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举
萧云举(1554—1627),字允升。宣化县淡村(今南宁市郊淡村)人。20岁即为举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及第,任翰林院庶吉士,擢吏部左侍郎,主庚辰会试,后晋升太子太保,掌詹事府詹事、礼部尚书。天启七年(1627)卒,追赠太傅。
萧云举的府邸在今民族路西段,清代改作开科取士的-,民国为广西省财政厅驻所,后为高级中医专科学校。解放后设工人医院,后改为邕江饭店宿舍。
萧喜欢读书,平生以气节文章称誉朝野,著《青罗集》50卷等传世。他关心地方修志事业,亲纂《南宁府志》,保存了大量的地方史料。他在南宁重视风景建设,旧“南宁八景”中的“宏仁晚钟”和“青岫松涛”两景就是萧云举倡建的。“宏仁晚钟”建有庙宇,在今邕江西岸,碑文日:“每当夕阳西下,皓月方升,江船夜白,余响悠悠,令人悠然遐想不尽云云”,今已堙没无存。万历四十三年(1615),“青岫松涛”之中的青秀山建有龙象塔,民国26年(1937)被拆除。1988年南宁市人民政府重建。
所属地区
青秀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于2005年3月,由“新城区”改名而成。总面积为872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52.5万。青秀区辖5个街道: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津头街道,4个镇:长塘镇、伶俐镇、刘圩镇、南阳镇。 南宁市青秀区,原名南宁市新城区,是广西首府南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2001年12月,南宁市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郊区和南湖管委会,将原郊区的津头乡和南湖开发区划入新城区,辖区面积增至108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和1个乡,总人口43万。 2005年3月,南宁市再次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新城区更名为青秀区,原属邕宁县的伶...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