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口村人物
余升云
余升云(1911—1994年),连城县姑田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生。民国18年(1929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年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中,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血战湘江、攻打遵义、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
俞炳辉
俞炳辉(1911—2004年),连城县新泉良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生。民国18年(1929年)5月参加连南十三乡农民暴-动。同年6月,随暴-动队伍编入红四军第四纵队任司号员、司号长。民国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年1月,任红军独立第七师青年科科长。同年春列席中共福建省党代会并出席福
杨采衡
杨采衡(1908—1996年),乳名佛水,连城县庙前芷溪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采衡少时就读于教会办的芷溪崇实小学。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由于思想进步,才华出众,被推荐为闽中和闽东地区青年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民国20年(1931年)夏,因参加革命活动遭到国民
项南
项南(1918—1997),原名项德崇,1918年11月出生于福建连城县,其父亲项与年是闽西最早的中共党员,母亲曾为革命坐牢,叔叔在-中壮烈牺牲,自幼受革命家庭熏陶和中央苏区环境的影响,11岁就在连城文坊苏区任少年先锋队队长。12岁起,随做地下工作的父母在南京和上海半工半读;此间发生的“九·一八”、
江一真
江一真(1915—1994年),连城县庙前塘背人,民国4年(1915年)3月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童年时代受到苦难磨练。民国16年,参加长汀反帝大同盟。民国18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红四军战士、闽西独立团宣传员。民国20年,调红十二军医务训练队当
黄富群
黄富群(1908―1935),女,福建省连城县文亨乡人。1929年参加革命,积极开展妇女工作。由于战争环境的需要,她努力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终于从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有觉悟有文化,双手持枪善战,富有组织经验的妇女干部。1931年任连城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1932年9月,敌军在当地民团的
邓家煦
邓家煦(1902-1931),福建省连城县庙前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闽西红军独立第4团参谋长,1931年在福建上杭作战中牺牲(说明:这是《红一方面军人物志》的说法。《连城县志》认为:1931年5月因闽西肃清“社会民主党”错案中蒙冤,在连城新泉罹难。此处按《红一方面军人物志》的
詹木益
詹木益(1900-1933),福建省连城县人。1929年7月参加连城南部十三乡-,随后参加红军赤卫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随赤卫队编入红12军第34师,转战闽西、赣南,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7月在连城朋口与国民党19路军作战时牺牲。
张从化
张从化(1904-1931),福建省连城县新泉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连南十三乡-,随后率-武装编入中国工农红-战闽西各地,1931年初担任红21师参谋长,参加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春夏之间在闽西苏区“肃清社会民主党”错案中蒙冤,于新泉罹难。
俞炳荣
俞炳荣(1900-1931),福建省连城县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跟随父亲做木器、竹器维持生活。1920年在芷溪崇实小学一面当工友一面插班读书,学习刻苦,被推荐到厦门中学勤工俭学。在厦门期间参加革命,1926年10月从中学回家,在新泉、芷溪、庙前等地组织农民协会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4月入厦门警
郑树仁
郑树仁(?-1934),福建省连城县人。红34师100团三营战士,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年11月下旬在湘江边承担阻击任务,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被敌军分割在广西界首一带。1934年12月初在转移途中被敌包围,为掩护师部转移再次担任断后
张水发
张水发,1919出生,福建省连城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二局译电员、译电组长,担负对敌电讯侦察,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省委机要科科长,陕
项文□
项文□(1915.4~1989.3)项文□,连城朋口文坊村人,是1949年连城起义的主要领导之一。1929年,文□赴龙溪职业中学读书,后参加上杭古蛟傅柏翠和十九路军部队。退役后回乡,历任联保主任和连城、上杭、长汀3县5个区署区长。1943年当选为连城县临时参议副议长。1946年任连城县三青团干事长。
徐传华
徐传华(1906~1988)徐传华,原名李金铃,连城赖源人。祖籍上杭白砂乡,父李如意为木偶表演艺人,早年迁居连城县赖源乡。传华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后过继给其父的艺友徐象求为嗣。传华6岁进乡间私塾读书,12岁进木偶戏班习艺,16岁出师。对舞台锣鼓、弹拉、提线,演唱生、旦、丑、净、末各行角色
张雪澄
张雪澄(1905~1988)张雪澄,原名万进,字志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于连城朋口张家营村。童年入私塾读书,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连城县立中学就读。民国17年(1928)进上海群治大学师范专修科肄业,民国19年毕业后,考入中华职业教育社昆山乡村改进讲习所学习。结业后,留职教社主编《救
吴暾
吴暾(1900~1988)吴暾,字旭初,连城县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长汀(今连城)宣和吴家坊。自幼聪明好学,7岁小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民国2年(1913)考入汀州府(长汀)福建省立第七中学就读。民国6年,吴暾在福州学工时,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触发自己对国家积弱的反思。民国8年
李仕铨
李仕铨(1904.3~1987.5)李仕铨,字秉衡,连城城关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民国10年(1921)毕业于连城县立中学后,因无力升学,遂应聘为姑田院庄小学、县立东塔小学教员。民国14年,在革命思想影响下,仕铨与李竹秋、吴运启、李杏生、李少韩、谢子梅、罗玉章等人发起创办《连钟》月刊,仕
杨尚儒
杨尚儒(1903.7~1986.1)杨尚儒,连城朋口人,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民国18年(1929),毛泽东、朱德率部自赣南入闽,开展闽西革命活动,点燃了连城的革命火种。当年12月,池溪、小鱼潭、大岗头、金龙山等4村农民举行革命-,尚儒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次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3月
罗鸿章
罗鸿章(1898~1983)罗鸿章,又名书文,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出生于连城塘前乡水源村(原属清流县辖)。家贫,兄弟7人,仅鸿章进本乡育美学校读书。毕业后,从事乡村私塾教学数年。28岁时,弃教从医,随本乡罗坤寿老医师学中医。两年后,开业行医。鸿章好学不倦,博览医书,常深夜不寐,直至耄耋高龄,
陈学宠
陈学宠(1937—1982)陈学宠,男,广东省文昌县人,生于民国26年。次年,随父侨居新加坡,在华人学校读书,1959年高中毕业。1960年从新加坡回到祖国,安排到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1964年分配到漳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外语系任助教。1970年主动要求到闽西山区工作,先后在连城麻潭“五七”中学、
傅仁辑
傅仁辑(1905—1982)傅仁辑,连城县新泉畲部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早年就读于连城县立中学。毕业后投身于教育事业,先后在东塔小学、朋口小学、儒川小学、金溪小学、鱼潭小学等校任校长、教员。1955年被选为连城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评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仁辑办学主张自力更生,勤俭建校
马力
马力(1911—1980)马力,江苏省南通县人,回族,水利专科学校毕业。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曾任苏中野战七纵队三十一旅政治部-科长,八十五师后勤处副处长。后随军南下福建,1949年冬来闽西,次年5月,调来连城,6月1日,正式成立连城县人民政府时,被委为首任县长。1
罗学洪
罗学洪(1921—1978)罗学洪,又名罗桃芳,民国10年(1921)出生于连城城关的鼓手世家。学洪自幼聪慧,6岁就学会吹唢呐,随父到各地演奏,11岁即独立带班。15岁赴江西学艺,熟练地掌握了唢呐、三弦、琵琶、古筝等各种乐器演奏技巧。新中国成立后,罗学洪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选为莲峰镇北街党支
项与年
项与年(1894~1978)项与年,原名项廷椿,后化名梁明德,连城县朋口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出生于朋口乡文地村农民家庭。他聪明能干,机警灵活。家贫,幼年未进学校,乃刻苦自学。民国7年(1918),离家赴南京看望在法院任法官的胞兄项廷爵时,接触到革命的新思潮,而与年当时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一
杨怀祖
杨怀祖(1981.2~1978.2)杨怀祖,字孝荪,连城县庙前芷溪村人。幼年受业于黄颖成,13岁中秀才,入县学为廪生,被称为神童。怀祖除精通古典文学外,还自学数理,著有《微积分》一书(未付印)。连城县立中学成立时,任国文教员,兼教数学、物理。同时还在县教育局兼任初等教育课课长。民国重修县志时,怀祖为
罗列
罗列(1907~1976)罗列,号冷梅,系国民党陆军高级将领,连城县罗坊乡(原属长汀辖)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出生于农民家庭。连城县立中学第八班肄业,于民国13年(1924)入广东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就读,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民国15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任少尉排长。北伐中,曾充任东征
罗仲若
罗仲若(1904~1976)罗仲若,原名辉世,连城莒溪乡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一日。民国14年(1925)连城县立中学(第八班)毕业后,在乡村小学执教。民国15年,北伐军兴,仲若与同乡青年罗佩光、罗天昌、罗昌恒、罗联岳等多人,宣传-,组训民政,当选国民党连城第三区党部执行委员。因公正、
罗汝正
罗汝正(1909~1973)罗汝正,又名必修,福建连城文亨人,清宣统元年(1909)生于广西桂林。其父经商于桂林,是有名富商。母系广西荔浦陈墨卿之女,陈为清代镇守南部边陲名将冯子材部将。罗汝正自幼就受到其外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思想熏陶。民国12年(1923)罗汝正入私立惠存中学读书,学习努力,进
释宽瑞
释宽瑞(1894~1971)释宽瑞,俗名张梅瑞,字大猷,连城新泉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新泉百万富翁之家。民国10年(1921),梅瑞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次年,29岁出任广东省澄海县长,两年后改任普宁县长。赴任时自带七千银元作“官本”,以备急用。据说卸任时,由于政绩显著,群众
罗履和
罗履和(1905~1969)罗履和,字汝梅,号圣斋,连城罗坊乡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父肇维,为乡里名医。履和随父习医,孜孜以求,尽得其秘,临床用药有显效,乡里信赖。肇维殁,履和在家行医开业,名回元堂,前后20余年。民国37年(1948),履和之中学同学罗心如邀其至城关华生医药号为坐堂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