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江南镇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连江县 > 江南镇主页
〖江南镇简介〗
地处敖江南岸,与凤城镇隔江相望,是连江县城的“南大门”,也是连江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8992亩,造林面积8万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人口2.84万,规划中的福温铁路在该乡设有编组站。2003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01亿元,比增10.5%,其中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农业总产值3764万元;财政收入27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31元。
〖江南镇特产〗
连江鲍鱼
连江鲍鱼保护区傍临东海,岛屿棋布,礁石林立。区内海岸线曲折,弧度较大,形成天然的海湾、港湾、澳口。海域面积26000公顷。位处台湾海峡南北寒暖交汇海域,有机质和无机盐丰富,非常适合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连江海域的水质、水流等这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为连江鲍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也为连江鲍鱼品质特色的形
下屿肉燕
下屿肉燕,来自连江县坑园镇的下屿岛。它因下屿岛而闻名遐迩,下屿岛因它而锦上添花。有人说,下屿肉燕,实质就是下屿岛人制作的馄饨。它与馄饨的差别只在于,肉燕是纯肉性的食品。近些年,下屿肉燕之所以名声大振,最主要是因其皮薄的特点。夸张的说法是,下屿肉燕的皮,简直是近于透明的薄膜。如何才能将肉燕皮打成这般薄
马祖酥
与马祖同名的“马祖酥”,原名“起马酥”,是流行於闽东地区的甜食。蒋经国赴马巡视,品之後大为惊艳,说道:“只有马祖才能吃到的好点心,得改名马祖酥才名副其实。”於是从此有了新名字。 马祖酥其实类似台湾传统点心地瓜酥,是以面粉、鸡蛋为
福州鱼面
鱼肉制作,耐煮,鲜 ,味美,,,,福州特产。产自宝岛台湾只有一水之隔的福州黄岐岛。 福州鱼面,是用纯鱼肉打制而成的鱼肉面条。材料:鲜鳗鱼,太白粉制作:先是刮取黄鱼、鳗鱼等色白质细的鱼肉。然后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太白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接着烤熟后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挂面、细丝面等形式,晒干
红虫寻桂圆汤
红虫寻桂圆汤 红虫寻——是我县沿海千百年来驰名中外的特产,味美肉鲜,营养价值很高。红虫寻煨桂圆,不仅是历代官家宴席上的珍品,而且列入福建十大名菜之一。据说,明朝万历年间,朝庭竟要福建年年进贡红虫寻,从那时起,连江红虫寻成为国宴佳肴的原料。 红虫寻具有滋阴补肾,消积健脾,养心安
清炖竹蛏
清炖竹蛏 我县沿海筱埕、定海、黄岐、长沙和晓活等地都产蛏、蛤、蛎、蚶,而竹蛏又是蛏类之上品,尤为珍贵。竹蛏壳薄而细长,呈青褐色,合抱如竹简,故名竹蛏。竹蛏肉金黄色,丰腴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儿等物质,营养价值极高。 清炖竹蛏,是我县独具特色的名菜之一,制作时将竹蛏背脊割一刀,扎成蛏捆放入汤碗
〖江南镇景点〗
福州温泉公园
温泉公园位于五口路,园内草坪翠绿,场鸽逗人,福州广场、古罗马柱廊和露天音乐广场,突出体现欧式风格。 温泉公园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休闲公园,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设计的,分为北半部和南半部两大部分。北半部以人工景观为主:分为古铁思源区、茶花园区、桂花园区、榕芳游憩区、竹园区、珍稀树木园区、热带
福州开元寺
福州开元寺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原称“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开元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曾为皇家寺院、宗庙,是福建省现存较为古老的寺院。开元寺铁佛殿内珍藏有五代后梁贞明四年所铸的千年特大型铁佛,即10万斤重的“阿弥陀佛”坐像,其
福州金鸡山地藏寺
福州地藏寺座落在福州市东门外的金鸡山麓,相传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是福建省较早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存的地藏寺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由信徒鹤山被者集资重修。清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按照旧制进行了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藏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
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县渔溪镇的黄檗山。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明朝时期多次修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赐"万福禅寺"匾额。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对万福寺进行了修复。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别名:
福州旗山万佛寺
福州旗山万佛寺原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经明成化、万历年间两次修建,颇具规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惜因年代久远,寺殿损废失修,胜概不再。一九九九年政府批准重建石松寺,并更名为旗山万佛寺。今天,耗资庞大的万佛寺重建系列工程已经初具规模,全部仿照大宋祥符兴盛时期建设的佛教圣地——旗山万佛寺
福州市福清天生农庄景区
福清天生农庄景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棉亭村,与石竹山、黄檗寺相毗邻,是集特色农业无公害蔬果、林木、花卉的种植与销售、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考察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园。天生农庄占地1078亩,建设有科普教育区、DIY创意园、农事体验区、游乐休闲区、住宿餐饮区,还有福园(千年
〖江南镇人物〗
郑庚
郑庚(1898—1978),福建连江人。192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科。1934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回国,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广西大学教授等。1948年后,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教授。毕生从事兽医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抗美援朝时,曾到东北等地调查鉴定细菌种
吴兆苏
吴兆苏(1919—1994),福建连江人。小麦育种专家。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5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农艺系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南京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农艺系主任,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江苏省种子学会第二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与金善宝合作,从事小麦育种与小麦品种分类
林焕章
林焕章(1883-1942),字右箴,又名万铭,连江县琯头镇人。清贡生,福建省高等警官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历任宁化、归化、德化、罗源、福清等县县长及厦门 局长、福建省银行监理等职。在厦门市局长任上,曾与禁烟委员林泽人配合,查禁日本馆的 并销毁。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始,林焕章与
林涧青
林涧青(1922~2008)福建连江人。原名林孝楚。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连江县特别支部书记、桂林文化供应社,主编通俗刊物《新道理》、《青年生活》。生平年表1922年1月22日出生在福建连江县(今归福州市管辖
林水发
林水发(1908-1935),原名林礼培,福建省连江县官坂乡浮泉村人。1908年11月27日出生,1925年考入福建法政学堂,参加反帝反封建的-。1928年在福州加入反帝大同盟,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10月参加透堡乡秋收减租抗债活动和官坂-,策反在国民党部队中当兵的同乡携武器回乡参加革命。19
陈学芳
陈学芳(1913―1934),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乡人。红军闽东独立师第3团团长,1934年10月率队北上,途经罗源县时与保安队发生遭遇战,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陈懋章
陈懋章(1906―1934),又名陈兴桂,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乡人。1925年7月从福州协和中学毕业后到福州柴井医院当护士,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参加革命。1926年3月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11月任中共柴井医院支部书记。不久奉命以探亲为名回家乡马鼻东川开展建党和农运工作,组建中共马鼻党小组,
陈懋文
陈懋文(1904―1934),一名陈茂文,又名陈兴梅,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乡人。1925年毕业于福州三一学校师范班,毕业后主动赴山区任教。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共(福州)闽中水上交通联络站站长。1933年,任中共连江县马鼻区总支委员及区苏维埃委员。1934年国民党军大规模“清剿”连罗苏
林可鸿
林可鸿(1920-1948),福建省连江县东岱镇人。出身城书香门第,1942年秋考进福州英华中学,学生时代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国民党 无故拘捕福州第一中学的学生引起公愤,林可鸿受命串连英华、省福中等学校的学生,率先走上街头举行反破孩的 ,斗争持续了七天,有数
林家枝
林家枝(?-1966),福建省连江县丹阳乡旺庄人。入伍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36部队战士、班长。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作战行动,打击国民党军的骚扰窜犯活动。这场战斗一直延续
郑开务
郑开务(?-1959),福建省连江县马鼻乡玉井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某部班长。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作战行动,打击国民党军的骚扰窜犯活动。郑开务于1959年在厦门前线
庄典武
庄典武(?-1958),福建省连江县城关人。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45部队炮兵营排长。为稳定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发起惩罚性作战行动,打击国民党军的骚扰窜犯活动。庄典武于1958年8月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