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安溪县人物

安溪县人物

林孝德
林孝德(1890~1981年),字秀锦,原籍安溪。祖上三代业医,少时随父学习中医辨证论治及疮疡诊疗,精心钻研内(经)、难(经)医典与岐黄之术。民国17年(1928年),参加吴瑞甫创办的厦门医学传习所,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吴老视为良材,委以厦门国医专门学校教务兼厦门《国医旬刊》副重任。他白天行医出诊,夜
叶道渊
叶道渊(1891~1969年),字贻哲,安溪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后留学德国,获林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婉辞中国农业银行的高薪聘请,应集美学校董事会之邀,出任集美高级农林学校校长。数年中为学校奠定了良好基础,培养出一批农、林业人才,深得陈嘉庚赏识。曾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林学系
陈祥义
陈祥义(1900~1980年),又名玉麟,安溪官桥人。幼失双亲,依靠叔祖父抚养。9岁以后,在厦门义和街的“古月楼”制花店和五崎顶、小走马路、浮屿等处从师学艺。11岁满师后开始靠制花为生,由于收入微薄难以糊口,只好走街串巷卖油条或制作风筝以维持生计。民国10年(1921年)向好友借4元钱,先后在二十四
叶振汉
叶振汉(1920~1984年),安溪人。民国25年(1936年)毕业于集美高级师范学校,民国27年考入广西大学文史地专修科,曾任该校学生会主席、世界语学会主席。在大学期间就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校学生会主席的身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经常在《救亡日报》上发表宣传抗日的文章
王仲谋
王仲谋(1920~1990年),又名询卿,安溪人。民国31年(1942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先后在安溪、厦门、集美等地中学担任美术教师。1956年调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后任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副教授。他擅长中国写意花鸟画,综诸家之长以自成一格。其水墨雄鹰,人称“福建鹰
廖俨
廖俨,字端庄,民尊长官。原籍河南光州汝南,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正月初二。乾符二年(875)榜眼及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点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因唐四镇节度使梁王朱温于天祐末(907)弑唐昭宗及哀帝,深为愤慨,遂于后梁开平三年(909)避乱入泉州,隐于
王直道
王直道,原名王继达,字伯三,号潜夫。生于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闽王王审知孙。南唐灭闽后避居小溪场(今安溪县)。后周显德三年(956)冬继詹敦仁任清溪(今安溪)县令。后辞职隐居于崇信里招坑乡(今芦田乡招坑村)。卒于宋淳化二年(991)为王氏招坑派始祖。
李大
李大,安溪县兴一里上卿乡(今尚卿乡新楼村虎骑头)人,生于元至顺(1330~1332)年间。幼失怙,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靠租种财主的田地度日。李大天资聪颖,胆略过人。他挑租谷给财主,每被-,气恨难消。一天,财主的管家上门迫讨租谷,耀武扬威,如狼似虎。李大怒火中烧,压抑不住,打死管家,丢尸悬崖。其母
詹仰庇
詹仰庇,字汝钦,一称尔钦,号咫亭,别号巢云居士。明嘉靖十三年(1534)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父詹源,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监察御史和云南按察使司副使。仰庇16岁入县学,20岁进南京国子监,嘉靖四十三年(1564)考中举人,翌年进士及第,授广东南海知县。仰庇下车伊始,就
李懋桧
李懋桧(1554~1624年),字克苍,号心湖。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出生。万历四年(1576)举人,八年进士。初授六安知州。当地赋役混乱,原分上中下三等,有的家已破落,还纳上户赋额。懋桧亲自审核,把赋额均摊,只定一种等则,民困以苏,从此永定为法。又设置社仓、义田,以
陈迁鹤
陈迁鹤(1636~1711年),字声士,号介石,又号景南。安溪县崇信里(今祥华乡珍山村)人。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随父陈洪图徙居郡城。迁鹤幼年聪颖,出语俊异。8岁时,一次偕父到江边,随口说出“逝者如斯夫!”使其父大为惊奇。他好古力学,不逐时艺,早岁即深有所得。南安诗山戴昆琛、映衮兄弟,赴郡应试
林孺
林孺(1639~1710年),字世德,号风山,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安溪来苏里(今湖头竹山)人。早岁失父母,也无服内堂亲。时值明清易代,地方不靖。他彷徨山海之间,备历艰辛。林孺状貌魁梧,膂力过人,豪迈精干有大志,弱冠即习知兵法,被承恩伯周全彬募为部属。清康熙三年(1664),任千总职,初驻延
李光坡
李光坡,字耜卿,别号茂夫。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大学士光地的胞弟,童年即接受家学。受光地影响,光坡早期崇尚宋儒,还学习乡先正明蔡清著的《四书蒙引》、《易经蒙引》及林希元著的《易经存疑》等书。他资质并不聪敏,但勤苦攻读,终致烂熟。光坡20岁为县书生,喜欢阅读秦、汉以上 书籍,依次钻研十三经、《昌
陈万策
陈万策,字对初,号谦季。安溪崇信里(今祥华乡珍山村)人。生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父陈迁鹤,官至左庶子,精于经学(另有传)。万策幼颖悟,9岁能文,17岁,学使拔他为全县童生之首。不久,被选入国子监学习,每次考试,都列第一。三十二年,万策参加顺天(京都)乡试,中式第一名,仍留京侍奉老父。当时乡先辈
王士让
王士让,字尚卿,清康熙廿六年(1687)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今西坪乡南岩村)。童年读私塾,安贫励志,致力经学。雍正十年(1732)以五经应试中副车。据传乾隆元年(1736)春,士让奉调入京时,随带家乡南岩名茶,馈赠侍郎方苞,方苞转进内廷。乾隆召见士让询问之后。以茶之色泽乌润,沉重似铁,遂赐名为“
李清植
李清植,字立侯,别号穆亭。安溪感化里(现湖头镇)人。清康熙二十九年出生(1690),大学士李光地的孙儿。清植幼失父母,长期在京随侍祖父,备受家教熏陶。康熙五十一年(1712),他由京回乡,补弟子员。五十二年,闽南陈五显起义被剿平,地方官仍追究其余党及家属,老弱械系,约一千三百余人,都将流放关东。清植
唐桂生
唐桂生,字子芳,号丹崖。安溪县兴一里汤泉乡(今蓬莱镇温泉村)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祖父唐昌黎岁贡生。父唐文献县廪生。桂生自幼受先辈熏陶,笃志于学,立下“意气元龙百尺,文章司马千秋”的志向。博览群书,对四书五经以至秦汉诸子百家,莫不融会贯通,且能取其精义。雍正二年(1724)考中举人。桂
李清芳
李清芳(1700~1768年),字同侯。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大学士李光地从孙。雍正元年(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登进士,次年授编修,参修《大清一统志》。不久,授广东道监察御史。清芳刚直敢言,凡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无不奏陈。六年,淮、扬一带水灾,户部所定施
魏荫
魏荫(1702~1774年),又名承荫,字乃树,号科镒。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九月初十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尧阳乡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自幼务农兼种茶。笃信佛教,家中供奉观音,早晚烧水瀹茗,先敬观音后品味。据传,魏荫在岩石缝隙中,见一株茶树,异于他株,茶叶边缘成锯齿状,气味清香。遂在茶树上用布包
官献瑶
官献瑶(1703~1782年),字瑜卿,号石溪,安溪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7岁入里塾,其父亲自课督,学习成绩良好。16岁进入县学,得到学使的赏识,以私俸奖给他购书籍。27岁,被选入国子监学习,得到漳浦学者蔡世远的赏识,被收为门生,又经蔡世远的介绍,受业于桐
潘思光
潘思光,又名道垦,字亚卿,号涵亭,别号梓亭。康熙四十三年(1704)七月廿二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乡留山村)。幼便颖异,周岁,教以天地日月山川草木名称,皆能记忆。4岁能诵五言诗。是岁,父去世,他号啕大哭,宗亲戚友莫不感动而流涕。5岁入学,与诸童子不同趣,喜画地作山水花鸟的形图。7岁时,祖父
李清时
李清时(1705~1768年),字授侯,号蕙圃,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大学士李光地从孙。乾隆七年(1742),登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当时高宗南巡,有人建议另开副路一条,长达二百余里,估计需架桥百余座,砍桑柘数十万株,毁民居、坟墓无
李宗文
李宗文,字延彬,安溪县湖头人,光地曾孙,清植子。少承家学,读书强记而能通其要。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七年典试广东,旋升侍读。十八年充《大清会典》纂修,转右庶子。二十一年典试陕西,提督河南学政,因对学官失察被削职。二十六年复充中允,旋擢侍读,累迁少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陈宗达
陈宗达,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同美村)人。其父陈修仕,因赴邻乡宴会,被讥为村汉,愤而离席归家。即相地筑书房,礼聘唐桂生为师课督诸子。宗达质不甚敏,但发奋攻读,文思大进,府试省试皆捷。清乾隆十九年(1754)成进士,历任延平、建宁两府教授。勤慎廉介,著有贤声。年老告归,一担书箧,两袖清风。
陈元锡
陈元锡,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同美村)人,陈宗达族亲。元锡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甫弱冠,有文名。时宗达登进士第,捷报临门,人皆往视。独元锡闭门不出,父母问其故,无锡答曰:“进士耳,儿亦能也”。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元锡登进士第,选任仪征县知县。
林建猷
林建猷(1805~1855年),字孝丕,号鸿轩。安溪县依仁里桂窑乡(今龙门乡桂瑶村)人,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父林志中,任粤东阳江镇总兵。建猷自幼颖异,与群儿嬉戏,能以兵法指挥调度。提督陈化成看到这情景,赞许说:“这孩子将来会由武职显贵。”长大后,通晓治军方略,娴熟骑射技艺,17岁为县学武生。
陈圣
陈圣,字址盘,号廷铭,安溪县崇善里彭格乡(今蓬莱镇彭格村)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十月初三日。父陈传把在厦门做生意多年,有积蓄,回家乡置田宅,家道宽裕。陈圣为人豪侠,正直无私。咸丰三年(1853),安溪邻近州县大旱,米贵如珠。加之地租剥削,捐税繁重,农民生活,水深火热。当时太平军发展到长江流域
林朝阳
林朝阳,字罴章,号桐轩,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早期在汕头经营“林乾太”茶行,获利颇丰。创有“福安街”一条,“林乾太”小巷三弄(街巷至今犹存)。在道光年间,朝阳被一董姓钱庄以倒闭形式侵吞纹银十万,虽上诉不获受理,反被董姓讥讽道:“若要索回这些纹银,当待你
高选锋
高选锋,字稚英,号拔庵,安溪县新康里大坪乡(今大坪乡大坪村)人,清咸丰六年(1856)出生于台北二张犁。光绪十二年(1886)考取台北府学第二名秀才。选锋成秀才以后,不自满足,继续进修,决心中举人,成进士,金榜题名。其学习成绩每列玉屏书院前茅。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清廷命黑旗将军、广东南澳镇
陈浚芝
陈浚芝,字瑞阶,号纫石,清同治四年(1865)出生。祖籍安溪县长泰里经岭乡(今城厢乡经岭村),其先世渡台经商,定居新竹县。清光绪间,浚芝举孝廉,授知县,因清理田赋及奏办全台团练有政绩,擢五品衔,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掌教台北明志书院时,曾与布政使唐景嵩、举人林鹤年倡设“台阳吟社”,著有《竹梅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