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特产大全 > 黄坑石鲮

黄坑石鲮

所属地区: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发布时间:2023-12-04 10:23:47
黄坑石鲮

黄坑石鲮——白玉为肌清透骨

黄坑石鲮,属蛙科两栖类动物。生活在高山密林的涧水石洞中,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背部皮肤较光滑,颜色因环境不同而异,一般呈黑灰色,腹部呈白色,全身有斑纹,前肢短小,后肢粗长,无尾,善跳跃,多在夜间活动。黄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应万物生存。民间曾有“昆虫世界”“蛇类王国”“石鲮故乡”之说,尤其在坳头、大竹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带,石鲮资源十分丰富。因此,黄坑石鲮不仅数量多,而且个大体重,肉多味美,有人曾捕获过重达1斤多的石鲮王,而使“黄坑石鲮”声名远扬。谢连植先生《吟石鲮》诗云:“黄坑坳头有石鲮,结穴高栖独得天。白玉为肌清透骨,涎口何堪浑勾烹。”人们每每在餐桌上,总有“清炖石鲮”佳肴出现,没有石鲮似乎酒席不够档次。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大量捕食,石鲮成为濒危物种已成为现实,现在,人们已很难吃到大个的石鲮了。世间万物共同生存,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要素。民间传说中有关“先前,蛇好吃石鲮,后因石鲮群起攻蛇,迫使蛇改吃老鼠”的故事,颇耐人寻味。据说,现在蛇类基本可以与石鲮“和睦”共存,有时还发现毒蛇为石鲮“把守”洞口。故有石鲮的地方,亦有毒蛇存在,有经验的抓捕者如实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蛙科动物如青蛙、牛蛙已能进行人工养殖,唯独石鲮,人工养殖的密码至今尚未破译。

所属地区

朱熹故里建阳区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远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繁衍、生息。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为建阳县。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唐石里(今黄坑镇)产嘉禾一本15穗,诏改建阳为嘉禾县。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复名建阳县,历明、清及民国。民国时期,建阳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设于县...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更多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