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新桥街道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芗城区 > 新桥街道人物

新桥街道人物

黄志丽
黄志丽,女,汉族,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扎根基层审判一线13年,黄志丽坚持“因案施策”,严格依法秉公办案,先后审结民商事案件5034件,被群众称为“知心法官”。从事法院审判工作起,黄志丽经常深入乡村、社区,走访当事人。坚持“因案施策”,在审理离婚
高寸
高寸(1907-1933),福建省龙溪县(今漳州市芗城区)人。雇农家庭出身。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5月参加石亭乡乌石农民-。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红军攻克漳州后,参予在高坑、乌石、埔尾等村重建赤卫队,打击土豪恶霸的斗争。1933年5月3日在高坑山上召集赤卫队员会议时
占炳兴
占炳兴(1967年—1995年),芗城区芝山镇南星村人。祖籍华安县。父占源德于解放初期来漳州,在芝山镇南星村被招入赘。炳兴系其长子,年幼就读于小学,至初中肆业。停学后在家帮家务,不久当建筑泥水小工,并参加村里的民兵组织。他工作积极,办事勤快,很受领导和周围群众赞赏。炳兴为人忠厚诚实,爱憎分明。有的农
昌丰泗
昌丰泗(1936年—1957年),民国25年(1936年)出生于漳州,1951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上士卫生员。昌丰泗8岁进漳州第一小学念书,学了两年,父亲病故。母亲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替人缝缝补补,维持生活,一面供昌丰泗上学。1950年他小学毕业后又考进漳州崇正中学,学习了半年,由于家庭经济
蔡顺发
蔡顺发(1934年—1950年),漳州人,是贫苦农家子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建龙溪第六军分区卫生处医训班学习,是该班第一个共青团员。他思想纯洁,立场坚定,学习认真,工作积极。结业后奉调到独立八营四连(驻平和县)任卫生员。1950年4月,平和匪首陈德卿率匪众袭击南胜乡政府,匪徒胁迫蔡顺
黄郭光
黄郭光(1932年—1950年),漳州城区北京路人。他出身贫困,8岁进漳州渔头庙小学就读,小学毕业后升学于崇正中学。一学期后,因家庭困难,停学在家帮父亲做小贩生意。二年后又转学于龙溪县立中学学习。一学期后,再停学在家,不久到一家点心店做杂工。1949年漳州解放,年底他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
刘维敏
刘维敏(1927年—1958年),山东省来西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民国37年(1948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曾参加五次战斗,由于他勇敢、顽强、战绩突出而立过两次战功。后来上级调他到空军航校,学习驾驶飞机。他刻苦地钻研飞行驾驶的业务知识。在多次飞行训练驾驶操作中取得
苏李溅
苏李溅(1922年—1953年),漳州城区市尾人。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家境贫困,从小无法入学读书。8岁时随父亲到漳州一家纺织工厂当杂工。14岁那一年,父又患病,缺钱医治而故。纺织厂老板看他年纪小、体力差,而辞退他。苏李溅无依无靠,邻居一老大娘托人讲情,介绍他到地主家做长工(雇工)。他从此处境更凄惨
黄甘树
黄甘树(1921年—1949年),漳州城区人。父亲是多年的老船民。他年少时进入漳州船民小学念书,认真学习,考核成绩均名列前茅。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船民小学。因家庭经济贫困,无法继续升学,从此一直跟着父亲跑水上运输。1949年漳州解放,当时人民解放军乘胜准备解放厦门,黄甘树积极报名要求参战。
沈国金
沈国金(1921年—1950年),芗城区天宝人,世代务农。童年家贫,父亲勉力送其就学于天宝小学。13岁初小毕业,因大哥在天宝圩内开设的杂货店缺少人手,他便停学帮助料理店务。民国33年(1944年)到南靖县盐站工作,不到一年辞去盐站事务,又来漳州“利行”汽车公司当卖票员,空余时间也学习汽车驾驶。他为人
柯裕
柯裕(1919年—1951年),芗城区天宝塔尾人。世代以农为业,家境清贫。小时只读两年书就失学,在家帮家务,干农活。民国33年(1944年),在村里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押送到南靖时,他逃跑被抓回严加管押。在解押到湖南地界时,一天晚上他和另两个被抓的壮丁,一起被关禁在破楼上。楼上距地面不高,他们三人暗
李莱生
李莱生(1922年—1994年),漳州城区人。家住新华西路,少时就读于漳州,早年随父往马来亚,发展橡胶种植业。由于经营管理有方,经几十年奋斗,后来成为东南亚“橡胶大王”。他的家族对漳州芗城祖居地怀有深厚感情。民国22年(1933年),漳州崇正中学经费发生困难,校长林文彬赴南洋募捐,李莱生父子捐赠80
郑图
郑图(1920年—1977年),出生于漳州新桥下街一书香之家。其父早逝,由年迈的母亲抚养成人。他年少时就读于南方小学,毕业后转入龙溪中学,民国32年(1943年)高中毕业,又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深造。抗日战争爆发,暨南大学南迁福建建阳。在校期间,他学习认真,为人诚实,办事勤快,很受校内长者器重。抗日战争
许可
许可(1918年—1995年),曾名许福全、许盈,漳州人。民国26年(1937年)侨居马来亚。在抗日战争期间,身处异国,积极参加当地抗敌后援会等进步团体活动。民国34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民国37年因英帝国政府宣布紧急法令搞-,翌年被英帝国政府遣送出境。回国后,立即与组织接上关系,历任粤东游击区福建文
陈荣殿
陈荣殿(1917年—1983年),漳州城区人,少时就学于漳州浔源中学。民国31年(1942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民国34年到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进修。回国后任南京中央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厦门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大连医学院外科副教授、教授,遵义医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等职。陈荣殿是
黄典诚
黄典诚(1914年—1987年),字伯度,漳州城区人。读完小学升入旧制师范,在校学习期间,适逢“九一八”事变发生,他积极参加学生军,接受军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师范毕业后任省立龙溪中学附小教员。民国22年(1933年),考入厦门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文系,毕业后任福建省立龙溪简易师范国文教员。民国26
邵江海
邵江海(1913年—1980年),漳州虾仔巷人,系漳州地区主要剧种——芗剧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戏剧协会会员,市文联副主任,原漳州市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1960年曾出席全国第三届文代会。邵原籍同安县,家庭贫困,只念过二年小学,就去卖冰棒,做泥水小工、当小贩。民国16年(1927
戴文赛
戴文赛(1911年—1979年),漳州市(今芗城区)天宝镇洪坑村人。父亲务农,家境贫困。文赛3岁时,寄居于外祖父家里。他6岁就学于育贤小学,毕业后进集美中学,一年后转学浔源中学。他学习勤奋,考试都是名列前茅。民国17年(1928年),文赛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数理系,因家境困难,在校半工半读,兼做图书工作
胡大机
胡大机(1910年—1935年),出生于漳州一书香之家,父曾编纂过海澄等县志。大机少年时聪颖勤学、嫉恶如仇,深恶封建习俗,曾把悬在家中厅堂的“钦赐选魁”金字匾砸掉。稍长,对-劣绅的隐私丑闻,敢于揭露,还用“胡椒”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社会黑暗。他的富有战斗气息的作品,被群众誉为“真辣椒”,表现
柯联魁
柯联魁(1910年—1938年),漳州人。少时家庭生活艰难,勉强进校读书,民国16年(1927年)初中毕业后,升入省立第三高中,民国18年辍学到港尾仁安学校任教。民国19年得到亲友帮助到上海劳动大学攻读,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年后又辍学回乡当教员。柯联魁在家乡早就结识了许铁如(-)、蔡大燮等中共地下党
李兆炳
李兆炳(1909年—1992年),漳州人。早年在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就读。学习期间,曾多次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民国18年(1929年)到海澄县任教。民国21年中央红军入漳后参加红军,被分配在红一军团第四军政治部工作,后随主力红军撤回江西中央苏区,曾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科长。民国24年加入中国共产
郑裕德
郑裕德(1908年—1931年),漳州城区人。他少时聪颖,勤奋好学,为人正直,小学毕业后即升中学。在校期间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与同学谈论国事,深恨封建制度和军阀的统治。民国15年(1926年)冬,北伐军入漳,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和配合下,漳州开展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他受到熏陶。革命的现实
林惠元
林惠元(1907年—1933年),漳州人。早年参加以反帝反封建为主旨的“震中学社”,参与查抄日货和宣传抗日的斗争,是名扬漳州的抗日爱国志士。民国14年(1925年)6月,他积极组织漳州学生上街--,声援“五卅”运动。翌年11月北伐军入漳后,积极参与“非基大同盟”(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活动。民国16
庄克
庄克(1906年—1930年),系漳州早期 领导人之一。漳州芗城区苍园人,在漳州金诚美丝线店做工,家境贫困。6岁时母亲病逝,由其叔母抚育成人,初中毕业后去当丝线工人。民国16年(1927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漳州成立,庄克参加工会,积极从事 活动,在许土淼帮助下到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
韩柳添
韩柳添(1905年—1946年),学名锡龙,又名添水,天宝过塘村人。父是制糖师傅,少时随父到蔗铺度日。因他从小不习农艺,又怕劳苦,不务正业,而常与惯偷鬼混在一起。民国12年(1923年)春,村里近亲把“虎将公”的公田租给他耕种,可是那年大旱,稻谷绝收,生活难度,那些盗匪又去煽动他到外边“赚食”、“做
施大鎏
施大鎏(1903年—1989年),字冕轩,漳州城区浦头人。中学毕业,后又到福建道路工程专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历任龙溪县工务处股长、建设科长和广东肇庆、普宁等县建设科长兼工程师,后转为经营交通运输业。他热爱公路工程建设专业。在任龙溪建设科长期间,他主持规划与开辟漳州至浮宫、漳州至诏安、漳州至嵩屿、漳州至
郑畴
郑畴(1903年—1975年),又名牧之,伯修,原籍福州,后定居漳州。民国9年(1920年)到日本留学,民国16年底于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在中共留东支部。翌年回国,在上海任中学教员,同时参加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工作。民国18年因参加五一节--被拘,民国19年再度被捕入苏州反省院。民国21年脱离党组
吴清培
吴清培(1901年—1936年),又名钦培、玉清,漳州人。早年参与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年(1929年)在广西参加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卫生处长。民国2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七军团卫生部部长。民国23年改任红九军团卫生部长兼政治委员。同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在长征
陈番西
陈番西(1899年—1984年),原籍安溪,后定居漳州(今芗城)。年轻时因家境贫困,刚满16岁就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谋生。在异邦,经乡亲介绍进泰升机器厂当学徒。在那里,他学会许多技术工艺,学会驾驶、修理汽车的技术。三年满师后,他当了司机,很快又升为机匠。民国16年回国定居在漳州,先后受聘于漳
徐梦龄
徐梦龄(1899年—1959年),字子寿,漳州市人(今芗城区)。民国5年(1916年)拜儿科名医黄鸿初为师,两年后又到厦门拜名师学医。他刻苦钻研,医术大有进展。民国10年回漳,不久在龙溪埔下村开设“延龄寿”诊所,挂牌行医。民国22年诊所迁进市区巷口街,改称“神州药房”。他出身贫寒,深感穷人求医难,因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