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新桥街道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芗城区 > 新桥街道主页
〖新桥街道简介〗
新桥街道位于漳州市区东南部,辖10个社区。办事处驻新浦路前锋新村35幢旁。漳州大桥和东新桥横跨九龙江西溪。新华南路、解放路纵贯南北,与灶路、厦门路和汀观道横贯东西。名胜古迹有明威镇阁、东新桥、可园吟香阁。[1]-辖区代码[代码]350602003:~001下沙社区(居委会驻新华南路威镇阁商业街C区208号,下同) ~002前锋社区 ~003解放社区(水仙大街新元城市花园8幢5) ~004红星社区(文川里8号) ~005新竹社区(元光南路中兴爱贤花园7幢45号) ~006元南社区(建元路建元南花园4幢201号) ~007华港社区(水仙大街华港翠园21幢) ~008悦华社区(元光南路悦华花园9幢底层) ~009新城社区(丹霞路新城花园31幢) ~010诗浦社区(建元路元南花园2幢)[1]-区划沿革[沿革]1954年置新桥街道,1964年改公社,1980年复置街道。1997年,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钟芬、下沙、红星、良斌、解放、新桥、修竹、桥南、九龙、泗洲、前锋11个村委会。[1]
〖新桥街道特产〗
漳州四果汤
四果汤是闽南地区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发源于福建闽南地区,其历史悠久,系福建闽南一带非常出名的特色小吃,兴于泉州、漳州一带,特点是味甜爽口,清凉解毒。漳州四果汤和厦门、泉州的四果汤不同,漳州四果汤早已不止只加四种料了,有的十几种料都有了,薏米、绿豆、红豆、莲子、白木耳、各种水果,如菠萝、西瓜等,有的还
闽南沙茶酱
福建沙茶酱是用大剂量的油炸花生米末及适量去骨的油炸比目鱼干末和虾米末与蒜泥、香菜末、辣椒粉、芥末粉、五香粉、沙姜粉、芫荽粉、香木草粉用植物油煸炒起香,佐以白糖、精盐用文火慢炒半小时,至锅内不泛泡时离火待其自然冷却后装入坛内,可久藏1年至2年而不变质。福建沙茶酱香味自然浓郁,用以烹制爆炒溜蒸等海鲜菜品
咸肉粽
用上等糯米,配上虾仁、香菇、鸡蛋和猪五花肉,调入五香粉等作料,与一般的肉粽很不同。吃时解开竹叶,调以沙茶酱或辣酱,味道鲜美,香气扑鼻。
四果汤
四果汤 四果汤是漳州一带有名的小吃,其做法如下: 原料: 空心莲子 银耳 绿豆 薏米 啊达籽 石花 仙草 制法: 1、莲子、绿豆、薏米洗净.分别用盆装,浸水,然后加适量的清水放蒸二十分钟取出。 2、银耳浸水后洗净,倒入沸水锅.煮二三分钟捞出。 3、砂锅放适量的清水和白糖烧沸.离火晾凉。 4、食时,选
天宝香蕉
介绍:香蕉是福建六大名果之一,其产量仅次于柑桔。在福建,以漳州市栽培面积最大,所产香蕉品质最佳。1 历史 香蕉是福建六大名果之一,其产量仅次于柑桔。在福建,以漳州市栽培面积最大,所产香蕉品质最佳。漳州市栽培香蕉历史悠久,唐代垂拱初年,漳州郡别驾丁儒在《归闲诗十二韵》中有“芭蕉金剖润,龙眼
芦笋鸡块
笋鸡块介绍:原料:材料:鸡600克,鲜芦笋160克,沙律油2汤匙。调味料:糖2汤匙,生抽4汤匙,蒜2瓣,麻油1汤匙。做法:1.鸡连骨斩件,氽水,沥干水分。2.芦笋削去根端硬皮,切长段,放加盐滚水内烫至断生,沥干。3.烧热油,爆炒鸡块至表面呈微焦黄色,去油,调入糖和2汤匙生抽,兜匀,待煮至鸡块出香味时
〖新桥街道景点〗
漳州市东山马銮湾景区
马銮湾,位于福建省东山岛东部,距铜陵镇二公里。马銮湾湾长2000多米,纵深150米,水深2-3米,湾内风浪小,海底平坦,海面宽阔洁净,无污染无暗礁。景区沙滩宽约60米,沙质洁白,细软,干净如洗;背靠青翠茂密的林带,是一处理想的海湾浴场。作为闻名海内外的生态型健康浴场,马銮湾水上活动项目丰富多彩:下海
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景区
花博园景区,位于福建漳浦县马口,距漳州市区22公里。景区是历届国家级盛会—“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的举办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景区总面积达10000亩,现有花卉苗木2000多种,是集花卉生产、销售、展示、出口、旅
漳州漳浦翡翠湾滨海度假区
六鳌翡翠湾地处漳浦县闽东南沿海突出部,六鳌半岛鳌西村,三面环海,东临台湾海峡,素有“中国佛罗里达海岸”之称。景区以海浪温柔、海水清澈、海沙细腻,犹如一湾碧绿翡翠而得名。六鳌翡翠湾景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拥有灿烂的阳光、可爱的小动物,是以集装箱文化为主题的滨海景区,也是户外度假,休闲旅游的天堂。别
漳州市龙文云洞岩风景区
云洞岩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距漳州市中心仅8公里。景区因山上有一石洞,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里,故名云洞岩;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规划总面积为12.6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5.5平方公里,有大小洞穴四十
东山风动石景区
风动石景区,位于漳州市东山县公园街,是东山岛的主景区,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风动巨石耸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宽4.47米,长4.46米,重约200吨,上尖底圆,状似仙桃,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石的接触面仅为十余平方厘米。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人若仰卧盘石上,跷起双
漳州十里蓝山景区
十里蓝山景区,位于漳州市长泰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山重村境内,距厦门市约45分钟,交通方便。景区由天岳区、云岭区和寻梦谷旅游休闲区三大地块组成,以花海寻梦为主题,四季景观丰富,拥有原生森林,原生瓜果、珍稀动物等生态资源;享有旅游文化重镇古山重深厚的河洛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等人文优势,环抱寻梦谷仙境般的山水旅
〖新桥街道人物〗
黄志丽
黄志丽,女,汉族,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扎根基层审判一线13年,黄志丽坚持“因案施策”,严格依法秉公办案,先后审结民商事案件5034件,被群众称为“知心法官”。从事法院审判工作起,黄志丽经常深入乡村、社区,走访当事人。坚持“因案施策”,在审理离婚
高寸
高寸(1907-1933),福建省龙溪县(今漳州市芗城区)人。雇农家庭出身。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5月参加石亭乡乌石农民-。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红军攻克漳州后,参予在高坑、乌石、埔尾等村重建赤卫队,打击土豪恶霸的斗争。1933年5月3日在高坑山上召集赤卫队员会议时
占炳兴
占炳兴(1967年—1995年),芗城区芝山镇南星村人。祖籍华安县。父占源德于解放初期来漳州,在芝山镇南星村被招入赘。炳兴系其长子,年幼就读于小学,至初中肆业。停学后在家帮家务,不久当建筑泥水小工,并参加村里的民兵组织。他工作积极,办事勤快,很受领导和周围群众赞赏。炳兴为人忠厚诚实,爱憎分明。有的农
昌丰泗
昌丰泗(1936年—1957年),民国25年(1936年)出生于漳州,1951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上士卫生员。昌丰泗8岁进漳州第一小学念书,学了两年,父亲病故。母亲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替人缝缝补补,维持生活,一面供昌丰泗上学。1950年他小学毕业后又考进漳州崇正中学,学习了半年,由于家庭经济
蔡顺发
蔡顺发(1934年—1950年),漳州人,是贫苦农家子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建龙溪第六军分区卫生处医训班学习,是该班第一个共青团员。他思想纯洁,立场坚定,学习认真,工作积极。结业后奉调到独立八营四连(驻平和县)任卫生员。1950年4月,平和匪首陈德卿率匪众袭击南胜乡政府,匪徒胁迫蔡顺
黄郭光
黄郭光(1932年—1950年),漳州城区北京路人。他出身贫困,8岁进漳州渔头庙小学就读,小学毕业后升学于崇正中学。一学期后,因家庭困难,停学在家帮父亲做小贩生意。二年后又转学于龙溪县立中学学习。一学期后,再停学在家,不久到一家点心店做杂工。1949年漳州解放,年底他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
刘维敏
刘维敏(1927年—1958年),山东省来西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民国37年(1948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曾参加五次战斗,由于他勇敢、顽强、战绩突出而立过两次战功。后来上级调他到空军航校,学习驾驶飞机。他刻苦地钻研飞行驾驶的业务知识。在多次飞行训练驾驶操作中取得
苏李溅
苏李溅(1922年—1953年),漳州城区市尾人。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家境贫困,从小无法入学读书。8岁时随父亲到漳州一家纺织工厂当杂工。14岁那一年,父又患病,缺钱医治而故。纺织厂老板看他年纪小、体力差,而辞退他。苏李溅无依无靠,邻居一老大娘托人讲情,介绍他到地主家做长工(雇工)。他从此处境更凄惨
黄甘树
黄甘树(1921年—1949年),漳州城区人。父亲是多年的老船民。他年少时进入漳州船民小学念书,认真学习,考核成绩均名列前茅。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船民小学。因家庭经济贫困,无法继续升学,从此一直跟着父亲跑水上运输。1949年漳州解放,当时人民解放军乘胜准备解放厦门,黄甘树积极报名要求参战。
沈国金
沈国金(1921年—1950年),芗城区天宝人,世代务农。童年家贫,父亲勉力送其就学于天宝小学。13岁初小毕业,因大哥在天宝圩内开设的杂货店缺少人手,他便停学帮助料理店务。民国33年(1944年)到南靖县盐站工作,不到一年辞去盐站事务,又来漳州“利行”汽车公司当卖票员,空余时间也学习汽车驾驶。他为人
柯裕
柯裕(1919年—1951年),芗城区天宝塔尾人。世代以农为业,家境清贫。小时只读两年书就失学,在家帮家务,干农活。民国33年(1944年),在村里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押送到南靖时,他逃跑被抓回严加管押。在解押到湖南地界时,一天晚上他和另两个被抓的壮丁,一起被关禁在破楼上。楼上距地面不高,他们三人暗
李莱生
李莱生(1922年—1994年),漳州城区人。家住新华西路,少时就读于漳州,早年随父往马来亚,发展橡胶种植业。由于经营管理有方,经几十年奋斗,后来成为东南亚“橡胶大王”。他的家族对漳州芗城祖居地怀有深厚感情。民国22年(1933年),漳州崇正中学经费发生困难,校长林文彬赴南洋募捐,李莱生父子捐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