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仓山区 > 仓前街道主页
〖仓前街道简介〗
仓前街道地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中部,东接下渡街道埔顶,北临闽江和临江街道观井路衔接,西连上渡街道龙潭角,南与郊区仓山乡金星村交界,面积0.991平方公里,居民一万两千余户、近3万人。街道办事处设于聚合路3号欣隆盛世G座,下辖龙峰、梅坞、麦园、振兴、公园、万春、劳工、星园、利民、航兴10个居委会。-地理位置仓前街道地势中间高两旁低,藤山主脉横贯东西。山北一带滨临闽江,地势低洼,常受洪水侵袭。因明洪武年间山北麓设有盐仓,故该地被称为盐仓前,街道名称由此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这里一直是福州地区食盐集散地,闽西北所需食盐亦在此转运,盐仓最多时达70多座,当地居民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事食盐贮运,有大批盐篓加工户。山南侧为坡地,明代时遍植梅花,逢冬盛开,为南台八景之一。鸦片战争以后,这一带被外国人占为生活区,福州的一批达官富商也相继迁居此地,建有成群的西式楼房和别墅,以及供外国人娱乐的跑马场、乐群楼等,英、荷、德、俄等国先后在这里开设领事馆。基督教美以美会等也于此建立天安堂,并创办福州著名的英华学校、三一学校、福建协和神学院等。-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仓前街道逐步发展为仓山区的文化中心。辖地内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科研所2个,其中福建师大附中、福州高级中学和麦顶小学、仓山小学是全区仅有的省重点中、小学校。80年代创办的华南女子学院、英华学校是福州市唯一的私立大、中学校。辖地内还有市人民体育场、仓山区文化馆和图书馆、霖顺科技馆、仓山影剧院、烟台山老人之家、仓山妇女俱乐部及仓山游泳池等文化设施,它们是仓山区人民日常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全区性的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和体育比赛常在此举办。全区3个公园有两个在辖地内,逢年过节,公园里均布置一新,开设许多小型游艺项目,吸引大批游人,热闹非凡。20世纪50~60年代,市、区人民政府先后拓宽梅坞路、麦园路、公园路和仓前路等主干道,并将荒凉的烟台山建成公园。1979年以后,街道办事处持续开展以“门前三包、户内达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卫生综合治理。11年来,改建小街巷43条共4215平方米,修建下水道35条共1872米,植树6.2万株,营造公共绿地413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7.1%。同时对境内黑烟、噪音和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于1988年实现无黑烟控制街道。1988年,市、区人民政府开始在仓前洪水淹没区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拓宽仓前路,路北建成仓前公园,路南开辟成新型的住宅小区,总体投资2000多万元。1989年,街道办事处再次获得市卫生红旗单位。-经济状况街道工业起步于1958年,办有草织、染纸、纸盒、药棉等生产自救性质的加工场,年产值不足万元。此后街道工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到1979年已有工厂15家,职工千余人,年产值252.39万元、利润20.17元。1984年,企业深化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85年街道开始引进外资及先进设备。1986年街道跨入全市9个年产值千万元街道行列,位居第三。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街道列为全省唯一的科技示范街道。依靠科技进步,企业先后开发BOPP胶粘带等13种新品种。1989年,全街道共办起12家工厂,年产值1357.5万元,利润52.79万元,其中“三资”企业2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名胜古迹街道有些著名古遗址和纪念地。宋代时藤山建有一座天宁寺,李纲罢相后曾在寺内居住读书,至明朝改名天安寺,为南台八景之一,现仅存双江台、弥勒殿两处遗址。元朝末期藤山顶峰设有烟墩,用作报警,清朝初期废弃,但该地的烟台山之名称沿用至今。梅坞顶9号曾是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的会址,是辛亥革命福建的指挥中心。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在此发表过演说,并亲书“独立厅”字匾,遗址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天安寺11号、复园里朴园、麦园顶义庄等地是30~40年代0福建省委和福州市委的重要据点,省、市委的一些重要会议在此召开。[1]仓前街道旅游指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旧址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旧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佛寺巷13号。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了蓄谋以久的“九·一八”事变,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具有反帝革命…… 林森公馆林森公馆在福州仓山程埔头的七星巷,一片新盖的小区前,有一栋三层的老式西洋建筑,孤零零地立在巷边,和新小区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刚升级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林森公馆。在仓山,有很多类似的老洋房,很少人把这一栋…… 天安堂天安堂于咸丰六年(1856年)落成。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天安里15号,是美国美以美会福州创建的最早的教堂之一,是美以美会福州教区活动的中心。光绪三年,基督教福州年议会在该堂成立。清至民国期间,美以美会许多…… 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原三一学校)内,曾作为清代俄国驻福州领事馆的领事官邸。民国元年(1911),售予圣公会三一书院。1996年由原九中校友会捐资修复,并作为校友会…… 英华小礼堂英华小礼堂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麦园社区乐群路的福州高级中学校内,又名“力礼堂”、英华礼拜堂(Nind-LacyMemorialChapel),由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力为廉偕其夫人及部分鹤龄英华书院校友于1…… 美志楼美志楼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麦园社区的福州高级中学内,建于清末。原为鹤龄英华书院(现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建筑群的一部分,系为纪念英华书院第二任校长施美志先生(GeorgeBloodSmyth)而建……
〖仓前街道特产〗
福州线面
线面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闽菜系,起源于唐代,又称“汤饼线”和“怀饪”。它以丝细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而闻名,其做法是选精白面粉为原料,佐以盐、薯粉、生油,调匀拌搅,经和面、揉条、松条、串面、拉面、日晒等若干道工序而成。煮食方便简单,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待线面上浮后捞起,倒入炖好的羊肉
线面
以精面粉为原料,辅以精盐、茹粉、食油等手工拉制晾干后而成。福州线面主要有两大品种:一种称为特线面,面条稍租,直径在0.7毫米以内;一种称为“面尾”,面条较细,直径在0.6毫米以内。因福州民间传说线面是九天玄女指点创制的,所以福州的线面工人拜九天玄女为“制面始祖”,家里供奉九天玄女神像。
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是用产于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寿山石雕刻而成的工艺美术品,素以选料珍稀、构图严谨、雕工精致、绚丽夺目而著称,为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品之一。寿山石雕至少已具有1500多年悠久历史。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在任访华时,周恩来总理曾以寿山石雕之精品——“石山之王”田黄石作为礼物赠送他们。
砂锅鱼头煲
鱼头先洗净,落少少盐同酒腌下,然后上干生粉落油锅炸至干身熟透,捞起滤油待用。再另开锅落油爆香各种片、段等料头及酱料,继而沾酒,落少少水或上汤做汁,下调味料调好味后再放鱼头落锅稍为略滚一下,待鱼头吸收咗汁的味道后就勾个薄芡。之后将鱼头倒落预先烧热的瓦煲仔里面,盖上煲盖,在煲面淋上少少烧酒,利用瓦煲的热
鸡茸鱼唇
鸡茸鱼唇是福州传统名菜,以海产中的珍品鱼唇去腥后加绍兴酒腌醉,用刀背将鸡脯肉剁为茸状,烧成鸡茸汤,放入鱼唇烘烩,撒上火腿末即成。此菜色泽雪白,鱼唇软糯,富有胶质,鸡茸香醇,味鲜爽口,是高级宴席中必备的大菜。 鱼唇是犁头鳐鱼嘴唇肉的干制品,脆嫩、味鲜、胶质丰富。“肉米鱼唇”、&
福州太平线面
细细的线面,像丝线一样,扎成一小束一小束,福州话叫“籽”。一碗线面用一“籽”也就够了。线面煮食方法简单,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再一次沸后,即可捞起,抖干水后,即盛入碗内,与备好的羊肉 、番鸭肉 、上排等高汤相和,滴上几滴本地产的福建老酒,即成&ldquo
〖仓前街道景点〗
福州温泉公园
温泉公园位于五口路,园内草坪翠绿,场鸽逗人,福州广场、古罗马柱廊和露天音乐广场,突出体现欧式风格。 温泉公园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休闲公园,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设计的,分为北半部和南半部两大部分。北半部以人工景观为主:分为古铁思源区、茶花园区、桂花园区、榕芳游憩区、竹园区、珍稀树木园区、热带
福州开元寺
福州开元寺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原称“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开元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曾为皇家寺院、宗庙,是福建省现存较为古老的寺院。开元寺铁佛殿内珍藏有五代后梁贞明四年所铸的千年特大型铁佛,即10万斤重的“阿弥陀佛”坐像,其
福州金鸡山地藏寺
福州地藏寺座落在福州市东门外的金鸡山麓,相传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是福建省较早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存的地藏寺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由信徒鹤山被者集资重修。清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按照旧制进行了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藏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
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县渔溪镇的黄檗山。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明朝时期多次修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赐"万福禅寺"匾额。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对万福寺进行了修复。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别名:
福州旗山万佛寺
福州旗山万佛寺原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经明成化、万历年间两次修建,颇具规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惜因年代久远,寺殿损废失修,胜概不再。一九九九年政府批准重建石松寺,并更名为旗山万佛寺。今天,耗资庞大的万佛寺重建系列工程已经初具规模,全部仿照大宋祥符兴盛时期建设的佛教圣地——旗山万佛寺
福州市福清天生农庄景区
福清天生农庄景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棉亭村,与石竹山、黄檗寺相毗邻,是集特色农业无公害蔬果、林木、花卉的种植与销售、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考察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园。天生农庄占地1078亩,建设有科普教育区、DIY创意园、农事体验区、游乐休闲区、住宿餐饮区,还有福园(千年
〖仓前街道人物〗
陈可忠
陈可忠先生,福建闽侯人,生于民前十三(1898)年十月廿五日。清华学校一九二O级毕业,获公费资送美国留学。1924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次年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任国立编译馆馆长、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1957年起任清华大学教务长,196
陈恩焘
陈恩焘(1861—1956),字幼庸,福建福州人。出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自幼天资聪颖,其父甚为喜爱,“尝亲自教授经书,勖以孝悌传家、忠勤爱国,及修身涉世之道”,对其期望之殷可见。就在陈恩焘出生的那一年里,中国社会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两江总督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徐寿、华蘅
陈长桐
陈长桐(1896--?)字庸孙,福州市螺洲镇人。1919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当年赴美留学,1921年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银行系,1923年获纽约州立大学研究院银行(金融)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执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商科,后任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科主任。改入青岛中国银行后,曾从站柜台、数钞票的基层业务干起
陈本鍫
陈本鍫(1928-1948),福建省福州市螺洲镇店前村人。1928年3月(农历二月廿七)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1年在螺洲小学毕业后参加田间劳动。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初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福州南门(今仓山)区委委员。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发动农民建立秘密农会(保农社),开展减租
黄修棋
黄修棋(1927―1948),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1947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任中共福州市委城工部机要员,1948年3月因“城工部事件”在沙县蒙冤罹难。1956年党中央在重新审理“城工部”事件后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黄修棋为革命烈士。
关平山
关平山(1926-1948),原名陈清官,福建省闽侯县螺州乡(今福州市仓山区螺州镇)人。1945年参加革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由中共闽浙赣省委派往闽东,参与筹建城工部闽东工委。1947年11月任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福安地委书记,期间迅速恢复了遭受国民党严重破坏的闽东党组织。1948
陈文莲
陈文莲(1938-1959),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1938年3月出生,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任福州军区第7553部队战士。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作战行动,打击国民
叶英松
叶英松(1937-1958),福建省闽侯县青口乡泸屿村人。195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任5057部队二分队炮手。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炮击作战,打击国民党军的骚扰窜犯
邵剑鸣
邵剑鸣(1925-1950),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抗日战争时期曾为南京汪记伪政府驻刘公岛的海军练兵营人员,1944年11月参加起义后加入八路军。作战中勇敢顽强,曾多次立功受奖,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某部战士、班长,华东野战军某部排长,第三野战军某部连长。1949年5月改编为华
江贤芬
江贤芬(1944-1967),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花桥村人。1944年2月出生,1963年3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8182部队三营副班长。1965年9月赴中越边界地区执行抗美援越的交通保障任务,任总后勤部一支队5大队副班长。1967年5月2日在抗击美军轰炸的战斗中遭敌空袭牺牲。安葬在越南陶美烈士陵
程贤勤
程贤勤(1945-1967),福建省闽侯县荆溪乡人。出生于1945年12月,196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铁道兵昆字907部队战士,共青团员。1967年赴中越边境地区执行援越抗美的工程建设任务,任后勤164支队战士。1967年9月1日在抗击美军轰炸的战斗中牺牲。安葬在越南朗达烈士陵园。
林海梅
林海梅(1944-1968),福建省闽侯县青口乡青圃村人。1965年3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昆字902部队战士。1967年赴中越边境地区执行援越抗美的交通保障任务,任后勤六支队34大队战士。1968年1月17日在抗击美军轰炸的战斗中牺牲。安葬在越南奠边府中国抗美援越烈士纪念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