余味回香淡雅等特点。品种由过去甜味一种发展为
火烧馍
火烧馍是一种四川地方小吃,制作方法:用和好的面包入红糖,表面沾上芝麻,然后擀成圆饼状,放在炉上(下面用碳火烤,炉面是一个铁板,炉内用泥糊,靠壁可放火烧馍)先用铁板加热,其间不断移动火烧馍,防止发糊;待其表面干燥成形后竖放入炉内,盖上铁板加热一会儿,等熟了就可以了。烤好的火烧馍吃起来甜香可口,而且融和
宕府王呷酒
宕府王呷酒是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的特产。宕府王呷酒获“四川名牌”产品;呷酒酿造技艺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宕府王呷酒获“四川老字号”。呷酒酿造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有的说上千年,以云、贵、川西南及湘、鄂等乡村为发轫。原始的
红酥
红酥,民间俗称“干盘子”。具有酥脆鲜香、入口化渣的特点,是安州特色小吃之一,被誉为川西北一绝。红酥制作技艺在川西北流传比较广泛,尤以秀水镇红酥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红酥制作相传产生于唐代,据考在干隆四十九年,清代着名的“巴蜀才子”李调元(今安州区人)将亲
安州豆腐乳
安州豆腐乳制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魏代古籍中,就有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到了明代我国就大量加工腐乳,而今腐乳已成长为具现代化工艺的发酵食品。安州红腐乳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三十道工艺,从豆子选料、浸泡、豆腐熬制,完全按照祖传工艺制作,十分考究。
〖三台县景点〗
四川绵州温泉酒店
距离成都1.5小时,重庆4小时车程。绵阳绵州温泉酒店是安县罗浮山中部(绵阳市安县罗浮山温泉旅游开发区)的一家准四星级酒店。绵阳绵州温泉酒店聆听着“飞鸣禅院”悠远空灵的钟声,观田园阡陌风光,看浮山十二奇峰,让您领略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回廊水榭、绿树碧池的酒店,距成都120公里,德阳50公里。酒店占地8
九皇山景区
九皇山景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景区集人文与自然之大成,以古朴的西羌文化为主线,完整地保留、真实地再现了史称南蛮、北狄、东夷、西羌之一的西羌文化遗迹与生活习俗,浓郁的羌族风情、奇险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客。风光独异、风景绚丽、风情万种,是体验西羌风情、休闲、度假、从事商务、会议、科考及保健
绵阳市江油佛爷洞旅游景区
佛爷洞景区,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是神迷的川西北较大的喀斯特溶洞。佛爷洞因民国年间在暗河发现一尊3米多高的天然钟乳石如来佛像,而得名。景区以大型溶洞、地河景观、清溪深峡、草地森林、石山石海为景观主调,并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赋予景区神奇色彩。佛爷洞景区,保留了4.1亿年以来各时代
绵阳市北川药王谷旅游景区
药王谷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镇辛夷村,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中国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山地旅游度假区。相传中华医药始祖岐伯和药王孙思邈都曾长住此山采药治病,山上居民一直有供奉药王菩萨的习俗,药王谷因此得名。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区内有大大小小的溶洞七个,
绵阳市江油窦圌山风景区
窦圌山风景区(四川江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绵阳市江油市武都镇团山村,因相传唐代彰明主簿窦圌隐居于此而得名。景区海拔高度1140米,山颠有三峰,拔地而起,高近100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峰下不远处为云岩寺。寺中“飞天藏”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举世无双,是窦圌山的精华所在,也是中国现存的
江油李白故居旅游景区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安梓路附近,距江油市区15公里。景区因李白而蜚声中外,其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处,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生活、学习、居住的历史遗址,如名衣冠墓、陇西院、太白祠、白玉堂、粉竹楼、洗墨池等十余处景点,以及名贤祠、牛雪樵、文昌宫、德政坊等古迹。别名:
〖三台县人物〗
黄绍辉
黄绍辉又名黄德润,1912年出生在四川盐亭县玉龙乡一普通农家。从小热爱劳动,八岁便放牛、煮饭、喂猪。读中学时,便代管学校图书室,以劳务补贴支付自己的生活、学习等费用。1930年在遂宁县精益中学毕业,两年后又考入成都华西协合中学校高中普通班。1935年冬,他以优异成绩被国民政府办的四川农村合作人员训练
侯伯英
侯伯英(1907年1月17日—1935年1月20日),革命烈士,四川省盐亭县人。原名侯登仁,化名侯玉州、朱建文。1907年1月出生于富驿王家坝,从小天资聪慧,1925年考入三台联立中学,1927年考入驻三台国民革命军作宣传员,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回盐亭发展地下组织,成立了盐亭特支。1930
袁诗荛
袁诗荛,字守琼,又名首群,1897年5月18日出生在四川盐亭县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5月,“四川学界外交后援会”在成都成立,后改名“四川学生联会”,被推举为副理事长。为做好宣传工作,于1920年5月创办四川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四川学生潮》。该刊旗帜鲜明,影响深远。袁诗荛的文章笔锋犀利,直指反动营垒。
严震
严震(724~799年),字遐闻,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安史之乱时,以家财助唐军,被授州长史。严武镇西川,署为押衙。后山南西道节度使,奏为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刺史,以母丧罢归,复起本官,充兴、凤两州团练使。在任为政清廉,兴利除害,四方称颂。建中年间(780~783),剑南黜陟使奏报严震的政绩为
刘少林
刘少林,1956年8月出生在四川省盐亭县林农乡玉龙山脚下一个农民家庭。在学校里,品学兼优,争做好人好事,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73年在金孔中学上高中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高中毕业后,刘少林回乡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生产中,任劳任怨,踏实苦干,奋发向上,先后被评为优秀团员、先进社员,
李大树
李大树 (1929.10—) 四川盐亭人。擅长漆画、美术教育。 1954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支援成都创办工艺美术学校,后担任成都工艺美术研究所及成都漆器厂技术领导,1980年回四川美院为沈福文院长助手,协助编写《中国漆 画美术史》,为副教授。作品《孔雀》获中国首届漆画展优秀作品奖
王剑清
王剑清 (1922~1998)笔名剑清。女。四川盐亭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历任《晋察冀日报》、记者,《冀东日报》组长、采通部副主任,天津市委宣传部教育处副处长,《人民日报》记者,《中国青年报》编委、农村部主编,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学员,九三学社中央《红专》刊物副主编,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秘书
王尔碑
王尔碑 (1926~)原名王婉容,笔名方笑云。女。四川盐亭人。1949年肄业于重庆南林学院外文系,1951年又毕业于北京新闻学校。历任《川北日报》及《四川日报》文艺部、记者,副编审。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美的呼唤》、《影子》,散文诗集《行云集》、《寒溪的路》等
冯小涓
冯小涓 (1965~)女。四川盐亭人。199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绵阳卫生学校毕业分配至三台县人民医院工作。1988年调入绵阳日报社任记者、。1999年调入绵阳晚报社任副刊部主任。2006年调入绵阳市文联剑南文学杂志社任一编室主任。绵阳市第五届人大常委,绵阳市第三届青联委员,绵阳市作协
蒙文通
蒙文通先生(1894--1968),名尔达,字文通,四川省盐亭县石牛庙乡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从二十年代起即执教于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四十年代即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兼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任中国
张泰阶
张泰阶 [籍贯]盐亭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顺治八年(1651)举人。事亲以孝闻,抚诸弟友爱甚笃。康熙二年(1663)任广西恭城县知县。时□族头目黄天贵等踞业木寨,四出劫掠。总制檄广东、湖广二省合师进剿。泰阶探知其情状,戎服跃马,率部下冒险先登,大军继之,遂平□目。以功迁深州(今
嫘祖
一作累祖,为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妻。传说中说她是中原养蚕制丝方法的创造者,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她与黄帝所生之子昌意是有虞氏及夏的祖先;另一个儿子玄嚣,则是商人与周人的祖先。嫘祖,一作“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