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大塘镇
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荔浦市 > 大塘镇主页
〖大塘镇简介〗
大塘镇位于荔浦县中部偏西地区,地处丘陵地带,东与荔城镇交界,南与青山镇相连,西与茶城乡、蒲芦瑶族乡接壤,北与花簧、双江两镇毗邻,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2公里,全镇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88个自然村,2002年末总人口2.27万人。全镇有耕地2.87万亩,其中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用地2.74万亩,机关、学校、住宅等第三产业用地面积l000亩,其他用地l00亩,辖区内建有交椅、架枧、牛栏山、里胆等4座中小型水库,常年有效蓄水量860多万立方米,渠道总长51.5公里,可灌溉面积3万亩。荔大公路、马青公路横穿该镇,交通十分便利。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21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500多万元,财政收入l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瘦肉型猪、夏橙、柑桔、马蹄、荔浦芋、木材、鱼类、鸡鸭等。现有食品、竹木制品,建材、缸瓦等38个企业,汽车运输、商业、饮食服务等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全镇现有普通中学1所,小学13所,在职中小学教师l97人,在校学生1779人。全镇有程控电话697户,并建有电信差转台,有移动电话597门。各村屯共有32个篮球场,其中灯光球场8个。
〖大塘镇特产〗
荔浦马蹄
中国马蹄之乡——青山,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马蹄久负盛名,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还有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元素;马蹄作用价值甚大,能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作用。马蹄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脂肪、钙、磷、
荔浦芋扣肉
荔浦芋扣肉是广西荔浦及桂北地区的地方传统名菜,广西各地传统宴席名菜,曾获“全国名菜”之称。也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此菜肉质细腻,熟后松软芳香,具有特殊风味,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和一定的无机盐、维生素,具有补气益肾、健脾胃之功效,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荔浦芋和五花猪肉做成扣肉,历来成为
菜干肉
产品名称:菜干肉产品产地:浙江金华 产品特性:风味独特,燥而不硬,营养丰富,醇香扑鼻,携带方便 产品简介:菜干肉,选用优质九头芥作主要原料,配以鲜猪肉或火腿腌肉等物制而成
荔浦扣肉
前些年,随着《宰相刘罗锅》的热播,荔浦芋头也随之火了一把。 在荔浦,芋头的传统吃法是作成扣肉。这到菜的做法还是有些讲究,但是几乎家家都会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少不了这道菜。 扣肉者,首先自然要准备一块肉,放入适量的盐,糖,白酒腌制一两天,并在其周围抹上蜂蜜,再炖煮20分钟,待肉快熟之时拿出来后切成
腊味香芋扣
腊味香芋扣 腊肉是客家人在腊月天用高度米酒,抹上酱油挂在门口晒干而成,肉香扑鼻。香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养生之效,能曾强人体免疫力。腊味香芋扣炖熟后,口感软糯,肉富芋味、芋富肉香,风味别致,具有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体现出客家人的热情大方。
蜂窝芋角
蜂窝芋角是广西桂林的一道特色菜,是用芋泥作皮,猪瘦肉、虾肉、冬菇等炒熟后作馅,包制成角形,下油锅炸制而成。其皮色金黄,表层小眼密布,状若蜂巢,外皮酥脆,内层软滑,馅有微汁,鲜美香浓。此品是茶市必备的点心,广西、海南均盛行。以广西荔浦所产的香芋做的最佳,故又称荔浦芋角。
〖大塘镇景点〗
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
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广西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总面积695.28公顷。 荔浦县荔江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9′30″~110°22′10″,北纬24°16′04″~24°29′14″,整个湿地公园东西长约24.7千米,南北跨度约11.
马岭鼓寨民族风情园
马岭鼓寨民族风情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马岭鼓寨风情园以五千多年的侗族文化历史为背景,景区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以幽静的生态环境、秀美的山水景观和原生态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周边自然喀斯特地貌与农田、果园相结合,远处山景与近处植被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自然风光。马岭鼓寨是一个集侗族民俗风情
柘村景区
柘村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荔浦县柘村景区位于修仁镇的荔浦县柘村景区,则以万亩砂糖桔为基础,集观光、乡村休闲、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景区内树林融入桂北风情建筑,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柘村文场、纸扎工艺项目,景区花果遍布,树景相融,宛若世外桃源。修仁镇:修仁镇是荔浦县的
荔蒲八卦山庄
桂林荔浦八卦山庄距桂林市区110公里。山庄纳天地之秀色,拥山庄之灵气,与亚洲第一洞荔浦丰鱼岩前后呼应,互衬奇观。山庄纳天地之秀色,拥山庄之灵气,与亚洲第一洞荔浦丰鱼岩前后呼应,互衬奇观。临庄赏景,清雅别致,登山揽胜,山水妩媚。山庄有高标准的宾馆和别墅,可供200多人食宿。天然仙宫娱乐城设有歌舞、
长滩河漂流
位于荔浦修仁镇以南8公里处,距县城25公里,河长70公里,坐船游览区14公里,流经数十座奇岭,穿过无数深狭谷,河两旁竹木葱茏,怪石嶙峋,环境幽雅,山青水秀,夏凉冬暖,山中有千年古树,珍奇百兽,鸟语花香,水下有怪鱼万千,碧水绿荫,有漓江之美。目前,荔浦县已投资2900万元,围堰筑坝,兴建长滩河水利枢纽
荔浦大江湖景区
大江湖景区位于县城西北部的花箦镇境内,距县城17公里。大江湖两岸群山倒影,绿树成荫,八平方公里的水面碧波粼粼,壮观如湖,沿湖可揽公鸡山,仙人撒网,美女梳妆,周六公古墓,十二花鼓轰鸣,银子景等美景,别具一格的度假村掩映于湖中小岛,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迷人;古色古香的竹木长楼,还有蒙古包歌舞厅,蜜意温馨宫
〖大塘镇人物〗
江家福
江家福,男,壮族,1938年生,广西荔浦人。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数学博士,教授。1962年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1965年南开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1951年至1957年在广西荔浦县中学读书。1957年至1962年在南开大学数学系读书。1962年至1965年7月在南开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1965
张智林
张智林(1876—1960)出生于荔浦,幼年随家移居恭城县莲花新圩。他刻苦攻读古典文学,曾在县城高等小学、平乐中学、梧州蚕业学校、广东培道、培坤、培正中学及自办私塾任教;曾任恭城县修志局长、宜山县统税局长、广东紫金县府秘书、梧州榷运局秘书、广东石井兵工厂秘书(又称副官)、平乐县禁烟局局长、《平乐县志
韩蒙轩
韩蒙轩(? ~1951.2月),修仁镇人,毕业于广西大学。解放前曾在安徽任国民军上校。1949年荔浦解放前夕,韩潜回荔浦、修仁,组织反动武装,成立所谓荔(浦) 、修(仁) 、蒙(山)、藤(县)、平(乐)、昭(平)六县清剿指挥部,韩充任司令。1949年11月21日, 韩蒙轩奉命接充荔浦县县长。同月26
廖泽汉
廖泽汉(1916~1976),新坪乡凤岗村凤田厂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春,廖泽汉响应上级号召,按照“自愿结合,等价交换,民主管理”三大原则,在本村组织起第一个临时变工互助组,被选为互助组组长。他首先建立评工记分制度,从而激发了组员的生产积极性,当年早稻获得了增产,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
赖国俊
赖国俊(1903.11~1937.8) ,荔浦县青山乡松林村人。1932年秋毕业于桂林初级中学,1933年任荔浦县马岭乡乡长。1934年春任青山乡乡长。到任时正值干旱,早稻无水插秧,青山乡的全福等10村农民大为惊慌,赖国俊即召开青山乡各村村长及农民代表会议,拟建合江水坝,并呈报县政府,县长梁复尧委任
诸葛士陶
诸葛士陶(1898~1960),修仁镇建中街人,自幼喜习工艺,长成后随人熬酒、制豆腐谋生。民国20年(1931)曾与人合伙在修仁试制陶器,因泥料不适而失败。后偶见怀远泥炉,受到启发,便悉心研究其结构,以本地白胶泥试制风炉。初制时,成品多变形、爆裂,经多次试验,终于制出色泽橙黄,质地坚硬的泥炉,但在节
陈雨甘
陈雨甘(1898~1962) ,荔浦县茶城乡古卜村人。幼年时期聪敏好学,8岁入私塾,始读《幼学故事琼林》、《诗经》、《尚书》、《纲监择语》、《小学》等书,13岁自读《列国志》和《左传》;14岁插入县立高小,作文呈卷,先生惊异。县知事顾英明赞雨甘为“青年巨擘”。民国2年(1913) 陈赴桂林升学,先考
金紫臣
金紫臣,原籍湖南。早在清末已是桂林文场中的著名人士,对文场曲艺有深厚的修养。1914年,金紫臣由平乐至荔浦,任警兵队长,年余被解职,从此客居荔城。民国初年,荔城成立演唱文场的业余组织——四合馆。金紫臣受聘任教,传授的曲调有(滩簧)、(丝弦)、(南词)三大调及(扬州满江红)、(金莲调叔)等。由于他懂得
邓剑虹
邓剑虹(1905~1928),荔浦县修仁镇建中街人。其父邓岑庄系前清贡生,年青时从戎,忧国忧民。剑虹自幼受父亲熏陶,刻苦攻读。民国14年(1925)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修仁县立小学,同年秋考入广西省立第二中学。入学后,在国文教师谭寿林(中共梧州地委书记)的启发和影响下,秘密阅读中共-,追求新思想,信仰
何治方
何治方,号久安(1868~1940),东镇乡义敏村山口屯人,曾在苏元春军中效力,按其功,保用道员。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法政大学速成科。三十三年回国,回国后,在南宁参加同盟会。何治方参与武装起义的准备活动,负责运动水上巡防营及府、道、县衙的兵勇。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同盟会南宁支部派雷沛
潘荣瑞
潘荣瑞,号少波,东镇乡栗木街人。以附贡试用训导。为人好善举。古来由荔浦至平乐通道,途经鸡冠岭,崎岖险阻,荣瑞深怜行人之苦,于清光绪年间,倡议开辟新路,由岭平口直通耙齿,绕火焰山脚至朝水村,渡江口越分界岭抵平乐。路程与原路相等,且道途平坦。新修此路,需耗银千数百元,但题捐者不尽缴款,后由荣瑞一家承担,
丘福光
丘福光,青山乡所底村人,投楚军,后赴贵州作战,由布衣保用参将。清光绪十年(1884)奉调出关抗法,五月,在观音与法军激战,大捷,保升副将。同年八月,在船头境内与法军战斗,中炮阵亡,清政府加赠总兵衔,世袭骑都尉,赠武将军,葬于龙州。立昭忠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