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风景名胜区

五丈原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城南20公里处,高约150米,宽约1公里,长约5公里,三面凌空,两边环水,南有秦岭屏障,北有渭水自成沟堑,是一处攻退自如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取路褒斜道,夺取五丈原,屡次向魏军挑战,司马懿抓住蜀车劳师远袭的弱点,敛兵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明白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便分兵屯田,供给军粮,为久驻之计。两军对峙一百天后,诸葛亮不幸因积劳成疾,在秋风瑟瑟的八月,病逝于五原丈原军中。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黎庶追思”,人民群众十分怀念他。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处,都修起祠庙进行祭祀。这块高100多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黄土原,形似圆不溜溜的牙牙葫芦,北端小,南头大,最为狭窄的腰部,东西只有五丈宽,故名五丈原。
五丈原是诸葛亮几十年南征北战中最后一个战场,诸葛亮死后,唐初便有人在此立庙,元代已具规模,明、清两代至民国初进行了九次大的重修复修,并立会春秋致祭,后来由于风蚀雨贫农主人为的破坏,庙宇残破不堪,濒于倒塌。1980年,政府又拨款修复,并成为宝鸡的一处旅游胜地。
景区内有魏延城、拜将台、落星石、壑落城、诸葛亮衣冠冢等历史人文遗迹,横盘山、九龙山、斜谷关、葫芦谷、斜谷水库、麦石河、诸葛泉、诸葛田等自然景观。景区内山峦奇石、河谷溪流、森林古木、秋风雨雪等自然景观与许多三国遗迹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所属地区
岐山,位于富饶的关中平原西部,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是对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具有决定意义的最重要发祥地之一。 岐山周公庙岐山,乃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国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岐山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礼乐制度、道德行为规范,是三千多年来中华文明、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头。 岐山,因境内东北部的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歧而得名。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部,属宝鸡市所辖,总面积 856.45 平方公里,总耕地 56.23 万亩。全县辖 11 镇 3 乡,总人口 46.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8.1 万人,非农人口 8.2 万人,社会总劳力 21....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