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
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市 > 碧江区景点

碧江区景点

滑石营遗址
滑石营遗址。据《明宪录》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明朝远在滑石设置了滑石江巡检司,时属湖广竿子坪长官司,明正德元年(1441)滑石江巡检司裁撤,设滑石江哨,后改为滑石营。清嘉庆年铜仁协右军守备署改驻滑石。当时分防滑石右军守备署驻有守备1名,干总1员,把总一员,额外委员1员,守兵163名。清光绪九
伏魔庵遗址
伏魔庵遗址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伏魔庵遗址位于和平乡遥山沟村新龙寨村民组东北的伏魔山顶,面积400平方米,始建于清初,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山门坐南向北,进山门后,沿石阶而上,东西山顶建有四合院建筑,由正殿、后殿、厢房组成,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西面山顶建有两座小庙,均以块石砌成墙。20世纪
刘简能、李宜合葬墓
刘简能、李宜合葬墓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刘简能、李宜合葬墓。刘简能、李宜合葬墓位于瓦屋乡克兰寨村西南400米处,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坐南向北,为石围土封合葬墓,呈双圆丘形,高1.8米,平面长6米,宽3米。墓以厚约0.1米的整块石板镶砌成长方形石室。墓碑为龛合牌楼式建筑形状,整个墓碑犹如一
徐以暹墓
徐以暹墓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徐以暹墓。徐以暹(1606--1699),字赤海,铜仁人,明崇祯九年(1638)中举,官广东潮州府知府。后任广西按察院副使,清初,以暹参与南明抗清18年之久,南明之后,晚年家居杜门,拒见有司。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7月(1699.7),寿94岁。墓地位于漾头镇茶园山村黄家村
刘道忠墓
刘道忠墓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刘道忠墓。位于漾头镇漾头村黄家寨村民组南的凤形山上,坐东向西。墓底径2.8米,高1.5米。墓前有石碑两通,后碑为原碑已损毁一半。前碑为后人重刻,上 书-“明勑封承直郎长官刘道忠之墓”。施溪长官司正长官刘道忠,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道忠父亲刘贵,元末从征入黔参加平定夜郎、
杨氏窨子屋
杨氏窨子屋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杨氏窨子屋位于坝黄镇坝黄老街南段西侧,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西向东,东侧开双石库门,内由厢房、正房、过厅、天井组成四合院落,四周为封火墙高4米余,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穿斗式青瓦顶,平面呈“日”字型,两个石库大门门额分别题有“清白家声”和“履中蹈和
白水石拱桥
白水石拱桥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白水石拱桥位于滑石乡白水村南,乡人捐资修于清光绪年间,南北向跨白水河。单孔石拱桥,长14米,梁宽4.1米,净跨8.3米,高5米。该地环境优越,整座桥造型优美独特。是铜仁经马岩去松桃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津梁。白水村:白水村位于铜仁市城东北部,距离市城22公里,距离滑石乡政府
刘元晃宅
刘元晃宅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刘元晃宅位于位于瓦屋乡克兰寨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向东,原建筑面积600平凡余米,现存建筑面积300平凡余米。整个建筑由过厅,南、北厢房,正屋组成四合院落。四周有封火山墙围砌,在东侧和南侧各开有一八字门。正屋面阔三间,通面阔11米,进深四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悬
孟溪杨氏宗祠
孟溪杨氏宗祠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孟溪杨氏宗祠。杨氏宗祠位于和平乡孟溪村西,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东南向西北,中轴对称,依山势而建拾阶而上,依次为大门、前厢、后厢、正殿等,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7.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6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牌坊大门和
瓮慢黄氏宗祠
瓮慢黄氏宗祠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瓮慢黄氏宗祠位于六龙山乡瓮慢村西,坐南向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最后一次修缮为光绪5年(1879年),建筑分为戏楼、厢房及正殿,配殿四部分。戏楼、厢房均已毁。正殿为穿斗式硬山青瓦顶,面阔13.15米,为三开间前带过廊,西侧有配殿为辅助用房。祠堂内现藏
瓦屋刘氏宗祠
瓦屋刘氏宗祠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瓦屋刘氏宗祠。瓦屋刘氏宗祠位于瓦屋乡瓦屋村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当时施溪长官司正长官刘绍基和黄道长官司正长官刘绍勋联络当时的各地族人集资而建,原为二进式院落,整栋建筑依山势,拾阶而上,由前至后为戏楼、正殿、南北厢房、后殿(-祠)面积1000平方余米
丁家溪刘氏宗祠
丁家溪刘氏宗祠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丁家溪刘氏宗祠。位于瓦屋乡丁家溪村西200米处,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平方米,坐南朝北,整栋建筑依山临河而建,由戏楼、东西厢房及正殿组成,四周为青砖封火墙,正殿两端为云跌式马头墙。西楼两侧厢房前为硬山式青瓦,戏楼前院由方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其前身为贵州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93年3月,2012年4月24日正式更名为贵州傩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一个集征集、收藏、展出和研究为一体的傩文化专题博物馆。2008年8月1日经国家批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原馆址设在铜仁市东山寺内。2010年,市委、市政府投资2
铜仁天生桥景区
天生桥位于铜仁市城北12千米处的川硐镇西边,高约110米、宽约150米、长约70米,险峻雄伟,蔚为壮观,犹如一根大梁横亘两岸,故古代又将天生桥河称为大梁河。巨大的桥洞呈倒V字形,高50余米、宽30余米。 天生桥河在她穿山越谷的52公里流程中,天然落差达255米。高落差使得这段河流更加湍激,常常是险滩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的东南边缘,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的碧江区境内,包括后洞河水库及下游的小江后洞河至清水塘电站以及周边一定缓冲区域,由东北向西南呈片带状走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9′14″~109°14′25″,北纬27°45′48″
锦江水利风景区
锦江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铜仁锦江水利风景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距贵阳420km,地处是铜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国土总面积1513.6平方km,在东经108°50′至109°29′和北纬27°26′至27°53′之间,东邻湖南省凤凰、麻阳、芷江三县,南与铜仁地区
东山古建筑群
东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城东隅,南临锦江。古建筑群占地约3万平方米。铜仁东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明清古建筑群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山巅建的“澄江楼”、“川上亭”,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增建的“大观楼”,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的“奎星阁”,以及其
中南门古城(铜仁古城)
中南门古城(铜仁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铜仁市中南门古城简称“铜仁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占地面积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地址:铜仁市中心城区
大明边城景区
大明边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址:贵州省铜仁市水晶阁沿锦江右岸处大明边城景区(MingParadise),国家4A级景区、贵州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郊,于水晶阁沿锦江右岸展开,总投资11.9亿元,毗邻“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湖南凤凰、“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及“五大佛教名山”
铜仁东山寺
铜仁东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地址:铜仁市中心处东山寺位于铜仁市中心三面绝壁临江之上。明正德十一年始建,为明清铜仁地区十之景之首。相继建有川上亭,雷神殿,大雄宝殿、藏书楼等。山上古木参天,亭阁隐露。临汀碧波荡漾,渔舟唱晚。春夏秋冬,游客如云。地址:贵州省铜仁市中心三面绝壁临江小山之上电话:0851-68
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包括九龙洞景区、锦江景区和六龙山景区。九龙洞景区:是贵州省首批确定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同时也是铜仁市众多溶洞中最先开发的一个,1981年被列为县级名胜保护区,1987年被列为贵州省首批十大风景名胜区,并被收录
乌江小山城
在青山环抱、绿水掩映之中,“小山城”有许多著名的古代建筑,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有位于城西中和山顶的观音阁(宋)、城东南的城隍庙(明)、城东北的文庙(明)以及位于中山街的万寿宫(明)等。顺中和山东麓沿石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代文学士吕大器所题之“黔南古刹”,“花梵连云”匾额,再往上拾级登临,清晰可
傩文物博物馆
傩文物博物馆傩文化博物馆为我国唯一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表演为一体的博物馆,原中国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红学研究会副会长冯其庸教授题写了馆名。傩活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它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傩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受到了儒、道、佛家思想以及贵州地区多元文化因素的影
三级电站库区
三级电站库区三级电站水库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这高峡平湖般的景观,得益于挞扒洞溪河常年不断的优质水源,因而碧波荡漾、风光迤逦,就象一串剔透碧绿的翡翠,镶嵌在黔东大地。由于水质优良,这里又是我市除锦江以外最大的渔业水产基地,每年有成百吨的鲜鱼供应市场。如果游客有兴致,可乘船由三级库区进入上游二级库区
杜鹃山
杜鹃山从早春三月开始,杜鹃花漫山遍野绽放,就像一片片灿烂的彩霞,让人流连忘返。这种花又叫映山红,花期在所有杜鹃花科中属于最长的一种,体现出了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她平凡普通,但正是由于有了她的装点,大自然才得以如此灿烂多姿。
挞扒洞瀑布洞口
挞扒洞瀑布洞口“挞扒洞”名字的来历有两个传说。第一个是说流水在这里滴打在石头上的“哒叭,哒叭”声,按其谐音于是将洞取名为“挞扒洞”;第二个传说是说当年猪八戒在这里与蜘蛛精戏水,把它那九齿耙抓在悬崖上,于是流水从耙齿被分为若干股流出来,人们便将洞名称为“挞扒洞”。这个传说还有许多神话般的情节,等会我们
挞扒洞峡谷口
挞扒洞峡谷口挞扒洞峡谷谷口是一条典型的黔东喀斯特地貌峡谷,她集江南的婉约幽静和西部高原的雄奇险峻于一体。晶莹清澈的溪河两岸,绝壁耸立,如刀削斧劈。
挞扒洞长寿村
挞扒洞长寿村挞扒洞村的侗家人就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生息繁衍,与世无争,过着恬静的生活。这是一个只有800多人的小村寨,而村子里6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10人;50年来,全村出了17个百岁老人。2000年10月13日,该村经国家老龄委批准挂牌为铜仁市第一个“长寿村”。
川主宫
川主宫铜仁市川主宫坐西北朝东南,其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四合院式建筑,在锦江的边上非常显眼。它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晚饭后,人们相约成群,来川主宫吃茶、听戏、观景、怀古。在川主宫中,古树荫凉,远可看群山逶迤,近可观江声渔火,开阔的视野、碧绿的锦江消解你万古忧愁。这栋建筑前临锦江,风水极好,人气极盛。你
紫燕巢岩
紫燕巢岩紫燕巢岩,也叫“燕子岩”。那里有一个天然石洞,每年春天,燕子便来这里筑巢,秋后又离开。从清朝初年到现在,三百多年来,年年如此。那岩下垂下的一缕青藤,已在那岩隙中生生不息地生长了近百年了,一些老人在儿童时见它如此,进入垂暮之年,它却仍是如此欣欣向荣。人们印象中的燕子,从来都是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